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中供奉的俱是有赫赫戰功之人,老十三怡親王都是雍正破格推進去的。


    一直在外東奔西走,勤勤懇懇為國效力的鄂爾泰,也同樣未有此殊榮。


    雍正倒是想過,但真論起來,老八、老九拿下倭國,更有資格配享太廟。


    見弘晝「配享太廟」這個詞都出來了,弘曆忙道:「張大人快快請起。」


    張廷玉這才不壓著勁兒,隨著弘晝手臂攙扶的力量站起來,感激道:「謝皇上恕臣直言之罪,謝謝寶親王。」


    「張大人方才所說,慢慢收迴旗人的特權,減少供養,還需得有詳細章程才是。」弘曆巡視一周,「幾位皇叔可有建議?」


    老十四允禵麵露不悅,「皇上都決定了事,還問微臣做什麽?」


    反正他就是覺得不妥!既不仁義又有風險,就沒有其他兩全其美的方法了嗎?


    「章程出來了,可否先讓微臣過目?」老十六允祿笑看著兩個侄兒,「皇叔們對兵士的了解比你們多。十四哥,你說呢?」


    「當然要先過目。」老十四歪到一邊坐著,扭頭不看眾人,「這麽大的事,出一點岔子都後患無窮。」


    頓了頓,他又扭迴來,厲聲道:「我先說好啊,若是這章程不能叫我滿意,我是定然不能同意的。還有,今兒說的事,不能傳出去一個字。尤其是你,張廷玉,你一個漢臣,這裏有你說話的地方麽?你今兒一句話都沒說過。寫那什麽章程的時候,就在皇上的禦書房寫,誰都不許靠近。你不是記性好?寫完記在心裏就燒掉。」


    弘晝第一次發現,十四皇叔居然這麽可愛!


    臉上氣唿唿的,心裏不同意,還不忘叮囑大家保密,還有保護張廷玉這個出主意的漢人。


    接下來的事,就跟弘晝無關了。


    他忙著養孩子!


    皇五子永琪出生了,他的生母是海貴人。


    不是富察氏所出,弘曆有些遺憾,又有幾分不能對人言的心虛慶幸。


    不過,這孩子身子康健,看起來虎頭虎腦的好養活,過繼給弟弟也合適。


    他覺著孩子太小就過繼給弟弟,弟弟養起來會費勁,想將永琪給一直沒有生育孩子的貴妃高佳氏撫養。養到三歲,再過繼給弟弟。


    海貴人知道孩子不會給自己養,手心掐出血來,才將麵上的不舍和悲傷壓下去,笑道,「皇上別以為孩子小就什麽都不懂,誰天天在他身邊,他就跟誰親。左右都是乳母保母照看,不如問問寶親王,要不要現在就將他接了過去?」


    這樣小的孩子,有親娘一眼不錯的看著,都不一定能養大。三年後就要過繼出去的養子,貴妃能精心撫養?


    是,貴妃是不敢把孩子養得病了,瘦了,可沒有喜愛的養育,這孩子得受多少委屈?他還這麽小,不能動,不會說話,哭一會嗓子都會啞……


    不如直接就讓寶親王養,自小在身邊養大的孩子,情分不一樣。寶親王沒有孩子,定會喜歡他,對他好。


    弘曆沉思片刻,覺著也行,先問問弟弟。弟弟忙點也好,省得一天到晚盯著他的錯處。


    弘晝當然是同意的,他是不會養孩子,這不是有耿額娘和鈕鈷祿額娘在麽!


    海貴人得知孩子直接抱到了耿貴太妃的院子,心裏直念佛。耿貴太妃極得皇上敬重,性子慈和,又教養過寶親王。永琪能在她身邊養著,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樣想著,海貴人麵容平靜,眼眸柔和起來。弘曆見此很是滿意,幾日之後,海貴人晉為愉嬪。


    耿貴太妃樂嗬嗬的養著孩子,一日三次的叫弘晝去看孩子,「這孩子幾乎是沒有額娘,你是當阿瑪的,要多疼疼他。」


    養著養著,覺出小孩兒的好來,說不定弘晝也想要自己親生的骨肉呢!


    不管怎樣,弘晝多和永琪待一起,對他們父子都好。


    少在弘曆眼前晃!


    耿貴太妃想起兒子那張嘴就頭疼,見了弘曆就格外能懟,沒個尊卑上下。


    也就是弘曆恨不得給他寵到天上去,不跟他計較。


    弘晝不知道耿貴太妃想了這麽多,他隻是覺得自己既然當了阿瑪,就要對孩子負責。孩子的日常瑣事全不用他伸手,每日三次去看孩子,隻是他沒睡著的時候逗著玩兒。


    這孩子養得精心,白白胖胖尤其愛笑,笑得很大聲,熱情又肆意,誰見了都會不自覺的彎起唇角。


    弘晝的手指被肉乎乎柔得不可思議的小手抓住時,隻覺得心都跟著軟了幾分。


    他想,小孩子都是天使。


    想到這孩子會在二十五歲時一病不起,弘晝覺著自己心都要碎了。


    三年後,弘晝再次下江南。這次他決定帶上永琪、兩位額娘和張廷玉。


    朝堂上再次譁然。


    寶親王要離京,他們恨不得敲鑼打鼓慶祝,帶上耿貴太妃理所應該。


    但是,你要將一國太後也帶走,是怎麽迴事?皇上要盡孝,人在江南!


    龍椅上的弘曆,撫著額頭,沒精打采。


    一家子都要去江南,毫不留情的將他拋在京裏。兩位額娘興致勃勃的親手收拾行李,安慰他的語言毫無誠意,「我們在江南住一陣覺得煩了,也會時常進京來看你。」


    「弘晝修的那路又寬又平,馬車跑起來一點不顛簸,額娘們會多迴來幾次的。」


    「坐海船到天津,從天津過來也方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糖並收藏[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