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紅樓] 林夫人種田日常 作者:秋水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林如海這麽一說,賈灩想起來了。
難怪她覺得莫名熟悉,在紅樓的世界裏,秦可卿病逝前託夢給王熙鳳,就跟王熙鳳說過賈府敗落後,將要如何自救。其中就給王熙鳳說過讓賈家在祖墳周邊置辦田地,開設家塾。這麽一來,他日家道中落,族中子弟不至於顛沛流離,無處可去。
林如海的族人竟那麽早就想到這些了嗎?
賈灩有些詫異地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看著她的眼神,不由得笑了,說道:「看來你想到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不妨說來與我聽聽?」
賈灩有時覺得林如海很像一隻大尾巴狼。
看上去儒雅清貴,十分芝蘭玉樹的君子人物,卻滿腹不為外人道的心思和機關。
林如海像是已經知曉她想到了什麽,卻非要她說出來。
那也不是什麽不能說的。
賈灩想了想,將心裏的念頭說出來,「聽老爺所言,您年少時所住的田莊應是早就置辦的,林氏一族這樣的田產在祖墳周邊應該不止一兩處,又置辦有家塾。我猜想當初提出在祖墳周圍置辦田產和開設家塾的人,應是老爺的祖父或是曾祖父。身在高位,皇恩浩蕩之下,仍能未雨綢繆,為後世子孫謀,實在令人敬重。」
隻有身在高位、享盡榮華富貴的人,才有可能會想到自己一無所有之後,子孫後代該如何捲土重來。
林氏一族雖有七八房族人,在京城世代為官的,好像就隻有林如海家裏這一房。
皇恩雖浩蕩,伴君如伴虎。
林家的祖先被聖人重用,見過太多今朝風光得能唿風喚雨,明日便若喪家之犬的人。
一旦聖恩不再,萬貫家產也隻是過眼雲煙。家族想要源遠流長,就得有深厚的根基。
祖墳周圍的田產和家塾,所得既是歸於四時祭祀之用,即使被抄家也不會被充公。不管林家日後犯了什麽樣的事情,後代子孫總有後路可退。
林如海雖然已經猜到賈灩想到了什麽,但此刻聽她說出來,仍覺得驚喜,對她十分讚賞。
「你猜的不錯。田莊和家塾這些事情,是由我的祖父一手操辦的。他雖不是族長,但因為在朝為官,說話比族長還有分量些,他一經提出這個建議,便得到了族人的支持。」
賈灩聞言,忍不住笑道:「這是為後世子孫著想的事情,族人當然支持。再說,置辦田產開設家塾需要的銀子,定然是你們家出了大頭。」
「什麽你們家?」
林如海含笑的聲音帶著些許無奈,糾正道:「是我們家。」
賈灩頓時噎住,沒說話。
林如海又繼續說道:「確實是我們家出了大頭,但平時這些事情,還是得在原籍的族人才能看著。前兩年輪到我們家掌管時,我無暇顧及,就每半年讓鬆月迴去蘇州過一遍帳。祖父當時以為姑蘇林氏一族,會發展成像是過去河東裴氏那般的大家族,誰知到我們這一代,愈發凋零了。」
世家大族哪能是那麽容易就能發展起來的。
一般大富大貴的人家,不過三代,再多四代就已經敗得精光。
想要出一個世家,不僅要子弟眾多,還要有相當的向心力。
林氏的向心力是有的,可惜子弟太少。賈家的子弟倒是不少,在京城就有八房,留在金陵原籍還有十二房,家大業大,可惜玉字輩能扶得起來的人沒幾個,到了草字輩也是紈絝子弟居多,向心力又差。
如果還不趕緊撈一撈,可能就真的像她所知道的結局那樣,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腦殼疼。
賈灩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眉心,跟林如海說:「老爺,你們家——」
停了下,忽然想起林如海剛才糾正她的話,於是清了清嗓子,重新說道:「我們家的祖父如此高瞻遠矚,您也與賈府的兩位舅兄感情親厚,何不提醒他們效仿我們家祖父的做法,讓他他在金陵祖墳周圍置辦田產、開設家塾呢?」
賈府有二十房人,就算在京城的那八房人管不過來這些事情,金陵還有十二房。每房輪一年,都輪一個十二生肖了。
林如海挑了挑眉,神情有些高深莫測地看著她。
賈灩:「……為、為何這麽看著我?」
林如海先前沒發現,現在發現史太君給他挑的續弦小妻子有些了不得的地方。
「灩兒,你是在為娘家的族人擔心?」
林如海端起琥珀色的茶盅,語氣慢悠悠的,「你的族兄去年才將自己的嫡長女送入宮中,當了後宮的鳳藻宮尚書,協助皇後殿下料理後宮諸事。嫂子王氏的兄長王子騰,如今仕途也是風光的時候。寧、榮兩府如今雖不像過去風光,卻也非一般貴族人家能比。你如今為他們擔心,倒像是杞人憂天了。」
賈灩一時分不清楚林如海到底是不是正話反說,抬著水汪汪的杏眼看他。
林如海一對上她那雙秋水似的眼睛,神情就有些繃不住,「看我做甚?」
「老爺說的真心話嗎?」
「不管是不是真心話,難道我說的沒有道理?」
朝廷裏有四王八公交好,深宮裏有元春,宮外武將有王子騰,文官有像林如海。
賈府在方方麵麵都有自己的布局。
賈灩無法否認林如海的話,「……有道理。」
林如海不打算這個問題就此打住,究根問底道:「既然有道理,你為何還要擔心?」
難怪她覺得莫名熟悉,在紅樓的世界裏,秦可卿病逝前託夢給王熙鳳,就跟王熙鳳說過賈府敗落後,將要如何自救。其中就給王熙鳳說過讓賈家在祖墳周邊置辦田地,開設家塾。這麽一來,他日家道中落,族中子弟不至於顛沛流離,無處可去。
林如海的族人竟那麽早就想到這些了嗎?
賈灩有些詫異地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看著她的眼神,不由得笑了,說道:「看來你想到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不妨說來與我聽聽?」
賈灩有時覺得林如海很像一隻大尾巴狼。
看上去儒雅清貴,十分芝蘭玉樹的君子人物,卻滿腹不為外人道的心思和機關。
林如海像是已經知曉她想到了什麽,卻非要她說出來。
那也不是什麽不能說的。
賈灩想了想,將心裏的念頭說出來,「聽老爺所言,您年少時所住的田莊應是早就置辦的,林氏一族這樣的田產在祖墳周邊應該不止一兩處,又置辦有家塾。我猜想當初提出在祖墳周圍置辦田產和開設家塾的人,應是老爺的祖父或是曾祖父。身在高位,皇恩浩蕩之下,仍能未雨綢繆,為後世子孫謀,實在令人敬重。」
隻有身在高位、享盡榮華富貴的人,才有可能會想到自己一無所有之後,子孫後代該如何捲土重來。
林氏一族雖有七八房族人,在京城世代為官的,好像就隻有林如海家裏這一房。
皇恩雖浩蕩,伴君如伴虎。
林家的祖先被聖人重用,見過太多今朝風光得能唿風喚雨,明日便若喪家之犬的人。
一旦聖恩不再,萬貫家產也隻是過眼雲煙。家族想要源遠流長,就得有深厚的根基。
祖墳周圍的田產和家塾,所得既是歸於四時祭祀之用,即使被抄家也不會被充公。不管林家日後犯了什麽樣的事情,後代子孫總有後路可退。
林如海雖然已經猜到賈灩想到了什麽,但此刻聽她說出來,仍覺得驚喜,對她十分讚賞。
「你猜的不錯。田莊和家塾這些事情,是由我的祖父一手操辦的。他雖不是族長,但因為在朝為官,說話比族長還有分量些,他一經提出這個建議,便得到了族人的支持。」
賈灩聞言,忍不住笑道:「這是為後世子孫著想的事情,族人當然支持。再說,置辦田產開設家塾需要的銀子,定然是你們家出了大頭。」
「什麽你們家?」
林如海含笑的聲音帶著些許無奈,糾正道:「是我們家。」
賈灩頓時噎住,沒說話。
林如海又繼續說道:「確實是我們家出了大頭,但平時這些事情,還是得在原籍的族人才能看著。前兩年輪到我們家掌管時,我無暇顧及,就每半年讓鬆月迴去蘇州過一遍帳。祖父當時以為姑蘇林氏一族,會發展成像是過去河東裴氏那般的大家族,誰知到我們這一代,愈發凋零了。」
世家大族哪能是那麽容易就能發展起來的。
一般大富大貴的人家,不過三代,再多四代就已經敗得精光。
想要出一個世家,不僅要子弟眾多,還要有相當的向心力。
林氏的向心力是有的,可惜子弟太少。賈家的子弟倒是不少,在京城就有八房,留在金陵原籍還有十二房,家大業大,可惜玉字輩能扶得起來的人沒幾個,到了草字輩也是紈絝子弟居多,向心力又差。
如果還不趕緊撈一撈,可能就真的像她所知道的結局那樣,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腦殼疼。
賈灩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眉心,跟林如海說:「老爺,你們家——」
停了下,忽然想起林如海剛才糾正她的話,於是清了清嗓子,重新說道:「我們家的祖父如此高瞻遠矚,您也與賈府的兩位舅兄感情親厚,何不提醒他們效仿我們家祖父的做法,讓他他在金陵祖墳周圍置辦田產、開設家塾呢?」
賈府有二十房人,就算在京城的那八房人管不過來這些事情,金陵還有十二房。每房輪一年,都輪一個十二生肖了。
林如海挑了挑眉,神情有些高深莫測地看著她。
賈灩:「……為、為何這麽看著我?」
林如海先前沒發現,現在發現史太君給他挑的續弦小妻子有些了不得的地方。
「灩兒,你是在為娘家的族人擔心?」
林如海端起琥珀色的茶盅,語氣慢悠悠的,「你的族兄去年才將自己的嫡長女送入宮中,當了後宮的鳳藻宮尚書,協助皇後殿下料理後宮諸事。嫂子王氏的兄長王子騰,如今仕途也是風光的時候。寧、榮兩府如今雖不像過去風光,卻也非一般貴族人家能比。你如今為他們擔心,倒像是杞人憂天了。」
賈灩一時分不清楚林如海到底是不是正話反說,抬著水汪汪的杏眼看他。
林如海一對上她那雙秋水似的眼睛,神情就有些繃不住,「看我做甚?」
「老爺說的真心話嗎?」
「不管是不是真心話,難道我說的沒有道理?」
朝廷裏有四王八公交好,深宮裏有元春,宮外武將有王子騰,文官有像林如海。
賈府在方方麵麵都有自己的布局。
賈灩無法否認林如海的話,「……有道理。」
林如海不打算這個問題就此打住,究根問底道:「既然有道理,你為何還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