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堂裏,守了一天的春生、遲生被強製安排休息,這兩個是安國公府獨苗,再不能有任何閃失。
安國公吹著夜風,看著隨風搖曳的燭火,走到棺木麵前,狠狠拍打兩下,「不孝女!」
你怎麽能先我而去!安國公滿心悲苦,卻無法言說,隻得又落淚一場。
白崑山穿著素服,安慰國公節哀順變。
「我聽朱醫官說,這孽障鬱結於心,多年自苦,才毀了自己的身子。她啊,以往我就說她,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弱字,都毀於一旦。」可是,即便再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血,怎麽能就這樣拋下老母去了!
「是我的錯,辜負了世女,有負大人重託。」白崑山跪下叩首,他太明白一個憤怒的母親能爆發出怎樣的能量。
可若隻有憤怒,那就不是安國公了。
安國公沒有叫起他,隻問:「日後,你打算如何。」
「守妻孝一年,迴京。」白崑山的迴答,一如既往,簡潔有力。
「迴京啊。」不是進京,不是返京,而是迴京。安國公突然就明白了那些文人摳字眼的意義,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往往是細微處表現出來的。
「春生、遲生呢?」
「她們姓木,大人定能多加教導,養育成才。」
「遲生於律法一道,頗有天分,你不願帶她走嗎?」
「獨嗣太過危險,大人應當留下遲生。」
安國公又輕撫剛剛拍打過的棺木,沒有再說話,隻是擺了擺手。
第二天一早,遲生起床,就聽說安國公病倒了。
靈堂那裏必須有親屬答禮,來祭拜的人還很多。遲生和春生商量,「你去靈堂守著,我會寬慰祖母,有什麽事,迴來和你說。」
「嗯,你素來巧嘴,多哄祖母開心。外頭有我,不必操心。」
兩人分頭行動,遲生去廚房要了白粥和酸甜口的醃芥菜,敲開了祖母的書房門。
安國公並沒有臥床休息,隻是坐在書案旁發呆,桌上是幾張泛黃的舊紙。
「來了啊,放下吧,祖母待會兒吃。」安國公眼中也沒有淚痕,隻是那木然的樣子,誰看了都不忍心。
遲生把托盤放下,靜靜看著桌上的紙張。半響,安國公才道,「這是你娘小時候的習作。那時我在外頭打仗,很少有時間教養她。後來長大了,我對她是不滿意的。你們姨媽武藝高強,心性開闊,是我最中意的繼承人。」
「可是祖母還是把母親留在身邊了。」
「是啊,這樣文不成武不就,心性脆弱的孽障,哪裏放心她去別人家受苦。我立她做世女,成全她和白崑山的婚事,不催她多生育,什麽都滿足她,她還是不孝,拋下一家老小先去了。」
遲生明白,若世上論誰最疼愛世女,肯定是安國公。
「母親身前病了好久,朱醫官說那種病消耗人的生氣,令人不想活下去。母親肯定已經很努力了,她履行了世女的職責,盡力做一個好女兒、好母親、好妻子。可能有瑕疵,但她盡力了。」
「門外來了很多百姓,自發悼念母親。母親的功績,都在百姓心中。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1母親死在巡視途中,一生都為百姓奔走,百姓記得她,青史也記得她。」
「門外有人點燈、焚香祭拜,還有人送祭品過來。今天的白米粥就是百姓送來的稻米熬的,母親引進中原耕作辦法,教人在山上開田種水稻。咱們雲南水土豐美,氣候又好,比中原種得更好。母親的善政讓各族脫離了居住洞穴、漁獵採集的生活,住上木屋、泥屋,再不用滿身蘚,活不成個人樣。」
「芥菜也是百姓送的,當年母親向一位街頭賣醃芥菜的婦人買過、贊過,醃芥菜一時風靡。是母親身體力行支持女人走出家門,咱們能吸引眾多流民入境落戶,正是因為您和母親愛護百姓啊。」
安國公還是沒有說話,看著那幾張黃紙發呆。
勸慰不行,誇獎也不行,遲生換了思路,「佛說生老病死,為何生死之間還要有老病?我私心想著,若是一個人從健康、壯年,一下子步入冥府,難免心有不甘。中間隔著病痛,她大約早已做好準備。朱醫官說母親曾有輕生之言,隻是當時他們都以為是玩笑,現在想來,病痛真的折磨了母親太久。她如今,也算解脫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也沒有引來安國公一個眼神,遲生想了許久,隻道:「祖母,陪遲生吃一點兒吧,我餓了。餓得胃痛,膝蓋也跪痛了。」
半響,安國公才動了動僵硬的身子。
「吃點吧,細嚼慢咽。」安國公端起粥碗,帶頭吃飯,「你們姐妹不用同時答禮,有個人守著就行了。」
「嗯,祖母,嚐嚐這芥菜。」
這邊剛把祖母勸得能用膳了,剛出門,就有人來報,「青山將軍不行了。」
疲憊的遲生又打起精神趕過去,秋嬤嬤也在。秋嬤嬤是世女的乳母,如今世女去了,她傷心得頭髮白了大片,眼睛深深凹陷,脊背更是佝僂。
「自從世女停靈,他就不吃不喝,快三天了。」秋嬤嬤哽咽,她對世女的心,不比任何人摻假,可也不能世女不在了,都殉葬吧。
「請了大夫嗎?」
「他是自己不肯吃東西。」
「讓人備一碗濃糖水濃鹽水,撬開嘴,直接灌,出事了我負責,再叫人去請醫官。」遲生是真生氣了,已經有一個不拿自己的命當命,鬱鬱而終的,現在還有再來一迴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安國公吹著夜風,看著隨風搖曳的燭火,走到棺木麵前,狠狠拍打兩下,「不孝女!」
你怎麽能先我而去!安國公滿心悲苦,卻無法言說,隻得又落淚一場。
白崑山穿著素服,安慰國公節哀順變。
「我聽朱醫官說,這孽障鬱結於心,多年自苦,才毀了自己的身子。她啊,以往我就說她,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弱字,都毀於一旦。」可是,即便再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血,怎麽能就這樣拋下老母去了!
「是我的錯,辜負了世女,有負大人重託。」白崑山跪下叩首,他太明白一個憤怒的母親能爆發出怎樣的能量。
可若隻有憤怒,那就不是安國公了。
安國公沒有叫起他,隻問:「日後,你打算如何。」
「守妻孝一年,迴京。」白崑山的迴答,一如既往,簡潔有力。
「迴京啊。」不是進京,不是返京,而是迴京。安國公突然就明白了那些文人摳字眼的意義,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往往是細微處表現出來的。
「春生、遲生呢?」
「她們姓木,大人定能多加教導,養育成才。」
「遲生於律法一道,頗有天分,你不願帶她走嗎?」
「獨嗣太過危險,大人應當留下遲生。」
安國公又輕撫剛剛拍打過的棺木,沒有再說話,隻是擺了擺手。
第二天一早,遲生起床,就聽說安國公病倒了。
靈堂那裏必須有親屬答禮,來祭拜的人還很多。遲生和春生商量,「你去靈堂守著,我會寬慰祖母,有什麽事,迴來和你說。」
「嗯,你素來巧嘴,多哄祖母開心。外頭有我,不必操心。」
兩人分頭行動,遲生去廚房要了白粥和酸甜口的醃芥菜,敲開了祖母的書房門。
安國公並沒有臥床休息,隻是坐在書案旁發呆,桌上是幾張泛黃的舊紙。
「來了啊,放下吧,祖母待會兒吃。」安國公眼中也沒有淚痕,隻是那木然的樣子,誰看了都不忍心。
遲生把托盤放下,靜靜看著桌上的紙張。半響,安國公才道,「這是你娘小時候的習作。那時我在外頭打仗,很少有時間教養她。後來長大了,我對她是不滿意的。你們姨媽武藝高強,心性開闊,是我最中意的繼承人。」
「可是祖母還是把母親留在身邊了。」
「是啊,這樣文不成武不就,心性脆弱的孽障,哪裏放心她去別人家受苦。我立她做世女,成全她和白崑山的婚事,不催她多生育,什麽都滿足她,她還是不孝,拋下一家老小先去了。」
遲生明白,若世上論誰最疼愛世女,肯定是安國公。
「母親身前病了好久,朱醫官說那種病消耗人的生氣,令人不想活下去。母親肯定已經很努力了,她履行了世女的職責,盡力做一個好女兒、好母親、好妻子。可能有瑕疵,但她盡力了。」
「門外來了很多百姓,自發悼念母親。母親的功績,都在百姓心中。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1母親死在巡視途中,一生都為百姓奔走,百姓記得她,青史也記得她。」
「門外有人點燈、焚香祭拜,還有人送祭品過來。今天的白米粥就是百姓送來的稻米熬的,母親引進中原耕作辦法,教人在山上開田種水稻。咱們雲南水土豐美,氣候又好,比中原種得更好。母親的善政讓各族脫離了居住洞穴、漁獵採集的生活,住上木屋、泥屋,再不用滿身蘚,活不成個人樣。」
「芥菜也是百姓送的,當年母親向一位街頭賣醃芥菜的婦人買過、贊過,醃芥菜一時風靡。是母親身體力行支持女人走出家門,咱們能吸引眾多流民入境落戶,正是因為您和母親愛護百姓啊。」
安國公還是沒有說話,看著那幾張黃紙發呆。
勸慰不行,誇獎也不行,遲生換了思路,「佛說生老病死,為何生死之間還要有老病?我私心想著,若是一個人從健康、壯年,一下子步入冥府,難免心有不甘。中間隔著病痛,她大約早已做好準備。朱醫官說母親曾有輕生之言,隻是當時他們都以為是玩笑,現在想來,病痛真的折磨了母親太久。她如今,也算解脫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也沒有引來安國公一個眼神,遲生想了許久,隻道:「祖母,陪遲生吃一點兒吧,我餓了。餓得胃痛,膝蓋也跪痛了。」
半響,安國公才動了動僵硬的身子。
「吃點吧,細嚼慢咽。」安國公端起粥碗,帶頭吃飯,「你們姐妹不用同時答禮,有個人守著就行了。」
「嗯,祖母,嚐嚐這芥菜。」
這邊剛把祖母勸得能用膳了,剛出門,就有人來報,「青山將軍不行了。」
疲憊的遲生又打起精神趕過去,秋嬤嬤也在。秋嬤嬤是世女的乳母,如今世女去了,她傷心得頭髮白了大片,眼睛深深凹陷,脊背更是佝僂。
「自從世女停靈,他就不吃不喝,快三天了。」秋嬤嬤哽咽,她對世女的心,不比任何人摻假,可也不能世女不在了,都殉葬吧。
「請了大夫嗎?」
「他是自己不肯吃東西。」
「讓人備一碗濃糖水濃鹽水,撬開嘴,直接灌,出事了我負責,再叫人去請醫官。」遲生是真生氣了,已經有一個不拿自己的命當命,鬱鬱而終的,現在還有再來一迴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