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救我於世間水火[快穿] 作者:簡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人,您是不知道詔獄的厲害!」
「我知道,毀掉一個女人最好的辦法,說她是蕩婦就好了。我是為被二張姦汙的妹妹報仇,是為捍衛自己的清白殺人,既然如此,找幾個男人來毀了這份堅持不就行了?或者,直接讓人傳揚,說我不過是勾引國舅未遂,惱羞成怒。又或者編個更香艷的,說我之所以能成功殺人,就是在床上用了什麽手段,才迷了兩個男人的心智。」朱晴居然還能對著女衙役笑出來,嘲諷道:「世人就是這樣淺薄,羞辱一個男人最好的辦法是閹了他,羞辱一個女人最好的辦法,嗬嗬,戴右憲不就是……」
「大人!」女衙役著急得打斷她,想要說些什麽。朱晴卻擺擺手,嘆道:「我心裏明白。多謝你好心,勞煩替我多取些藥吧。」
女衙役沉默躬身,行了一禮才告退,走出牢房,轉過拐角,剛才審問朱晴的屠浦大人就等在這裏。正是屠浦大人吩咐,她才敢說那些不敬的言語。女衙役行禮,不必說話,她倆在牢房的談話,屠浦大人聽得一清二楚。
屠浦對旁邊兩人拱手,做了個「請」的手勢,早就在一牆之隔的地方聽審的白昂和戴珊也沉默出了牢房。
走出刑部大牢,重新看到天光,戴珊忍不住開口道:「既然如此,如實稟告皇帝便是。」
三司會審,自然不是隻審問犯人,其他細節也在調查完善之中。他們已經查得很清楚,正是因為清楚的事實會惹怒皇帝,他們才想從朱晴身上找到突破口。
白昂客觀公正,戴珊唱黑臉,屠浦裝好人,這個分工很有針對性。
原本,戴珊想用嚴刑峻法嚇住人,可朱晴身子並非那等悍勇匪類,一頓板子下去險些打死人,皇帝又說了不能傷她性命,才有今日屠浦審問這齣戲。
「此女心誌堅毅,絕非凡俗。」屠浦輕嘆一聲,他們三人之中,雖是以刑部尚書白昂為首,但最富令名的卻是戴珊。戴珊不畏強權,為民做主,擅查奇案的名聲在外,白昂身為六部堂官,也是譽滿京城。屠浦想著自己剛做京官名聲不顯,想來詐一詐朱晴,卻不想,反被人上了一課。
計中計、套中套,朱晴的反應沒有一次在她們的預料中,以諸人審案多年的經歷,朱晴說的,已經是真相了。
還是白昂白大人有決斷,嘆道:「朝中諸事繁雜,不可令皇帝沉溺於此等細務之中,今日且入宮稟明案情,如何處置,靜待皇帝示下便是。」
戴珊和屠浦都應了這話,戴珊又道;「那外頭物議洶洶……」
屠浦和朱晴說,外麵有人聽說了朱晴的義舉,為她求情並非虛言誆騙。朱晴殺二張的事跡,實在聳人聽聞,又在元旦這樣的大日子,一經傳出,滿朝震動。國子監有激動的學生,甚至聯名上書為朱晴求情,隻覺得她是千古奇女子,如那綠珠墜樓、紅拂夜奔一樣,也是要名傳青史的。
「我等身為三法司官員,有所為、有所不為。」白大人搖頭嘆息,「難不成真如朱氏所言,大明的脊樑,居然要靠女人撐著嗎?」
三人遞牌子進宮等候麵聖,牌子剛遞進去,就有內侍領著三人入內。
殿中,皇帝也正在聽案情匯報——何鼎持金瓜追打國舅案。
東廠提督董某正伏低身子向皇帝稟告審問何鼎的事情,威風凜凜的鋼叉帽仿佛都焉巴搭攏下來,說話更添幾分小心翼翼。
三位大員進來的時候,隻聽了一個尾巴;「奴婢等仔細審過多次,問其幕後主使,何鼎隻說:孔子、孟子也。」
三位大員快速交換了一個眼神,看來東廠這邊,也沒有什麽進展。
其實,朱晴下獄之後,外麵風雨變幻,不是她一介困於牢籠的待審犯人能知的。
皇後聽聞國舅遇害之後,立刻病倒在床,求皇帝馬上處死朱晴,最好剝皮揎草,以慰愛弟在天之靈。可弘治帝前腳剛說了「朕豈是昏聵之君」,哪願意立刻打臉,決心要讓三司查出真相來。
用金瓜追打國舅的何鼎就成了現成的工具人,弘治帝聽了皇後的哭訴,幹脆把何鼎下獄,讓東廠一定查個水落石出。
很明顯,向來以能幹、體貼聖心的東廠,也沒查出一個令皇帝滿意的結局。
弘治帝見三法司大員聯袂而來,略微坐直了身子,吩咐幾人起身,問道:「三位卿家,可查出結果了?」
白昂上前一步,「口供、人證、物證,一應細節,均在此中,請皇帝禦覽。」
譚吉公公親自接過,奉給弘治帝。弘治帝打開,越看臉色越難看,突然把這份摺子擲在禦案上,「爾等也信這等胡言亂語!」
三位大員隻能躬身請罪,說不出什麽有意義的話來。
弘治帝氣過了,又拿起摺子來看,又氣得看不下去,如此反覆三次,才把奏摺看完。
國舅是死在朱晴的房間裏的,最頂尖的仵作和探案高手仔細查驗過,這就是殺人的第一現場。門口被撞斷的門栓、宮人內侍親眼看到二張追逐朱氏、貓狗房找出還剩半截的那物件……一切都在證明,朱氏或許有誘殺的嫌疑,但二張必定是尋釁在先,後被反殺。
「朱氏父母死於國舅家奴欺壓,是否因此心懷仇怨?」弘治帝指著其中一行字問道。
白昂出列迴稟:「朱氏為父母所賣,且有意賣良為賤,入宮後,並未打聽過家中事務,更不曾托人送銀錢之類。依臣等查探,朱氏不知家中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我知道,毀掉一個女人最好的辦法,說她是蕩婦就好了。我是為被二張姦汙的妹妹報仇,是為捍衛自己的清白殺人,既然如此,找幾個男人來毀了這份堅持不就行了?或者,直接讓人傳揚,說我不過是勾引國舅未遂,惱羞成怒。又或者編個更香艷的,說我之所以能成功殺人,就是在床上用了什麽手段,才迷了兩個男人的心智。」朱晴居然還能對著女衙役笑出來,嘲諷道:「世人就是這樣淺薄,羞辱一個男人最好的辦法是閹了他,羞辱一個女人最好的辦法,嗬嗬,戴右憲不就是……」
「大人!」女衙役著急得打斷她,想要說些什麽。朱晴卻擺擺手,嘆道:「我心裏明白。多謝你好心,勞煩替我多取些藥吧。」
女衙役沉默躬身,行了一禮才告退,走出牢房,轉過拐角,剛才審問朱晴的屠浦大人就等在這裏。正是屠浦大人吩咐,她才敢說那些不敬的言語。女衙役行禮,不必說話,她倆在牢房的談話,屠浦大人聽得一清二楚。
屠浦對旁邊兩人拱手,做了個「請」的手勢,早就在一牆之隔的地方聽審的白昂和戴珊也沉默出了牢房。
走出刑部大牢,重新看到天光,戴珊忍不住開口道:「既然如此,如實稟告皇帝便是。」
三司會審,自然不是隻審問犯人,其他細節也在調查完善之中。他們已經查得很清楚,正是因為清楚的事實會惹怒皇帝,他們才想從朱晴身上找到突破口。
白昂客觀公正,戴珊唱黑臉,屠浦裝好人,這個分工很有針對性。
原本,戴珊想用嚴刑峻法嚇住人,可朱晴身子並非那等悍勇匪類,一頓板子下去險些打死人,皇帝又說了不能傷她性命,才有今日屠浦審問這齣戲。
「此女心誌堅毅,絕非凡俗。」屠浦輕嘆一聲,他們三人之中,雖是以刑部尚書白昂為首,但最富令名的卻是戴珊。戴珊不畏強權,為民做主,擅查奇案的名聲在外,白昂身為六部堂官,也是譽滿京城。屠浦想著自己剛做京官名聲不顯,想來詐一詐朱晴,卻不想,反被人上了一課。
計中計、套中套,朱晴的反應沒有一次在她們的預料中,以諸人審案多年的經歷,朱晴說的,已經是真相了。
還是白昂白大人有決斷,嘆道:「朝中諸事繁雜,不可令皇帝沉溺於此等細務之中,今日且入宮稟明案情,如何處置,靜待皇帝示下便是。」
戴珊和屠浦都應了這話,戴珊又道;「那外頭物議洶洶……」
屠浦和朱晴說,外麵有人聽說了朱晴的義舉,為她求情並非虛言誆騙。朱晴殺二張的事跡,實在聳人聽聞,又在元旦這樣的大日子,一經傳出,滿朝震動。國子監有激動的學生,甚至聯名上書為朱晴求情,隻覺得她是千古奇女子,如那綠珠墜樓、紅拂夜奔一樣,也是要名傳青史的。
「我等身為三法司官員,有所為、有所不為。」白大人搖頭嘆息,「難不成真如朱氏所言,大明的脊樑,居然要靠女人撐著嗎?」
三人遞牌子進宮等候麵聖,牌子剛遞進去,就有內侍領著三人入內。
殿中,皇帝也正在聽案情匯報——何鼎持金瓜追打國舅案。
東廠提督董某正伏低身子向皇帝稟告審問何鼎的事情,威風凜凜的鋼叉帽仿佛都焉巴搭攏下來,說話更添幾分小心翼翼。
三位大員進來的時候,隻聽了一個尾巴;「奴婢等仔細審過多次,問其幕後主使,何鼎隻說:孔子、孟子也。」
三位大員快速交換了一個眼神,看來東廠這邊,也沒有什麽進展。
其實,朱晴下獄之後,外麵風雨變幻,不是她一介困於牢籠的待審犯人能知的。
皇後聽聞國舅遇害之後,立刻病倒在床,求皇帝馬上處死朱晴,最好剝皮揎草,以慰愛弟在天之靈。可弘治帝前腳剛說了「朕豈是昏聵之君」,哪願意立刻打臉,決心要讓三司查出真相來。
用金瓜追打國舅的何鼎就成了現成的工具人,弘治帝聽了皇後的哭訴,幹脆把何鼎下獄,讓東廠一定查個水落石出。
很明顯,向來以能幹、體貼聖心的東廠,也沒查出一個令皇帝滿意的結局。
弘治帝見三法司大員聯袂而來,略微坐直了身子,吩咐幾人起身,問道:「三位卿家,可查出結果了?」
白昂上前一步,「口供、人證、物證,一應細節,均在此中,請皇帝禦覽。」
譚吉公公親自接過,奉給弘治帝。弘治帝打開,越看臉色越難看,突然把這份摺子擲在禦案上,「爾等也信這等胡言亂語!」
三位大員隻能躬身請罪,說不出什麽有意義的話來。
弘治帝氣過了,又拿起摺子來看,又氣得看不下去,如此反覆三次,才把奏摺看完。
國舅是死在朱晴的房間裏的,最頂尖的仵作和探案高手仔細查驗過,這就是殺人的第一現場。門口被撞斷的門栓、宮人內侍親眼看到二張追逐朱氏、貓狗房找出還剩半截的那物件……一切都在證明,朱氏或許有誘殺的嫌疑,但二張必定是尋釁在先,後被反殺。
「朱氏父母死於國舅家奴欺壓,是否因此心懷仇怨?」弘治帝指著其中一行字問道。
白昂出列迴稟:「朱氏為父母所賣,且有意賣良為賤,入宮後,並未打聽過家中事務,更不曾托人送銀錢之類。依臣等查探,朱氏不知家中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