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 作者:又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這功績沒個兩年三年出不來。二,他已經可以迴京了,幹嘛還做這吃力不一定討好,功勞歸下任的事?」
「啊啊啊啊!」弘曆感覺自己要瘋,猛拍桌子,手心都拍紅了,暴怒,「說到底,就是因為他任期滿了,所以就置之不理,順便臨走再撈一把好處!」
弘晝目露讚賞:「總結得非常到位。」
弘曆重重的坐迴椅子上,暴躁的抓頭髮,「那要怎麽辦?」
他感覺,這一路上,他跟弟弟說了好多「那要怎麽辦」?雖然弟弟也給不出好辦法,還會嘲諷一番,但他還是忍不住要說。
聽聽弟弟的嘲諷,甭管嘲諷的是誰,他心裏也能好受些。
他簡直是有病!有大病!
之前他心裏還笑話皇阿瑪,天天批不完的摺子,大事小事都要聯繫這位官員的性子揣度一番。
現在,他才粗粗這麽走了一趟,就他爺的這麽多破事!
想當個明君,真他爺的難!
「這個簡單,終身追責,繼任者上報就是了。」
嗯?
聽起來似乎很容易試行?
至於會不會有效果?這世上哪有一樣措施,是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呢?
簡單又明確,震懾的作用立竿見影。
弘曆想了想,小心翼翼道,「這得罪滿朝文武的規定,等我當了皇帝再來定?」
他提出來,讓皇阿瑪公布,似乎有些不孝?
弘晝詫異:「咱皇阿瑪已經幾乎將滿朝文武得罪光了吧?不差這一條。」
放心提吧,少年!
四大爺隻會覺得高興,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
弘曆瞄一眼弟弟理所應當的表情,直覺自己日後也要步入讓滿朝文武不喜的後塵,麵容沉重的點頭。
對,就該如此!
當皇帝的都要處處省銀子,過勞累酸苦的日子,官員怎麽能屍位素餐疲懶懈怠!
第二日一早,弘曆、弘晝直奔開封府。
賑災的具體事項用不著他倆,朱軾一條條安排得有條不紊。
知道太子爺和寶親王也一同來了河南賑災,年羹堯就很配合了。弘曆、弘晝人還沒到開封府,他已經通知各縣開糧倉,遞了請求賑災的摺子迴京。
就算弘曆、弘晝去了受災最嚴重的幾個縣查看,他也不慌。糧倉的糧食還在,頂多就是他被蒙蔽了,以為災情不嚴重,被皇上訓斥一頓罷了。
況且,皇上也知道那兄弟倆看他不順眼,參他的摺子定會往誇張了說。
兄弟倆確實也在寫他的種種不是,不過,不是參他的摺子,是寫給雍正帝的信。
弘曆的信很客觀,一路所見都寫得清楚。包括淇縣老翁聲淚俱下說的話,縣令萬文康打算怎麽賑災。一個字沒提年羹堯,用詞也沒有誇大。
弘晝則是整封信都在罵年羹堯。
河南下這麽大雨,就是年羹堯品性不好,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百姓見了他和弘曆害怕,定是年羹堯平日裏縱容官員欺淩百姓,就算他沒縱容,也難逃監管不力的責任;薊縣和雲夢縣死了那麽多人,年羹堯居然無動於衷,簡直就是喪盡天良;七旬老翁都知道要補種紅薯大豆菜蔬過冬,縣令急得要上吊,年羹堯還在開封悠閑自在呢!如此無德無才冷血無情老天爺都不喜的人,不配為官!
雍正帝收到兩封內容迥異的信,閉目沉思。
弘晝的信必然是誇大其詞,但年羹堯一定也確是賑災不利。
他又拿起弘曆的信,細細的看過一遍,嘆口氣。弘晝性子直,有什麽不滿都寫在臉上。弘曆則不然,明知年羹堯有過錯,卻一字不提,心裏定是厭惡到了極點。
漢臣這邊,他原本是想留張廷玉和年羹日後堯輔佐弘曆。
張廷玉謹小慎微,到上書房給皇子們授課,和弘曆、弘晝相處還算融洽。前不久弘曆選了詩文刊印成集,請張廷玉點評。那評價誇耀甚過,聽起來不大真誠,弘曆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想到這裏,雍正帝心裏泛酸。自己不就是說了他幾句詩文裏的立意不夠深遠,遣詞造句有待加強,情感表達略微淺顯了些麽,出了詩文集,都不第一個給阿瑪看了。
還是小孩子心性!
年羹堯也是自持清高,張廷玉都知道孩子要順著哄,他還想等弘曆一個太子主動來結交不成?
哎,朕給過機會了,是年羹堯不爭氣。借著賑災不利訓斥一番,調迴京中任個兵部侍郎得了。
出了這麽大的差錯,正二品也不算薄怠。兵部侍郎上頭有十三、十四、十六幾個壓著,出不了什麽紕漏,也不礙弘曆的眼。
雍正帝猜得沒錯,弘曆是極其厭惡年羹堯,嫌惡到了看他一眼都心裏不爽的地步。
福惠找弘晝要海東青那次,是他第一次見弘晝那麽生氣。他知道弟弟心善,不是真想對福惠發那麽大的火,是憤怒年羹堯故意誘導福惠。弟弟為人坦蕩直爽,嫌憎各種陰謀詭計。
弟弟嫌惡的人,他要加倍厭恨。
弘曆、弘晝寫完信,這趟河南之行其實就和他倆沒什麽關係了。
兩人心裏都很清楚,雍正帝不讓弘晝出宮建府,是不想讓弘晝有機會結交朝臣。同理,對弘曆也是一樣的。在他眼皮子底下聽政可以,也樂於教導弘曆如何處理政事,平衡朝中關係,但結交朝臣絕對不行。
「啊啊啊啊!」弘曆感覺自己要瘋,猛拍桌子,手心都拍紅了,暴怒,「說到底,就是因為他任期滿了,所以就置之不理,順便臨走再撈一把好處!」
弘晝目露讚賞:「總結得非常到位。」
弘曆重重的坐迴椅子上,暴躁的抓頭髮,「那要怎麽辦?」
他感覺,這一路上,他跟弟弟說了好多「那要怎麽辦」?雖然弟弟也給不出好辦法,還會嘲諷一番,但他還是忍不住要說。
聽聽弟弟的嘲諷,甭管嘲諷的是誰,他心裏也能好受些。
他簡直是有病!有大病!
之前他心裏還笑話皇阿瑪,天天批不完的摺子,大事小事都要聯繫這位官員的性子揣度一番。
現在,他才粗粗這麽走了一趟,就他爺的這麽多破事!
想當個明君,真他爺的難!
「這個簡單,終身追責,繼任者上報就是了。」
嗯?
聽起來似乎很容易試行?
至於會不會有效果?這世上哪有一樣措施,是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呢?
簡單又明確,震懾的作用立竿見影。
弘曆想了想,小心翼翼道,「這得罪滿朝文武的規定,等我當了皇帝再來定?」
他提出來,讓皇阿瑪公布,似乎有些不孝?
弘晝詫異:「咱皇阿瑪已經幾乎將滿朝文武得罪光了吧?不差這一條。」
放心提吧,少年!
四大爺隻會覺得高興,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
弘曆瞄一眼弟弟理所應當的表情,直覺自己日後也要步入讓滿朝文武不喜的後塵,麵容沉重的點頭。
對,就該如此!
當皇帝的都要處處省銀子,過勞累酸苦的日子,官員怎麽能屍位素餐疲懶懈怠!
第二日一早,弘曆、弘晝直奔開封府。
賑災的具體事項用不著他倆,朱軾一條條安排得有條不紊。
知道太子爺和寶親王也一同來了河南賑災,年羹堯就很配合了。弘曆、弘晝人還沒到開封府,他已經通知各縣開糧倉,遞了請求賑災的摺子迴京。
就算弘曆、弘晝去了受災最嚴重的幾個縣查看,他也不慌。糧倉的糧食還在,頂多就是他被蒙蔽了,以為災情不嚴重,被皇上訓斥一頓罷了。
況且,皇上也知道那兄弟倆看他不順眼,參他的摺子定會往誇張了說。
兄弟倆確實也在寫他的種種不是,不過,不是參他的摺子,是寫給雍正帝的信。
弘曆的信很客觀,一路所見都寫得清楚。包括淇縣老翁聲淚俱下說的話,縣令萬文康打算怎麽賑災。一個字沒提年羹堯,用詞也沒有誇大。
弘晝則是整封信都在罵年羹堯。
河南下這麽大雨,就是年羹堯品性不好,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百姓見了他和弘曆害怕,定是年羹堯平日裏縱容官員欺淩百姓,就算他沒縱容,也難逃監管不力的責任;薊縣和雲夢縣死了那麽多人,年羹堯居然無動於衷,簡直就是喪盡天良;七旬老翁都知道要補種紅薯大豆菜蔬過冬,縣令急得要上吊,年羹堯還在開封悠閑自在呢!如此無德無才冷血無情老天爺都不喜的人,不配為官!
雍正帝收到兩封內容迥異的信,閉目沉思。
弘晝的信必然是誇大其詞,但年羹堯一定也確是賑災不利。
他又拿起弘曆的信,細細的看過一遍,嘆口氣。弘晝性子直,有什麽不滿都寫在臉上。弘曆則不然,明知年羹堯有過錯,卻一字不提,心裏定是厭惡到了極點。
漢臣這邊,他原本是想留張廷玉和年羹日後堯輔佐弘曆。
張廷玉謹小慎微,到上書房給皇子們授課,和弘曆、弘晝相處還算融洽。前不久弘曆選了詩文刊印成集,請張廷玉點評。那評價誇耀甚過,聽起來不大真誠,弘曆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想到這裏,雍正帝心裏泛酸。自己不就是說了他幾句詩文裏的立意不夠深遠,遣詞造句有待加強,情感表達略微淺顯了些麽,出了詩文集,都不第一個給阿瑪看了。
還是小孩子心性!
年羹堯也是自持清高,張廷玉都知道孩子要順著哄,他還想等弘曆一個太子主動來結交不成?
哎,朕給過機會了,是年羹堯不爭氣。借著賑災不利訓斥一番,調迴京中任個兵部侍郎得了。
出了這麽大的差錯,正二品也不算薄怠。兵部侍郎上頭有十三、十四、十六幾個壓著,出不了什麽紕漏,也不礙弘曆的眼。
雍正帝猜得沒錯,弘曆是極其厭惡年羹堯,嫌惡到了看他一眼都心裏不爽的地步。
福惠找弘晝要海東青那次,是他第一次見弘晝那麽生氣。他知道弟弟心善,不是真想對福惠發那麽大的火,是憤怒年羹堯故意誘導福惠。弟弟為人坦蕩直爽,嫌憎各種陰謀詭計。
弟弟嫌惡的人,他要加倍厭恨。
弘曆、弘晝寫完信,這趟河南之行其實就和他倆沒什麽關係了。
兩人心裏都很清楚,雍正帝不讓弘晝出宮建府,是不想讓弘晝有機會結交朝臣。同理,對弘曆也是一樣的。在他眼皮子底下聽政可以,也樂於教導弘曆如何處理政事,平衡朝中關係,但結交朝臣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