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挑釁
報告殿下:美人她要入夥 作者:絲如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安置好了張曉芸後,她就立即迴宮,將之前那無名勢力派人威脅她的事告訴給了秦淩絕。
“既然如此,那朕就讓容蕭暫停搜捕江若雪的行動。”
“淩絕,謝謝你。”
得了秦淩絕的首肯,容蕭很快就停止了搜捕江若雪的行動。
在停止後,沈若穀立即讓顧南衣聯係那些人,讓他們趕快放了柳管家。
對方倒是很守信用,竟然真的將柳管家給放了。
不過沈若穀卻擔心他們會使詐,於是就請了太醫特意來為柳管家檢查了一下,發現對方確實沒給他下毒或者做其他什麽小動作後,沈若穀這才放下心來。
得知這次又是沈若穀救了他後,柳管家感到很道歉:“小姐,又給你添麻煩了。”
“不必愧疚,這一次如果不是你冒著暴露的危險將關於江若雪的消息告訴我,我也不會那麽快知道真相。”
聞言,柳管家心裏這才好受一點,不過他既然現在已經被暴露了,那麽就無法再迴去繼續臥底,所以……
沈若穀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安排道:“柳管家,三天後你就和顧南衣他們一起迴漠北。”
一旁一直沒出聲的顧南衣頓時道:“小姐,你不跟我們迴去嗎?”
聞言,沈若穀搖搖頭,說道:“我暫時還要留在京城,你們迴去吧,幫我向師傅和江楓問好。”
聽了這話,顧南衣沒忍住,剛想要將她體內蠱蟲已經被取出來的消息告訴給沈若穀。
這時,容蕭卻突然來了客棧,詢問沈若穀是否要跟她一起迴宮。
看到他,顧南衣頓時將即將出口的話給咽了下去。
沈若穀想了想覺得現在也沒什麽事了,加上天色已不晚,於是就和容蕭一起迴了宮。
很快就七日期限就到了,秦淩絕於是就將大理寺中假的那個“張曉芸”給處死了,總算是給了北羌一個交代。
對此文暢等人頓時滿意了,如此這次時瑤派給他們來晉國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於是文暢等人當即向秦淩絕告辭。
秦淩絕對他們沒什麽好感,現在見他們要走了,自然不會挽留,在文暢等人提出要離開後,立即就同意了。
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文暢等人才剛出了京城,就遭遇了伏殺,所有人全都死光了。
秦淩絕得知這個消息時,是在文暢那些人被殺的第二天。
當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幾乎是立刻就明白這絕對是出自秦淩霄或者那無名勢力之首,為的就是破壞晉國和北羌之間的盟國關係。
“容蕭,立即去查!”
派了容蕭去搜查那些殺手後,秦淩絕立即向時瑤將這邊的情況反應給了她,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快將兇手捉拿歸案。
時瑤表示理解,但是北羌這邊的反應卻很大,畢竟已經連續兩次他們北羌的人在晉國出事了,很多大臣認為這不是巧合,說不定是秦淩絕故意挑釁。
因為有人將文暢等人在晉國的表現傳迴了北羌,很多人認為是文暢他們非要處置沈若穀和張曉芸的事得罪了秦淩絕,所以才遭此橫禍。
於是北羌的那些大臣就紛紛向時瑤進言,讓她一定要為文暢等人討迴公道,畢竟文暢在北羌這邊的身份還是很高的,他和時瑤有親戚關係,時瑤的母親就是文暢的姑姑。
所以他也算代表了北羌的臉麵,現在他無故死在晉國,丟的就是北羌臉麵,如果北羌不予追究的話,天下人還以為他們北羌怕了晉國。
當然更多人是想趁機借題發揮,趁機派兵攻打晉國,畢竟北羌現在比剛經曆了內亂的晉國要強很多,就算不能徹底侵吞晉國,奪下一些領土,或者讓晉國就此向北羌俯首稱臣也是極有可能的。
不過提出攻打晉國的人大多數都是武將,文臣是不太願意打仗的。
不過也有少部分人主張和平解決此事,他們認為不應該為了這些事損害了兩國的邦交,並且非常排斥發動國戰,認為這樣做太過勞民傷財,勸時瑤不要輕易對晉國出兵。
對此,時瑤是嗤之以鼻的,不過為了不暴露自己現在的人設,她還是裝出一副意動的樣子,表示自己是站在第三派那邊的。
而其餘兩派自然不滿,紛紛向時瑤施壓,因為他們人多勢眾的原因,時瑤非常“為難”,最後隻能無奈的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法,讓晉國補償北羌。
隻是那份補償名單上的要求卻非常過分,完全超出了秦淩絕的承受底線。
況且這一次擺明了是有人從中作梗,如果真是他派人做的,他倒也認了,關鍵不僅不是,他也是受害人之人,因此秦淩絕直接拒絕了北羌這邊提出的補償方案。
當然,為了避免激怒北羌那邊,他禍水東引,將殺死文暢等人的屎盆子給扣到了烏蘭國的頭上,反正他們本就是敵人,就算這一次不是秦淩霄做的,他也不會愧疚。
而北羌那邊在得到消息後,頓時沉默了下來,不過很快就有大臣進言稱烏蘭國惡意破壞他們北羌和晉國的邦交,理應給予迴擊。
不過短短一天的時間,頓時北羌朝堂上的風向就變了。
因為比起晉國,烏蘭國這邊顯然要更好欺負一些,上次才剛和晉國打過,如今正處於元氣大傷狀態,既然秦淩絕這邊給了他們一個理由,他們自然樂的撿便宜。
但是時瑤卻不高興了,因為她和秦淩霄是合作關係,她想要對付的一直是秦淩絕,怎麽可能轉過頭對秦淩霄出手?
不過她沒直接表示反對,而是提出要先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出手,免得被人當槍使,她隱隱的向眾大臣暗示此事也許是秦淩絕故意禍水東引,想要借他們之手除掉烏蘭國。
畢竟晉國和烏蘭國有舊怨,會使出禍水東引這一招也是很有可能的。
經過時瑤這麽一提點,北羌眾大臣頓時紛紛冷靜了下來,當然他們不是擔心會被晉國當槍使,倒是有些擔心晉國會在他們解決了烏蘭國後,再對他們出手。
“既然如此,那朕就讓容蕭暫停搜捕江若雪的行動。”
“淩絕,謝謝你。”
得了秦淩絕的首肯,容蕭很快就停止了搜捕江若雪的行動。
在停止後,沈若穀立即讓顧南衣聯係那些人,讓他們趕快放了柳管家。
對方倒是很守信用,竟然真的將柳管家給放了。
不過沈若穀卻擔心他們會使詐,於是就請了太醫特意來為柳管家檢查了一下,發現對方確實沒給他下毒或者做其他什麽小動作後,沈若穀這才放下心來。
得知這次又是沈若穀救了他後,柳管家感到很道歉:“小姐,又給你添麻煩了。”
“不必愧疚,這一次如果不是你冒著暴露的危險將關於江若雪的消息告訴我,我也不會那麽快知道真相。”
聞言,柳管家心裏這才好受一點,不過他既然現在已經被暴露了,那麽就無法再迴去繼續臥底,所以……
沈若穀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安排道:“柳管家,三天後你就和顧南衣他們一起迴漠北。”
一旁一直沒出聲的顧南衣頓時道:“小姐,你不跟我們迴去嗎?”
聞言,沈若穀搖搖頭,說道:“我暫時還要留在京城,你們迴去吧,幫我向師傅和江楓問好。”
聽了這話,顧南衣沒忍住,剛想要將她體內蠱蟲已經被取出來的消息告訴給沈若穀。
這時,容蕭卻突然來了客棧,詢問沈若穀是否要跟她一起迴宮。
看到他,顧南衣頓時將即將出口的話給咽了下去。
沈若穀想了想覺得現在也沒什麽事了,加上天色已不晚,於是就和容蕭一起迴了宮。
很快就七日期限就到了,秦淩絕於是就將大理寺中假的那個“張曉芸”給處死了,總算是給了北羌一個交代。
對此文暢等人頓時滿意了,如此這次時瑤派給他們來晉國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於是文暢等人當即向秦淩絕告辭。
秦淩絕對他們沒什麽好感,現在見他們要走了,自然不會挽留,在文暢等人提出要離開後,立即就同意了。
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文暢等人才剛出了京城,就遭遇了伏殺,所有人全都死光了。
秦淩絕得知這個消息時,是在文暢那些人被殺的第二天。
當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幾乎是立刻就明白這絕對是出自秦淩霄或者那無名勢力之首,為的就是破壞晉國和北羌之間的盟國關係。
“容蕭,立即去查!”
派了容蕭去搜查那些殺手後,秦淩絕立即向時瑤將這邊的情況反應給了她,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快將兇手捉拿歸案。
時瑤表示理解,但是北羌這邊的反應卻很大,畢竟已經連續兩次他們北羌的人在晉國出事了,很多大臣認為這不是巧合,說不定是秦淩絕故意挑釁。
因為有人將文暢等人在晉國的表現傳迴了北羌,很多人認為是文暢他們非要處置沈若穀和張曉芸的事得罪了秦淩絕,所以才遭此橫禍。
於是北羌的那些大臣就紛紛向時瑤進言,讓她一定要為文暢等人討迴公道,畢竟文暢在北羌這邊的身份還是很高的,他和時瑤有親戚關係,時瑤的母親就是文暢的姑姑。
所以他也算代表了北羌的臉麵,現在他無故死在晉國,丟的就是北羌臉麵,如果北羌不予追究的話,天下人還以為他們北羌怕了晉國。
當然更多人是想趁機借題發揮,趁機派兵攻打晉國,畢竟北羌現在比剛經曆了內亂的晉國要強很多,就算不能徹底侵吞晉國,奪下一些領土,或者讓晉國就此向北羌俯首稱臣也是極有可能的。
不過提出攻打晉國的人大多數都是武將,文臣是不太願意打仗的。
不過也有少部分人主張和平解決此事,他們認為不應該為了這些事損害了兩國的邦交,並且非常排斥發動國戰,認為這樣做太過勞民傷財,勸時瑤不要輕易對晉國出兵。
對此,時瑤是嗤之以鼻的,不過為了不暴露自己現在的人設,她還是裝出一副意動的樣子,表示自己是站在第三派那邊的。
而其餘兩派自然不滿,紛紛向時瑤施壓,因為他們人多勢眾的原因,時瑤非常“為難”,最後隻能無奈的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法,讓晉國補償北羌。
隻是那份補償名單上的要求卻非常過分,完全超出了秦淩絕的承受底線。
況且這一次擺明了是有人從中作梗,如果真是他派人做的,他倒也認了,關鍵不僅不是,他也是受害人之人,因此秦淩絕直接拒絕了北羌這邊提出的補償方案。
當然,為了避免激怒北羌那邊,他禍水東引,將殺死文暢等人的屎盆子給扣到了烏蘭國的頭上,反正他們本就是敵人,就算這一次不是秦淩霄做的,他也不會愧疚。
而北羌那邊在得到消息後,頓時沉默了下來,不過很快就有大臣進言稱烏蘭國惡意破壞他們北羌和晉國的邦交,理應給予迴擊。
不過短短一天的時間,頓時北羌朝堂上的風向就變了。
因為比起晉國,烏蘭國這邊顯然要更好欺負一些,上次才剛和晉國打過,如今正處於元氣大傷狀態,既然秦淩絕這邊給了他們一個理由,他們自然樂的撿便宜。
但是時瑤卻不高興了,因為她和秦淩霄是合作關係,她想要對付的一直是秦淩絕,怎麽可能轉過頭對秦淩霄出手?
不過她沒直接表示反對,而是提出要先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出手,免得被人當槍使,她隱隱的向眾大臣暗示此事也許是秦淩絕故意禍水東引,想要借他們之手除掉烏蘭國。
畢竟晉國和烏蘭國有舊怨,會使出禍水東引這一招也是很有可能的。
經過時瑤這麽一提點,北羌眾大臣頓時紛紛冷靜了下來,當然他們不是擔心會被晉國當槍使,倒是有些擔心晉國會在他們解決了烏蘭國後,再對他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