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迴馬車裏,離開盛京漫長寒冷的冬日。
-------------------------------------
虞安歌帶著向怡一路前往江南,先去了江南向府,一下車,外麵便烏泱泱等候了許多男女老少。
看到虞安歌和向怡,那些人便都上前跪拜行禮。
向怡的祖父,滿頭花白的向家家主向前一步道:「思惠夫人在信中都與老朽說了,她能跟虞二義絕,得此造化,皆是禦史大人您在背後相助,老朽代向怡,代整個向家,叩謝大人。」
哪怕他們是江南首富,但身為商戶,還是不能坐馬車,不能穿綢緞,見官需得下跪,隻有將女兒嫁給官家的份,幾乎沒有官家女兒嫁到商戶的情況。
向怡跟虞迎義絕後,便又恢復了商戶女的身份,無論道理上她做得再怎麽大義,終歸逃不了妻告夫的罵名,就是向家有心收留,也要掂量掂量流言蜚語對向家女兒的影響。
誰知向怡另有機緣,竟因為鹽政被聖上封為思惠夫人。
這不僅是榮耀門楣的大喜事,還很有可能把向家帶上更高的台階。
所以這次向怡可謂錦衣還鄉,榮歸故裏。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虞安歌身上。
虞安歌作勢攙扶道:「向翁不必多禮,我雖然出手相助,更多的還是嬸嬸自己剛毅。」
向翁又說了一通感激的話,看向向怡再次行禮,這倒是應該的,向怡此次並非以向家女兒的身份迴來的,而是有品階的思惠夫人,也要跟在虞安歌身邊,接受家人的行禮。
向怡看著自己的祖父、父母等向自己下跪,心裏很是難受。
好不容易所有人跪完,虞安歌往側邊站了站,向怡便跟自己娘家人抱作一團。
十幾年未見,自是好一番牽腸掛肚,親人都變了模樣,多少苦楚都宣洩了出來。
向怡不忘還在馬車裏的宛雲,擦了擦眼淚,便過去將惴惴不安的宛雲從馬車裏接了下來。
宛雲自從受過驚嚇後,原本就內向的性子,更加沉悶,好在有向怡在旁邊領著,一個個指著人道:「這是你外曾祖父,這是你祖父祖母,這是你幾個舅舅舅母,哥哥姐姐。」
宛雲看著這陌生的一家人,雖有幾分親近,還是壓不過心底的膽怯。
向怡沒跟家裏人說實話,隻說宛雲認生,再處處就好了。
向翁說話了:「禦史大人,快請進門吧。」
虞安歌頷首,一行人浩浩蕩蕩走進了向府。
虞安歌走在最前麵,向翁跟在她身後,對虞安歌介紹府上的一些院落。
向家雖然富貴,卻並不張揚,府邸修得十分低調,房屋眾多,擺件器皿倒不怎麽看得到。
向翁將虞安歌請到了一處相對富麗的院落,便是向府給虞安歌準備的落腳處。
進去後,向翁讓所有人都散了,隻餘虞安歌,向怡,三個人在內。
向翁道:「按大人的吩咐,向家已買下了幾個大型鹽場,招攬了許多鹽工,隻等您一聲令下,便可開工,隻是...」
第172章 專門伺候男子的瘦馬
向翁是個極有城府和遠見之人,否則向家也不會在江南幾十年,依然繁榮昌盛,屹立不倒。
江南私鹽泛濫以來,向翁便敏銳地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機和利益,才有他讓人入京詢問向怡的舉動。
而虞安歌跟向怡通氣兒之後,向家也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及時接下了這個龐大的生意。
隻是販賣鹽引的利潤固然大,其中所蘊含的風險也不小,尤其現在的江南鹽政,早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團體,這杯羹,不是那麽好分到的。
虞安歌聽得明白向翁話中有話,當向翁這樣的人跟自己站在一條船上時,虞安歌十分樂得跟這種人打交道。
虞安歌道:「我初到江南,對江南的一切還不熟悉,向翁有話可以直說。」
向翁道:「如今江南私鹽泛濫,鹽官與私鹽商販聯繫緊密,甚至鹽官之間互相勾結,彼此作勢,這些禍端不除,就算向家承接聖命,製鹽販鹽,隻怕也會滯銷。」
虞安歌道:「聖上既然封我為巡鹽禦史,我便有監察鹽政、糾舉不法之權,向翁盡可放開手去幹,我會為向翁剷平障礙。」
有了虞安歌這句話,向翁的心才算放下來一半。
虞安歌是下午到的向府,剛跟向翁了解到江南的一些情況,江州知府龔正奇便遞上來了請帖,說是為虞安歌和向怡準備了接風宴,特意邀請虞安歌和向怡前往。
虞安歌也沒跟人客氣,傍晚時分,便帶著向怡去了。
龔知府的府邸比向府華麗得多,虞安歌到的時候,已經有許多官員在那裏等著了。
一聲「巡鹽禦史虞大人到」,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站起身來。
龔知府剛過而立之年,瘦高個,看到虞安歌和向怡過來,臉上就帶上了七分熱絡。
互相見過禮後,龔知府就道:「虞大人遠道而來,我等本要去驛站接的,誰知虞大人先行一步,去了向家,我們撲了個空,隻好送上請帖。」
向怡跟在虞安歌身後有一段時間了,再不是虞府那個唯唯諾諾的媳婦,現下竟能主動接下話茬道:「是我過於思念家人,便先迴了向家,讓知府您的人白走一趟,真是失禮。」
龔知府連道「哪裏哪裏」,接下來龔知府又跟虞安歌介紹了江州的幾個鹽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虞安歌帶著向怡一路前往江南,先去了江南向府,一下車,外麵便烏泱泱等候了許多男女老少。
看到虞安歌和向怡,那些人便都上前跪拜行禮。
向怡的祖父,滿頭花白的向家家主向前一步道:「思惠夫人在信中都與老朽說了,她能跟虞二義絕,得此造化,皆是禦史大人您在背後相助,老朽代向怡,代整個向家,叩謝大人。」
哪怕他們是江南首富,但身為商戶,還是不能坐馬車,不能穿綢緞,見官需得下跪,隻有將女兒嫁給官家的份,幾乎沒有官家女兒嫁到商戶的情況。
向怡跟虞迎義絕後,便又恢復了商戶女的身份,無論道理上她做得再怎麽大義,終歸逃不了妻告夫的罵名,就是向家有心收留,也要掂量掂量流言蜚語對向家女兒的影響。
誰知向怡另有機緣,竟因為鹽政被聖上封為思惠夫人。
這不僅是榮耀門楣的大喜事,還很有可能把向家帶上更高的台階。
所以這次向怡可謂錦衣還鄉,榮歸故裏。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虞安歌身上。
虞安歌作勢攙扶道:「向翁不必多禮,我雖然出手相助,更多的還是嬸嬸自己剛毅。」
向翁又說了一通感激的話,看向向怡再次行禮,這倒是應該的,向怡此次並非以向家女兒的身份迴來的,而是有品階的思惠夫人,也要跟在虞安歌身邊,接受家人的行禮。
向怡看著自己的祖父、父母等向自己下跪,心裏很是難受。
好不容易所有人跪完,虞安歌往側邊站了站,向怡便跟自己娘家人抱作一團。
十幾年未見,自是好一番牽腸掛肚,親人都變了模樣,多少苦楚都宣洩了出來。
向怡不忘還在馬車裏的宛雲,擦了擦眼淚,便過去將惴惴不安的宛雲從馬車裏接了下來。
宛雲自從受過驚嚇後,原本就內向的性子,更加沉悶,好在有向怡在旁邊領著,一個個指著人道:「這是你外曾祖父,這是你祖父祖母,這是你幾個舅舅舅母,哥哥姐姐。」
宛雲看著這陌生的一家人,雖有幾分親近,還是壓不過心底的膽怯。
向怡沒跟家裏人說實話,隻說宛雲認生,再處處就好了。
向翁說話了:「禦史大人,快請進門吧。」
虞安歌頷首,一行人浩浩蕩蕩走進了向府。
虞安歌走在最前麵,向翁跟在她身後,對虞安歌介紹府上的一些院落。
向家雖然富貴,卻並不張揚,府邸修得十分低調,房屋眾多,擺件器皿倒不怎麽看得到。
向翁將虞安歌請到了一處相對富麗的院落,便是向府給虞安歌準備的落腳處。
進去後,向翁讓所有人都散了,隻餘虞安歌,向怡,三個人在內。
向翁道:「按大人的吩咐,向家已買下了幾個大型鹽場,招攬了許多鹽工,隻等您一聲令下,便可開工,隻是...」
第172章 專門伺候男子的瘦馬
向翁是個極有城府和遠見之人,否則向家也不會在江南幾十年,依然繁榮昌盛,屹立不倒。
江南私鹽泛濫以來,向翁便敏銳地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機和利益,才有他讓人入京詢問向怡的舉動。
而虞安歌跟向怡通氣兒之後,向家也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及時接下了這個龐大的生意。
隻是販賣鹽引的利潤固然大,其中所蘊含的風險也不小,尤其現在的江南鹽政,早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團體,這杯羹,不是那麽好分到的。
虞安歌聽得明白向翁話中有話,當向翁這樣的人跟自己站在一條船上時,虞安歌十分樂得跟這種人打交道。
虞安歌道:「我初到江南,對江南的一切還不熟悉,向翁有話可以直說。」
向翁道:「如今江南私鹽泛濫,鹽官與私鹽商販聯繫緊密,甚至鹽官之間互相勾結,彼此作勢,這些禍端不除,就算向家承接聖命,製鹽販鹽,隻怕也會滯銷。」
虞安歌道:「聖上既然封我為巡鹽禦史,我便有監察鹽政、糾舉不法之權,向翁盡可放開手去幹,我會為向翁剷平障礙。」
有了虞安歌這句話,向翁的心才算放下來一半。
虞安歌是下午到的向府,剛跟向翁了解到江南的一些情況,江州知府龔正奇便遞上來了請帖,說是為虞安歌和向怡準備了接風宴,特意邀請虞安歌和向怡前往。
虞安歌也沒跟人客氣,傍晚時分,便帶著向怡去了。
龔知府的府邸比向府華麗得多,虞安歌到的時候,已經有許多官員在那裏等著了。
一聲「巡鹽禦史虞大人到」,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站起身來。
龔知府剛過而立之年,瘦高個,看到虞安歌和向怡過來,臉上就帶上了七分熱絡。
互相見過禮後,龔知府就道:「虞大人遠道而來,我等本要去驛站接的,誰知虞大人先行一步,去了向家,我們撲了個空,隻好送上請帖。」
向怡跟在虞安歌身後有一段時間了,再不是虞府那個唯唯諾諾的媳婦,現下竟能主動接下話茬道:「是我過於思念家人,便先迴了向家,讓知府您的人白走一趟,真是失禮。」
龔知府連道「哪裏哪裏」,接下來龔知府又跟虞安歌介紹了江州的幾個鹽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