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都是臣妾侄兒的親信。」
「遺詔這會兒應該已經燒了。」
「陛下放心的去吧,您的女兒會好好繼承您的江山。」
長元帝眼底猩紅,布滿了血絲,看著便極度的駭然。
他想到太子,那個文文弱弱的太子,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可即便這件事,也沒讓他覺著不甘心。
他隻是恨,恨不能同她一起死。
長元帝緊緊抓住她的手腕,喉嚨裏的這口血再也忍不住,緩緩溢了出來,血染衣襟。
男人睜圓了眼,卻已經斷了氣。
終究是死不瞑目。
周貴妃慢慢合起他的眼,一臉漠然。
隻有他死了,她的女兒才能當上皇帝。
*
竺玉半睡半醒間被平宣給搖著肩膀叫醒了。
外頭天光剛亮,時辰還早。
她又不用去上學,父皇自從病重之後,她也不用上早朝,壓根不必起得這麽早。
平宣瞧見小主子懵懵懂懂的神色,連忙同她說清緣由:「殿下,長壽宮傳來消息…」
平宣隨了主子,膽兒也小,他說話哆哆嗦嗦:「陛下薨逝了。」
事發突然。
同上輩子也沒什麽分別。
平宣顧不得其他的,叫來伺候的小宮女,七手八腳為殿下更衣。
平宣心裏又有幾分激動。
可算讓主子熬到了今日。
說句大不敬的,陛下若是不死,太子殿下又如何能登上金鑾寶殿。
平宣想到這裏就有些心酸。
往後,他家主子便不必受許多窩囊氣了!
連他這個小太監都能跟著挺直腰板,趾高氣揚的看人。
畢竟這天下,沒有人能越的過皇帝。
有過一次經驗,竺玉這迴便沒有上輩子那麽驚慌失措。
靈堂已經布置好了。
竺玉穿著一身孝服,襯得小臉蒼白,靈堂內,朝中大臣、王宮內眷,亦是一身白色的孝服。
「陛下口諭,太子賢德,品行貴重,民之所向,深肖朕躬,必能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王公大臣,盡心輔佐,共圖新治。欽此。」
即便沒有口諭。
此事也已成定局。
大燁朝就沒有第二位皇子來同太子爭搶新皇的位置。
竺玉穿著孝服就被推上了金鑾殿的寶座。
陳家人可謂是春風得意,喜形於色。陳皇後聽完劉公公宣讀的口諭,等了半晌,也沒等到先前所提的遺詔。
她麵色微凝,盯著劉公公:「陛下難道不曾留下遺詔嗎?」
劉公公麵不改色道:「陛下去的匆忙,不曾留下遺詔。」
陳皇後死死瞪著他,扭頭看向身後穿著一身白的周貴妃,見她對自己微微一笑。
無需多想,便也知道是怎麽迴事。
她被這兩人合起夥來給耍了!
陳皇後勉強壓下火氣,無妨,無妨,她的「兒子」當了皇帝,想逼死一個太妃,又有何難?
第105章
先帝駕崩,上至親王,下至文武百官。
皆要遵循禮製,三叩九跪,序力舉哀。
大喪日始,舉國上下縞素月餘,百日內不得婚嫁、享樂。
新帝在三萬鍾聲裏,一步步被送上金鑾殿的龍椅之上。
竺玉穿著連夜趕工的新製龍袍,坐在冷冰冰的龍椅上,聽著底下朝臣的叩拜聲。
哪怕已經當過一次皇帝,她的神色看起來還有些惶惶,被這麽多雙眼睛盯著看,尤其底下都是些老奸巨猾的朝臣,像壓在心頭的巨石,叫她一刻都不得放鬆。
她雖是新篁,許多事卻不是她一句話說了算。
便有決斷,也得看內閣的臉色。
手握權柄的朝廷重臣,總有話要說,同口誅筆伐是一個道理,不需強逼,三言兩語便能打消她的念頭。
以「仁君」來壓她。
不過朝廷不似這十來年不似前朝烏煙瘴氣,幾位權臣,心裏多少也有社稷江山。
竺玉心知肚明自己不是什麽好皇帝的料子。
她沒有要垂名青史的野心,也沒有打算成全什麽王權霸業,惟願讓百姓修生養息、能過上吃飽喝足的好日子。
不必忍飢挨餓。
早朝過後。
竺玉肩上都沒清早那麽沉,她鬆了口氣,迴了仁壽殿,更是一連喝了好幾杯溫水才緩過方才那陣緊張。
平宣如今已經是她身邊的大太監,忙從她手中接過茶杯,即刻就叫宮女進來伺候陛下更衣。
竺玉擺了擺手:「不必,你們都出去吧。」
平宣帶著人去了外頭。
將殿門閉得嚴嚴實實。
竺玉脫了解開了身上的腰帶,本就寬大的衣袍如此就更有餘量,她解開衣襟,費勁兒將纏胸的白布給抽了出來。
這般總算能透過氣來。
待她正打算好生歇息片刻,平宣隔著道門,恭恭敬敬的通傳:「陛下,都察院的陸大人有事求見。」
竺玉才鬆快些,若要見人,必然又得好生整理一番。
這些日子,她亦是小心謹慎,生怕走錯了一步路,既然她如今貴為天子,雖說…手裏頭沒什麽實權。
但也絕不是那傀儡皇帝。
見與不見,可全憑她自己的心意。
竺玉抿了下唇:「便說朕…已經睡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遺詔這會兒應該已經燒了。」
「陛下放心的去吧,您的女兒會好好繼承您的江山。」
長元帝眼底猩紅,布滿了血絲,看著便極度的駭然。
他想到太子,那個文文弱弱的太子,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可即便這件事,也沒讓他覺著不甘心。
他隻是恨,恨不能同她一起死。
長元帝緊緊抓住她的手腕,喉嚨裏的這口血再也忍不住,緩緩溢了出來,血染衣襟。
男人睜圓了眼,卻已經斷了氣。
終究是死不瞑目。
周貴妃慢慢合起他的眼,一臉漠然。
隻有他死了,她的女兒才能當上皇帝。
*
竺玉半睡半醒間被平宣給搖著肩膀叫醒了。
外頭天光剛亮,時辰還早。
她又不用去上學,父皇自從病重之後,她也不用上早朝,壓根不必起得這麽早。
平宣瞧見小主子懵懵懂懂的神色,連忙同她說清緣由:「殿下,長壽宮傳來消息…」
平宣隨了主子,膽兒也小,他說話哆哆嗦嗦:「陛下薨逝了。」
事發突然。
同上輩子也沒什麽分別。
平宣顧不得其他的,叫來伺候的小宮女,七手八腳為殿下更衣。
平宣心裏又有幾分激動。
可算讓主子熬到了今日。
說句大不敬的,陛下若是不死,太子殿下又如何能登上金鑾寶殿。
平宣想到這裏就有些心酸。
往後,他家主子便不必受許多窩囊氣了!
連他這個小太監都能跟著挺直腰板,趾高氣揚的看人。
畢竟這天下,沒有人能越的過皇帝。
有過一次經驗,竺玉這迴便沒有上輩子那麽驚慌失措。
靈堂已經布置好了。
竺玉穿著一身孝服,襯得小臉蒼白,靈堂內,朝中大臣、王宮內眷,亦是一身白色的孝服。
「陛下口諭,太子賢德,品行貴重,民之所向,深肖朕躬,必能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王公大臣,盡心輔佐,共圖新治。欽此。」
即便沒有口諭。
此事也已成定局。
大燁朝就沒有第二位皇子來同太子爭搶新皇的位置。
竺玉穿著孝服就被推上了金鑾殿的寶座。
陳家人可謂是春風得意,喜形於色。陳皇後聽完劉公公宣讀的口諭,等了半晌,也沒等到先前所提的遺詔。
她麵色微凝,盯著劉公公:「陛下難道不曾留下遺詔嗎?」
劉公公麵不改色道:「陛下去的匆忙,不曾留下遺詔。」
陳皇後死死瞪著他,扭頭看向身後穿著一身白的周貴妃,見她對自己微微一笑。
無需多想,便也知道是怎麽迴事。
她被這兩人合起夥來給耍了!
陳皇後勉強壓下火氣,無妨,無妨,她的「兒子」當了皇帝,想逼死一個太妃,又有何難?
第105章
先帝駕崩,上至親王,下至文武百官。
皆要遵循禮製,三叩九跪,序力舉哀。
大喪日始,舉國上下縞素月餘,百日內不得婚嫁、享樂。
新帝在三萬鍾聲裏,一步步被送上金鑾殿的龍椅之上。
竺玉穿著連夜趕工的新製龍袍,坐在冷冰冰的龍椅上,聽著底下朝臣的叩拜聲。
哪怕已經當過一次皇帝,她的神色看起來還有些惶惶,被這麽多雙眼睛盯著看,尤其底下都是些老奸巨猾的朝臣,像壓在心頭的巨石,叫她一刻都不得放鬆。
她雖是新篁,許多事卻不是她一句話說了算。
便有決斷,也得看內閣的臉色。
手握權柄的朝廷重臣,總有話要說,同口誅筆伐是一個道理,不需強逼,三言兩語便能打消她的念頭。
以「仁君」來壓她。
不過朝廷不似這十來年不似前朝烏煙瘴氣,幾位權臣,心裏多少也有社稷江山。
竺玉心知肚明自己不是什麽好皇帝的料子。
她沒有要垂名青史的野心,也沒有打算成全什麽王權霸業,惟願讓百姓修生養息、能過上吃飽喝足的好日子。
不必忍飢挨餓。
早朝過後。
竺玉肩上都沒清早那麽沉,她鬆了口氣,迴了仁壽殿,更是一連喝了好幾杯溫水才緩過方才那陣緊張。
平宣如今已經是她身邊的大太監,忙從她手中接過茶杯,即刻就叫宮女進來伺候陛下更衣。
竺玉擺了擺手:「不必,你們都出去吧。」
平宣帶著人去了外頭。
將殿門閉得嚴嚴實實。
竺玉脫了解開了身上的腰帶,本就寬大的衣袍如此就更有餘量,她解開衣襟,費勁兒將纏胸的白布給抽了出來。
這般總算能透過氣來。
待她正打算好生歇息片刻,平宣隔著道門,恭恭敬敬的通傳:「陛下,都察院的陸大人有事求見。」
竺玉才鬆快些,若要見人,必然又得好生整理一番。
這些日子,她亦是小心謹慎,生怕走錯了一步路,既然她如今貴為天子,雖說…手裏頭沒什麽實權。
但也絕不是那傀儡皇帝。
見與不見,可全憑她自己的心意。
竺玉抿了下唇:「便說朕…已經睡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