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是清泰元年恩科,白崑山那一榜二甲出身,大人當年大魁天下,我還是一介舉子,參加科試,也摹寫過大人的文章。」
「還叫大人,賢弟也太客氣了。」
「賢兄,弟失禮了。」陳大人再次致歉,敘了輩分,他終於能把頭安心得靠在枕頭上,把自己的想法慢慢道來。
「愚弟不過一貧家子,靠全族供養,才得以取中出身。深受陛下知遇之恩,又是從小苦過來的,一時一刻不敢忘記當初走過的路。招貼中指認的那些事情,如何敢做,別說做了,就是想一想都覺得良心難安。」
「下官之所以進京,就是被前布政使和前長沙知府連累的。都說為人副手難,在湖南,那是難上加難。布政使手握大權,本就令行禁止,下頭還有長沙知府配合,我等佐貳官,不過是個圖章,上官發話,我們隻有點頭的份兒。長沙知府是布政使跟前的紅人,說話比我管用得多。到了此時,我也不怕丟臉,實話說與賢兄,我當時已打定主意,任滿趕緊走。」
陳大人長嘆一聲,滿是被架空的苦悶,「誰知,他們還幹出那樣的事情。當時湘江、資江、澧水、沅江四條大江齊齊發水,愚弟是又驚又怕,驚這水勢如此嚴峻,怕若是牧民守土不利,恐擔罪責。愚弟也不說大話,當時真是嚇得不輕,妻女又都在身邊,闔家性命都要不保,還要忙著安撫百姓。天幸長沙府沒有遭難,愚弟這才逃得性命。」
「賑災銀兩虧空之事,愚弟也有耳聞。前布政使生活奢靡,下官也知,隻是下官當時並不入布政使的眼,他又是上官,想要提醒一二,都找不到機會。也是愚弟膽小怕事,現在想想,當時若能出言提醒,說不得上官就有反省之心,不至於這樣一步步滑向深淵。國朝培養一個二品大員,耗費何等之巨,還未報效陛下,就這麽……」
陳大人說著說著開始抹淚,「再有石大人,說他貪汙,我是不信的。他為人簡樸,家中一老娘一弱女,連續弦都不肯,平時穿的官袍,印子都沒熨平。如此樸素,卻沒有絲毫愧色,常說被百姓稱讚就是最好的衣著。可是後來,在他家五畝地的小莊子上挖出了地窖,裏麵滿滿當當都是金銀珠寶。」
「石大人簡樸,那個五畝地的莊子也是出了名的,他族兄一家住在那裏伺候莊稼。明明也是高官,卻不收商人孝敬,不攤派百姓苛捐雜稅,逢年過節,莊子上隻送些菜蔬過去,簡樸得不像一個四品大員。誰知道,都是表麵文章,大頭都被他藏起來了。這些年大家燈下黑,居然都沒發現。」
「外頭百姓被他這番作態迷惑的也不少,愚弟想來想去,這樁無妄之災,應該是石某人沽名釣譽引來的麻煩。」
陳大人說了這一通,也有些累,歪頭看著房大人的姿態有些狼狽。好端端一個高官,走在街上居然被刺殺,也是倒黴。
「唉,我等為官一方,確實不容易。」房大人理解得拍拍他的肩膀,囑咐他好好休息。
陳府隻有一個大管事來送他們,主人家都不出麵的,真是失禮極了。但房大人並不挑剔這些,因為穿著體麵的老僕解釋了:「我家老爺膝下隻有一女,侄少爺還未到京,無人招待,得罪了。」
房大人捋著鬍鬚,笑著擺手,並不介意。
隻是,出了陳府大門,房大人道:「這陳家和石家真是相象,同在一地為官,兩人膝下都隻有一女。」
「大人的意思是?」都頭捧哏很盡責。
「沒意思,感慨一下。」
都頭噎住:好吧,大人說什麽都對。
都頭又問:「陳大人說得合情合理,畢竟是欽差查證過的,做不得假,他是清白的吧?」
「清白?查了這麽多年案子,不到最後,誰敢說誰無辜。不過你有一點說對了。」
都頭繼續捧哏:「小的倒不知道,大人說的是哪一點。」
「欽差。我們這位陳大人,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提欽差一句,這是最能證明他清白的不是嗎?」
都頭結巴道:「那……那,陳大人,他……」經過剛才的教訓,都頭也不敢下結論陳大人有罪,磕磕絆絆抖不利落一句話。
「走吧。」白大人翻身上馬。
「去哪兒?」
「去會會這位欽差。」
房大人一天走訪三個涉案人,當真是精神可嘉。
欽差可就不一般了,進入貴人最多的東城區,走到宣德侯府門前,都頭先去門房交涉,說明原因。因他們沒有事先遞拜貼,宣德侯不在,隻有一位衣帽周全的管事上來招待。
管事穿得比都頭這個有公職在身的人還好,房大人一行被禮節周到得引到府中,因恰巧到了飯點,宣德侯府還管了他們一頓午飯。
都頭自認在京城幾年,也算有些見識,可侯府這一桌飯擺上來,杯盤講究得他拿著都覺自己這雙糙手玷汙了,夾一筷子菜放進嘴裏,嚐不出這是什麽肉。都頭是跟著房大人從地方上起來的,也跟著自家大人見識了好東西,還以為官宦家的物件就是比平常人用得更精緻華美些,誰知道入了侯府,才知道好多東西他見了都不知道是何用途。
宣德侯府並未怠慢他們,用過膳,又吃了一盞茶,很快有人帶他們去見宣德侯府世子。
此次徹查湖南賑災案的欽差,正是宣德侯府世子。
房大人進門先行禮,「見過世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還叫大人,賢弟也太客氣了。」
「賢兄,弟失禮了。」陳大人再次致歉,敘了輩分,他終於能把頭安心得靠在枕頭上,把自己的想法慢慢道來。
「愚弟不過一貧家子,靠全族供養,才得以取中出身。深受陛下知遇之恩,又是從小苦過來的,一時一刻不敢忘記當初走過的路。招貼中指認的那些事情,如何敢做,別說做了,就是想一想都覺得良心難安。」
「下官之所以進京,就是被前布政使和前長沙知府連累的。都說為人副手難,在湖南,那是難上加難。布政使手握大權,本就令行禁止,下頭還有長沙知府配合,我等佐貳官,不過是個圖章,上官發話,我們隻有點頭的份兒。長沙知府是布政使跟前的紅人,說話比我管用得多。到了此時,我也不怕丟臉,實話說與賢兄,我當時已打定主意,任滿趕緊走。」
陳大人長嘆一聲,滿是被架空的苦悶,「誰知,他們還幹出那樣的事情。當時湘江、資江、澧水、沅江四條大江齊齊發水,愚弟是又驚又怕,驚這水勢如此嚴峻,怕若是牧民守土不利,恐擔罪責。愚弟也不說大話,當時真是嚇得不輕,妻女又都在身邊,闔家性命都要不保,還要忙著安撫百姓。天幸長沙府沒有遭難,愚弟這才逃得性命。」
「賑災銀兩虧空之事,愚弟也有耳聞。前布政使生活奢靡,下官也知,隻是下官當時並不入布政使的眼,他又是上官,想要提醒一二,都找不到機會。也是愚弟膽小怕事,現在想想,當時若能出言提醒,說不得上官就有反省之心,不至於這樣一步步滑向深淵。國朝培養一個二品大員,耗費何等之巨,還未報效陛下,就這麽……」
陳大人說著說著開始抹淚,「再有石大人,說他貪汙,我是不信的。他為人簡樸,家中一老娘一弱女,連續弦都不肯,平時穿的官袍,印子都沒熨平。如此樸素,卻沒有絲毫愧色,常說被百姓稱讚就是最好的衣著。可是後來,在他家五畝地的小莊子上挖出了地窖,裏麵滿滿當當都是金銀珠寶。」
「石大人簡樸,那個五畝地的莊子也是出了名的,他族兄一家住在那裏伺候莊稼。明明也是高官,卻不收商人孝敬,不攤派百姓苛捐雜稅,逢年過節,莊子上隻送些菜蔬過去,簡樸得不像一個四品大員。誰知道,都是表麵文章,大頭都被他藏起來了。這些年大家燈下黑,居然都沒發現。」
「外頭百姓被他這番作態迷惑的也不少,愚弟想來想去,這樁無妄之災,應該是石某人沽名釣譽引來的麻煩。」
陳大人說了這一通,也有些累,歪頭看著房大人的姿態有些狼狽。好端端一個高官,走在街上居然被刺殺,也是倒黴。
「唉,我等為官一方,確實不容易。」房大人理解得拍拍他的肩膀,囑咐他好好休息。
陳府隻有一個大管事來送他們,主人家都不出麵的,真是失禮極了。但房大人並不挑剔這些,因為穿著體麵的老僕解釋了:「我家老爺膝下隻有一女,侄少爺還未到京,無人招待,得罪了。」
房大人捋著鬍鬚,笑著擺手,並不介意。
隻是,出了陳府大門,房大人道:「這陳家和石家真是相象,同在一地為官,兩人膝下都隻有一女。」
「大人的意思是?」都頭捧哏很盡責。
「沒意思,感慨一下。」
都頭噎住:好吧,大人說什麽都對。
都頭又問:「陳大人說得合情合理,畢竟是欽差查證過的,做不得假,他是清白的吧?」
「清白?查了這麽多年案子,不到最後,誰敢說誰無辜。不過你有一點說對了。」
都頭繼續捧哏:「小的倒不知道,大人說的是哪一點。」
「欽差。我們這位陳大人,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提欽差一句,這是最能證明他清白的不是嗎?」
都頭結巴道:「那……那,陳大人,他……」經過剛才的教訓,都頭也不敢下結論陳大人有罪,磕磕絆絆抖不利落一句話。
「走吧。」白大人翻身上馬。
「去哪兒?」
「去會會這位欽差。」
房大人一天走訪三個涉案人,當真是精神可嘉。
欽差可就不一般了,進入貴人最多的東城區,走到宣德侯府門前,都頭先去門房交涉,說明原因。因他們沒有事先遞拜貼,宣德侯不在,隻有一位衣帽周全的管事上來招待。
管事穿得比都頭這個有公職在身的人還好,房大人一行被禮節周到得引到府中,因恰巧到了飯點,宣德侯府還管了他們一頓午飯。
都頭自認在京城幾年,也算有些見識,可侯府這一桌飯擺上來,杯盤講究得他拿著都覺自己這雙糙手玷汙了,夾一筷子菜放進嘴裏,嚐不出這是什麽肉。都頭是跟著房大人從地方上起來的,也跟著自家大人見識了好東西,還以為官宦家的物件就是比平常人用得更精緻華美些,誰知道入了侯府,才知道好多東西他見了都不知道是何用途。
宣德侯府並未怠慢他們,用過膳,又吃了一盞茶,很快有人帶他們去見宣德侯府世子。
此次徹查湖南賑災案的欽差,正是宣德侯府世子。
房大人進門先行禮,「見過世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