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章 小人著其善,君子承其意
庶女醫妃:王爺號個脈 作者:雲吞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文琪斜了一眼傅淳,站起身來,坐在右側椅子上,自顧自地給自己倒了杯熱水,捧在手裏,板起小臉道:“五叔說哪裏去了?我這樣不知說與不說的,殿下倒想到我身上去了,你把文琪想的也太狹隘了”
又露出一訕訕的笑容:“其實也就稍稍有那麽一點關係,連你們抬眼皮的資格都沒有。?燃文?
我就是怕你們這些朝廷之人動不動就捕風捉影的,但凡有一點懷疑的都不會放過,秦有焚書坑儒,一代雄主曹公眼裏也容不下一個儒生孔融,凡是你們高高在上的人一動心思,說不定無風也會起浪,隻要大業安穩,就算殺些無關緊要的人,又有誰真正在意。”
傅淳看著那人眨眼間就換了一副表情,在心裏笑了下,一臉正色道:“嗯,那我就聽一聽你口中的那一點關係。”
文琪看著傅淳無甚表情的臉,繼續開口道:“一些見解,文琪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來說,更多的是怕這些給自己惹來是非,身處進退維穀境地。
文琪大可做一個山野之人,可讀了這麽多年的書,當盡而不盡力,和自己口中所不恥的小人有何區別。
大學雲‘小人閑居為不善...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小人才表裏不一,文琪雖稱不上什麽斐君子,可也願做一個承其意的士人,雖有瑕疵,也算坦蕩在人間。
國家的安穩來之不易,大幾十年的建設才換來如今的局麵,名臣頂著皇權、士族的壓力改革圖治,武將頂著各方掣肘屹立邊關,他們背後也有自己要維護的小家族,也有權衡利弊、忐忑之時,可還是選擇了先公後私,文琪與他們相比,何其渺小。
況且,和五叔一路走來,五叔個性雖強硬,卻也是一個真正做實事的上位者,文琪才敢鬥膽如此一說,對與不對的,五叔自行斟酌。
殿下麵前,文琪不過一個無足輕重之人,言語不當,盡可訓斥,這些都是文琪一人所為,不要遷怒旁人。”
傅淳微微蹙起了眉:“能讓你如此費口舌的,看來不是小事,你說吧,出於
你口,止於我耳,這你總可以放心了吧!
就算你說什麽大逆不道的話,自有我護你,你大可暢所欲言,我說過在我身邊你可盡顯你的才華,這句話,什麽時候都做數。”
文琪聽著這句話,眼神也變得堅毅,正色道:“殿下曾說過,關外有犬戎、鬼方、北狄、東胡伺機而動。邊境不穩,朝廷的大部人力、物力都用在鎮撫邊鏡上了。
文琪倒是覺得攘外必先安內,注重四夷的同時,還要抽出一部分人力和注意把握中原。
拿漕運來說,在國家舉足輕重的大事麵前,實則並不是可以向後拖拉的小事。
這些年朝廷隻把它當成民事來看待,當成商情來考濾,卻沒有用兵力控製漕運,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傅淳眉毛動了動,身子正了正:“繼續!”
文琪道:“漕運不止運送貨物,還可運送糧米,還可運送士兵。
世人提起項羽和章邯軍的巨鹿之戰,是個男子都熱血澎湃,楚霸王儼然成了一個男子霸氣的象征,多數人會記起項羽的軍事天分與勇猛。
文琪每每讀到這一段,也是遙望曆史長河彼岸的那段不可磨滅的沉重,又充滿英雄色彩的軼事。
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唿聲震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項羽以幾萬軍對章邯軍四十萬,說以一當十也不為過。
這裏往往被人忽略的便是軍糧的保障。
人慣性眼睛盯著最精彩處,卻忘記了這場戰爭的致命因素,便是糧道。
章邯幾十萬秦軍沒有糧食豈不是要人心惶惶,做什麽決定都要受其掣肘,什麽軍事謀略都要大打折扣。
當時的糧道就是走水運後轉陸運。
無論軍兵還是糧食都可走水運,水運快捷。
所以文琪想說的便是水運不是小事。”
傅淳皺了皺眉,心情又沉重了幾分。
文琪道:“那個,朝廷還需要多方考濾,文琪一介書生,想的未免有些草率,具體要不要控製漕運,如何實施,擬定什麽章程,還要朝廷去考量。
隻是說到這裏,文琪難免思濾的要多一些。
如果朝廷因文琪之言控製漕運,一州漕運倘有意中原,師伯行事難免要受其約束,公公私私之間難免有些利益的拉扯,所以我剛開頭有些不知該如何開口。
以水養水的政策就是從所有這些當中選出對朝廷有利的漕運,為朝廷所用,多方競爭,刺激漕運的發展,上繳的稅銀除入國庫外,抽出三成也足以把所有的河係維持在良性發展的階段。
說這個,殿下可能不信。你們小看漕運了,在民間,漕運可是與糧商,鹽商,錢莊,鐵礦等齊名的行業。可想而知,所得利潤又豈是小數目,總之就是不用擔心政策下來後會冷場。
隻是不能貿然提出,引發不必要的騷動,這需要找個契機。
漕運也麵臨不少阻力,如果朝廷肯出力,解決商家處理不了的問題,也會推動雙方的進程。這其中的細節我們再詳談。
還有章程的擬定也要考慮雙方利益,各個環節細化好,無論對朝廷,還是對民間漕運必是一個雙贏的局麵。”
傅淳聽著文琪說的很是專注,問出心中的疑慮:“你在學堂學的是這些嗎?”
文琪道:“不,學堂裏學的都是些常規的四書五經,而我更喜歡看史料、雜學,從小哥哥便給我搜羅這些資料。
後來從你皇兄那裏借來的書也不少,從晉州迴去後,我都翻看過,還去過哥哥的鋪子,才對當下的情況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很喜歡讀書,很多辯論很值得思考。
有些確實堪稱經典,也有的,文琪覺得有待商榷,畢竟寫這些書的即便是在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被稱為聖人的人,那也還是人,是人都有自己的偏念,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那就不可盡信了。”
</p>
文琪斜了一眼傅淳,站起身來,坐在右側椅子上,自顧自地給自己倒了杯熱水,捧在手裏,板起小臉道:“五叔說哪裏去了?我這樣不知說與不說的,殿下倒想到我身上去了,你把文琪想的也太狹隘了”
又露出一訕訕的笑容:“其實也就稍稍有那麽一點關係,連你們抬眼皮的資格都沒有。?燃文?
我就是怕你們這些朝廷之人動不動就捕風捉影的,但凡有一點懷疑的都不會放過,秦有焚書坑儒,一代雄主曹公眼裏也容不下一個儒生孔融,凡是你們高高在上的人一動心思,說不定無風也會起浪,隻要大業安穩,就算殺些無關緊要的人,又有誰真正在意。”
傅淳看著那人眨眼間就換了一副表情,在心裏笑了下,一臉正色道:“嗯,那我就聽一聽你口中的那一點關係。”
文琪看著傅淳無甚表情的臉,繼續開口道:“一些見解,文琪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來說,更多的是怕這些給自己惹來是非,身處進退維穀境地。
文琪大可做一個山野之人,可讀了這麽多年的書,當盡而不盡力,和自己口中所不恥的小人有何區別。
大學雲‘小人閑居為不善...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小人才表裏不一,文琪雖稱不上什麽斐君子,可也願做一個承其意的士人,雖有瑕疵,也算坦蕩在人間。
國家的安穩來之不易,大幾十年的建設才換來如今的局麵,名臣頂著皇權、士族的壓力改革圖治,武將頂著各方掣肘屹立邊關,他們背後也有自己要維護的小家族,也有權衡利弊、忐忑之時,可還是選擇了先公後私,文琪與他們相比,何其渺小。
況且,和五叔一路走來,五叔個性雖強硬,卻也是一個真正做實事的上位者,文琪才敢鬥膽如此一說,對與不對的,五叔自行斟酌。
殿下麵前,文琪不過一個無足輕重之人,言語不當,盡可訓斥,這些都是文琪一人所為,不要遷怒旁人。”
傅淳微微蹙起了眉:“能讓你如此費口舌的,看來不是小事,你說吧,出於
你口,止於我耳,這你總可以放心了吧!
就算你說什麽大逆不道的話,自有我護你,你大可暢所欲言,我說過在我身邊你可盡顯你的才華,這句話,什麽時候都做數。”
文琪聽著這句話,眼神也變得堅毅,正色道:“殿下曾說過,關外有犬戎、鬼方、北狄、東胡伺機而動。邊境不穩,朝廷的大部人力、物力都用在鎮撫邊鏡上了。
文琪倒是覺得攘外必先安內,注重四夷的同時,還要抽出一部分人力和注意把握中原。
拿漕運來說,在國家舉足輕重的大事麵前,實則並不是可以向後拖拉的小事。
這些年朝廷隻把它當成民事來看待,當成商情來考濾,卻沒有用兵力控製漕運,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傅淳眉毛動了動,身子正了正:“繼續!”
文琪道:“漕運不止運送貨物,還可運送糧米,還可運送士兵。
世人提起項羽和章邯軍的巨鹿之戰,是個男子都熱血澎湃,楚霸王儼然成了一個男子霸氣的象征,多數人會記起項羽的軍事天分與勇猛。
文琪每每讀到這一段,也是遙望曆史長河彼岸的那段不可磨滅的沉重,又充滿英雄色彩的軼事。
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唿聲震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項羽以幾萬軍對章邯軍四十萬,說以一當十也不為過。
這裏往往被人忽略的便是軍糧的保障。
人慣性眼睛盯著最精彩處,卻忘記了這場戰爭的致命因素,便是糧道。
章邯幾十萬秦軍沒有糧食豈不是要人心惶惶,做什麽決定都要受其掣肘,什麽軍事謀略都要大打折扣。
當時的糧道就是走水運後轉陸運。
無論軍兵還是糧食都可走水運,水運快捷。
所以文琪想說的便是水運不是小事。”
傅淳皺了皺眉,心情又沉重了幾分。
文琪道:“那個,朝廷還需要多方考濾,文琪一介書生,想的未免有些草率,具體要不要控製漕運,如何實施,擬定什麽章程,還要朝廷去考量。
隻是說到這裏,文琪難免思濾的要多一些。
如果朝廷因文琪之言控製漕運,一州漕運倘有意中原,師伯行事難免要受其約束,公公私私之間難免有些利益的拉扯,所以我剛開頭有些不知該如何開口。
以水養水的政策就是從所有這些當中選出對朝廷有利的漕運,為朝廷所用,多方競爭,刺激漕運的發展,上繳的稅銀除入國庫外,抽出三成也足以把所有的河係維持在良性發展的階段。
說這個,殿下可能不信。你們小看漕運了,在民間,漕運可是與糧商,鹽商,錢莊,鐵礦等齊名的行業。可想而知,所得利潤又豈是小數目,總之就是不用擔心政策下來後會冷場。
隻是不能貿然提出,引發不必要的騷動,這需要找個契機。
漕運也麵臨不少阻力,如果朝廷肯出力,解決商家處理不了的問題,也會推動雙方的進程。這其中的細節我們再詳談。
還有章程的擬定也要考慮雙方利益,各個環節細化好,無論對朝廷,還是對民間漕運必是一個雙贏的局麵。”
傅淳聽著文琪說的很是專注,問出心中的疑慮:“你在學堂學的是這些嗎?”
文琪道:“不,學堂裏學的都是些常規的四書五經,而我更喜歡看史料、雜學,從小哥哥便給我搜羅這些資料。
後來從你皇兄那裏借來的書也不少,從晉州迴去後,我都翻看過,還去過哥哥的鋪子,才對當下的情況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很喜歡讀書,很多辯論很值得思考。
有些確實堪稱經典,也有的,文琪覺得有待商榷,畢竟寫這些書的即便是在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被稱為聖人的人,那也還是人,是人都有自己的偏念,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那就不可盡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