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這麽想,既然荒山無用,不如撥給我們吧。」春生直接開口要了一座山,「算我們向衙門買的,此次賑災費用全由我們來出,不必朝廷出麵。殿下以為如何?」
「賑災是朝廷分內事,知道你們富豪且心善,但還是隻能謝絕你的好意。」太子道:「若你想要莊園,孤手中有好幾個莊子,送你一個也可。」
太遺憾了,京城周邊的地是多麽金貴,荒山也不是沒人打過主意。雖然貧瘠,但好歹在京郊,富貴人家能用錢堆出一個景觀,隻是朝廷對周邊的地一直卡得很緊。在皇家眼皮子地下,還沒人能成功得到這片地。
這次賑災好好做,到時才好找皇帝求情。暗自定下主意,春生擺手,「無功不受祿,那等災民走了,我再用市價向衙門買就是了。」
「這孤就不管了。」太子笑得寵溺,道:「春生妹妹、遲生妹妹難得來端本宮一趟,今日留下用午膳,孤也好久未與你們暢談了。」
「敢不從命。」兩姐妹笑著應下,和一國太子打好關係太重要了,誰不想在他身邊多晃悠幾圈,讓他記住自己、接納自己的思想、實現自己的抱負。
遲生更是雄心勃勃,希望能借織坊一事,讓太子看到工業在創造就業崗位、養活人口上的卓越能力。雲南到底偏遠,對中原的影響有限,若是太子認可她的想法,以國家力量來推動,這將是多大的進步啊!
幾人想的挺好,但剛去垂拱殿送奏摺的少詹事快步進來稟告:「殿下,陛下召您垂拱殿議事,京兆府尹和宣德侯吵起來了,正找陛下評理呢。」
京兆府尹?是不是那個女刺客引出的案件?春生和遲生對視一眼,跟上太子腳步。
垂拱殿內,宣德侯扯著嗓子大喊:「陛下,老臣冤枉啊。什麽威脅,什麽逼迫,都是沒有的事兒。臣就是喝酒耍酒瘋,看見他們京兆府的差役欺負我家孩兒,酒意上頭,說話才大聲了些。臣真的不是有意的啊!」
宣德侯府世子則彬彬有禮道:「陛下,都是誤會。年節裏,宴請頗多,父親喝醉了。我家庶弟腳有殘疾,乃是當年為救父親留下的,父親一向喜愛他孝順。這大過年的,聽他哭得悽慘,還以為他出事了,這才激動了些。臣代家父給房京兆賠禮了,實在是對不住。」
話說房大人奉命調查湖南參議遇刺一案,今日查到宣德侯福庶出三公子與湖南前布政使家公子交情莫逆,有銀錢往來,因此上門詢問。結果這三公子脾氣太大,根本不願出府。房大人就命都頭帶著衙役在宣德侯府門前喊話,這大過年的,太掃麵子。
三公子聽說後,帶著府裏下人手持棍棒來攆人。下人不是府兵,他們和京兆府的衙役打起來,那就是衝擊官府。三公子雖然衝動,但也不敢真動手,房大人也有所顧忌,兩方在門前對峙起來。
此時宣德侯赴宴歸來,見此情形,立即大怒,三公子再一番哭訴,更是雪上加霜。宣德侯身邊是有府兵護衛的,立即下令趕人,房大人趕忙亮明身份。
「一個小小京兆府尹,也敢來我門前撒野,真當我宣德侯府無人嗎?別說今日把你打了,就是把你栓在馬上拖死,難道陛下還要為了你一個外人,處罰我家這從龍功臣嗎?」
不怪三公子脾氣大,都是跟父親學的。宣德侯府的府兵和京兆府衙役打成一團,接到消息的宣德侯世子飛馬趕來,飛快叫停了械鬥。也不知他是怎麽勸慰老父的,反正宣德侯到了禦前,已經是這套說辭,誤會,一切都是誤會。
房大人不說話了,看宣德侯在禦前之謙卑,難以想像他當時是何等囂張,根本不把京兆府放在眼裏。宣德侯身上也根本沒有酒氣,何來醉酒一說。
不過,房大人也不爭辯,隻道:「陛下,臣奉命查湖南參議遇刺一案,此案案情簡單,兇手業已緝拿歸案。隻是背後還有湖南水患官員瀆職、侵吞賑災銀兩、殘殺災民、前布政使李如鬆、原知府石明遠是否冤枉等等內情,實在不是京兆府可以查清的。」
宣德侯府世子立刻跟進:「陛下,臣主持徹查侵吞賑災銀兩一案,證據確鑿,不能因有一個心懷怨憤之人報復就全盤推翻啊,若是人人效仿,案子豈不是永遠沒有查清的時候。」
「陛下,從石明遠莊子地窖中找出的金銀確實是官銀,可是隻有一小部分,那被侵吞的大部分贓銀呢?卷宗說被李如鬆和石明遠用來收買人了,可被收買的人在哪兒?到目前為止,隻有一個自稱民女的人為他們復仇。若說被揮霍了,石明遠清廉是有目共睹,即便他是為了邀名,也的確沒有花用這麽多錢的機會。李如鬆世代官宦,五代單傳,家資豐厚不能成為貪汙的證據。」
「房卿的意思是,贓銀還沒被花出去,能找到?」皇帝驚喜。
「若能徹底釐清舊案,當能找到。」
世子譏諷道:「從李如鬆處抄沒的銀兩,剛好補足贓銀,如今房大人又說那些不是贓銀。若是再查一遍,查不出贓銀,又當如何?」
世子還給姓房的大開方便之門,允他看卷宗呢,沒想到他就是這樣迴報自己的。
房大人不卑不亢,隻道:「理越辯越明,既然有疑問自然要查。」
皇帝聽了這半響,其實兩邊的焦點都在是否重查舊案上。皇帝問後頭趕來的太子,「你怎麽看?」
太子也是個抓重點的高手,「孤聽房大人言之鑿鑿,想來是已經查到足以重查舊案的證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賑災是朝廷分內事,知道你們富豪且心善,但還是隻能謝絕你的好意。」太子道:「若你想要莊園,孤手中有好幾個莊子,送你一個也可。」
太遺憾了,京城周邊的地是多麽金貴,荒山也不是沒人打過主意。雖然貧瘠,但好歹在京郊,富貴人家能用錢堆出一個景觀,隻是朝廷對周邊的地一直卡得很緊。在皇家眼皮子地下,還沒人能成功得到這片地。
這次賑災好好做,到時才好找皇帝求情。暗自定下主意,春生擺手,「無功不受祿,那等災民走了,我再用市價向衙門買就是了。」
「這孤就不管了。」太子笑得寵溺,道:「春生妹妹、遲生妹妹難得來端本宮一趟,今日留下用午膳,孤也好久未與你們暢談了。」
「敢不從命。」兩姐妹笑著應下,和一國太子打好關係太重要了,誰不想在他身邊多晃悠幾圈,讓他記住自己、接納自己的思想、實現自己的抱負。
遲生更是雄心勃勃,希望能借織坊一事,讓太子看到工業在創造就業崗位、養活人口上的卓越能力。雲南到底偏遠,對中原的影響有限,若是太子認可她的想法,以國家力量來推動,這將是多大的進步啊!
幾人想的挺好,但剛去垂拱殿送奏摺的少詹事快步進來稟告:「殿下,陛下召您垂拱殿議事,京兆府尹和宣德侯吵起來了,正找陛下評理呢。」
京兆府尹?是不是那個女刺客引出的案件?春生和遲生對視一眼,跟上太子腳步。
垂拱殿內,宣德侯扯著嗓子大喊:「陛下,老臣冤枉啊。什麽威脅,什麽逼迫,都是沒有的事兒。臣就是喝酒耍酒瘋,看見他們京兆府的差役欺負我家孩兒,酒意上頭,說話才大聲了些。臣真的不是有意的啊!」
宣德侯府世子則彬彬有禮道:「陛下,都是誤會。年節裏,宴請頗多,父親喝醉了。我家庶弟腳有殘疾,乃是當年為救父親留下的,父親一向喜愛他孝順。這大過年的,聽他哭得悽慘,還以為他出事了,這才激動了些。臣代家父給房京兆賠禮了,實在是對不住。」
話說房大人奉命調查湖南參議遇刺一案,今日查到宣德侯福庶出三公子與湖南前布政使家公子交情莫逆,有銀錢往來,因此上門詢問。結果這三公子脾氣太大,根本不願出府。房大人就命都頭帶著衙役在宣德侯府門前喊話,這大過年的,太掃麵子。
三公子聽說後,帶著府裏下人手持棍棒來攆人。下人不是府兵,他們和京兆府的衙役打起來,那就是衝擊官府。三公子雖然衝動,但也不敢真動手,房大人也有所顧忌,兩方在門前對峙起來。
此時宣德侯赴宴歸來,見此情形,立即大怒,三公子再一番哭訴,更是雪上加霜。宣德侯身邊是有府兵護衛的,立即下令趕人,房大人趕忙亮明身份。
「一個小小京兆府尹,也敢來我門前撒野,真當我宣德侯府無人嗎?別說今日把你打了,就是把你栓在馬上拖死,難道陛下還要為了你一個外人,處罰我家這從龍功臣嗎?」
不怪三公子脾氣大,都是跟父親學的。宣德侯府的府兵和京兆府衙役打成一團,接到消息的宣德侯世子飛馬趕來,飛快叫停了械鬥。也不知他是怎麽勸慰老父的,反正宣德侯到了禦前,已經是這套說辭,誤會,一切都是誤會。
房大人不說話了,看宣德侯在禦前之謙卑,難以想像他當時是何等囂張,根本不把京兆府放在眼裏。宣德侯身上也根本沒有酒氣,何來醉酒一說。
不過,房大人也不爭辯,隻道:「陛下,臣奉命查湖南參議遇刺一案,此案案情簡單,兇手業已緝拿歸案。隻是背後還有湖南水患官員瀆職、侵吞賑災銀兩、殘殺災民、前布政使李如鬆、原知府石明遠是否冤枉等等內情,實在不是京兆府可以查清的。」
宣德侯府世子立刻跟進:「陛下,臣主持徹查侵吞賑災銀兩一案,證據確鑿,不能因有一個心懷怨憤之人報復就全盤推翻啊,若是人人效仿,案子豈不是永遠沒有查清的時候。」
「陛下,從石明遠莊子地窖中找出的金銀確實是官銀,可是隻有一小部分,那被侵吞的大部分贓銀呢?卷宗說被李如鬆和石明遠用來收買人了,可被收買的人在哪兒?到目前為止,隻有一個自稱民女的人為他們復仇。若說被揮霍了,石明遠清廉是有目共睹,即便他是為了邀名,也的確沒有花用這麽多錢的機會。李如鬆世代官宦,五代單傳,家資豐厚不能成為貪汙的證據。」
「房卿的意思是,贓銀還沒被花出去,能找到?」皇帝驚喜。
「若能徹底釐清舊案,當能找到。」
世子譏諷道:「從李如鬆處抄沒的銀兩,剛好補足贓銀,如今房大人又說那些不是贓銀。若是再查一遍,查不出贓銀,又當如何?」
世子還給姓房的大開方便之門,允他看卷宗呢,沒想到他就是這樣迴報自己的。
房大人不卑不亢,隻道:「理越辯越明,既然有疑問自然要查。」
皇帝聽了這半響,其實兩邊的焦點都在是否重查舊案上。皇帝問後頭趕來的太子,「你怎麽看?」
太子也是個抓重點的高手,「孤聽房大人言之鑿鑿,想來是已經查到足以重查舊案的證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