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紅樓] 林夫人種田日常 作者:秋水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怪說我這個曹操呢。」
賈灩頓時瞭然,微嗔著埋怨道:「方才我進門時,老太太見我便笑得像朵花兒似的,想來不是見了我開心,是見了我的錢袋子開心。」
一席話,又惹得哄堂大笑。
鴛鴦忙張羅著去開牌桌,賈母拉著賈灩,問:「兩個玉兒怎麽不見跟著來?」
賈灩便將薛寶釵去不羨園邀請兩個玉兒去梨香院品嚐桂花糕的事情告訴賈母。
賈母聽了,便跟尤氏和秦可卿說道:「這丫頭,倒是難得。每日晨昏,風雨不改。她今晨到我這兒坐了一會兒,便去榮禧堂看她的姨母了。單是看望長輩也算是很有心,誰知她連弟弟妹妹們都去看了遍。我常跟薛姨媽說,咱們家裏這麽多姑娘,竟誰也比不上這寶丫頭。」
誰比得上誰、比不上誰的這些話,當場麵話聽聽得了。
在長輩心裏,誰家孩子能比自家孩子更稀罕。
尤氏和秦可卿隻是賠笑。
賈灩在榮慶堂當了一把散財童子,賓主皆歡。
賈母還想留尤氏和秦可卿用晚膳,兩人客氣地推辭了,便離開了榮國府。
賈母摸了一個多時辰的牌,雖然有些累,但精神卻顯得不錯。
賈灩打量著賈母,說道:「老太太如今看著,可算是有些歡顏。」
不像平時,雖然沒有苦著臉,卻看上去總是有些心不在焉,令人覺得她或許心裏還在暗暗難過。
賈母雙手撐著案桌,想站起來。
鴛鴦和賈灩連忙去扶,賈母卻抬手阻止了,說道:「我還不至於。」
於是,雙手撐著案桌站了起來,鴛鴦給她遞上拐杖。
賈母跟賈灩說:「我讓人去喊兩個玉兒,等會兒你和兩個玉兒和我一同吃吧。」
賈灩沒有推辭,「我正好有事情要與老太太商量。」
賈母:「什麽事?」
賈灩:「中秋佳節,戶部尚書的太太楊夫人在府中花園設宴,邀相熟的太太前去賞花賞月,給我下了帖子,邀請我攜兩個玉兒一同前去赴約。」
賈母對楊氏一族並不陌生。
當年高祖入關,隴西楊氏出力不小。楊氏一直是隴西的世家大族,歷朝都有人在朝中為官,影響深遠。
賈母聽賈灩說到裴世英的太太楊夫人,便說:「在我年少時,曾與楊夫人的祖母有過數麵之緣,是個英姿颯爽的傳奇女子。」
賈灩聽賈母說起她年少之事,不免有些好奇,眨巴著一雙杏眼看向賈母。
賈母被她一臉的好奇模樣逗笑,老人家今日難得摸了一圈牌還談興頗濃,問道:「你想聽?」
賈灩點頭,「從未聽老祖宗提過年少時的事情。」
賈母杵著拐杖往前走,前方台階,賈灩便扶著她的一隻胳膊,提醒道:「老太太,小心台階。」
賈母慢慢地步下台階,抬頭,在庭院中隻能看到一方天空,上麵飄著白雲。
「我年少時的事情,倒也是沒什麽稀奇的。當年我的父親是尚書令,楊夫人的祖母那時賢德聞名京都,被高祖選為貴妃。那時我與母親到她家中做客,一名丫鬟在遊船時失足掉進湖裏,便是這位楊貴妃跳入湖中,將失足落水的丫鬟救了起來。」
賈母在一棵墨菊前停下,臉上帶著微微的笑容,她仿佛迴到了少女時候,在偌大的楊府後宅,波光粼粼的湖麵上,本該是如詩如畫的遊湖畫麵,忽然一個丫鬟落水,眾人驚慌失措,一個端莊雅麗的高門貴女鎮定自若,毫不猶豫地跳進湖裏救人。
「會泅水的姑娘不多,我便不會泅水,你看我太陽穴的這道疤。」
賈母抬手指了指自己的一側太陽穴,說道:「我這疤是自個兒在家遊湖的時候,掉到水裏摔傷的,我不會泅水,那時以為自己都活不了了。我與那跳水救人的貴妃娘娘,差遠了。」
賈灩:「貴妃娘娘有貴妃娘娘的福氣,老太太也有老太太的福氣。」
賈母卻看了賈灩一眼,說道:「你不知那貴妃娘娘的事情,也是正常。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貴妃娘娘入宮後,開始深得聖恩,後來便失寵了。楊氏一族也一蹶不振,至老聖人即位後,仍沒緩過氣來。」
相比之下,賈氏一族的運勢就比較好。
可如今眼看也是要走下坡路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祖的時候楊家失勢,到老聖人即位後,還沒緩過勁來。但裴太傅在當今聖人登基,急流勇退之際,選擇了楊氏的女兒當嫡長媳。
楊氏也是武將出身,楊家三千家將,個個驍勇善戰。
在老聖人禪位的事件中,楊氏一族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誰也不清楚。但忠孝王的倒台,是被楊夫人的兄長蘭台寺大夫彈劾,聯合大理寺、刑部一起審理的。
這些事情賈母知道,賈灩也聽林如海說過。
林如海說會教她官場上的事情,便沒有一字虛言,隻要賈灩求教,他就悉心教導。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楊氏蟄伏多年,也該要起來了。」
賈灩扶著賈母從庭院繞到了榮慶堂兩旁的穿山遊廊,遊廊上掛著各種珍惜的禽鳥,賈母停在一隻鸚鵡前,逗了鸚鵡片刻,嘆息一聲,說道:「我都是黃土都要埋到脖子的人了。」
賈灩笑道:「老當益壯,老太太可是下凡的老壽星,是有福氣的人。還要看著子子孫孫們長大,頂門立戶呢。」
賈灩頓時瞭然,微嗔著埋怨道:「方才我進門時,老太太見我便笑得像朵花兒似的,想來不是見了我開心,是見了我的錢袋子開心。」
一席話,又惹得哄堂大笑。
鴛鴦忙張羅著去開牌桌,賈母拉著賈灩,問:「兩個玉兒怎麽不見跟著來?」
賈灩便將薛寶釵去不羨園邀請兩個玉兒去梨香院品嚐桂花糕的事情告訴賈母。
賈母聽了,便跟尤氏和秦可卿說道:「這丫頭,倒是難得。每日晨昏,風雨不改。她今晨到我這兒坐了一會兒,便去榮禧堂看她的姨母了。單是看望長輩也算是很有心,誰知她連弟弟妹妹們都去看了遍。我常跟薛姨媽說,咱們家裏這麽多姑娘,竟誰也比不上這寶丫頭。」
誰比得上誰、比不上誰的這些話,當場麵話聽聽得了。
在長輩心裏,誰家孩子能比自家孩子更稀罕。
尤氏和秦可卿隻是賠笑。
賈灩在榮慶堂當了一把散財童子,賓主皆歡。
賈母還想留尤氏和秦可卿用晚膳,兩人客氣地推辭了,便離開了榮國府。
賈母摸了一個多時辰的牌,雖然有些累,但精神卻顯得不錯。
賈灩打量著賈母,說道:「老太太如今看著,可算是有些歡顏。」
不像平時,雖然沒有苦著臉,卻看上去總是有些心不在焉,令人覺得她或許心裏還在暗暗難過。
賈母雙手撐著案桌,想站起來。
鴛鴦和賈灩連忙去扶,賈母卻抬手阻止了,說道:「我還不至於。」
於是,雙手撐著案桌站了起來,鴛鴦給她遞上拐杖。
賈母跟賈灩說:「我讓人去喊兩個玉兒,等會兒你和兩個玉兒和我一同吃吧。」
賈灩沒有推辭,「我正好有事情要與老太太商量。」
賈母:「什麽事?」
賈灩:「中秋佳節,戶部尚書的太太楊夫人在府中花園設宴,邀相熟的太太前去賞花賞月,給我下了帖子,邀請我攜兩個玉兒一同前去赴約。」
賈母對楊氏一族並不陌生。
當年高祖入關,隴西楊氏出力不小。楊氏一直是隴西的世家大族,歷朝都有人在朝中為官,影響深遠。
賈母聽賈灩說到裴世英的太太楊夫人,便說:「在我年少時,曾與楊夫人的祖母有過數麵之緣,是個英姿颯爽的傳奇女子。」
賈灩聽賈母說起她年少之事,不免有些好奇,眨巴著一雙杏眼看向賈母。
賈母被她一臉的好奇模樣逗笑,老人家今日難得摸了一圈牌還談興頗濃,問道:「你想聽?」
賈灩點頭,「從未聽老祖宗提過年少時的事情。」
賈母杵著拐杖往前走,前方台階,賈灩便扶著她的一隻胳膊,提醒道:「老太太,小心台階。」
賈母慢慢地步下台階,抬頭,在庭院中隻能看到一方天空,上麵飄著白雲。
「我年少時的事情,倒也是沒什麽稀奇的。當年我的父親是尚書令,楊夫人的祖母那時賢德聞名京都,被高祖選為貴妃。那時我與母親到她家中做客,一名丫鬟在遊船時失足掉進湖裏,便是這位楊貴妃跳入湖中,將失足落水的丫鬟救了起來。」
賈母在一棵墨菊前停下,臉上帶著微微的笑容,她仿佛迴到了少女時候,在偌大的楊府後宅,波光粼粼的湖麵上,本該是如詩如畫的遊湖畫麵,忽然一個丫鬟落水,眾人驚慌失措,一個端莊雅麗的高門貴女鎮定自若,毫不猶豫地跳進湖裏救人。
「會泅水的姑娘不多,我便不會泅水,你看我太陽穴的這道疤。」
賈母抬手指了指自己的一側太陽穴,說道:「我這疤是自個兒在家遊湖的時候,掉到水裏摔傷的,我不會泅水,那時以為自己都活不了了。我與那跳水救人的貴妃娘娘,差遠了。」
賈灩:「貴妃娘娘有貴妃娘娘的福氣,老太太也有老太太的福氣。」
賈母卻看了賈灩一眼,說道:「你不知那貴妃娘娘的事情,也是正常。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貴妃娘娘入宮後,開始深得聖恩,後來便失寵了。楊氏一族也一蹶不振,至老聖人即位後,仍沒緩過氣來。」
相比之下,賈氏一族的運勢就比較好。
可如今眼看也是要走下坡路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祖的時候楊家失勢,到老聖人即位後,還沒緩過勁來。但裴太傅在當今聖人登基,急流勇退之際,選擇了楊氏的女兒當嫡長媳。
楊氏也是武將出身,楊家三千家將,個個驍勇善戰。
在老聖人禪位的事件中,楊氏一族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誰也不清楚。但忠孝王的倒台,是被楊夫人的兄長蘭台寺大夫彈劾,聯合大理寺、刑部一起審理的。
這些事情賈母知道,賈灩也聽林如海說過。
林如海說會教她官場上的事情,便沒有一字虛言,隻要賈灩求教,他就悉心教導。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楊氏蟄伏多年,也該要起來了。」
賈灩扶著賈母從庭院繞到了榮慶堂兩旁的穿山遊廊,遊廊上掛著各種珍惜的禽鳥,賈母停在一隻鸚鵡前,逗了鸚鵡片刻,嘆息一聲,說道:「我都是黃土都要埋到脖子的人了。」
賈灩笑道:「老當益壯,老太太可是下凡的老壽星,是有福氣的人。還要看著子子孫孫們長大,頂門立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