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紅樓] 林夫人種田日常 作者:秋水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賈珠的例子在前,賈母把賈寶玉放在了身邊來教養,不讓賈政夫妻太過逼迫他讀書。
不僅如此,在賈寶玉搬出碧紗櫥去了絳雲閣之後,賈母又把自己身邊的襲人和晴雯給了寶玉,王夫人不好對寶玉屋裏的事情幹涉太過。
現在絳雲閣裏的大丫鬟都是賈母撥過去,年齡最大的是襲人,月錢拿得最多的也是襲人,調教屋裏丫鬟做事的任務自然就落在襲人身上。
賈灩對王夫人怎麽對待自己的孩子不想多說些什麽,隻是跟賈政說道:「與寶玉相比,珠哥兒自小過得苦了些,嫂嫂想起舊事,覺得遺憾罷。」
賈政:「從來我就與她說,凡事過猶不及。對珠兒如此,對寶玉也是如此。」
賈灩聞言,神色莞爾,「兒女的教育之事,不僅是母親的責任。」
不能孩子出息,父親就覺得驕傲,說不愧是我的孩子。一旦覺得孩子沒出息,就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說是慈母多敗兒。
賈政看了賈灩一眼。
賈灩眼眸微彎,跟賈政告辭,走的時候在榮禧堂外遇見趙姨娘。
趙姨娘手裏拿著一雙男式的鞋子,緞子做的鞋麵,應該是要給賈政的。
見了賈灩,趙姨娘站在一旁,向她行禮,「見過姑太太。」
賈灩的目光落在趙姨娘手中的鞋麵上,笑著說道:「這鞋麵做得真好看,姨娘好巧的手藝。」
趙姨娘愣住,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鞋麵,隨即向賈灩露出一個笑容,「已經很久不曾給老爺做過鞋麵了,多虧姑太太體恤我們,上月給我們各房都分了一些成塊的緞子,我想著難得有好東西,便做了一雙鞋給老爺。」
趙姨娘說的是實話。
她是從通房丫鬟變成了姨娘,主子不算主子,奴才不算奴才。不論是王夫人管家還是王熙鳳管家,對她們這些姨娘都不以為然,官中給她們發什麽東西,都是旁人挑剩下的才會到她屋裏,每月的月錢也是遲遲不發。
趙姨娘看到王夫人和王熙鳳這些人的做派,內心也嫉妒憤恨,隻是敢怒不敢言。
最近幾個月王熙鳳不管庶務,官中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了賈灩處理。該發給各房的月錢都準時發,給什麽東西也是好好的,並沒有借著各種各樣的名目剋扣本該屬於她們的東西。
加上平時賈灩待人隨和,趙姨娘對賈灩倒是沒什麽怨氣。
如今見她從榮禧堂裏出來,還主動跟她寒暄,「姑太太方才是去見太太了嗎?我本也想去看太太的,隻是太太本就愛靜,如今生病了,更是不願意旁人在屋裏待著。除了寶玉和探春丫頭,便是環兒她也不太見的。不知太太今日氣色如何?胃口可比前幾日好些?」
「我也沒見著太太。姨娘想知道這些事情,何不親自去問呢?便是見不著太太,問屋裏的彩雲彩霞也是可以的。」
趙姨娘聞言,笑道:「姑太太提醒得極是,我等會兒便去向太太屋裏的人打聽。」
王夫人病重,她心裏也不覺得有什麽可惜難過的,隻覺得那都是王夫人陰損的事情做多了,才會有此報應。
關心的問候,不過都是場麵話。
賈灩的目光又落在她手中的那雙鞋上,忽然問道:「你屋裏可還有好的緞子?」
趙姨娘愣住,「沒、沒有了。」
僅有的好緞子都用來給賈政做鞋麵了,其餘的都是雞零狗碎,不成塊的。
賈灩說道:「我那裏有一匹緞子,七成新,也用不上。要是姨娘不嫌棄,等會兒我讓人送去給你。」
趙姨娘連忙道謝。
賈灩離開了,趙姨娘卻還在原地看著賈灩的背影,神思卻飄遠了。
其實她年少時,並不像如今這般的卑微。
她年少時因著出色的容貌和針線,得了賈母的青睞,將她放在賈政的屋裏當通房丫鬟。跟她一起的,還有令一個周姨娘。
趙姨娘覺得如今寶玉屋裏的襲人和晴雯,就像當初的周姨娘和她。
周姨娘為人安靜本分,對賈政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賈政和王夫人成親後,便將她們抬了姨娘。
這麽多年,周姨娘一直沒有孩子。
賈政對她也算是好的,平常也去她屋裏歇著。趙姨娘為賈政生了探春和賈環兩個孩子,人人都說探春人美又聰明,就連王夫人都喜歡探春。
可那是她的孩子,探春的模樣,像極了她幼時的模樣。
自己的孩子要養在王夫人的屋裏,趙姨娘經常為此而感到嫉妒。她有時也想討好王夫人,去給王夫人請安之後,經常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多待一會兒,談談惜春賈環,誇誇寶玉。
可王夫人對她始終冷冷淡淡的,不論她怎麽討好,王夫人總是坐在炕上,眼皮都懶得掀,隻留她一頭熱。
趙姨娘很懷念年少時在賈政屋裏的時光。
那時還沒有主母,她和周姨娘是屋裏的大丫鬟,小丫鬟們都得聽她們的,雖然那時規矩比如今還多,但每個人都過得很舒心。
隻是王夫人一進門,所有的事情就都變了。
自己抬了姨娘,生了一兒一女,又能怎樣呢?終究是個奴才。
她的孩子是主子,她卻是個奴才。
因為她是奴才,她那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平時也不太待見她,總是待在榮禧堂裏,想著討王夫人的歡心。
前幾日的時候,環哥兒才來跟她埋怨,說探春姐姐做了一雙鞋給寶玉,卻不給他做。都是她的兄弟,為什麽隻給寶玉做鞋子,卻不給他做?
不僅如此,在賈寶玉搬出碧紗櫥去了絳雲閣之後,賈母又把自己身邊的襲人和晴雯給了寶玉,王夫人不好對寶玉屋裏的事情幹涉太過。
現在絳雲閣裏的大丫鬟都是賈母撥過去,年齡最大的是襲人,月錢拿得最多的也是襲人,調教屋裏丫鬟做事的任務自然就落在襲人身上。
賈灩對王夫人怎麽對待自己的孩子不想多說些什麽,隻是跟賈政說道:「與寶玉相比,珠哥兒自小過得苦了些,嫂嫂想起舊事,覺得遺憾罷。」
賈政:「從來我就與她說,凡事過猶不及。對珠兒如此,對寶玉也是如此。」
賈灩聞言,神色莞爾,「兒女的教育之事,不僅是母親的責任。」
不能孩子出息,父親就覺得驕傲,說不愧是我的孩子。一旦覺得孩子沒出息,就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說是慈母多敗兒。
賈政看了賈灩一眼。
賈灩眼眸微彎,跟賈政告辭,走的時候在榮禧堂外遇見趙姨娘。
趙姨娘手裏拿著一雙男式的鞋子,緞子做的鞋麵,應該是要給賈政的。
見了賈灩,趙姨娘站在一旁,向她行禮,「見過姑太太。」
賈灩的目光落在趙姨娘手中的鞋麵上,笑著說道:「這鞋麵做得真好看,姨娘好巧的手藝。」
趙姨娘愣住,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鞋麵,隨即向賈灩露出一個笑容,「已經很久不曾給老爺做過鞋麵了,多虧姑太太體恤我們,上月給我們各房都分了一些成塊的緞子,我想著難得有好東西,便做了一雙鞋給老爺。」
趙姨娘說的是實話。
她是從通房丫鬟變成了姨娘,主子不算主子,奴才不算奴才。不論是王夫人管家還是王熙鳳管家,對她們這些姨娘都不以為然,官中給她們發什麽東西,都是旁人挑剩下的才會到她屋裏,每月的月錢也是遲遲不發。
趙姨娘看到王夫人和王熙鳳這些人的做派,內心也嫉妒憤恨,隻是敢怒不敢言。
最近幾個月王熙鳳不管庶務,官中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了賈灩處理。該發給各房的月錢都準時發,給什麽東西也是好好的,並沒有借著各種各樣的名目剋扣本該屬於她們的東西。
加上平時賈灩待人隨和,趙姨娘對賈灩倒是沒什麽怨氣。
如今見她從榮禧堂裏出來,還主動跟她寒暄,「姑太太方才是去見太太了嗎?我本也想去看太太的,隻是太太本就愛靜,如今生病了,更是不願意旁人在屋裏待著。除了寶玉和探春丫頭,便是環兒她也不太見的。不知太太今日氣色如何?胃口可比前幾日好些?」
「我也沒見著太太。姨娘想知道這些事情,何不親自去問呢?便是見不著太太,問屋裏的彩雲彩霞也是可以的。」
趙姨娘聞言,笑道:「姑太太提醒得極是,我等會兒便去向太太屋裏的人打聽。」
王夫人病重,她心裏也不覺得有什麽可惜難過的,隻覺得那都是王夫人陰損的事情做多了,才會有此報應。
關心的問候,不過都是場麵話。
賈灩的目光又落在她手中的那雙鞋上,忽然問道:「你屋裏可還有好的緞子?」
趙姨娘愣住,「沒、沒有了。」
僅有的好緞子都用來給賈政做鞋麵了,其餘的都是雞零狗碎,不成塊的。
賈灩說道:「我那裏有一匹緞子,七成新,也用不上。要是姨娘不嫌棄,等會兒我讓人送去給你。」
趙姨娘連忙道謝。
賈灩離開了,趙姨娘卻還在原地看著賈灩的背影,神思卻飄遠了。
其實她年少時,並不像如今這般的卑微。
她年少時因著出色的容貌和針線,得了賈母的青睞,將她放在賈政的屋裏當通房丫鬟。跟她一起的,還有令一個周姨娘。
趙姨娘覺得如今寶玉屋裏的襲人和晴雯,就像當初的周姨娘和她。
周姨娘為人安靜本分,對賈政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賈政和王夫人成親後,便將她們抬了姨娘。
這麽多年,周姨娘一直沒有孩子。
賈政對她也算是好的,平常也去她屋裏歇著。趙姨娘為賈政生了探春和賈環兩個孩子,人人都說探春人美又聰明,就連王夫人都喜歡探春。
可那是她的孩子,探春的模樣,像極了她幼時的模樣。
自己的孩子要養在王夫人的屋裏,趙姨娘經常為此而感到嫉妒。她有時也想討好王夫人,去給王夫人請安之後,經常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多待一會兒,談談惜春賈環,誇誇寶玉。
可王夫人對她始終冷冷淡淡的,不論她怎麽討好,王夫人總是坐在炕上,眼皮都懶得掀,隻留她一頭熱。
趙姨娘很懷念年少時在賈政屋裏的時光。
那時還沒有主母,她和周姨娘是屋裏的大丫鬟,小丫鬟們都得聽她們的,雖然那時規矩比如今還多,但每個人都過得很舒心。
隻是王夫人一進門,所有的事情就都變了。
自己抬了姨娘,生了一兒一女,又能怎樣呢?終究是個奴才。
她的孩子是主子,她卻是個奴才。
因為她是奴才,她那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平時也不太待見她,總是待在榮禧堂裏,想著討王夫人的歡心。
前幾日的時候,環哥兒才來跟她埋怨,說探春姐姐做了一雙鞋給寶玉,卻不給他做。都是她的兄弟,為什麽隻給寶玉做鞋子,卻不給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