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救我於世間水火[快穿] 作者:簡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一會兒,董大娘換了一件外袍,頭上插了兩支銀簪,打扮得更莊重一些出來了。
謝寒梅又問了一句:「董秀才不一道去嗎?」
「他小孩子家家哪懂這些,安心讀書就是。」董大娘自豪一笑,「老婆子還能操持呢。」
謝寒梅欽佩贊道:「大娘能幹,我且跟著學呢。」
到了衙門,自然去找之前相熟的朱班頭,朱班頭四十來歲、已經抱孫子的人,在衙門是積年的老人,對這裏的門道摸得頗為清楚。謝寒梅一口一個叔,親切又熱情的請他幫忙引見戶房的大人。
辦過戶的吏員麵無表情聽著朱班頭和謝家父女奉承,問清了情況,又拿了簿子出來登記,給兩家換了契書,蓋上大印。
籤押的時候,是謝寒梅簽的,吏員都因此多看一眼,女子能書寫的是極少數。
謝寒梅靦腆笑笑,眾人也沒多問什麽。
等一切辦好了,董大娘退了出去,謝老爹從褡褳裏取出紅封,恭敬奉上。吏員這才露出個笑模樣,單手接了,隨手一掂量,隻知道裏麵是多少,滿意放在桌子上,並不在乎被人看去。
謝家父女賠笑作揖的退出去,和站在廊下等著的董大娘說話。
之前吏員還以為是單純「公務」,白幫忙呢,隻看朱班頭的麵子才願意做。沒想到居然是有答謝的,隨即笑罵:「你領的這什麽人?不早拿出來?」
「鄉下人家,小家子氣,不懂事,您別見怪。」朱班頭又幫著說好話,約了吏員空閑了一起喝酒。吏員才沒工夫喝一個班頭請的酒呢,隻擺擺手,指指外麵,讓他自去應付。
朱班頭出來,又領著謝家父女和董大娘出了衙門,在這裏麵,無人領著可不能亂走。
等到了大門口,董大娘就識趣告辭先走。她來,主打一個陪伴,沒計劃花一個銅板。若不是過戶要雙方都在,董大娘壓根不會踏進衙門。
等人走了,謝寒梅才露出笑模樣,「二伯,我給小侄兒小侄女帶了些甜嘴的,啥時候您在家我給送過去。讓我爹也打一角好酒,陪你喝兩盅。」
「自家人,客氣什麽,你們怎麽想到盤人家鋪子了?」朱班頭笑道,「也好,日後你們搬到縣城來,和令哥兒也相互照應著,一家子就是要處在一塊兒呢。」
謝老爹的臉立刻垮了下來,謝寒梅卻依舊笑眯眯的,「二伯有所不知,前幾日,伯父伯母來家裏說,請了上清宮的真人批命,我和四哥八字不合,這婚事自然也就不算數了。」
「什麽?」朱班頭大吃一驚,看他的姓氏就知道,他和朱令也是沾親帶故的,雖是出了五服,可在一個縣裏住著,那就是嫡嫡親的親戚。而且真人批命這種話誰信啊,當初訂婚的時候,難道沒有請真人批命嗎?「到底怎麽迴事,你這丫頭,當真是要急死我啊。」
朱班頭也有自己的見解,令哥兒眼見要起來了,不用像他們這祖祖輩輩的窩在小縣城,自然要娶一門好妻。什麽是好妻?家裏沒人拖後腿,自身又能幹,關鍵鄉裏鄉親的,能照顧二老,在朱令耳邊吹風,多幫襯族人。眼下,謝家小姑娘就是很好的人選嘛!
謝寒梅苦笑一聲:「二伯,你就別問了。人家怎麽說怎麽是吧?難道要把學政千金抬出來以勢壓人?」
朱班頭一聽這話就明白了,肯定是朱令在成都府找到更合適的妻子了。學政千金?這也好,雖不如謝家姑娘知根知底的會幫扶族人,但人家家世好啊,拔根汗毛下來比自家腰都粗,指縫裏稍微露一點兒,就夠自家人吃喝的了。也行~
就是可惜了謝家姑娘是個烈性的,要是令哥兒再瞞個兩年,中了舉人,到時候娶了學政千金在外頭交際,納了謝家姑娘在家裏伺候二老,也是兩全其美嘛!
朱班頭自顧自為遠在成都府的朱令打算起來,暗暗罵他不會盤算,謝家隻有一個丫頭,若是納了她,家業不還盡都是自家的了。
謝寒梅不知道朱班頭在想什麽,若是知道,肯定連四色表禮都不願意送了。沒辦法啊,謝寒梅認識的衙門裏頭人就朱班頭一個,無人引見,事情辦不好,而這事兒又實在不能拖。
迴去之後,謝寒梅又去南貨鋪子買了一份高檔貨,催著謝老爹我往李家送。
「哪個李家?這又是什麽親戚?」謝老爹問道,他在交際上是頗為笨拙的,總怕做的不好,惹人笑話。
「剛剛給我們辦契書的大人啊,爹忘性這麽大?」
謝老爹猶豫,「就打了個照麵,這麽貿貿然上門,豈不莽撞人,別讓人打出來。」
「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上門送禮的,又不是上門找茬的,誰還會把送禮的人打出來?禮多人不怪!爹今日也聽見了,朱班頭的門路,日後恐不能再走,咱家要在縣城開包子鋪,總不能不和衙門打交道。」謝寒梅在交際上自有一股「悍匪」的氣勢,謝老爹願不願意不重要,她自顧自買了表禮就要上門。
謝老爹有什麽辦法,沒有讓她一個未婚姑娘單獨出麵的,也隻能跟著去了。
這時候,當家人還沒下衙呢。李娘子接了表禮,客客氣氣請他們在正堂坐了,敘過寒溫,又客客氣氣把人送出來。
等丈夫迴家的時候吧謝家父女的名兒一報,李吏員也笑了:「是個懂事兒的。」
李娘子聽了丈夫講述原委,點頭稱讚:「是懂事,送這些好東西,還以為要求什麽呢。原來是事後謝禮,這都謝兩迴了,不愧是姓謝的,禮數就是周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謝寒梅又問了一句:「董秀才不一道去嗎?」
「他小孩子家家哪懂這些,安心讀書就是。」董大娘自豪一笑,「老婆子還能操持呢。」
謝寒梅欽佩贊道:「大娘能幹,我且跟著學呢。」
到了衙門,自然去找之前相熟的朱班頭,朱班頭四十來歲、已經抱孫子的人,在衙門是積年的老人,對這裏的門道摸得頗為清楚。謝寒梅一口一個叔,親切又熱情的請他幫忙引見戶房的大人。
辦過戶的吏員麵無表情聽著朱班頭和謝家父女奉承,問清了情況,又拿了簿子出來登記,給兩家換了契書,蓋上大印。
籤押的時候,是謝寒梅簽的,吏員都因此多看一眼,女子能書寫的是極少數。
謝寒梅靦腆笑笑,眾人也沒多問什麽。
等一切辦好了,董大娘退了出去,謝老爹從褡褳裏取出紅封,恭敬奉上。吏員這才露出個笑模樣,單手接了,隨手一掂量,隻知道裏麵是多少,滿意放在桌子上,並不在乎被人看去。
謝家父女賠笑作揖的退出去,和站在廊下等著的董大娘說話。
之前吏員還以為是單純「公務」,白幫忙呢,隻看朱班頭的麵子才願意做。沒想到居然是有答謝的,隨即笑罵:「你領的這什麽人?不早拿出來?」
「鄉下人家,小家子氣,不懂事,您別見怪。」朱班頭又幫著說好話,約了吏員空閑了一起喝酒。吏員才沒工夫喝一個班頭請的酒呢,隻擺擺手,指指外麵,讓他自去應付。
朱班頭出來,又領著謝家父女和董大娘出了衙門,在這裏麵,無人領著可不能亂走。
等到了大門口,董大娘就識趣告辭先走。她來,主打一個陪伴,沒計劃花一個銅板。若不是過戶要雙方都在,董大娘壓根不會踏進衙門。
等人走了,謝寒梅才露出笑模樣,「二伯,我給小侄兒小侄女帶了些甜嘴的,啥時候您在家我給送過去。讓我爹也打一角好酒,陪你喝兩盅。」
「自家人,客氣什麽,你們怎麽想到盤人家鋪子了?」朱班頭笑道,「也好,日後你們搬到縣城來,和令哥兒也相互照應著,一家子就是要處在一塊兒呢。」
謝老爹的臉立刻垮了下來,謝寒梅卻依舊笑眯眯的,「二伯有所不知,前幾日,伯父伯母來家裏說,請了上清宮的真人批命,我和四哥八字不合,這婚事自然也就不算數了。」
「什麽?」朱班頭大吃一驚,看他的姓氏就知道,他和朱令也是沾親帶故的,雖是出了五服,可在一個縣裏住著,那就是嫡嫡親的親戚。而且真人批命這種話誰信啊,當初訂婚的時候,難道沒有請真人批命嗎?「到底怎麽迴事,你這丫頭,當真是要急死我啊。」
朱班頭也有自己的見解,令哥兒眼見要起來了,不用像他們這祖祖輩輩的窩在小縣城,自然要娶一門好妻。什麽是好妻?家裏沒人拖後腿,自身又能幹,關鍵鄉裏鄉親的,能照顧二老,在朱令耳邊吹風,多幫襯族人。眼下,謝家小姑娘就是很好的人選嘛!
謝寒梅苦笑一聲:「二伯,你就別問了。人家怎麽說怎麽是吧?難道要把學政千金抬出來以勢壓人?」
朱班頭一聽這話就明白了,肯定是朱令在成都府找到更合適的妻子了。學政千金?這也好,雖不如謝家姑娘知根知底的會幫扶族人,但人家家世好啊,拔根汗毛下來比自家腰都粗,指縫裏稍微露一點兒,就夠自家人吃喝的了。也行~
就是可惜了謝家姑娘是個烈性的,要是令哥兒再瞞個兩年,中了舉人,到時候娶了學政千金在外頭交際,納了謝家姑娘在家裏伺候二老,也是兩全其美嘛!
朱班頭自顧自為遠在成都府的朱令打算起來,暗暗罵他不會盤算,謝家隻有一個丫頭,若是納了她,家業不還盡都是自家的了。
謝寒梅不知道朱班頭在想什麽,若是知道,肯定連四色表禮都不願意送了。沒辦法啊,謝寒梅認識的衙門裏頭人就朱班頭一個,無人引見,事情辦不好,而這事兒又實在不能拖。
迴去之後,謝寒梅又去南貨鋪子買了一份高檔貨,催著謝老爹我往李家送。
「哪個李家?這又是什麽親戚?」謝老爹問道,他在交際上是頗為笨拙的,總怕做的不好,惹人笑話。
「剛剛給我們辦契書的大人啊,爹忘性這麽大?」
謝老爹猶豫,「就打了個照麵,這麽貿貿然上門,豈不莽撞人,別讓人打出來。」
「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上門送禮的,又不是上門找茬的,誰還會把送禮的人打出來?禮多人不怪!爹今日也聽見了,朱班頭的門路,日後恐不能再走,咱家要在縣城開包子鋪,總不能不和衙門打交道。」謝寒梅在交際上自有一股「悍匪」的氣勢,謝老爹願不願意不重要,她自顧自買了表禮就要上門。
謝老爹有什麽辦法,沒有讓她一個未婚姑娘單獨出麵的,也隻能跟著去了。
這時候,當家人還沒下衙呢。李娘子接了表禮,客客氣氣請他們在正堂坐了,敘過寒溫,又客客氣氣把人送出來。
等丈夫迴家的時候吧謝家父女的名兒一報,李吏員也笑了:「是個懂事兒的。」
李娘子聽了丈夫講述原委,點頭稱讚:「是懂事,送這些好東西,還以為要求什麽呢。原來是事後謝禮,這都謝兩迴了,不愧是姓謝的,禮數就是周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