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午歇以後,田婆子送了水進來讓陳五娘與陸彥生洗手淨麵,一日之中,正午過後最熱,午歇總要出一臉薄汗。陳五娘伸了個懶腰,扯下麵架上的兩塊棉帕浸濕,清涼的水帶走燥熱,讓人心神一震。
帶一朵繡花的棉帕是陳五娘的,另一塊純色的是陸彥生用,小娘子將棉帕擰好遞給他用,擦幹淨臉上的汗意後長吐了一口氣,午歇之後照例要看帳簿了。
他們在屋裏看總帳簿,周管事手下的人也沒有閑著,散出去打聽外麵的事情,比如鋪子周圍的客流、交通及競爭對手,還同三教九流打聽各地的災情,各處消息皆要,多多益善。
對,這叫高瞻遠矚才能運籌帷幄,世道太亂,耳目靈通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陳五娘又增添了一點見識,陸彥生說的每條道裏她都盡可能的記在心中,如果太深奧記不住就寫在紙上,小娘子一點點吸收這些東西,總覺得這些知識以後會有大用處。
帳簿上都是數字,枯燥程度比四書五經還高,陸彥生看了半本捏了捏眉心,側目發覺小娘子看的慢但津津有味,不覺莞爾,下一秒陳五娘感嘆道。
「這帳簿後麵都是錢,好多的錢。」
敢情她喜歡的是錢啊,陸彥生福至心靈,或許一切的禮物都不如一顆銀錠來的妙。
……
不知不覺小半月過去,已至七月下旬。
這日二爺風風火火的從地裏迴來,二夫人早年病逝,二爺還有房姨太太,不過至今沒有扶正,見老爺迴來了,姨太太趕緊從井裏拿出涼滋滋的羅漢果茶叫他喝了解暑氣。
二爺端著碗咕咚咚喝了個幹淨。
最近二爺住在田地邊的小房子裏,好幾日不曾迴陸宅,姨太太有很多話要同他說,順勢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沒待她開口,二爺將空碗往桌上一撇,擦了擦額上的汗,「大哥在家嗎?」
大爺和二爺的院子隔得遠,不過姨太太和大夫人關係不錯,時常走動聊天兒做繡活,二爺不在家的時候,姨太太一天能去兩次。
「應該在,早上聽大夫人說大爺下午迴。」
話音剛落,二爺霍然起身出門去了。
「唉。」姨太太遺憾地嘆口氣。
二爺著急去找大爺,說的還是商鋪的事情。和性子急躁說話粗聲大氣的二爺不一樣,大爺比較斯文儒雅,身材高瘦,二爺到的時候大爺正拿著魚食餵院子裏缸養的金魚。
這幾尾魚養了多年,胖乎乎的,正搖著尾巴在水中遊曳。這種斯文人才喜歡的玩意兒二爺一點都不感興趣,知道二弟不喜歡,大爺便沒叫他欣賞,而是笑著說,「老二可是稀客,到屋裏坐,我讓你嫂子給你泡壺好茶。」
「大哥,我來同你說正事的。」二爺開門見山,「這半個月過去了,老七隻翻看了帳本,旁的什麽事都沒有管,這樣下去還了得,等兩個月過去,我看鋪子就剩下一個空殼了,再說,他從小讀書厲害,不代表做買賣在行,何況他將來還要繼續讀書考功名,鋪子就算到了他手裏,將來也沒餘力管束,還不是和從前一樣!」
「不知道老七是怎麽鬼迷心竅了,我真懷疑他的病沒有好透,行事和之前太不一樣。」
大爺習慣了二爺的粗嗓門,耐著心聽完,嘆了口氣,「這鋪子本來就是三房的東西,你我隻是暫且代管,老七要收,我們怎麽攔,久病的人大愈,心境起伏大,他性子有所轉變也正常。」
說完大爺看了二爺一眼,「你以後說話也注意些,不要想什麽說什麽,明明一片好心,叫你這張嘴說出去就變了滋味兒,難怪二太爺揍你。」
「兒子挨老子的打天經地義,我不丟臉!」二爺倒是個想得開的。
繼續同大爺發了一通陸彥生的牢騷後,見大爺沒什麽表示,二爺隻好起身告辭,臨走前放下話,「我不會由著老七胡來,鋪子是三房也是整個陸家人的,咱家還沒分呢。」
他吵吵嚷嚷地走了,大爺無奈地搖了搖頭,剛才泡的上好龍井二爺沒喝兩口,他不捨得浪費,將剩下地喝了個幹淨。
待在房中給孫兒做肚兜的大夫人聽見腳步聲,知道二爺走了,便撩開門簾走出來,一邊收拾茶具一邊說,「和二爺說話一不留神耳朵都得聾,二太爺是他的親爹,他說話自然是有底氣,我們大房不一樣,牽一髮動全身,嘉軒還是個孩子,咱們還要為他籌劃呢。」
說到陸嘉軒大爺就冒火,「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的人,還叫孩子?老七比嘉軒還小兩歲,看看老七再看看嘉軒,簡直氣死人,這個逆子,當初就不該要他。」
原來五爺出事以後,陸嘉軒竟然去跟二太爺求情,氣得大爺把他拖迴來抽了一頓,現在還鎖在院子裏思過,免得他又跑縣城去探監。
老五啊老五,就當沒這個親弟弟了。
「哎呀,對了。」大夫人見男人生氣了,趕緊換了個話題,「錢姨太跟了二爺這麽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二爺還不將她扶正,錢姨太氣得夠嗆,總和我念叨,不知道什麽時候啊能得償所願。」
大爺對女眷之間的八卦瑣事並不感興趣,他站起來道,「這看老二的心意,你不要亂幫忙,我去書房看帳本。」
大夫人點了點頭。
……
隔日是個陰天,終於飄了幾朵雲來遮住驕陽,兩駕牛車在路口相錯而過,往縣上來到安山村去的是一對新婚夫妻,而從安山村出來到縣裏去的則是個鬱鬱寡歡的婦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帶一朵繡花的棉帕是陳五娘的,另一塊純色的是陸彥生用,小娘子將棉帕擰好遞給他用,擦幹淨臉上的汗意後長吐了一口氣,午歇之後照例要看帳簿了。
他們在屋裏看總帳簿,周管事手下的人也沒有閑著,散出去打聽外麵的事情,比如鋪子周圍的客流、交通及競爭對手,還同三教九流打聽各地的災情,各處消息皆要,多多益善。
對,這叫高瞻遠矚才能運籌帷幄,世道太亂,耳目靈通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陳五娘又增添了一點見識,陸彥生說的每條道裏她都盡可能的記在心中,如果太深奧記不住就寫在紙上,小娘子一點點吸收這些東西,總覺得這些知識以後會有大用處。
帳簿上都是數字,枯燥程度比四書五經還高,陸彥生看了半本捏了捏眉心,側目發覺小娘子看的慢但津津有味,不覺莞爾,下一秒陳五娘感嘆道。
「這帳簿後麵都是錢,好多的錢。」
敢情她喜歡的是錢啊,陸彥生福至心靈,或許一切的禮物都不如一顆銀錠來的妙。
……
不知不覺小半月過去,已至七月下旬。
這日二爺風風火火的從地裏迴來,二夫人早年病逝,二爺還有房姨太太,不過至今沒有扶正,見老爺迴來了,姨太太趕緊從井裏拿出涼滋滋的羅漢果茶叫他喝了解暑氣。
二爺端著碗咕咚咚喝了個幹淨。
最近二爺住在田地邊的小房子裏,好幾日不曾迴陸宅,姨太太有很多話要同他說,順勢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沒待她開口,二爺將空碗往桌上一撇,擦了擦額上的汗,「大哥在家嗎?」
大爺和二爺的院子隔得遠,不過姨太太和大夫人關係不錯,時常走動聊天兒做繡活,二爺不在家的時候,姨太太一天能去兩次。
「應該在,早上聽大夫人說大爺下午迴。」
話音剛落,二爺霍然起身出門去了。
「唉。」姨太太遺憾地嘆口氣。
二爺著急去找大爺,說的還是商鋪的事情。和性子急躁說話粗聲大氣的二爺不一樣,大爺比較斯文儒雅,身材高瘦,二爺到的時候大爺正拿著魚食餵院子裏缸養的金魚。
這幾尾魚養了多年,胖乎乎的,正搖著尾巴在水中遊曳。這種斯文人才喜歡的玩意兒二爺一點都不感興趣,知道二弟不喜歡,大爺便沒叫他欣賞,而是笑著說,「老二可是稀客,到屋裏坐,我讓你嫂子給你泡壺好茶。」
「大哥,我來同你說正事的。」二爺開門見山,「這半個月過去了,老七隻翻看了帳本,旁的什麽事都沒有管,這樣下去還了得,等兩個月過去,我看鋪子就剩下一個空殼了,再說,他從小讀書厲害,不代表做買賣在行,何況他將來還要繼續讀書考功名,鋪子就算到了他手裏,將來也沒餘力管束,還不是和從前一樣!」
「不知道老七是怎麽鬼迷心竅了,我真懷疑他的病沒有好透,行事和之前太不一樣。」
大爺習慣了二爺的粗嗓門,耐著心聽完,嘆了口氣,「這鋪子本來就是三房的東西,你我隻是暫且代管,老七要收,我們怎麽攔,久病的人大愈,心境起伏大,他性子有所轉變也正常。」
說完大爺看了二爺一眼,「你以後說話也注意些,不要想什麽說什麽,明明一片好心,叫你這張嘴說出去就變了滋味兒,難怪二太爺揍你。」
「兒子挨老子的打天經地義,我不丟臉!」二爺倒是個想得開的。
繼續同大爺發了一通陸彥生的牢騷後,見大爺沒什麽表示,二爺隻好起身告辭,臨走前放下話,「我不會由著老七胡來,鋪子是三房也是整個陸家人的,咱家還沒分呢。」
他吵吵嚷嚷地走了,大爺無奈地搖了搖頭,剛才泡的上好龍井二爺沒喝兩口,他不捨得浪費,將剩下地喝了個幹淨。
待在房中給孫兒做肚兜的大夫人聽見腳步聲,知道二爺走了,便撩開門簾走出來,一邊收拾茶具一邊說,「和二爺說話一不留神耳朵都得聾,二太爺是他的親爹,他說話自然是有底氣,我們大房不一樣,牽一髮動全身,嘉軒還是個孩子,咱們還要為他籌劃呢。」
說到陸嘉軒大爺就冒火,「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的人,還叫孩子?老七比嘉軒還小兩歲,看看老七再看看嘉軒,簡直氣死人,這個逆子,當初就不該要他。」
原來五爺出事以後,陸嘉軒竟然去跟二太爺求情,氣得大爺把他拖迴來抽了一頓,現在還鎖在院子裏思過,免得他又跑縣城去探監。
老五啊老五,就當沒這個親弟弟了。
「哎呀,對了。」大夫人見男人生氣了,趕緊換了個話題,「錢姨太跟了二爺這麽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二爺還不將她扶正,錢姨太氣得夠嗆,總和我念叨,不知道什麽時候啊能得償所願。」
大爺對女眷之間的八卦瑣事並不感興趣,他站起來道,「這看老二的心意,你不要亂幫忙,我去書房看帳本。」
大夫人點了點頭。
……
隔日是個陰天,終於飄了幾朵雲來遮住驕陽,兩駕牛車在路口相錯而過,往縣上來到安山村去的是一對新婚夫妻,而從安山村出來到縣裏去的則是個鬱鬱寡歡的婦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