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轉了兩步,來到崔之渙麵前:「朕方才聽你在殿外沒有把話說完,你也覺得皇後是妖星亂政?」


    他在殿中,竟將外麵發生的事看得清清楚楚。


    崔之渙搖頭:「聖人為國母,與陛下共坐江山,臣不敢、也不能妄議。」


    皇帝語氣稍重:「那你身為諫臣,是要規勸朕什麽?」


    崔之渙璟身如青鬆,不卑不折:「臣諫言有二,蘇司監的職責為窺星推演,縱然他或有藐視天威、口出狂言之過,那也該由台院辨明,他因履責而下獄,是私刑,為國法不容,此諫一。」


    縱是天子下令,未經律法便是私刑!


    殿中人人側目。


    皇帝眼神微沉:「諫二呢?」


    「太廟彰顯的是李氏正統,太廟塌就意味著正統不穩,陛下不應遷怒他人,而應罪及己身。」崔之渙語出驚人,「若太廟崩塌真是上天警示,那警告的就是陛下。」


    旁聽的人瞬時嚇出一身冷汗。


    殿中越發死寂。


    「說得不錯。」皇帝忽而笑了,「皇後為一國之母,容不得旁人詆毀!」


    「我大周國祚延綿,也不在百官的諫言中。」皇帝話至最後,幾乎已帶了森森寒氣,「朕才是大周天子,國本不穩是朕之過,累先祖神位受驚更是不該,朕已準備下詔自省,敬天祈福。」


    「陛下——」群臣一時無言。


    要勸皇帝不要下詔自省嗎?可是說太廟崩塌是上天示警的也是他們。但他們的本意是逼皇後還政,誰料到最後竟是這樣的局麵。


    「父皇,」太子忽道,「國本不穩兒臣亦有過,兒臣願代父皇向天祈福,齋戒七日。」


    「太子何必心急,」皇帝淡淡道,「日後自有你擔先祖基業和大周國祚的時候。」


    誅心之言!


    這話幾乎已經是在明著說皇帝還沒死,太子就不必早早惦記帝位了。


    皇帝竟厭他至此。


    太子霎時白了臉,身形亦有不穩:「兒臣絕無此意!」


    皇帝看著太子跪地請罪,太子在儲位多年,不曾行差踏錯一步,可他錯就錯在從無錯處。


    良久後,皇帝道:「既然太子說國本不穩他亦有過,那就讓太子代朕贖罪,東宮祈福三月,以正綱紀。」他似有倦意,「諸卿退下吧。」


    崔之渙出來時已有些晚了,他三言兩語就將秦敘書率眾進諫的努力付諸流水,明裏暗裏放在他身上的目光不少,但沒有人上前與他攀談。


    他在禦史台,要叫秦敘書一聲老師,但秦敘書看見他也沒有好臉色,瞪了他幾眼便氣鼓鼓地走了。


    「崔大人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沈霜野等了他兩步,話中喜怒難辨。


    博陵崔氏乃天下第一高門,貴比公卿,皇親貴胄在他們眼中還不如田間爛泥,可崔之渙今日之語也實在是石破天驚,讓人再不能忽視。


    人人都以為他是為彈劾皇後而來,中庭與沈霜野對辯可謂機敏,但他最後反水,實在讓人摸不清他的立場。


    「我人微言輕,當不起侯爺的讚譽。」崔之渙道,「侯爺今日才是出盡了風頭。」


    今日但凡是換個人來說中庭裏的那番話,一個「煽謠國是,訕謗浮言」的罪名就能讓百官參他到死,縱他是兵權在握的重臣也得脫一層皮。


    但他的話偏偏說到了皇帝心坎上。


    秦敘書率眾進諫,從先手就錯了。想靠彈劾來打壓皇後是最愚蠢的做法,贏了先機又如何,到底還是失了聖心。


    百官再不喜皇後攝政,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聖人主政並無過錯。皇後不是囿於深宮的無知弱女,她對朝局的把控不輸久浸的權臣。


    況且皇帝的態度已經證明了一切,他們越是逼迫,就越顯出皇後的弱勢,那是皇帝親自選的國母,是能與他共治江山的話事人,他與皇後站在一起,逼迫皇後還政本質上是在質疑天子。


    更何況在皇帝眼中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太子。


    「崔大人此言差矣,你我皆是一心為國為君,沒有輕重之分。」沈霜野道,「崔大人既要做言官,我便以為你已經把尊卑高低都拋在腦後了。」


    「論做言官,侯爺似乎比我更有心得。」


    「你說錯了,我不會做官,隻會做人。」沈霜野道,「崔大人比我會做官,來日若登青雲,還請崔大人勿忘今日初心。」


    崔之渙停步,看著沈霜野走進雪中,身形漸隱。


    ——


    翌日承天門街,太廟的舊址已經被清理出來,神位挪移迫在眉睫。


    太子親自請動了先祖神位搬入太極殿,禮成後他還要另外焚香祭禱,敬告先人。


    「太廟重修不是小事,聖人要我們先議,」賀述微對岑華群道,「你與澤鏡當同心濟力。」


    岑華群今日話很少,沒有表態。但修宮就要提錢,繞不過他去。依他眼前看來,太廟主體建築仍在,損毀並不嚴重,要重修費的功夫也不大。


    但他一如既往地沒有給準話,隻說讓工部先算個數字出來。


    「聖人提倡開源節流,如今各處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戶部也不例外。」岑華群道,「陛下與聖人都發了話,太廟必須要修,銀子戶部肯定也得批,但是能批多少,澤鏡你心中要有個數。」


    岑華群穩坐戶部尚書多年,處事原則就兩點,做人必須糊塗,數錢絕不含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瑤台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野並收藏瑤台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