偏偏又在這個時候,魏昇送給宣藍藍的絲錦,被換成了失蹤的貢錦。
在這樣草木皆兵的境地下,陸庭梧還能忍多久?
春明湖刺殺就是答案。
但謝神筠等的就是今日。不管是章尋還是太子手令都沒有任何意義,她不需要去證明是太子下令炸掉了礦山,她要的是太子謀反的證據。
人性狡詐、貪婪、懷疑又極度自私的弱點被謝神筠洞悉得一清二楚。
謝神筠抬指,小吏立即將寫好的口供呈到她麵前。
她略微翻了兩頁,便放到火中燒掉了。
「魏大人,你要想活命,就得讓我看到價值。」謝神筠揮退了江沉,像是外麵的驚濤駭浪都不能驚擾到她半分,「我給你半盞茶的時間,從頭開始說吧。」
「……郡主想要我從什麽時候開始說起?」魏昇喃喃道,若非鐵鏈綁縛,他此刻就要站不住了。
他心神大亂,竟顧不得探究謝神筠分明已經如願逼得太子謀反,為何還要執著於他的口供。
謝神筠神色不起波瀾,眼瞳幽深如淵:「就從徐壽二州的匪患開始說起。」
徐壽二州的匪患起於延熙七年,端南水患,筵水兩岸無數人流離失所,雖然朝廷賑災及時,但隨之而來的大疫卻讓原本還不想遠離故土的流民紛紛北逃東進。
朝廷不會坐視疫病蔓延,那年由宣盈盈率兵平亂,將部分流民攔在了亭城的天塹明月峽之外。
活下來的人就此落草為寇,靠打劫來往的船隻和商隊謀生。水患和疫病之災解決後,朝廷招安數次,但仍是有些水匪嚐到了不勞而獲的甜頭,在被編入當地府兵之後還和自己的同夥暗通款曲,因此徐壽二州的匪患一直未絕。
「但我後來才有了猜想,徐壽二州的匪患一直未絕,是因為有人在以寇養兵,兩州的府兵早就不幹淨了。」魏昇道,「養兵不僅要人、要錢,還得隱秘。我開始隻以為是東宮想通過漕運斂財,後來才發現有人借著水路私運兵甲進徐州。」
謝神筠意識到了什麽:「延熙十三年,你娶了剛被擢升為淮南轉運使的何朝榮之女,這樁婚事,是太子妃親自保的媒。」
魏昇沉默地點點頭。
何朝榮是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八年前被擢升為淮南轉運使的,魏昇也在那一年娶了何朝榮的女兒。
魏昇任鴻臚寺丞,管的恰恰就是朝貢宴勞之事。
謝神筠不動聲色,意識到何朝榮和魏昇的結親或許就是太子囤兵徐州的開始。
嫁女之舉就是何朝榮獻給太子的投名狀,從此之後,徐壽二州就變成了東宮的錢袋子和養兵場。
「因此鍾磬發現淮南進上的貢物被調換時就知道這意味著徐壽二州的秘密可能暴露,瀆職斂財事小,養兵自重才是謀反大罪。鍾磬慌了,但他還沒來得及反應,貢船就被劫了,隨後朝廷派人剿匪,孟希齡又查到了府兵和水匪的往來,」
魏昇道,「眼見養兵的事情可能敗露,陸庭梧索性讓鍾磬擔下了通匪的罪名。」
通匪案中疑點重重,天子心中難道就沒有疑慮嗎?
因此通匪案中的府兵最終定的是有謀逆之嫌,而後來孟希齡還在以追查貢物下落之名追查貢船案,均出自於帝王疑心。
「那些府兵也是威脅。」謝神筠道,「他們保住了一條命,卻不能保證能管得住嘴。」
「否則養兵的事是怎麽敗露的呢?」魏昇嘲諷一笑,「貢船案之後他們就不能信了。」
謝神筠洞察了魏昇的心思,貢船案之後失去信任的不僅是倖存的府兵,還有魏昇和東宮。
「鍾磬的下場讓你看到了自己的來日。」
魏昇默認了:「那些府兵流放之後便被悉數滅口了,太子殿下要俞辛鴻秘密去信慶州,是我讓俞辛鴻留下一個人證的。」
在崔之渙和俞辛鴻的說法裏,太子是因為仁善才讓俞辛鴻去信照看被流放至慶州的府兵,但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貢船案裏隻活下來一個章尋,是因為其他人都被滅口了。
「貢船案和俞辛鴻沒關係,但俞辛鴻也怕了。因為緊接著定遠侯就截獲了本該運往徐州的兵甲,又一路查到了慶州。我知道養兵的事,而俞辛鴻也能從礦山私鑄兵甲裏猜到。我們隨時都可能變成鍾磬,該為自己早做打算。」魏昇喃喃道。
貢船案之後東宮本想沉寂一段時日,但定遠侯的出現沒有給他們留時間,陸庭梧這才覺得養兵的事已經暴露在人前,有人一直在針對他設局。
所以後來陸庭梧炸掉慶州礦山的急迫和恐慌,也都有了解釋。
至此,貢船案中所有的疑點終於攤開在謝神筠麵前。
——
風過重闕,吹來刀兵之音,宮城已經陷在一片沖天殺伐中,無數鐵甲踏震長夜,沖開了重重宮門。
謝神筠跨出北衙,看見漆夜中如濃墨層層鋪開的甲冑——森寒的刀光齊齊對準了她。
刀光拂動謝神筠裙角,照亮她霜白側顏,那攝人心魄的顏色仿佛在今夜終於褪去了森寒淩厲,從不敢直視,變得能夠讓人肆意把玩。
陸庭梧一生中很少有這樣的時刻,能居高臨下地俯瞰謝神筠。
寒光出鞘,照破他眼底劃過的微妙。
無需多言——
「殺了她!」
第41章
刀光如潮齊湧而上,層疊鐵甲一往無前,帶著撕裂萬物的氣勢。北衙赫然變成了孤舟,在狂風暴雨中似乎隨時都會傾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在這樣草木皆兵的境地下,陸庭梧還能忍多久?
春明湖刺殺就是答案。
但謝神筠等的就是今日。不管是章尋還是太子手令都沒有任何意義,她不需要去證明是太子下令炸掉了礦山,她要的是太子謀反的證據。
人性狡詐、貪婪、懷疑又極度自私的弱點被謝神筠洞悉得一清二楚。
謝神筠抬指,小吏立即將寫好的口供呈到她麵前。
她略微翻了兩頁,便放到火中燒掉了。
「魏大人,你要想活命,就得讓我看到價值。」謝神筠揮退了江沉,像是外麵的驚濤駭浪都不能驚擾到她半分,「我給你半盞茶的時間,從頭開始說吧。」
「……郡主想要我從什麽時候開始說起?」魏昇喃喃道,若非鐵鏈綁縛,他此刻就要站不住了。
他心神大亂,竟顧不得探究謝神筠分明已經如願逼得太子謀反,為何還要執著於他的口供。
謝神筠神色不起波瀾,眼瞳幽深如淵:「就從徐壽二州的匪患開始說起。」
徐壽二州的匪患起於延熙七年,端南水患,筵水兩岸無數人流離失所,雖然朝廷賑災及時,但隨之而來的大疫卻讓原本還不想遠離故土的流民紛紛北逃東進。
朝廷不會坐視疫病蔓延,那年由宣盈盈率兵平亂,將部分流民攔在了亭城的天塹明月峽之外。
活下來的人就此落草為寇,靠打劫來往的船隻和商隊謀生。水患和疫病之災解決後,朝廷招安數次,但仍是有些水匪嚐到了不勞而獲的甜頭,在被編入當地府兵之後還和自己的同夥暗通款曲,因此徐壽二州的匪患一直未絕。
「但我後來才有了猜想,徐壽二州的匪患一直未絕,是因為有人在以寇養兵,兩州的府兵早就不幹淨了。」魏昇道,「養兵不僅要人、要錢,還得隱秘。我開始隻以為是東宮想通過漕運斂財,後來才發現有人借著水路私運兵甲進徐州。」
謝神筠意識到了什麽:「延熙十三年,你娶了剛被擢升為淮南轉運使的何朝榮之女,這樁婚事,是太子妃親自保的媒。」
魏昇沉默地點點頭。
何朝榮是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八年前被擢升為淮南轉運使的,魏昇也在那一年娶了何朝榮的女兒。
魏昇任鴻臚寺丞,管的恰恰就是朝貢宴勞之事。
謝神筠不動聲色,意識到何朝榮和魏昇的結親或許就是太子囤兵徐州的開始。
嫁女之舉就是何朝榮獻給太子的投名狀,從此之後,徐壽二州就變成了東宮的錢袋子和養兵場。
「因此鍾磬發現淮南進上的貢物被調換時就知道這意味著徐壽二州的秘密可能暴露,瀆職斂財事小,養兵自重才是謀反大罪。鍾磬慌了,但他還沒來得及反應,貢船就被劫了,隨後朝廷派人剿匪,孟希齡又查到了府兵和水匪的往來,」
魏昇道,「眼見養兵的事情可能敗露,陸庭梧索性讓鍾磬擔下了通匪的罪名。」
通匪案中疑點重重,天子心中難道就沒有疑慮嗎?
因此通匪案中的府兵最終定的是有謀逆之嫌,而後來孟希齡還在以追查貢物下落之名追查貢船案,均出自於帝王疑心。
「那些府兵也是威脅。」謝神筠道,「他們保住了一條命,卻不能保證能管得住嘴。」
「否則養兵的事是怎麽敗露的呢?」魏昇嘲諷一笑,「貢船案之後他們就不能信了。」
謝神筠洞察了魏昇的心思,貢船案之後失去信任的不僅是倖存的府兵,還有魏昇和東宮。
「鍾磬的下場讓你看到了自己的來日。」
魏昇默認了:「那些府兵流放之後便被悉數滅口了,太子殿下要俞辛鴻秘密去信慶州,是我讓俞辛鴻留下一個人證的。」
在崔之渙和俞辛鴻的說法裏,太子是因為仁善才讓俞辛鴻去信照看被流放至慶州的府兵,但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貢船案裏隻活下來一個章尋,是因為其他人都被滅口了。
「貢船案和俞辛鴻沒關係,但俞辛鴻也怕了。因為緊接著定遠侯就截獲了本該運往徐州的兵甲,又一路查到了慶州。我知道養兵的事,而俞辛鴻也能從礦山私鑄兵甲裏猜到。我們隨時都可能變成鍾磬,該為自己早做打算。」魏昇喃喃道。
貢船案之後東宮本想沉寂一段時日,但定遠侯的出現沒有給他們留時間,陸庭梧這才覺得養兵的事已經暴露在人前,有人一直在針對他設局。
所以後來陸庭梧炸掉慶州礦山的急迫和恐慌,也都有了解釋。
至此,貢船案中所有的疑點終於攤開在謝神筠麵前。
——
風過重闕,吹來刀兵之音,宮城已經陷在一片沖天殺伐中,無數鐵甲踏震長夜,沖開了重重宮門。
謝神筠跨出北衙,看見漆夜中如濃墨層層鋪開的甲冑——森寒的刀光齊齊對準了她。
刀光拂動謝神筠裙角,照亮她霜白側顏,那攝人心魄的顏色仿佛在今夜終於褪去了森寒淩厲,從不敢直視,變得能夠讓人肆意把玩。
陸庭梧一生中很少有這樣的時刻,能居高臨下地俯瞰謝神筠。
寒光出鞘,照破他眼底劃過的微妙。
無需多言——
「殺了她!」
第41章
刀光如潮齊湧而上,層疊鐵甲一往無前,帶著撕裂萬物的氣勢。北衙赫然變成了孤舟,在狂風暴雨中似乎隨時都會傾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