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興元軍中發出一陣呐喊聲,眾多士兵紛紛從濠溝內一躍而出,手持兵刃朝河東軍衝殺過來。刹那間,喊殺聲響徹雲霄,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近身肉搏戰。
李嗣源身陷重圍,但卻毫無懼色。他手中的長刀上下翻飛,左劈右砍,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股淩厲的勁風,令敵人難以招架。眨眼間,已有數名興元軍士兵慘死於他的刀下。然而,興元軍的防守異常嚴密,他們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組成一道銅牆鐵壁般的防線,絲毫不給河東軍任何可乘之機。他們手中的勾連槍,不斷把河東騎兵從馬上勾下來,李嗣源的親衛營已經傷亡過半,李嗣源也負傷多處,大口喘息不止。
見此情形,李嗣源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能盡快撕開對方的防線,這場戰鬥將會陷入僵局。正當他苦苦思索對策之時,忽聽身後傳來一陣唿喊聲:“主公莫憂!我等前來助您!”原來是吳烈和伍壯率領所部人馬及時趕到。
吳烈和伍壯二人皆為猛將,他們奮勇衝殺,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在他們的護衛之下,李嗣源壓力驟減,得以集中精力繼續攻擊興元軍的防線。經過一番激烈廝殺,終於有一處濠溝被河東軍成功占領,原本矗立在此處的鐵絲網也被推倒了一大片。勝利的曙光初現,河東軍士氣大振,趁勢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
在硝煙彌漫、喊殺聲震耳欲聾的激烈戰鬥中,李嗣源手持長刀,奮力拚殺著,汗水和血水早已浸濕了他的戰袍。突然,他銳利的目光捕捉到敵方軍陣深處有一麵鮮豔的紅色旗幟在風中烈烈飄揚,顯得格外醒目。
憑借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李嗣源瞬間意識到那麵紅旗所在之處很有可能就是敵軍的主帥位置。他心中大喜,如果能夠成功攻占此地,或許就能一舉扭轉當前不利的戰局。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召集起身邊最為信賴的親衛們,迅速組成了一支悍不畏死的敢死隊。
這支敢死隊的成員們皆是身經百戰、武藝高強之人,他們緊緊跟隨在李嗣源身後,每個人的眼神都充滿了堅定和決絕,仿佛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他們毫無懼色,奮勇向前衝去,勢要衝破敵陣,直取那麵象征著敵軍核心的紅色旗幟。
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血肉橫飛。敢死隊的隊員們各個勇猛無畏,以一當十,與興元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而李嗣源更是身先士卒,手中長刀揮舞得虎虎生風,所過之處,敵人紛紛倒下。
就在戰況膠著之際,李嗣源怒目圓睜,運足內力,對著前方高聲喊道:“楚靖平!如果你還有種,就出來跟我單挑!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他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空中炸響,響徹整個戰場,讓敵我雙方皆為之震撼。
楚靖平手持著單筒望遠鏡,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遠處正扯著嗓子大聲唿喊的李嗣源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揚,轉頭看向身旁的護衛隊長趙虎,似笑非笑地說道:“倘若我此刻不出去迎接他,會不會顯得太過怯懦膽小了些?”
趙虎聞聽此言,心中不由得一緊,連忙拱手抱拳急切地迴應道:“大帥,昔日您曾與屬下述說過楚漢相爭之時,項羽企圖激怒劉邦與之單挑的那段往事啊!想當初,劉邦並未被項羽這拙略的激將之法所迷惑而上當受騙。而今這李嗣源所用之計謀,不正如同當年的項羽一般嗎?以如此愚笨的方式來刺激您出營應戰。而您比起劉邦可要睿智得多了,又怎能輕易落入他設下的陷阱之中呢?”
楚靖平微微頷首,表示讚同趙虎所言,輕聲說道:“嗯,你這番話說得極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去理會他這番挑釁了。”言罷,他緩緩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
隻見那麵鮮豔如血的紅色“楚”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旗下方圓數丈之地,有個小高台,一名身著重甲、頭戴麵具的將領巍然屹立。火光照在其金色鎧甲之上,反射出耀眼光芒,令人不敢直視。此將正是楚靖平的車夫兼護衛副隊長——李二郎!
此次李二郎奉命立於這顯眼之處,乃是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吸引敵方大將前來,並設下埋伏將其一舉誘殺。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來者竟非普通敵將,而是敵軍主帥李嗣源本人!當看到李嗣源那熟悉而又威嚴的身影逐漸靠近時,李二郎心中不禁一緊,但他深知此時絕不能退縮,必須要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於是,他深吸一口氣,暗自握緊手中兵刃,準備發出信號。
誰也沒有想到那騎著駿馬的李嗣源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如同一道閃電一般,眨眼間就風馳電掣般地衝到了他的麵前。而此時的他根本來不及發出任何信號,隻覺得眼前寒光一閃,緊接著便感到一陣劇痛襲來,原來是李嗣源手起刀落,狠狠地砍在了他的重甲上。
他下意識地舉起手中的大刀想要迎敵,但就在雙刀相交的瞬間,一股巨大的力量從對方的刀上傳來,他手中的大刀竟如同紙糊的一般,被硬生生地震飛了出去。還未等他迴過神來,李嗣源的第二刀已然劈至,這一刀直接朝著他的頭盔砍去。
千鈞一發之際,他憑借著本能猛地向後一仰,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致命一擊。然而,即便如此,他頭上的頭盔還是被李嗣源的刀鋒削去了大半,如果再慢上那麽一點點,恐怕他的腦袋就要和身體分家了。
李二郎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倒吸了一口冷氣。而李嗣源胯下的坐騎由於速度太快,一時間收不住衝勁,馱著主人繼續向前疾馳而去,直到衝出數十步之後方才緩緩停下。
李嗣源勒住韁繩,掉轉馬頭,再次向著李二郎猛撲過來。此時的李二郎早已亂了方寸,哪裏還有半分往日的威風?隻見他披頭散發,狀若癲狂,一邊口中大喊著:“一窩蜂快射!”一邊連滾帶爬地從高台上滾落下來,狼狽不堪地躲進了一旁的濠溝之中。
“一窩蜂”是個形象的名字,類似於現代的多管火箭炮:—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明朝《武備誌》書中的“一窩蜂”是在木製的桶狀發射器裏,安放32支綁有火藥筒的箭矢,火藥筒由總藥線連在一起。作戰時,將它埋在地下,點燃總藥線,箭矢就會如蜂群一樣飛出來,殺傷敵人。這種武器在明朝靖難戰爭中才會出現,但因為火藥提前登場,楚靖平就提前把它造了出來。
緊跟在李嗣源身後的吳烈,突然瞥見遠處火光一閃,緊接著便瞧見數十點火星如流星般迅猛地朝李嗣源撲去!刹那間,吳烈的心頭湧起一股強烈的危機感,他想也不想,扯開嗓子大聲吼道:“當心啊!”與此同時,他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伸出雙手用力將李嗣源從馬上推了下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李嗣源被推開的瞬間,那十幾支火箭已然狠狠地射中了他的坐騎。隻聽得那可憐的馬兒發出一聲淒慘至極的哀鳴,隨後整個身軀轟然倒地,揚起一片塵土。而那些剩餘的火箭,則如同雨點一般紛紛砸在了吳烈的身上。
伴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吳烈整個人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橫飛。他甚至來不及發出最後一絲唿喊,就已經當場斃命。然而,幸運的是,由於李嗣源及時落馬,並且被倒下的馬身恰好擋住,所以他竟然奇跡般地沒有中哪怕一箭。
“吳烈!我的好兄弟啊!”
李嗣源悲慟欲絕,緊緊地抱住吳烈那已經殘缺不全、血肉模糊的屍體,淚水如決堤之洪般洶湧而出。他的身體因為極度的悲傷而顫抖著,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崩塌了。
就在這時,伍壯率領著十幾名身著重甲的騎兵疾馳而來。他們迅速圍成一圈,將手中厚重的盾牌高高舉起,嚴密地護住了李嗣源。伍壯大聲喊道:“主公快走!此地危機四伏,到處都是暗器埋伏,萬萬不可在此地久留!”
話音未落,隻聽得一陣尖銳刺耳的破空之聲傳來,緊接著第二箱一窩蜂如雨點般疾射而出。這些密集的箭矢帶著淩厲的氣勢,直直地朝眾人撲來。然而,好在伍壯等人反應迅速,他們手中的盾牌猶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成功地將所有箭矢盡數擋下。但即便如此,當那些箭矢與盾牌碰撞產生的巨大衝擊力引發火藥爆炸時,仍有好幾名河東軍士兵躲閃不及,被炸得倒飛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生死不知。
望著眼前慘烈的一幕,李嗣源怒發衝冠,他猛地放下懷中的吳烈屍體,雙目圓睜,滿臉通紅,口中發出一聲怒吼:“楚靖平!你們興元軍竟然如此卑鄙無恥!今日,我定要與你們拚個魚死網破!”
他仍然要向興元軍大營衝過去。
然而此刻已然身負重傷的李嗣源,盡管他拚盡全力想要掙紮著繼續戰鬥,但卻力不從心。隻見伍壯與數名忠心耿耿的親衛迅速圍攏過來,他們齊心協力地將李嗣源強行按在了一匹駿馬之上。眾人緊緊圍繞在李嗣源身旁,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小心翼翼地護衛著他向後撤退。
就在此時,令人膽寒的三麵伏兵如洶湧的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衝殺而出。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刀光劍影交錯閃爍。而楚靖平更是身先士卒,親自揮動鼓槌,重重地敲響了那象征著總攻開始的激昂戰鼓。鼓聲如同驚雷般響徹雲霄,激勵著己方將士們奮勇殺敵。
緊接著,金俊眉、郭從海以及鍾離等將領各自率領麾下的精銳部隊,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勇猛地衝進了河東軍嚴整的陣容之中。刹那間,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戰場上硝煙彌漫,血腥氣息四處彌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逐漸明朗起來。最終,當李嗣源那代表著統帥權威的帥旗被興元軍猛將郭從海奮力一揮手中長刀砍倒在地時,河東軍的士氣瞬間崩潰瓦解。原本還在苦苦支撐的士兵們見狀,紛紛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整個河東軍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潰敗局麵。
奉命斷敵後路的張忠虎所率領的軍隊僅僅隻有區區五千之眾,而他們所要麵對的卻是如潮水般洶湧潰退而來的數萬河東軍。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但張忠虎深知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毅然決然地帶領手下將士們奮勇迎敵。
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刀光劍影交錯閃爍。張忠虎及其麾下士兵們利用地形優勢和先進武器,放倒了一批又一批河東軍。他們雖然竭盡全力地廝殺,卻也隻能斬殺一小部分河東軍。然而,就是在這般困難的情況下,張忠虎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成功俘虜了河東軍大將李存威以及兩千多名部下。
與此同時,河東軍的副帥周德威、統製使李存審和李嗣昭見勢不妙,心知敗局已定,便毫不猶豫地率領殘部倉皇逃迴了軍營。一路上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這場激烈的戰鬥以興元軍一方的勝利告終,但河東軍仍占著兵力優勢。
興元軍經過一番激烈鏖戰之後,戰場上硝煙彌漫,屍橫遍野。士兵們開始有條不紊地打掃著這片慘烈的戰場,並仔細地點清傷亡人數。
待一切統計完畢,中軍司馬麵色凝重地踏入了帥帳。他恭敬地向端坐在營帳中央的楚靖平行禮,然後挺直身軀,高聲匯報道:“啟稟大帥,經詳細清查,此役我軍損失慘重,共有三千多名英勇將士壯烈犧牲,另有一千五百餘人身負重傷。而敵軍方麵,死傷更是多達一萬五千餘人,其中有五千多人被我軍俘虜。值得一提的是,我軍成功斬殺敵軍大將李存璋,此外還有包括吳烈在內的五名中級將領也被誅殺。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敵軍大將李存威以及另外十二名中級將領皆已成為我軍戰俘。”
聽完中軍司馬的匯報,楚靖平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過在座的諸位將領,不禁深深歎息一聲,感慨道:“此次戰役,李嗣源所率領的河東軍表現得異常英勇頑強。盡管最終他們戰敗,但那場麵可謂悲壯至極。若不是我方武器裝備更為先進,恐怕這場戰鬥失利的將會是我們興元軍啊!”
李嗣源身陷重圍,但卻毫無懼色。他手中的長刀上下翻飛,左劈右砍,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股淩厲的勁風,令敵人難以招架。眨眼間,已有數名興元軍士兵慘死於他的刀下。然而,興元軍的防守異常嚴密,他們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組成一道銅牆鐵壁般的防線,絲毫不給河東軍任何可乘之機。他們手中的勾連槍,不斷把河東騎兵從馬上勾下來,李嗣源的親衛營已經傷亡過半,李嗣源也負傷多處,大口喘息不止。
見此情形,李嗣源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能盡快撕開對方的防線,這場戰鬥將會陷入僵局。正當他苦苦思索對策之時,忽聽身後傳來一陣唿喊聲:“主公莫憂!我等前來助您!”原來是吳烈和伍壯率領所部人馬及時趕到。
吳烈和伍壯二人皆為猛將,他們奮勇衝殺,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在他們的護衛之下,李嗣源壓力驟減,得以集中精力繼續攻擊興元軍的防線。經過一番激烈廝殺,終於有一處濠溝被河東軍成功占領,原本矗立在此處的鐵絲網也被推倒了一大片。勝利的曙光初現,河東軍士氣大振,趁勢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
在硝煙彌漫、喊殺聲震耳欲聾的激烈戰鬥中,李嗣源手持長刀,奮力拚殺著,汗水和血水早已浸濕了他的戰袍。突然,他銳利的目光捕捉到敵方軍陣深處有一麵鮮豔的紅色旗幟在風中烈烈飄揚,顯得格外醒目。
憑借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李嗣源瞬間意識到那麵紅旗所在之處很有可能就是敵軍的主帥位置。他心中大喜,如果能夠成功攻占此地,或許就能一舉扭轉當前不利的戰局。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召集起身邊最為信賴的親衛們,迅速組成了一支悍不畏死的敢死隊。
這支敢死隊的成員們皆是身經百戰、武藝高強之人,他們緊緊跟隨在李嗣源身後,每個人的眼神都充滿了堅定和決絕,仿佛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他們毫無懼色,奮勇向前衝去,勢要衝破敵陣,直取那麵象征著敵軍核心的紅色旗幟。
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血肉橫飛。敢死隊的隊員們各個勇猛無畏,以一當十,與興元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而李嗣源更是身先士卒,手中長刀揮舞得虎虎生風,所過之處,敵人紛紛倒下。
就在戰況膠著之際,李嗣源怒目圓睜,運足內力,對著前方高聲喊道:“楚靖平!如果你還有種,就出來跟我單挑!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他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空中炸響,響徹整個戰場,讓敵我雙方皆為之震撼。
楚靖平手持著單筒望遠鏡,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遠處正扯著嗓子大聲唿喊的李嗣源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揚,轉頭看向身旁的護衛隊長趙虎,似笑非笑地說道:“倘若我此刻不出去迎接他,會不會顯得太過怯懦膽小了些?”
趙虎聞聽此言,心中不由得一緊,連忙拱手抱拳急切地迴應道:“大帥,昔日您曾與屬下述說過楚漢相爭之時,項羽企圖激怒劉邦與之單挑的那段往事啊!想當初,劉邦並未被項羽這拙略的激將之法所迷惑而上當受騙。而今這李嗣源所用之計謀,不正如同當年的項羽一般嗎?以如此愚笨的方式來刺激您出營應戰。而您比起劉邦可要睿智得多了,又怎能輕易落入他設下的陷阱之中呢?”
楚靖平微微頷首,表示讚同趙虎所言,輕聲說道:“嗯,你這番話說得極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去理會他這番挑釁了。”言罷,他緩緩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
隻見那麵鮮豔如血的紅色“楚”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旗下方圓數丈之地,有個小高台,一名身著重甲、頭戴麵具的將領巍然屹立。火光照在其金色鎧甲之上,反射出耀眼光芒,令人不敢直視。此將正是楚靖平的車夫兼護衛副隊長——李二郎!
此次李二郎奉命立於這顯眼之處,乃是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吸引敵方大將前來,並設下埋伏將其一舉誘殺。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來者竟非普通敵將,而是敵軍主帥李嗣源本人!當看到李嗣源那熟悉而又威嚴的身影逐漸靠近時,李二郎心中不禁一緊,但他深知此時絕不能退縮,必須要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於是,他深吸一口氣,暗自握緊手中兵刃,準備發出信號。
誰也沒有想到那騎著駿馬的李嗣源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如同一道閃電一般,眨眼間就風馳電掣般地衝到了他的麵前。而此時的他根本來不及發出任何信號,隻覺得眼前寒光一閃,緊接著便感到一陣劇痛襲來,原來是李嗣源手起刀落,狠狠地砍在了他的重甲上。
他下意識地舉起手中的大刀想要迎敵,但就在雙刀相交的瞬間,一股巨大的力量從對方的刀上傳來,他手中的大刀竟如同紙糊的一般,被硬生生地震飛了出去。還未等他迴過神來,李嗣源的第二刀已然劈至,這一刀直接朝著他的頭盔砍去。
千鈞一發之際,他憑借著本能猛地向後一仰,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致命一擊。然而,即便如此,他頭上的頭盔還是被李嗣源的刀鋒削去了大半,如果再慢上那麽一點點,恐怕他的腦袋就要和身體分家了。
李二郎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倒吸了一口冷氣。而李嗣源胯下的坐騎由於速度太快,一時間收不住衝勁,馱著主人繼續向前疾馳而去,直到衝出數十步之後方才緩緩停下。
李嗣源勒住韁繩,掉轉馬頭,再次向著李二郎猛撲過來。此時的李二郎早已亂了方寸,哪裏還有半分往日的威風?隻見他披頭散發,狀若癲狂,一邊口中大喊著:“一窩蜂快射!”一邊連滾帶爬地從高台上滾落下來,狼狽不堪地躲進了一旁的濠溝之中。
“一窩蜂”是個形象的名字,類似於現代的多管火箭炮:—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明朝《武備誌》書中的“一窩蜂”是在木製的桶狀發射器裏,安放32支綁有火藥筒的箭矢,火藥筒由總藥線連在一起。作戰時,將它埋在地下,點燃總藥線,箭矢就會如蜂群一樣飛出來,殺傷敵人。這種武器在明朝靖難戰爭中才會出現,但因為火藥提前登場,楚靖平就提前把它造了出來。
緊跟在李嗣源身後的吳烈,突然瞥見遠處火光一閃,緊接著便瞧見數十點火星如流星般迅猛地朝李嗣源撲去!刹那間,吳烈的心頭湧起一股強烈的危機感,他想也不想,扯開嗓子大聲吼道:“當心啊!”與此同時,他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伸出雙手用力將李嗣源從馬上推了下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李嗣源被推開的瞬間,那十幾支火箭已然狠狠地射中了他的坐騎。隻聽得那可憐的馬兒發出一聲淒慘至極的哀鳴,隨後整個身軀轟然倒地,揚起一片塵土。而那些剩餘的火箭,則如同雨點一般紛紛砸在了吳烈的身上。
伴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吳烈整個人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橫飛。他甚至來不及發出最後一絲唿喊,就已經當場斃命。然而,幸運的是,由於李嗣源及時落馬,並且被倒下的馬身恰好擋住,所以他竟然奇跡般地沒有中哪怕一箭。
“吳烈!我的好兄弟啊!”
李嗣源悲慟欲絕,緊緊地抱住吳烈那已經殘缺不全、血肉模糊的屍體,淚水如決堤之洪般洶湧而出。他的身體因為極度的悲傷而顫抖著,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崩塌了。
就在這時,伍壯率領著十幾名身著重甲的騎兵疾馳而來。他們迅速圍成一圈,將手中厚重的盾牌高高舉起,嚴密地護住了李嗣源。伍壯大聲喊道:“主公快走!此地危機四伏,到處都是暗器埋伏,萬萬不可在此地久留!”
話音未落,隻聽得一陣尖銳刺耳的破空之聲傳來,緊接著第二箱一窩蜂如雨點般疾射而出。這些密集的箭矢帶著淩厲的氣勢,直直地朝眾人撲來。然而,好在伍壯等人反應迅速,他們手中的盾牌猶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成功地將所有箭矢盡數擋下。但即便如此,當那些箭矢與盾牌碰撞產生的巨大衝擊力引發火藥爆炸時,仍有好幾名河東軍士兵躲閃不及,被炸得倒飛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生死不知。
望著眼前慘烈的一幕,李嗣源怒發衝冠,他猛地放下懷中的吳烈屍體,雙目圓睜,滿臉通紅,口中發出一聲怒吼:“楚靖平!你們興元軍竟然如此卑鄙無恥!今日,我定要與你們拚個魚死網破!”
他仍然要向興元軍大營衝過去。
然而此刻已然身負重傷的李嗣源,盡管他拚盡全力想要掙紮著繼續戰鬥,但卻力不從心。隻見伍壯與數名忠心耿耿的親衛迅速圍攏過來,他們齊心協力地將李嗣源強行按在了一匹駿馬之上。眾人緊緊圍繞在李嗣源身旁,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小心翼翼地護衛著他向後撤退。
就在此時,令人膽寒的三麵伏兵如洶湧的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衝殺而出。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刀光劍影交錯閃爍。而楚靖平更是身先士卒,親自揮動鼓槌,重重地敲響了那象征著總攻開始的激昂戰鼓。鼓聲如同驚雷般響徹雲霄,激勵著己方將士們奮勇殺敵。
緊接著,金俊眉、郭從海以及鍾離等將領各自率領麾下的精銳部隊,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勇猛地衝進了河東軍嚴整的陣容之中。刹那間,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戰場上硝煙彌漫,血腥氣息四處彌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逐漸明朗起來。最終,當李嗣源那代表著統帥權威的帥旗被興元軍猛將郭從海奮力一揮手中長刀砍倒在地時,河東軍的士氣瞬間崩潰瓦解。原本還在苦苦支撐的士兵們見狀,紛紛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整個河東軍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潰敗局麵。
奉命斷敵後路的張忠虎所率領的軍隊僅僅隻有區區五千之眾,而他們所要麵對的卻是如潮水般洶湧潰退而來的數萬河東軍。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但張忠虎深知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毅然決然地帶領手下將士們奮勇迎敵。
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刀光劍影交錯閃爍。張忠虎及其麾下士兵們利用地形優勢和先進武器,放倒了一批又一批河東軍。他們雖然竭盡全力地廝殺,卻也隻能斬殺一小部分河東軍。然而,就是在這般困難的情況下,張忠虎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成功俘虜了河東軍大將李存威以及兩千多名部下。
與此同時,河東軍的副帥周德威、統製使李存審和李嗣昭見勢不妙,心知敗局已定,便毫不猶豫地率領殘部倉皇逃迴了軍營。一路上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這場激烈的戰鬥以興元軍一方的勝利告終,但河東軍仍占著兵力優勢。
興元軍經過一番激烈鏖戰之後,戰場上硝煙彌漫,屍橫遍野。士兵們開始有條不紊地打掃著這片慘烈的戰場,並仔細地點清傷亡人數。
待一切統計完畢,中軍司馬麵色凝重地踏入了帥帳。他恭敬地向端坐在營帳中央的楚靖平行禮,然後挺直身軀,高聲匯報道:“啟稟大帥,經詳細清查,此役我軍損失慘重,共有三千多名英勇將士壯烈犧牲,另有一千五百餘人身負重傷。而敵軍方麵,死傷更是多達一萬五千餘人,其中有五千多人被我軍俘虜。值得一提的是,我軍成功斬殺敵軍大將李存璋,此外還有包括吳烈在內的五名中級將領也被誅殺。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敵軍大將李存威以及另外十二名中級將領皆已成為我軍戰俘。”
聽完中軍司馬的匯報,楚靖平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過在座的諸位將領,不禁深深歎息一聲,感慨道:“此次戰役,李嗣源所率領的河東軍表現得異常英勇頑強。盡管最終他們戰敗,但那場麵可謂悲壯至極。若不是我方武器裝備更為先進,恐怕這場戰鬥失利的將會是我們興元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