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 作者:又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笑夠了,他站起來,正色道,「你放心,我知道要節儉,要存著銀子。」
若日後有人欺上門來,有銀子打仗,把敵人都轟成渣渣!
皇阿瑪能省則省,八皇叔、九皇叔在拚命賺銀子,其餘皇叔們也都在存銀子。他不能拋費,他懂的。
「隻是少些詩作的靈感罷了。」
他看起來甚是惋惜,眉目間掛著失落,嘴角不自覺的往下耷拉。
第67章
弘晝眼眸一轉,給了個建議,「有些奏摺,四哥可以用詩詞迴吧?」
見弘曆眉眼上挑眸光閃亮,他又加上了一句,「摺子都要抄錄副本保存的,後人若是看到四哥的迴折上,處處信手拈來都是詩文,豈不是要驚為天人,贊一句古往今來第一詩文皇帝?」
弘曆兩頰瞬間染紅,眼眸激動,擺擺手,「第一詩文皇帝稱不上,四哥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四哥的詩詞和南唐後主李煜不能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和《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都堪稱一絕。」
噯,好好的一個詩人,投錯了胎。皇帝當不好,詩詞寫得再絕,還是會遭人詬病。
「那咱以數量取勝!古往今來作詩詞最多的皇帝,絕對非四哥莫屬。」弘晝對這點深信不疑,弘曆真是一日三首詩,隨時隨地張口就能吟一首。
弘曆瞬間挺直腰杆,從頭到腳都寫著自信兩個字,微抬著下巴,語氣裏壓著得意,「這是自然。」
弘晝眉眼彎彎,很是滿意,琢磨詩詞比琢磨下江南花錢少多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運糧的隊伍就出了京。
隨行的還有左都禦史朱軾,他出身貧家,當過知縣,任過巡撫,擅水利。
雍正帝當然不可能讓毫無賑災經驗的弘曆、弘晝,全權負責此次賑災。他倆一是去體察民情長見識,二是用身份壓人。
田文鏡當朝哭訴,雍正帝覺得就是災情沒他說得那麽嚴重,肯定也不輕,隻不過年羹堯自認為能處理了。
但他也是知道年羹堯性情的,心高氣傲,目中無人,不把百姓看在眼裏。朱軾官職沒他高,壓服不住他。
出了京城,弘曆、弘晝就換上了尋常富家子弟的衣裳,跟著他們的皇家侍衛則是家丁打扮。
「我們先行一步。」
弘曆、弘晝騎在馬上,朝朱軾拱拱手,帶上幾輛馬車,先一步離開。
朱軾心中好笑,也不阻攔,拱手行禮,「太子爺和寶親王路上保重。」
上位者想要體察民情,是好事不是麽?
這是兄弟倆昨晚商量好了的。糧車走得慢,他們還在半道上,河南那邊估計就知道了。到時候,他們看到的情況,多半就不是真實情況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從前康熙帝沒少跟他們講。
「底下人做這套都是熟了的,京裏的人還沒到,那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窮苦百姓,早被他們驅逐出城了。」
「糧價看著不高,排隊買的都是豪強士紳的家丁。尋常百姓即便去買了,過後也要補足銀兩。」
「百姓沒人敢說,他們敢這麽做,都是上上下下的官員豪強串通好了的。欽差能處置一批有連帶責任的,卻不能將當地豪強士紳連根拔起。等朝廷的人一走,這告狀的人親戚九族左鄰右舍都不得好過。」
「是可以隱匿著去告,那也擔心這欽差被人買通了,和那幫人沆瀣一氣。且民告官,至少得有證據,這證據就容易讓人順藤摸瓜,尋到告狀之人。你若是本人去了,欽差得知道你姓甚名甚家住何方吧?若遞的是狀紙,那就得這告狀之人是讀書人了。若不然,多半這狀紙剛寫完,人就被抓走了。」
「皇瑪法讓許多人上密折,也杜絕不了這種事情。人性貪婪,酒色財權處處都是誘惑,皇瑪法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要他們別做得太過,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計較了。」
弘晝覺得,弘曆是個爺爺控,日後對貪官汙吏,多半也是這個做法。
他自己,則是傾向於四大爺的原則——堅持打擊貪贓枉法幾百年不動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不懈怠。
「弟弟,你覺得年羹堯會怎麽做?」行路無聊,弘曆頗有興致的猜想,「他是會全力賑災呢,還是會跟河南官員狼狽為奸發災難財?或者當做毫不知情,隻收好處?」
「到了就知道了。」弘晝笑笑,「會不會全力賑災不好說,深受當地官員鄉紳愛戴是一定的,官聲絕對是好極了。」
畢竟,他的上一任,可是將河南官員鄉紳豪強得罪了個遍的田文鏡。
至於百姓的心聲?民間輿論最是好左右。
田文鏡就一個人一張嘴,他總不能天天都在跟百姓解釋,他為何要強力推行攤丁入畝,官差一體納糧當差。況且,他手底下的師爺們恃強淩弱、貪贓枉法的事也沒少幹。
誰知道裏正鄉老們,是怎麽跟百姓們傳達的呢,他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嘛。
「攤丁入畝是好事兒,隻是,噯,皇上不讓大老爺們收這個稅了,攤到哪就不一定咯。」
「官差納糧當差跟咱老百姓有啥關係?官老爺們怎麽可能親自上堤壩搬石頭夯地基?他們當然是拿銀子抵了,這銀子最後到了誰手裏,那誰知道呢。咱老百姓還不是一樣幹活兒,發不了一文錢銅板,吃不了一頓朝廷給的幹飯。」
「那總督對官老爺都能下狠手,別說咱們老百姓了。可別惹了人家不喜,砍頭抄家咱都沒處伸冤去。」
若日後有人欺上門來,有銀子打仗,把敵人都轟成渣渣!
皇阿瑪能省則省,八皇叔、九皇叔在拚命賺銀子,其餘皇叔們也都在存銀子。他不能拋費,他懂的。
「隻是少些詩作的靈感罷了。」
他看起來甚是惋惜,眉目間掛著失落,嘴角不自覺的往下耷拉。
第67章
弘晝眼眸一轉,給了個建議,「有些奏摺,四哥可以用詩詞迴吧?」
見弘曆眉眼上挑眸光閃亮,他又加上了一句,「摺子都要抄錄副本保存的,後人若是看到四哥的迴折上,處處信手拈來都是詩文,豈不是要驚為天人,贊一句古往今來第一詩文皇帝?」
弘曆兩頰瞬間染紅,眼眸激動,擺擺手,「第一詩文皇帝稱不上,四哥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四哥的詩詞和南唐後主李煜不能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和《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都堪稱一絕。」
噯,好好的一個詩人,投錯了胎。皇帝當不好,詩詞寫得再絕,還是會遭人詬病。
「那咱以數量取勝!古往今來作詩詞最多的皇帝,絕對非四哥莫屬。」弘晝對這點深信不疑,弘曆真是一日三首詩,隨時隨地張口就能吟一首。
弘曆瞬間挺直腰杆,從頭到腳都寫著自信兩個字,微抬著下巴,語氣裏壓著得意,「這是自然。」
弘晝眉眼彎彎,很是滿意,琢磨詩詞比琢磨下江南花錢少多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運糧的隊伍就出了京。
隨行的還有左都禦史朱軾,他出身貧家,當過知縣,任過巡撫,擅水利。
雍正帝當然不可能讓毫無賑災經驗的弘曆、弘晝,全權負責此次賑災。他倆一是去體察民情長見識,二是用身份壓人。
田文鏡當朝哭訴,雍正帝覺得就是災情沒他說得那麽嚴重,肯定也不輕,隻不過年羹堯自認為能處理了。
但他也是知道年羹堯性情的,心高氣傲,目中無人,不把百姓看在眼裏。朱軾官職沒他高,壓服不住他。
出了京城,弘曆、弘晝就換上了尋常富家子弟的衣裳,跟著他們的皇家侍衛則是家丁打扮。
「我們先行一步。」
弘曆、弘晝騎在馬上,朝朱軾拱拱手,帶上幾輛馬車,先一步離開。
朱軾心中好笑,也不阻攔,拱手行禮,「太子爺和寶親王路上保重。」
上位者想要體察民情,是好事不是麽?
這是兄弟倆昨晚商量好了的。糧車走得慢,他們還在半道上,河南那邊估計就知道了。到時候,他們看到的情況,多半就不是真實情況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從前康熙帝沒少跟他們講。
「底下人做這套都是熟了的,京裏的人還沒到,那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窮苦百姓,早被他們驅逐出城了。」
「糧價看著不高,排隊買的都是豪強士紳的家丁。尋常百姓即便去買了,過後也要補足銀兩。」
「百姓沒人敢說,他們敢這麽做,都是上上下下的官員豪強串通好了的。欽差能處置一批有連帶責任的,卻不能將當地豪強士紳連根拔起。等朝廷的人一走,這告狀的人親戚九族左鄰右舍都不得好過。」
「是可以隱匿著去告,那也擔心這欽差被人買通了,和那幫人沆瀣一氣。且民告官,至少得有證據,這證據就容易讓人順藤摸瓜,尋到告狀之人。你若是本人去了,欽差得知道你姓甚名甚家住何方吧?若遞的是狀紙,那就得這告狀之人是讀書人了。若不然,多半這狀紙剛寫完,人就被抓走了。」
「皇瑪法讓許多人上密折,也杜絕不了這種事情。人性貪婪,酒色財權處處都是誘惑,皇瑪法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要他們別做得太過,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計較了。」
弘晝覺得,弘曆是個爺爺控,日後對貪官汙吏,多半也是這個做法。
他自己,則是傾向於四大爺的原則——堅持打擊貪贓枉法幾百年不動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不懈怠。
「弟弟,你覺得年羹堯會怎麽做?」行路無聊,弘曆頗有興致的猜想,「他是會全力賑災呢,還是會跟河南官員狼狽為奸發災難財?或者當做毫不知情,隻收好處?」
「到了就知道了。」弘晝笑笑,「會不會全力賑災不好說,深受當地官員鄉紳愛戴是一定的,官聲絕對是好極了。」
畢竟,他的上一任,可是將河南官員鄉紳豪強得罪了個遍的田文鏡。
至於百姓的心聲?民間輿論最是好左右。
田文鏡就一個人一張嘴,他總不能天天都在跟百姓解釋,他為何要強力推行攤丁入畝,官差一體納糧當差。況且,他手底下的師爺們恃強淩弱、貪贓枉法的事也沒少幹。
誰知道裏正鄉老們,是怎麽跟百姓們傳達的呢,他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嘛。
「攤丁入畝是好事兒,隻是,噯,皇上不讓大老爺們收這個稅了,攤到哪就不一定咯。」
「官差納糧當差跟咱老百姓有啥關係?官老爺們怎麽可能親自上堤壩搬石頭夯地基?他們當然是拿銀子抵了,這銀子最後到了誰手裏,那誰知道呢。咱老百姓還不是一樣幹活兒,發不了一文錢銅板,吃不了一頓朝廷給的幹飯。」
「那總督對官老爺都能下狠手,別說咱們老百姓了。可別惹了人家不喜,砍頭抄家咱都沒處伸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