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紅樓] 林夫人種田日常 作者:秋水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榮國府人來人往,梨香院平日裏就將門鎖緊了。
薛姨媽沒事也常帶寶釵到榮慶堂勸慰賈母,像賈母這樣的老人家,身邊多個人陪伴,即便什麽都不說,或許也是好的。
寶釵比寶玉、黛玉都要年長不少。
薛姨媽的兩個孩子,薛蟠今年十五歲,寶釵比兄長小兩歲,今年虛歲十三,肌骨晶瑩,舉止嫻雅,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寶釵是個懂事的少女,有時即便薛姨媽不到榮慶堂,她也每日晨昏到榮慶堂裏給老太太定省,陪著說會話。看完老太太之後,也會去姨母王夫人那裏,勸慰王夫人。
賈赦的葬禮主要是由賈政和賈璉、賈珍料理。
邢夫人臥病在床,整個榮國府裏麵的事情全都壓在王熙鳳身上,可巧不巧的,王熙鳳今日清晨正在忙活的時候,見了紅,請了大夫來診脈,是喜脈。
賈母得知此事,頓時老淚縱橫。
這麽多年了,偌大的榮國府,去的人越來越多,卻沒幾個新生兒。如今王熙鳳腹中有喜,賈母仿佛瞬間多了幾分生機和活力似的,命賈政去請了太醫再來為王熙鳳診脈。
太醫說王熙鳳確實是喜脈,但因近日勞累,動了胎氣,後麵須得臥床養胎。
賈母便跟王夫人說:「如今你大嫂子臥病在床,鳳丫頭年齡雖小,但她是個有膽識見地的,有什麽不懂的,又有你這個姑母在,因此裏頭照管的事情,都交由鳳丫頭了。如今鳳丫頭得了喜脈,又動了胎氣,你大嫂子那邊的事情,怕是你得盯著。」
賈赦的葬禮是榮國府如今的頭等大事,意味著榮國府的體麵。
這時候,王夫人是當仁不讓的,點頭說道:「理應如此。」
賈母和王夫人多年婆媳,心裏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媳婦到底有多少份能耐。王夫人在榮國府這麽多年,也還沒料理過這樣大場麵的事情。
賈母沉默了下,又說:「你們大哥哥無情,雙腿一伸,說走便走。偏生這時他媳婦也生病,鳳丫頭又有喜,隻能辛苦你。你久不料理內事,如今重新掌管,我怕你操勞過度。」
這樣葬禮,已經倒下了兩個人。
賈母不希望出現第三個。
王夫人自然知道賈母的心思,她心裏也想找個能幫她一把的人。李紈是守寡的寡婦,平日裏隻管府裏的幾個姑娘和蘭哥兒,顯然不是合適的人選。
與王熙鳳的潑辣靈巧相比,王夫人中規中矩的性情就顯得木訥,屬於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類型。
因此聽了賈母的話,便說:「都聽老太太的。」
賈母心頭頓時一梗,覺得自己的這個媳婦,真的十年如一日,毫無長進。
幸好,這時老好人薛姨媽說道:「老太太想得周到,如今府裏事多,合該找個人幫著姐姐。」
王夫人看向薛姨媽,「該找誰呢?」
最能幫忙的王熙鳳,都倒在床上了。
寧國府的尤氏和秦可卿,白天時其實也過來照應,陪著族裏的女眷和來的誥命夫人。東府那邊也有很多事情,總不能讓人家終日就隻能為榮國府的事情忙活。
薛姨媽的目光落在賈灩的身上,「姐姐,此人近在眼前。」
王夫人:???
賈灩:???
薛姨媽笑著說道:「林姑姑是自家人,嫁給林姑爺前,又在老太太膝下承歡了小半年。雖說如今是出嫁了,帶著兩個玉兒迴娘家,到底也比外頭的人要強些。」
薛姨媽的話說到了點子上,賈母本來就是這個意思。
她知道賈灩在揚州的時候,幫林如海料理後宅,人情往來都周到體麵。
賈灩帶兩個玉兒上京後,賈政便跟如今的戶部尚書裴世英搭上了線。在賈赦去世前,賈灩才帶了兩個玉兒到裴府做客,結識了竇世英的夫人。
賈母人雖然已經老了,不太管事,但也知道當年老聖人禪位,新皇繼位後,老太傅急流勇退的用意。
林如海在揚州跟老太傅交好,順帶著將榮國府的半隻腳踏上了新派勢力的大船,能不能上暫且不提,好歹是多一條路。
賈灩人在賈府,為人低調隨和,不羨園裏的僕婦被管理得井井有條,十分和諧,她的管事能力由此也略見一斑。賈母心中很清楚,光靠祖蔭,榮國府的未來不會長久。
她不將賈灩和林如海當外人,請賈灩協理庶務,雖然唐突,也不是沒有道理。
賈母看向賈灩,說道:「好孩子,如今府裏不比平常。你大哥哥的葬禮是頭等大事,容不得閃失。如今你大嫂子和鳳丫頭都不能理事,唯獨隻剩你二嫂子照料裏頭諸事。葬禮事多人雜,你幫著她料理料理這裏頭的事情,可好?」
賈灩抬眼看向賈母,十分意外地明白了賈母的用心。
如果能趁協理庶務的機會,更深入地知道榮國府的一些事情,也沒什麽不好。
林如海在娶賈敏的那一刻,其實已經和榮國府綁在了一起。
彼此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賈灩覺得自己能爭取在賈母跟前多一些話語權,也沒什麽壞處。
因為她到榮國府也有些時日,觀察了這麽久,真心覺得王夫人不是一個明白人。
有點稀裏糊塗,拎不清。
賈母說她是個木頭人,其實也沒說錯。
賈灩平日裏除了陪兩個玉兒,也沒什麽事做,林家在京城的宅子鬆月已經去看過,賈政派人去看了,正在畫圖,等圖紙定下來,賈灩再去看有什麽需要改動的,再改個幾稿之後,就等林如海迴京都後看過再動工。
薛姨媽沒事也常帶寶釵到榮慶堂勸慰賈母,像賈母這樣的老人家,身邊多個人陪伴,即便什麽都不說,或許也是好的。
寶釵比寶玉、黛玉都要年長不少。
薛姨媽的兩個孩子,薛蟠今年十五歲,寶釵比兄長小兩歲,今年虛歲十三,肌骨晶瑩,舉止嫻雅,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寶釵是個懂事的少女,有時即便薛姨媽不到榮慶堂,她也每日晨昏到榮慶堂裏給老太太定省,陪著說會話。看完老太太之後,也會去姨母王夫人那裏,勸慰王夫人。
賈赦的葬禮主要是由賈政和賈璉、賈珍料理。
邢夫人臥病在床,整個榮國府裏麵的事情全都壓在王熙鳳身上,可巧不巧的,王熙鳳今日清晨正在忙活的時候,見了紅,請了大夫來診脈,是喜脈。
賈母得知此事,頓時老淚縱橫。
這麽多年了,偌大的榮國府,去的人越來越多,卻沒幾個新生兒。如今王熙鳳腹中有喜,賈母仿佛瞬間多了幾分生機和活力似的,命賈政去請了太醫再來為王熙鳳診脈。
太醫說王熙鳳確實是喜脈,但因近日勞累,動了胎氣,後麵須得臥床養胎。
賈母便跟王夫人說:「如今你大嫂子臥病在床,鳳丫頭年齡雖小,但她是個有膽識見地的,有什麽不懂的,又有你這個姑母在,因此裏頭照管的事情,都交由鳳丫頭了。如今鳳丫頭得了喜脈,又動了胎氣,你大嫂子那邊的事情,怕是你得盯著。」
賈赦的葬禮是榮國府如今的頭等大事,意味著榮國府的體麵。
這時候,王夫人是當仁不讓的,點頭說道:「理應如此。」
賈母和王夫人多年婆媳,心裏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媳婦到底有多少份能耐。王夫人在榮國府這麽多年,也還沒料理過這樣大場麵的事情。
賈母沉默了下,又說:「你們大哥哥無情,雙腿一伸,說走便走。偏生這時他媳婦也生病,鳳丫頭又有喜,隻能辛苦你。你久不料理內事,如今重新掌管,我怕你操勞過度。」
這樣葬禮,已經倒下了兩個人。
賈母不希望出現第三個。
王夫人自然知道賈母的心思,她心裏也想找個能幫她一把的人。李紈是守寡的寡婦,平日裏隻管府裏的幾個姑娘和蘭哥兒,顯然不是合適的人選。
與王熙鳳的潑辣靈巧相比,王夫人中規中矩的性情就顯得木訥,屬於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類型。
因此聽了賈母的話,便說:「都聽老太太的。」
賈母心頭頓時一梗,覺得自己的這個媳婦,真的十年如一日,毫無長進。
幸好,這時老好人薛姨媽說道:「老太太想得周到,如今府裏事多,合該找個人幫著姐姐。」
王夫人看向薛姨媽,「該找誰呢?」
最能幫忙的王熙鳳,都倒在床上了。
寧國府的尤氏和秦可卿,白天時其實也過來照應,陪著族裏的女眷和來的誥命夫人。東府那邊也有很多事情,總不能讓人家終日就隻能為榮國府的事情忙活。
薛姨媽的目光落在賈灩的身上,「姐姐,此人近在眼前。」
王夫人:???
賈灩:???
薛姨媽笑著說道:「林姑姑是自家人,嫁給林姑爺前,又在老太太膝下承歡了小半年。雖說如今是出嫁了,帶著兩個玉兒迴娘家,到底也比外頭的人要強些。」
薛姨媽的話說到了點子上,賈母本來就是這個意思。
她知道賈灩在揚州的時候,幫林如海料理後宅,人情往來都周到體麵。
賈灩帶兩個玉兒上京後,賈政便跟如今的戶部尚書裴世英搭上了線。在賈赦去世前,賈灩才帶了兩個玉兒到裴府做客,結識了竇世英的夫人。
賈母人雖然已經老了,不太管事,但也知道當年老聖人禪位,新皇繼位後,老太傅急流勇退的用意。
林如海在揚州跟老太傅交好,順帶著將榮國府的半隻腳踏上了新派勢力的大船,能不能上暫且不提,好歹是多一條路。
賈灩人在賈府,為人低調隨和,不羨園裏的僕婦被管理得井井有條,十分和諧,她的管事能力由此也略見一斑。賈母心中很清楚,光靠祖蔭,榮國府的未來不會長久。
她不將賈灩和林如海當外人,請賈灩協理庶務,雖然唐突,也不是沒有道理。
賈母看向賈灩,說道:「好孩子,如今府裏不比平常。你大哥哥的葬禮是頭等大事,容不得閃失。如今你大嫂子和鳳丫頭都不能理事,唯獨隻剩你二嫂子照料裏頭諸事。葬禮事多人雜,你幫著她料理料理這裏頭的事情,可好?」
賈灩抬眼看向賈母,十分意外地明白了賈母的用心。
如果能趁協理庶務的機會,更深入地知道榮國府的一些事情,也沒什麽不好。
林如海在娶賈敏的那一刻,其實已經和榮國府綁在了一起。
彼此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賈灩覺得自己能爭取在賈母跟前多一些話語權,也沒什麽壞處。
因為她到榮國府也有些時日,觀察了這麽久,真心覺得王夫人不是一個明白人。
有點稀裏糊塗,拎不清。
賈母說她是個木頭人,其實也沒說錯。
賈灩平日裏除了陪兩個玉兒,也沒什麽事做,林家在京城的宅子鬆月已經去看過,賈政派人去看了,正在畫圖,等圖紙定下來,賈灩再去看有什麽需要改動的,再改個幾稿之後,就等林如海迴京都後看過再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