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 作者:又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確定了人選和原則,兄弟幾個開始商討各種細則。
雍正帝一直提著心,好在,直到結束,弘晝的心聲都沒再出現。
他暗暗鬆了一口氣,這迴,什麽「喪權辱國」「奇葩」應該跟自己沒關係了吧?
雍正三年就不是個好年,朝廷上是各種煩心事,後宮接二連三的傷心事。
冬月,年貴妃晉為皇貴妃,八日後薨。又兩日後,皇太後崩。
皇太後是在十四的郡王府上沒的,她隱瞞了自己病重的消息,鐵了心要死在十四府上。即使十四不在身邊……
弘晝心生佩服,論給四大爺添堵的本事,德妃娘娘排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排第一了吧?
不過,也可以理解,父母偏心起來毫無道理可言。德妃娘娘就是喜歡十四,死在十四府裏高興罷了!
四爺彼時將朝政都推給了老十三,日夜守在翊坤宮,皇貴妃的梓宮麵前。
得了消息,他身子一陣搖晃,跪在一旁的弘曆忙伸手扶住了,擔心的問:「皇阿瑪?」
四爺手撐在皇貴妃的棺木上,眼神黯然。他垂著眼一動不動,似笑非笑,麵容分不出是難過還是釋然。
許久之後,弘晝聽到一道嘶啞無力的聲音:「就停在十四府上罷,讓禮部擬出個章程來,比照親王爵的嫡母喪儀之上,皇太後之下來辦。」
他頭一次在兩孩子麵前流露出自棄厭惡的情緒,喃喃道:「想必,德妃娘娘也不願以皇太後的禮製,來辦理她的身後事。」
一瞬間,弘晝恍惚覺著四爺鬢角的白髮又多了。弘晝不忍再看他麵上的神情,他像是被一片晦暗的牢籠罩著,黯淡的情緒不斷衝擊著他的內心。
短短兩天,他失去了這世上最在乎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想要白頭偕老的心愛之人;一個是生下他的母親,雖然這位母親從來吝嗇給予母愛。
弘曆知道四爺說的是皇太後的梓宮,停在十四皇叔敬郡王的府上。他想說,這樣不合禮製。
皇上不將皇太後的梓宮迎迴宮中治喪,會被罵不孝。文武百官一日三次去郡王府上,為皇太後行哀禮,宗室去郡王府上為皇太後哭靈,也不像話。
他唇角動了幾次,餘光瞄見四爺的臉色,終究是不忍勸諫,小聲道,「兒臣這就去跟十二皇叔說。」
仍然掌管內務府的老十二允祹,在治喪上的造詣最深,多難辦的喪事交給他,都能辦出個讓人挑不出毛病的喪儀來。
「你們倆去皇太後跟前守著吧。」雍正帝盯著手下棺木的一角,視線渙散,「替朕盡盡孝道。」
弘曆、弘晝孝服都不用換,直接換個地方跪。
福惠年紀小,又在病中,雍正帝隻讓他每日三次在皇貴妃梓宮前叩首。出宮就算了,他不能讓這孩子離了他的視線。
兩場喪事過後,弘曆、弘晝又開始守孝,不用出宮辦差了,隻每日在阿哥所讀書。
四爺將福惠移到了幹清宮養。有時候他在禦書房議事,福惠一覺醒來,揉著眼睛要皇阿瑪。他就將孩子抱在懷裏,一邊哄一邊議事。
這孩子體弱,他親自帶著睡覺,每日的穿衣飲食玩耍全都一手操辦。除卻處理國事,他剩下所有的時間,全花在福惠身上。
朝臣私下戲稱,福惠是第三代幹清宮阿哥。
第一代,瑞親王,二立二廢太子之後,仍是康熙帝心中最喜愛的兒子。
第二代,弘曆、弘晝,十二歲的稚齡,身上沒有任何功績,皇帝臨終遺詔得封安親王寶親王。
第三代,雍正帝對他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康熙帝對瑞親王。
原本將目光放在弘曆、弘晝身上的朝臣,都壓下了各種心思。皇後膝下無子,論貴重,福惠在安親王寶親王之上;論皇帝的喜愛,安親王寶親王更是遠遠不及。
這孩子若能平安長大,隻要不是一無是處之人,兩個有賢才的哥哥,當輔政大臣也不無可能。
有那想得多的,甚至覺得這主意極好。安親王寶親王論品行,才能都在伯仲之間,無論選其中哪一個,另一個勢必要明珠蒙塵。
就如今上,品行才德在一眾兄弟們之間都不算突出,皇阿哥們不也個個忠心輔佐?
說起這個,又要贊一聲康熙帝手段高明了!也不知他是怎麽跟兒子們交代的,一個個竟從打出豬腦子的態勢中,突然就以今上為核心了。
這個問題,朝臣們心中默默琢磨許久了,也和交好的同僚們「委婉」討論過。
完全沒有一點頭緒,就更被神仙點化了似的,一夜之間皇阿哥們就大徹大悟了!從前的劍拔弩張轉眼間就變成了一致對外,親兄弟都沒這麽和睦的!
這個問題,已然成了大清未解之謎第二!第一還是順治帝到底是因為董鄂妃去世看破紅塵出家了,還是得天花死了。
第62章
帶孩子本就累人,帶一個離不開湯藥,晚上還常常醒來,因為想念額娘嚎啕大哭的孩子,更是要命。
四爺還未從悲寂中醒過來神來,一邊為國事費心,一邊照料福惠,整個人肉眼可見的瘦了。龍袍穿在身上空蕩蕩的,眼下的烏青沒一日下來過。偏他又是極細緻的性子,迴折上的字恨不得比摺子上還多。
老十三原本還想勸四爺,將福惠記在皇後名下由中宮撫養。每次剛起了個頭,四爺就顧左右而言他,老十三不忍心逼他,隻默默幫著分擔更多的奏摺。
雍正帝一直提著心,好在,直到結束,弘晝的心聲都沒再出現。
他暗暗鬆了一口氣,這迴,什麽「喪權辱國」「奇葩」應該跟自己沒關係了吧?
雍正三年就不是個好年,朝廷上是各種煩心事,後宮接二連三的傷心事。
冬月,年貴妃晉為皇貴妃,八日後薨。又兩日後,皇太後崩。
皇太後是在十四的郡王府上沒的,她隱瞞了自己病重的消息,鐵了心要死在十四府上。即使十四不在身邊……
弘晝心生佩服,論給四大爺添堵的本事,德妃娘娘排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排第一了吧?
不過,也可以理解,父母偏心起來毫無道理可言。德妃娘娘就是喜歡十四,死在十四府裏高興罷了!
四爺彼時將朝政都推給了老十三,日夜守在翊坤宮,皇貴妃的梓宮麵前。
得了消息,他身子一陣搖晃,跪在一旁的弘曆忙伸手扶住了,擔心的問:「皇阿瑪?」
四爺手撐在皇貴妃的棺木上,眼神黯然。他垂著眼一動不動,似笑非笑,麵容分不出是難過還是釋然。
許久之後,弘晝聽到一道嘶啞無力的聲音:「就停在十四府上罷,讓禮部擬出個章程來,比照親王爵的嫡母喪儀之上,皇太後之下來辦。」
他頭一次在兩孩子麵前流露出自棄厭惡的情緒,喃喃道:「想必,德妃娘娘也不願以皇太後的禮製,來辦理她的身後事。」
一瞬間,弘晝恍惚覺著四爺鬢角的白髮又多了。弘晝不忍再看他麵上的神情,他像是被一片晦暗的牢籠罩著,黯淡的情緒不斷衝擊著他的內心。
短短兩天,他失去了這世上最在乎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想要白頭偕老的心愛之人;一個是生下他的母親,雖然這位母親從來吝嗇給予母愛。
弘曆知道四爺說的是皇太後的梓宮,停在十四皇叔敬郡王的府上。他想說,這樣不合禮製。
皇上不將皇太後的梓宮迎迴宮中治喪,會被罵不孝。文武百官一日三次去郡王府上,為皇太後行哀禮,宗室去郡王府上為皇太後哭靈,也不像話。
他唇角動了幾次,餘光瞄見四爺的臉色,終究是不忍勸諫,小聲道,「兒臣這就去跟十二皇叔說。」
仍然掌管內務府的老十二允祹,在治喪上的造詣最深,多難辦的喪事交給他,都能辦出個讓人挑不出毛病的喪儀來。
「你們倆去皇太後跟前守著吧。」雍正帝盯著手下棺木的一角,視線渙散,「替朕盡盡孝道。」
弘曆、弘晝孝服都不用換,直接換個地方跪。
福惠年紀小,又在病中,雍正帝隻讓他每日三次在皇貴妃梓宮前叩首。出宮就算了,他不能讓這孩子離了他的視線。
兩場喪事過後,弘曆、弘晝又開始守孝,不用出宮辦差了,隻每日在阿哥所讀書。
四爺將福惠移到了幹清宮養。有時候他在禦書房議事,福惠一覺醒來,揉著眼睛要皇阿瑪。他就將孩子抱在懷裏,一邊哄一邊議事。
這孩子體弱,他親自帶著睡覺,每日的穿衣飲食玩耍全都一手操辦。除卻處理國事,他剩下所有的時間,全花在福惠身上。
朝臣私下戲稱,福惠是第三代幹清宮阿哥。
第一代,瑞親王,二立二廢太子之後,仍是康熙帝心中最喜愛的兒子。
第二代,弘曆、弘晝,十二歲的稚齡,身上沒有任何功績,皇帝臨終遺詔得封安親王寶親王。
第三代,雍正帝對他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康熙帝對瑞親王。
原本將目光放在弘曆、弘晝身上的朝臣,都壓下了各種心思。皇後膝下無子,論貴重,福惠在安親王寶親王之上;論皇帝的喜愛,安親王寶親王更是遠遠不及。
這孩子若能平安長大,隻要不是一無是處之人,兩個有賢才的哥哥,當輔政大臣也不無可能。
有那想得多的,甚至覺得這主意極好。安親王寶親王論品行,才能都在伯仲之間,無論選其中哪一個,另一個勢必要明珠蒙塵。
就如今上,品行才德在一眾兄弟們之間都不算突出,皇阿哥們不也個個忠心輔佐?
說起這個,又要贊一聲康熙帝手段高明了!也不知他是怎麽跟兒子們交代的,一個個竟從打出豬腦子的態勢中,突然就以今上為核心了。
這個問題,朝臣們心中默默琢磨許久了,也和交好的同僚們「委婉」討論過。
完全沒有一點頭緒,就更被神仙點化了似的,一夜之間皇阿哥們就大徹大悟了!從前的劍拔弩張轉眼間就變成了一致對外,親兄弟都沒這麽和睦的!
這個問題,已然成了大清未解之謎第二!第一還是順治帝到底是因為董鄂妃去世看破紅塵出家了,還是得天花死了。
第62章
帶孩子本就累人,帶一個離不開湯藥,晚上還常常醒來,因為想念額娘嚎啕大哭的孩子,更是要命。
四爺還未從悲寂中醒過來神來,一邊為國事費心,一邊照料福惠,整個人肉眼可見的瘦了。龍袍穿在身上空蕩蕩的,眼下的烏青沒一日下來過。偏他又是極細緻的性子,迴折上的字恨不得比摺子上還多。
老十三原本還想勸四爺,將福惠記在皇後名下由中宮撫養。每次剛起了個頭,四爺就顧左右而言他,老十三不忍心逼他,隻默默幫著分擔更多的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