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頁
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 作者:傾碧悠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秋實不養雞,但趙母一定喜歡。大姐嫁人之後,已經有了身孕,這些雞帶迴去,等她生的時候,應該已經長成。
牛車搖搖晃晃,這個小鎮挺富裕,路也挺好,顧秋實在兩刻鍾後進了村。
村裏的人也經常去鎮上買東西,但像顧秋實這樣一買就拉整車的,除非家中有喜,平時沒人這麽敗家。
因此,牛車一路走過,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誌東,你這是要娶媳婦兒了嗎?」
顧秋實擺擺手:「不是。」
馬車在趙誌東家院子外停下,趙繼發在分家之後靠自己建了宅子,還要養這麽多孩子,很少能攢下銀子,因此,分家許多年,院牆還隻修了一半。
趙母顧氏看到兒子拉這麽多東西,心下覺得奇怪,卻也沒多問,急忙將門打開。
一家人正準備把東西搬進院子裏,隔壁的院子門一開,大伯母周氏出現,她一臉驚訝,打量了一下牛車,質問:「買這麽多料子,你是不是在做生意?」
顧秋實不搭理她,自顧自將馬車上最大的極品料子扛進了院子,眼看沒地方放,便扛進了趙誌東的屋子裏放在床上。
周氏追了進來。
此時天色已晚,趙家人都在,東西雖多,但人更多,一人不過跑了兩三趟,東西就全部搬進了院。顧秋實又出去付車資,目送車夫離開,這才迴頭。
而此時大伯趙繼強也過來了,負手打量著院子裏的東西。
「老三,你們家買這麽多,是不是要辦喜事?」
趙繼發看了一眼兒子:「不是。」
他也不知道兒子為何買了這麽多東西迴來。
說實話,兒子十二歲之後就開始在鎮上混,雖然也帶東西迴來,但帶得不多。有些話趙繼發不好意思說,他覺得兒子……有點摳。
花錢特別省,又會算計,小小年紀就知道攢錢。
當然了,會攢錢不是什麽壞事。趙繼發前頭生了三個閨女,即便家裏艱難,他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閨女送迴去,好在第四個就是兒子……村裏的人,沒有兒子會被人笑話。他原本的打算是,有了兒子就不生了。
剛好妻子生兒子時有些傷了身子,需要好好養著,大夫說很難有身孕。他連避子湯都省了。
但生完了兒子十年後,媳婦又有了身孕,落胎傷身,生孩子也傷身,孩子來都來了,夫妻倆也做不到讓還是化成血水,於是開始養胎。
誰知道,生下來居然是雙胎。
雙胎就雙胎吧,還兩個都是兒子。
有一個兒子就有人養老送終,不至於被讓人笑話,一下子仨兒子……說實話,別人會覺得多子多福,他就真的覺得壓力大。
家裏十畝地,留給一個兒子,那兒子以後不會餓肚子,甚至還能有點積蓄。可仨兒子一分……真就跟村裏其他人的地一樣多了。
可孩子都生下來了,他又捨不得把他兒子送走。在這樣的情形下,長子會攢錢,那可是好事。
孩子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銀子,他從不開口討要。
趙繼強眉頭緊皺:「誌東,你爺可說了,家裏的兒孫不能做生意!會影響家裏的讀書人!」
顧秋實心下不以為然。
讀書的人是趙誌鵬,跟二房有什麽關係?
「我們已經分家了,我做不做生意,都影響不到趙誌鵬。」
「那可不一定,你爹是誌鵬的親二叔。萬一查出來,不讓誌鵬入考場怎麽辦?」趙繼強一臉不高興,「家裏也不是過不下去,怎麽就非得去做生意呢?」
「我沒做生意。」顧秋實不耐煩,轉而扯著嗓子喊:「我還沒吃晚飯,娘,有吃的嗎?」
顧氏心裏有點怕兒子和大伯子吵架。
晚輩和長輩吵,肯定是要吃虧的。
「有有有,剛好還剩一碗粥,我去給你熱。」
顧秋實直接進了廚房。
趙繼強沒有追進廚房,而是在外頭扯著親弟弟說話。再三強調不能做生意。
趙繼發麵上一臉恭敬,心下不以為然。兒子對外說是在鎮上幫人跑腿,但他知道,兒子又在做一些小生意,去城裏也不是單純地幫人接貨,自己也有帶貨。
趙家姐弟三人正圍著那一堆東西嘰嘰喳喳,趙誌東前麵三個姐姐已經出嫁了兩個,三姐也已經定親,這會兒在摸著那細滑的料子。
顧氏將廚房的門關上,低聲問:「誌東,你以前買東西也沒這麽張揚,怎麽今天一下子買這麽多?搞不好一會兒你爺爺要過來教訓你了。」
她一邊說話,一邊熟練地燒火。
「讀書的人是趙誌鵬。」顧秋實想了想,「七年前朝廷就已經下發了文書,商人也可以科舉。」
隻是這份文書發下來才短短幾年,而在此之前,商人不能參加科舉的規矩已經延續了幾百年。家有讀書人的人家,為了不冒風險,都不肯做生意。
萬一哪天又來一份文書,家裏做生意的不能參加科舉了怎麽辦?難道寒窗苦讀十年,就隻能被攔在考場之外?
趙家老兩口也是這樣的想法,寧願不賺那份錢,也不能擔風險。
村裏好多人不知道科舉的規矩,但趙家有讀書人,顧氏也聽說過:「你爺奶他們就是怕變數。畢竟,商人不能科舉是老規矩!據說很多人都不服,包括大人都想改迴去。」
「科舉的是趙誌鵬,跟我們二房又沒關係。」顧秋實擺手,「娘,不要管他們,我好餓。對了,我買了一些醬肉,讓三姐切了,每個人都再吃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牛車搖搖晃晃,這個小鎮挺富裕,路也挺好,顧秋實在兩刻鍾後進了村。
村裏的人也經常去鎮上買東西,但像顧秋實這樣一買就拉整車的,除非家中有喜,平時沒人這麽敗家。
因此,牛車一路走過,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誌東,你這是要娶媳婦兒了嗎?」
顧秋實擺擺手:「不是。」
馬車在趙誌東家院子外停下,趙繼發在分家之後靠自己建了宅子,還要養這麽多孩子,很少能攢下銀子,因此,分家許多年,院牆還隻修了一半。
趙母顧氏看到兒子拉這麽多東西,心下覺得奇怪,卻也沒多問,急忙將門打開。
一家人正準備把東西搬進院子裏,隔壁的院子門一開,大伯母周氏出現,她一臉驚訝,打量了一下牛車,質問:「買這麽多料子,你是不是在做生意?」
顧秋實不搭理她,自顧自將馬車上最大的極品料子扛進了院子,眼看沒地方放,便扛進了趙誌東的屋子裏放在床上。
周氏追了進來。
此時天色已晚,趙家人都在,東西雖多,但人更多,一人不過跑了兩三趟,東西就全部搬進了院。顧秋實又出去付車資,目送車夫離開,這才迴頭。
而此時大伯趙繼強也過來了,負手打量著院子裏的東西。
「老三,你們家買這麽多,是不是要辦喜事?」
趙繼發看了一眼兒子:「不是。」
他也不知道兒子為何買了這麽多東西迴來。
說實話,兒子十二歲之後就開始在鎮上混,雖然也帶東西迴來,但帶得不多。有些話趙繼發不好意思說,他覺得兒子……有點摳。
花錢特別省,又會算計,小小年紀就知道攢錢。
當然了,會攢錢不是什麽壞事。趙繼發前頭生了三個閨女,即便家裏艱難,他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閨女送迴去,好在第四個就是兒子……村裏的人,沒有兒子會被人笑話。他原本的打算是,有了兒子就不生了。
剛好妻子生兒子時有些傷了身子,需要好好養著,大夫說很難有身孕。他連避子湯都省了。
但生完了兒子十年後,媳婦又有了身孕,落胎傷身,生孩子也傷身,孩子來都來了,夫妻倆也做不到讓還是化成血水,於是開始養胎。
誰知道,生下來居然是雙胎。
雙胎就雙胎吧,還兩個都是兒子。
有一個兒子就有人養老送終,不至於被讓人笑話,一下子仨兒子……說實話,別人會覺得多子多福,他就真的覺得壓力大。
家裏十畝地,留給一個兒子,那兒子以後不會餓肚子,甚至還能有點積蓄。可仨兒子一分……真就跟村裏其他人的地一樣多了。
可孩子都生下來了,他又捨不得把他兒子送走。在這樣的情形下,長子會攢錢,那可是好事。
孩子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銀子,他從不開口討要。
趙繼強眉頭緊皺:「誌東,你爺可說了,家裏的兒孫不能做生意!會影響家裏的讀書人!」
顧秋實心下不以為然。
讀書的人是趙誌鵬,跟二房有什麽關係?
「我們已經分家了,我做不做生意,都影響不到趙誌鵬。」
「那可不一定,你爹是誌鵬的親二叔。萬一查出來,不讓誌鵬入考場怎麽辦?」趙繼強一臉不高興,「家裏也不是過不下去,怎麽就非得去做生意呢?」
「我沒做生意。」顧秋實不耐煩,轉而扯著嗓子喊:「我還沒吃晚飯,娘,有吃的嗎?」
顧氏心裏有點怕兒子和大伯子吵架。
晚輩和長輩吵,肯定是要吃虧的。
「有有有,剛好還剩一碗粥,我去給你熱。」
顧秋實直接進了廚房。
趙繼強沒有追進廚房,而是在外頭扯著親弟弟說話。再三強調不能做生意。
趙繼發麵上一臉恭敬,心下不以為然。兒子對外說是在鎮上幫人跑腿,但他知道,兒子又在做一些小生意,去城裏也不是單純地幫人接貨,自己也有帶貨。
趙家姐弟三人正圍著那一堆東西嘰嘰喳喳,趙誌東前麵三個姐姐已經出嫁了兩個,三姐也已經定親,這會兒在摸著那細滑的料子。
顧氏將廚房的門關上,低聲問:「誌東,你以前買東西也沒這麽張揚,怎麽今天一下子買這麽多?搞不好一會兒你爺爺要過來教訓你了。」
她一邊說話,一邊熟練地燒火。
「讀書的人是趙誌鵬。」顧秋實想了想,「七年前朝廷就已經下發了文書,商人也可以科舉。」
隻是這份文書發下來才短短幾年,而在此之前,商人不能參加科舉的規矩已經延續了幾百年。家有讀書人的人家,為了不冒風險,都不肯做生意。
萬一哪天又來一份文書,家裏做生意的不能參加科舉了怎麽辦?難道寒窗苦讀十年,就隻能被攔在考場之外?
趙家老兩口也是這樣的想法,寧願不賺那份錢,也不能擔風險。
村裏好多人不知道科舉的規矩,但趙家有讀書人,顧氏也聽說過:「你爺奶他們就是怕變數。畢竟,商人不能科舉是老規矩!據說很多人都不服,包括大人都想改迴去。」
「科舉的是趙誌鵬,跟我們二房又沒關係。」顧秋實擺手,「娘,不要管他們,我好餓。對了,我買了一些醬肉,讓三姐切了,每個人都再吃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