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救我於世間水火[快穿] 作者:簡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晴慢慢平復了情緒,劉婆婆才放開拉著她的手,嘆道:「傻丫頭,真叫人擔心。聽說你剛進宮就和同屋的宮人說,日後要做徐尚宮。難不成在宮裏待了這麽久,都做了女史,誌向還沒變?」
「婆婆,若是誌向變了,怎麽會做女史;若是輕易會變,又怎麽能叫誌向?」朱晴答得斬釘截鐵,一點不意外自己當年一句話,到如今還在有心人耳中、心中。
劉婆婆見她抓不住重點,一心嚮往徐尚宮,心中也悄悄舒口氣。又看了看桌上菜盤子,「我和膳房的說,這個月,你的飲食份例加一倍,走官帳。你受苦了,娘娘都知道。娘娘寬和,隻要咱們好好做事,不會虧待的。」
「是,臣對娘娘一片丹心。」朱晴連忙剖白忠心,送劉婆婆到了門口還依依不捨拉著她的衣袖懇求,「婆婆千萬幫我在娘娘麵前分說,我不嫁人,若是有什麽人求道娘娘跟前,還請您千萬幫我拒掉,我不出宮、不嫁人!」
劉婆婆再三保證,並沒有這樣一個人,娘娘也絕不會不經她的同意,就為她許配人家。宮中對待宮人都很寬和,更何況她已經是女官。雖是家臣,官體也不能有辱。
朱晴千恩萬謝得送走了劉婆婆,坐迴桌邊,把幾個盤子裏的菜汁倒進飯碗裏,拌勻了,大口大口吃下。吃飯的時候,不用控製臉上的表情。
第二天,皇後自然而然與她說起固寵宮女的煩惱,朱晴知道昨天那一餐飯吃得立竿見影、效果非常。
「唉,哪裏能想到,會出這種事?皇帝心裏會不會怨我?」皇後坐窗邊羅漢床上,一手捏著帕子,仿佛隨時準備擦拭眼淚。
「娘娘寬宏,哪裏知道那些人的醃臢心思。一樣米養百樣人,娘娘心思都在大事上,哪裏管得住一個宮人。」朱晴一臉誠懇得勸慰。
皇後不自在的挪了挪身子,才道:「你說的雖有道理,可我心裏還是覺得對不住皇帝。我叫底下人查了查,和那個爬床賤婢一同入我宮中的還有幾人,你說她們該如何處置?」
「但憑娘娘處置。」
「就是一時沒有主意,才問你呢。」皇後又恢復了之前親近倚重的模樣,推心置腹道:「你是我宮中學問最好的,讀書多、見識就廣,且給我出個主意。」
「娘娘垂詢,臣就大膽進言,不妥之處,還望娘娘海涵。」朱晴墊吧一句謙辭,才說;「宮中選人自有製度,同一批進來的,不一定都是同樣的人,牽連全體,倒叫人議論娘娘不體恤。更何況,如今她們正是驚惶的時候,娘娘若能施恩,立刻就能收攏人心。」
皇後不豫,若是這幾個宮人如朱晴所說是按製選出來的,這自然是上上之策。可偏偏不是啊!皇後追問,「我還是過不去心裏這道坎,任她們留在宮裏我膈應,遣返慎行司又覺得不忍,你說……」
聽皇後這口風,是想把另外幾人都送迴慎行司,以免引起皇帝的注意啊!
朱晴心裏咯噔一聲,麵上卻穩得住,眉頭一皺,仿佛不明白皇後為何不走最好的一條路。
「一切自然以娘娘的心意為主,若是如此,那就遣出宮吧。」
「出宮?」
「是啊,咱們漢家,自有製度,太祖爺在時,世間千百事,全在老人家心中,宮女放歸,不也有製度?咱們放出一批宮人,隻說不忍宮人平白蹉跎年華,再賜錦緞布帛,前朝後宮隻會稱讚娘娘賢德,皇帝也高看您一眼呢。」
皇後心動,還是拿不定主意,劉婆婆說了,這些人最好自然而然死了,不然哪一天有人在皇帝耳邊嚼舌根,她們拉出來就是現成的證人。可放出宮,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和死了又有什麽區別了。
朱晴加大火力,「這也是積福積德,人命是最大的功德。佛家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家有言,人命勝千金。娘娘積福積德,小爺也能早日投胎到娘娘腹中啊!」
這一句切中要害,皇後求子都求魔怔了,聽聞有利於子嗣,心中天平立刻偏了,四條活生生人命抵不過一個縹緲無蹤的孩子。
「你說的是,那就放她們出宮吧。賜絹十匹給她們,就說是為皇嗣祈福。」皇後下定決心,立刻吩咐:「一事不煩二主,晴兒,你去辦吧。」
朱晴起身,肅然應下:「是!」
兵貴神速,趁著劉婆婆還沒有反應過來,朱晴立刻寫了文書,請皇後過目用印。退出殿門,一邊吩咐人去搬賞賜的絹布,一邊拿著皇後手令去關押剩下五人的地方。
這五人被關在最深處一間小房子裏。原本幾人一人一間小房子,住得還算舒心。可昨天晚上,突然被人從床上揪起來,鬢髮散亂得丟在這間屋子裏。每個人都嚇壞了,那些宮闈秘聞在腦子裏不停盤旋,生怕從門口進來幾個膀大腰圓的內侍,拖著她們直接去化人廠。此時,人人都在後悔,就不該攀坤寧宮的高枝,榮華富貴哪兒有性命重要啊。
朱晴給看守內侍看過手令,推開房門,那五個人應聲抖動,如同馬上要被宰的鵪鶉,害怕卻無措。
「昨夜,心懷叵測之宮女倩兒冒犯皇帝,爾等本該同罪論處,娘娘寬容,允你們還家,且有賞賜。爾等還不謝恩?」朱晴一句話半文不白,還在驚恐中的五人壓根兒沒聽懂。「爾等還不謝恩?」
重複了兩遍,五人終於哆哆嗦嗦下跪謝恩,雖然她們也不知道謝的什麽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婆婆,若是誌向變了,怎麽會做女史;若是輕易會變,又怎麽能叫誌向?」朱晴答得斬釘截鐵,一點不意外自己當年一句話,到如今還在有心人耳中、心中。
劉婆婆見她抓不住重點,一心嚮往徐尚宮,心中也悄悄舒口氣。又看了看桌上菜盤子,「我和膳房的說,這個月,你的飲食份例加一倍,走官帳。你受苦了,娘娘都知道。娘娘寬和,隻要咱們好好做事,不會虧待的。」
「是,臣對娘娘一片丹心。」朱晴連忙剖白忠心,送劉婆婆到了門口還依依不捨拉著她的衣袖懇求,「婆婆千萬幫我在娘娘麵前分說,我不嫁人,若是有什麽人求道娘娘跟前,還請您千萬幫我拒掉,我不出宮、不嫁人!」
劉婆婆再三保證,並沒有這樣一個人,娘娘也絕不會不經她的同意,就為她許配人家。宮中對待宮人都很寬和,更何況她已經是女官。雖是家臣,官體也不能有辱。
朱晴千恩萬謝得送走了劉婆婆,坐迴桌邊,把幾個盤子裏的菜汁倒進飯碗裏,拌勻了,大口大口吃下。吃飯的時候,不用控製臉上的表情。
第二天,皇後自然而然與她說起固寵宮女的煩惱,朱晴知道昨天那一餐飯吃得立竿見影、效果非常。
「唉,哪裏能想到,會出這種事?皇帝心裏會不會怨我?」皇後坐窗邊羅漢床上,一手捏著帕子,仿佛隨時準備擦拭眼淚。
「娘娘寬宏,哪裏知道那些人的醃臢心思。一樣米養百樣人,娘娘心思都在大事上,哪裏管得住一個宮人。」朱晴一臉誠懇得勸慰。
皇後不自在的挪了挪身子,才道:「你說的雖有道理,可我心裏還是覺得對不住皇帝。我叫底下人查了查,和那個爬床賤婢一同入我宮中的還有幾人,你說她們該如何處置?」
「但憑娘娘處置。」
「就是一時沒有主意,才問你呢。」皇後又恢復了之前親近倚重的模樣,推心置腹道:「你是我宮中學問最好的,讀書多、見識就廣,且給我出個主意。」
「娘娘垂詢,臣就大膽進言,不妥之處,還望娘娘海涵。」朱晴墊吧一句謙辭,才說;「宮中選人自有製度,同一批進來的,不一定都是同樣的人,牽連全體,倒叫人議論娘娘不體恤。更何況,如今她們正是驚惶的時候,娘娘若能施恩,立刻就能收攏人心。」
皇後不豫,若是這幾個宮人如朱晴所說是按製選出來的,這自然是上上之策。可偏偏不是啊!皇後追問,「我還是過不去心裏這道坎,任她們留在宮裏我膈應,遣返慎行司又覺得不忍,你說……」
聽皇後這口風,是想把另外幾人都送迴慎行司,以免引起皇帝的注意啊!
朱晴心裏咯噔一聲,麵上卻穩得住,眉頭一皺,仿佛不明白皇後為何不走最好的一條路。
「一切自然以娘娘的心意為主,若是如此,那就遣出宮吧。」
「出宮?」
「是啊,咱們漢家,自有製度,太祖爺在時,世間千百事,全在老人家心中,宮女放歸,不也有製度?咱們放出一批宮人,隻說不忍宮人平白蹉跎年華,再賜錦緞布帛,前朝後宮隻會稱讚娘娘賢德,皇帝也高看您一眼呢。」
皇後心動,還是拿不定主意,劉婆婆說了,這些人最好自然而然死了,不然哪一天有人在皇帝耳邊嚼舌根,她們拉出來就是現成的證人。可放出宮,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和死了又有什麽區別了。
朱晴加大火力,「這也是積福積德,人命是最大的功德。佛家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家有言,人命勝千金。娘娘積福積德,小爺也能早日投胎到娘娘腹中啊!」
這一句切中要害,皇後求子都求魔怔了,聽聞有利於子嗣,心中天平立刻偏了,四條活生生人命抵不過一個縹緲無蹤的孩子。
「你說的是,那就放她們出宮吧。賜絹十匹給她們,就說是為皇嗣祈福。」皇後下定決心,立刻吩咐:「一事不煩二主,晴兒,你去辦吧。」
朱晴起身,肅然應下:「是!」
兵貴神速,趁著劉婆婆還沒有反應過來,朱晴立刻寫了文書,請皇後過目用印。退出殿門,一邊吩咐人去搬賞賜的絹布,一邊拿著皇後手令去關押剩下五人的地方。
這五人被關在最深處一間小房子裏。原本幾人一人一間小房子,住得還算舒心。可昨天晚上,突然被人從床上揪起來,鬢髮散亂得丟在這間屋子裏。每個人都嚇壞了,那些宮闈秘聞在腦子裏不停盤旋,生怕從門口進來幾個膀大腰圓的內侍,拖著她們直接去化人廠。此時,人人都在後悔,就不該攀坤寧宮的高枝,榮華富貴哪兒有性命重要啊。
朱晴給看守內侍看過手令,推開房門,那五個人應聲抖動,如同馬上要被宰的鵪鶉,害怕卻無措。
「昨夜,心懷叵測之宮女倩兒冒犯皇帝,爾等本該同罪論處,娘娘寬容,允你們還家,且有賞賜。爾等還不謝恩?」朱晴一句話半文不白,還在驚恐中的五人壓根兒沒聽懂。「爾等還不謝恩?」
重複了兩遍,五人終於哆哆嗦嗦下跪謝恩,雖然她們也不知道謝的什麽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