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清穿同人] 和親王崽崽不擺爛 作者:又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他們先到一步的是八百裏加急。
四爺收到信的時候正在用飯,他立刻站起來,眉目間都是喜意,對弘曆、弘晝道,「走,咱們去城門口接你們八皇叔,九皇叔。」
這世的老八和老九還未和四爺正式對上,幾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仇怨。且,老九臨走時那一跪,表明了他的歸順。
他們這些一起長大的兄弟,相互之間了解至深。四爺知道老九那樣赤(執)忱(拗)坦(莽)率(撞)的性子,有了那一跪,就不會再反悔。
至於老八,早在四川任巡撫,主動清查虧空的時候,就代表他已經不再爭了。
不爭皇位的兄弟,都是好兄弟!
況且,老八、老九兩個帶著那麽多人和財物出去,幾乎耗盡了康熙帝的私庫,要是迴不來了,他會心痛得吃不下飯。
老八、老九出使西洋,也是為了大清避開心聲中那個結局的另一條路。
雖然沒有明說,但四爺覺著他和皇阿瑪想的應對方法是一樣的。對內,大清要足夠強大;對外,時刻知道敵人的動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老八、老九不是這一次迴來就留下了,他們往後會不停地來迴,一輩子在海上奔波。
基於這一點,四爺心中難得有了一分愧疚。這才要以皇帝之尊,親迎弟弟們。
準備儀仗是來不及了,禁軍在前頭開路,四爺帶了兩兒子和侍衛們急急往城門趕去。
暮色四合,炊煙四起,正是茶樓酒樓人聲鼎沸,飯菜的香味傳遍整條街道的時候。
長安街上的百姓們,走道的,吆喝賣餛飩燒餅的,酒樓門口高聲攬客的小二,端起碗準備大快朵頤的食客都驚呆了。
揉揉眼睛,左右看看,見大夥都是一樣張大嘴掉了下巴的表情,這才相信自己不是眼花了。
「方才,那是皇上吧!」
「黃馬褂護在中間,石青色金線龍紋袍,不是皇上是誰?」
「就是皇上!王爺、郡王、貝勒、貝子、阿哥們上朝都要在宮門口下馬下轎子。老叟這一年晨間都在那邊賣燒餅……」
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喲,皇子皇孫會吃你那素燒餅?」
那老叟斜他一眼,哼聲,「怎麽不吃了?誠親王、瑞親王都吃過老叟的燒餅,還說好吃呢!你莫要抬槓,老叟的意思是,老叟遠遠見皇阿哥們的次數多了,早認清他們誰是誰了!」
那人熄了聲音,兩個親王八成沒吃過這老叟的燒餅,但這老叟說不定還真認得這些皇子們。
不需要糾結太久,沒有馬車裝著衣物跟著,一會這隊人馬還要迴來的。
一時之間,遛鳥閑逛的也不著急迴家了,就在近處買一碗餛飩,沒座位了站著吃也成。沒瞧見那酒樓裏頭身穿綾羅綢緞,手上戴著大玉扳指的有錢食客們,都端著大海碗,巴拉了飯菜在門外邊吃邊等著麽!
皇上這麽急匆匆出宮,必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看情形,不像是什麽壞事。
這種熱鬧不瞧,往後哪有臉在外跟人嘮嗑!
京中百姓多的是,菜市口行刑都要早早去蹲個好位置的八卦狠人。這種一看就知道沒有性命之憂的熱鬧,不可能放過的。
果然,沒過多會,這群人又迴來了。
不對,還多了兩個!
之所以這麽好認,是因為這兩人也被黃馬褂們護在中間。但他們穿著上下兩節的衣裳,看著像短打又不大像。有見多識廣的,已經認出來了,是傳教士們曾經穿過的樣式。
衣服的樣式不重要,最明顯的是,這兩人鬍子拉碴的,頭髮短短的,既不能挽髻也編不成辮子!
自先帝南下祭拜過幾次明孝陵後,朝廷不再強製漢人男人編辮子了,挽髻的又多了起來。不過,滿人還是都留小辮子,漢人若是要入朝為官或入伍當兵什麽的,還是得編辮子。
但,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頭髮短成這樣的,都是極少見。
「那兩人是誰啊?什麽人能叫咱皇上不顧尊卑,親自出宮迎接?」
「莫不是在青海打了勝仗的十四爺和十六爺!」
「那不能。「那位似乎真的認得所有皇子的老叟肯定道:」十四爺和十六爺沒這麽老。」
「這可說不定,聽說青海那邊缺水,日頭還厲,太陽底下曬得多了,人就看著顯老。」
「沒那麽邪乎,前頭皇上登基時,十四爺和十六爺也迴來了,沒比之前老多少。」還是那位老叟,他眼神一直盯著馬匹離去的方向,但又沒有焦點,似乎在認真思考。
半晌,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哎喲!是八爺、九爺迴來了呀!九爺喜歡手上戴好幾個玉扳指,錯不了了!」
「這就對上了!夷人不留長髮!八爺、九爺去了那邊,寡不敵眾,被逼著剪髮了!」
「八爺、九爺受苦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夷人真是不講究。」
不光是百姓驚奇,弘晝見了八皇叔、九皇叔的髮型和穿著,一瞬間都以為他們穿了一次現代。
這時候的髮型,真要說起來,那真是千奇百怪,包容性極強!
這點,從四大爺珍藏的《行樂圖》上就能看出來。臉都是四大爺的那張嚴肅臉,但傳教士的泡泡卷、道士的挽髻,農人的盤發都能往腦袋上安。
即便是滿人的編發,也不是所有人額頭加半個腦袋剃成光頭的樣子。
四爺收到信的時候正在用飯,他立刻站起來,眉目間都是喜意,對弘曆、弘晝道,「走,咱們去城門口接你們八皇叔,九皇叔。」
這世的老八和老九還未和四爺正式對上,幾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仇怨。且,老九臨走時那一跪,表明了他的歸順。
他們這些一起長大的兄弟,相互之間了解至深。四爺知道老九那樣赤(執)忱(拗)坦(莽)率(撞)的性子,有了那一跪,就不會再反悔。
至於老八,早在四川任巡撫,主動清查虧空的時候,就代表他已經不再爭了。
不爭皇位的兄弟,都是好兄弟!
況且,老八、老九兩個帶著那麽多人和財物出去,幾乎耗盡了康熙帝的私庫,要是迴不來了,他會心痛得吃不下飯。
老八、老九出使西洋,也是為了大清避開心聲中那個結局的另一條路。
雖然沒有明說,但四爺覺著他和皇阿瑪想的應對方法是一樣的。對內,大清要足夠強大;對外,時刻知道敵人的動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老八、老九不是這一次迴來就留下了,他們往後會不停地來迴,一輩子在海上奔波。
基於這一點,四爺心中難得有了一分愧疚。這才要以皇帝之尊,親迎弟弟們。
準備儀仗是來不及了,禁軍在前頭開路,四爺帶了兩兒子和侍衛們急急往城門趕去。
暮色四合,炊煙四起,正是茶樓酒樓人聲鼎沸,飯菜的香味傳遍整條街道的時候。
長安街上的百姓們,走道的,吆喝賣餛飩燒餅的,酒樓門口高聲攬客的小二,端起碗準備大快朵頤的食客都驚呆了。
揉揉眼睛,左右看看,見大夥都是一樣張大嘴掉了下巴的表情,這才相信自己不是眼花了。
「方才,那是皇上吧!」
「黃馬褂護在中間,石青色金線龍紋袍,不是皇上是誰?」
「就是皇上!王爺、郡王、貝勒、貝子、阿哥們上朝都要在宮門口下馬下轎子。老叟這一年晨間都在那邊賣燒餅……」
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喲,皇子皇孫會吃你那素燒餅?」
那老叟斜他一眼,哼聲,「怎麽不吃了?誠親王、瑞親王都吃過老叟的燒餅,還說好吃呢!你莫要抬槓,老叟的意思是,老叟遠遠見皇阿哥們的次數多了,早認清他們誰是誰了!」
那人熄了聲音,兩個親王八成沒吃過這老叟的燒餅,但這老叟說不定還真認得這些皇子們。
不需要糾結太久,沒有馬車裝著衣物跟著,一會這隊人馬還要迴來的。
一時之間,遛鳥閑逛的也不著急迴家了,就在近處買一碗餛飩,沒座位了站著吃也成。沒瞧見那酒樓裏頭身穿綾羅綢緞,手上戴著大玉扳指的有錢食客們,都端著大海碗,巴拉了飯菜在門外邊吃邊等著麽!
皇上這麽急匆匆出宮,必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看情形,不像是什麽壞事。
這種熱鬧不瞧,往後哪有臉在外跟人嘮嗑!
京中百姓多的是,菜市口行刑都要早早去蹲個好位置的八卦狠人。這種一看就知道沒有性命之憂的熱鬧,不可能放過的。
果然,沒過多會,這群人又迴來了。
不對,還多了兩個!
之所以這麽好認,是因為這兩人也被黃馬褂們護在中間。但他們穿著上下兩節的衣裳,看著像短打又不大像。有見多識廣的,已經認出來了,是傳教士們曾經穿過的樣式。
衣服的樣式不重要,最明顯的是,這兩人鬍子拉碴的,頭髮短短的,既不能挽髻也編不成辮子!
自先帝南下祭拜過幾次明孝陵後,朝廷不再強製漢人男人編辮子了,挽髻的又多了起來。不過,滿人還是都留小辮子,漢人若是要入朝為官或入伍當兵什麽的,還是得編辮子。
但,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頭髮短成這樣的,都是極少見。
「那兩人是誰啊?什麽人能叫咱皇上不顧尊卑,親自出宮迎接?」
「莫不是在青海打了勝仗的十四爺和十六爺!」
「那不能。「那位似乎真的認得所有皇子的老叟肯定道:」十四爺和十六爺沒這麽老。」
「這可說不定,聽說青海那邊缺水,日頭還厲,太陽底下曬得多了,人就看著顯老。」
「沒那麽邪乎,前頭皇上登基時,十四爺和十六爺也迴來了,沒比之前老多少。」還是那位老叟,他眼神一直盯著馬匹離去的方向,但又沒有焦點,似乎在認真思考。
半晌,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哎喲!是八爺、九爺迴來了呀!九爺喜歡手上戴好幾個玉扳指,錯不了了!」
「這就對上了!夷人不留長髮!八爺、九爺去了那邊,寡不敵眾,被逼著剪髮了!」
「八爺、九爺受苦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夷人真是不講究。」
不光是百姓驚奇,弘晝見了八皇叔、九皇叔的髮型和穿著,一瞬間都以為他們穿了一次現代。
這時候的髮型,真要說起來,那真是千奇百怪,包容性極強!
這點,從四大爺珍藏的《行樂圖》上就能看出來。臉都是四大爺的那張嚴肅臉,但傳教士的泡泡卷、道士的挽髻,農人的盤發都能往腦袋上安。
即便是滿人的編發,也不是所有人額頭加半個腦袋剃成光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