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頁
[歷史衍生] 今天也在努力當太子 作者:千山不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功了!
第195章
杜構和宋子安就任的地方,是一個極為窮苦的下縣,名字也隨意,叫做小漁縣。
是的,這個縣城靠海,百姓多以捕魚為生。
不過小漁縣實在太偏僻了,缺乏賺錢的機會,所以日子隻是勉強過的下去。
縱然早有心理準備,剛到這裏的杜構還是被驚到了。
——這縣城也太破了!
破破爛爛的城牆、破破爛爛的道路,還有麵黃肌瘦、滿臉麻木的百姓。
自從高產糧種橫空出世,杜構已經很久沒見過這樣的百姓了。
在縣城裏轉了一圈,因為太小了沒花多長時間,杜構就迴到了縣衙後院,這屋子也是破破爛爛的,屋頂還有幾個破洞。
杜構和宋子安麵麵相覷,然後打開了李承幹給他們的錦囊。
是的,這倆都是老實孩子,讓他們到地方再打開就真的到地方再打開,一路上不管多好奇都忍住了。
錦囊裏並沒有什麽妙計,就是一張紙條上寫了四個大字——靠海吃海。
老生常談了,而且小漁縣一直都是這麽做的。
但李承幹肯定不會無的放矢,杜構一邊處理公務,逐漸把小漁縣的大權收攏到手裏,一邊和宋子問琢磨該怎麽吃海。
縣中百姓長久的貧窮生活已經證實了,傳統吃法並不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還是得想辦法吃出新意。
這時候宋子安就開始發揮了,腦洞一個接一個。
傳統方法就是捕魚賣錢,本地賣不出去就賣到外地,但是運輸是個問題,畢竟小漁縣實在太偏了,運到富裕些的地方怎麽也得一兩天。
宋子安一開始想用冰保鮮,因為小漁縣冬天溫暖不結冰,而硝石是管控物品不能大量購買而排除了。倒是百姓知道了硝石製冰的法子,可以少量購買硝石製冰自家用。
後來宋子安認為可以活魚運輸,就是要想辦法提高運輸效率和魚的存活率,如果費勁巴拉隻運一點點魚,或者還沒到地方就死一大堆,那就不劃算了。
經過一段時間,運輸效率和存活率果然提高不少,杜構就組織車隊運魚到外地賣。
魚到底不是稀罕東西,賣不上多高的價錢,杜構又把主意打到了其他海鮮上麵,什麽螃蟹啊、海蝦之類啊。
這時候蝦蟹還不是主流食物,除了沿海的百姓,其他人極少會食用,也缺乏基本的了解。
但杜構跟在李承幹身邊,當然知道蝦蟹的美味,熟練地宣傳了一番,蝦蟹就在附近幾個大城出名了,送去的貨物很快就會銷售一空,價格也相當不錯。到了後來,甚至都不用他們親自運過去,自有行商上門收購,雖然價格低了點,但是省時省力,也不算吃虧。
宋子安又開始研究提高捕魚效率的方法,聽說漁民出海遇上風浪很危險,還想造出能抵抗風浪的大船。
——當然,這個腦洞開得太大,被杜構和他同時製止了。
但宋子安有別的辦法,出海危險,那不出海就是了,養殖搞起來!
宋子安從長安搖了一個生物學得比較好的同窗,還買一贈n,帶來好幾個蠢蠢欲動的同窗。
經過他們的努力和當地百姓的配合,還真養殖成功了,先是養螃蟹和蝦、然後養鮑魚和海參,後來他們又開始養蚌,打算搞人工養殖珍珠。
隻有一個人,忙得快要猝死的杜構:「……」
等長安知道杜構在小漁縣做了什麽,已經是第二年的夏初,杜構告假迴來成婚,同時向李世民述職。
此時小漁縣已經包攬了附近幾個城市的海鮮,養殖業也初具規模,百姓收入翻了幾十倍,整個縣麵貌煥然一新。
李世民聽了小漁縣的事沒太大反應,畢竟杜構和李承幹一直有通信,而李承幹不會瞞著李世民,所以他對小漁縣的發展歷程一清二楚。
其他大臣就不一樣了,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人目瞪口呆,大概沒想到杜構握著這麽一副爛牌都能打成王炸。
杜如晦作為杜構的父親又被羨慕了,這人到底什麽運氣啊?!這時候他們忘了之前以為杜構受太子牽連被貶去窮鄉僻壤時有多同情杜如晦了。
反應過來後,百官的關注點落在了杜構反覆提到的一個人身上——宋子安。
按照杜構的說法,小漁縣能有今天,離不開宋子安的支持。
是他研究出了魚類運輸方法、提高捕魚效率、還幫助百姓養殖。否則隻靠著杜構,萬萬做不成這個樣子。
百官心裏火熱起來。長安可不止宋子安一個學格物的,杜構可以做到,那他們也可以!
各部長官紛紛求見李世民,想要幾個格物考生到他們部門,各地官員得到消息也紛紛上奏表要人。
李世民可得意了,這叫什麽?當初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叫你高攀不起!
他高貴冷艷地問:「當初你們不是說格物考生到你們部門無用,都不肯要嗎?」
眾臣也後悔呢,他們也沒想到格物生手段這麽多,再也不敢想當然地說用不上了,說不定人家在什麽地方就能幫上忙呢。
李世民狠狠吊了他們幾天才鬆口:「你們的請求朕允了……」
眾臣大喜,剛準備謝恩,李世民又悠悠開口:「……不過去年和今年兩科的格物考生已經進了實驗室,你們想要就等明年的科舉吧。」
第195章
杜構和宋子安就任的地方,是一個極為窮苦的下縣,名字也隨意,叫做小漁縣。
是的,這個縣城靠海,百姓多以捕魚為生。
不過小漁縣實在太偏僻了,缺乏賺錢的機會,所以日子隻是勉強過的下去。
縱然早有心理準備,剛到這裏的杜構還是被驚到了。
——這縣城也太破了!
破破爛爛的城牆、破破爛爛的道路,還有麵黃肌瘦、滿臉麻木的百姓。
自從高產糧種橫空出世,杜構已經很久沒見過這樣的百姓了。
在縣城裏轉了一圈,因為太小了沒花多長時間,杜構就迴到了縣衙後院,這屋子也是破破爛爛的,屋頂還有幾個破洞。
杜構和宋子安麵麵相覷,然後打開了李承幹給他們的錦囊。
是的,這倆都是老實孩子,讓他們到地方再打開就真的到地方再打開,一路上不管多好奇都忍住了。
錦囊裏並沒有什麽妙計,就是一張紙條上寫了四個大字——靠海吃海。
老生常談了,而且小漁縣一直都是這麽做的。
但李承幹肯定不會無的放矢,杜構一邊處理公務,逐漸把小漁縣的大權收攏到手裏,一邊和宋子問琢磨該怎麽吃海。
縣中百姓長久的貧窮生活已經證實了,傳統吃法並不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還是得想辦法吃出新意。
這時候宋子安就開始發揮了,腦洞一個接一個。
傳統方法就是捕魚賣錢,本地賣不出去就賣到外地,但是運輸是個問題,畢竟小漁縣實在太偏了,運到富裕些的地方怎麽也得一兩天。
宋子安一開始想用冰保鮮,因為小漁縣冬天溫暖不結冰,而硝石是管控物品不能大量購買而排除了。倒是百姓知道了硝石製冰的法子,可以少量購買硝石製冰自家用。
後來宋子安認為可以活魚運輸,就是要想辦法提高運輸效率和魚的存活率,如果費勁巴拉隻運一點點魚,或者還沒到地方就死一大堆,那就不劃算了。
經過一段時間,運輸效率和存活率果然提高不少,杜構就組織車隊運魚到外地賣。
魚到底不是稀罕東西,賣不上多高的價錢,杜構又把主意打到了其他海鮮上麵,什麽螃蟹啊、海蝦之類啊。
這時候蝦蟹還不是主流食物,除了沿海的百姓,其他人極少會食用,也缺乏基本的了解。
但杜構跟在李承幹身邊,當然知道蝦蟹的美味,熟練地宣傳了一番,蝦蟹就在附近幾個大城出名了,送去的貨物很快就會銷售一空,價格也相當不錯。到了後來,甚至都不用他們親自運過去,自有行商上門收購,雖然價格低了點,但是省時省力,也不算吃虧。
宋子安又開始研究提高捕魚效率的方法,聽說漁民出海遇上風浪很危險,還想造出能抵抗風浪的大船。
——當然,這個腦洞開得太大,被杜構和他同時製止了。
但宋子安有別的辦法,出海危險,那不出海就是了,養殖搞起來!
宋子安從長安搖了一個生物學得比較好的同窗,還買一贈n,帶來好幾個蠢蠢欲動的同窗。
經過他們的努力和當地百姓的配合,還真養殖成功了,先是養螃蟹和蝦、然後養鮑魚和海參,後來他們又開始養蚌,打算搞人工養殖珍珠。
隻有一個人,忙得快要猝死的杜構:「……」
等長安知道杜構在小漁縣做了什麽,已經是第二年的夏初,杜構告假迴來成婚,同時向李世民述職。
此時小漁縣已經包攬了附近幾個城市的海鮮,養殖業也初具規模,百姓收入翻了幾十倍,整個縣麵貌煥然一新。
李世民聽了小漁縣的事沒太大反應,畢竟杜構和李承幹一直有通信,而李承幹不會瞞著李世民,所以他對小漁縣的發展歷程一清二楚。
其他大臣就不一樣了,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人目瞪口呆,大概沒想到杜構握著這麽一副爛牌都能打成王炸。
杜如晦作為杜構的父親又被羨慕了,這人到底什麽運氣啊?!這時候他們忘了之前以為杜構受太子牽連被貶去窮鄉僻壤時有多同情杜如晦了。
反應過來後,百官的關注點落在了杜構反覆提到的一個人身上——宋子安。
按照杜構的說法,小漁縣能有今天,離不開宋子安的支持。
是他研究出了魚類運輸方法、提高捕魚效率、還幫助百姓養殖。否則隻靠著杜構,萬萬做不成這個樣子。
百官心裏火熱起來。長安可不止宋子安一個學格物的,杜構可以做到,那他們也可以!
各部長官紛紛求見李世民,想要幾個格物考生到他們部門,各地官員得到消息也紛紛上奏表要人。
李世民可得意了,這叫什麽?當初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叫你高攀不起!
他高貴冷艷地問:「當初你們不是說格物考生到你們部門無用,都不肯要嗎?」
眾臣也後悔呢,他們也沒想到格物生手段這麽多,再也不敢想當然地說用不上了,說不定人家在什麽地方就能幫上忙呢。
李世民狠狠吊了他們幾天才鬆口:「你們的請求朕允了……」
眾臣大喜,剛準備謝恩,李世民又悠悠開口:「……不過去年和今年兩科的格物考生已經進了實驗室,你們想要就等明年的科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