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紅樓] 國師寵妻日常 作者:睡醒就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謝陛下。」顧慶之又替林如海解釋了一句,「他就一個女兒,興許是病倒之後,分外的惆悵,所以才接了女兒迴去。」
這個解釋有點牽強,不過皇帝很給麵子,他語氣輕鬆,笑道:「你迴揚州,也算是衣錦還鄉了,雖然不能明說,不過朕不能叫人看不起你。」皇帝一頓,吩咐全公公,「去拿塊如朕親臨的牌子來,朕也給你漲漲威風。」
顧慶之放下心來,笑道:「多謝陛下。那祭台別撤了,香火別斷,至少能保證京城周邊半年風調雨順。」
皇帝笑著拍了拍顧慶之的肩膀,「多帶些人迴去。衛德惠,一路照顧好朕的安國公。」
話說到這兒就該走了,不過顧慶之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對他來說很重要的問題。
「陛下,您究竟為什麽要林如海當六年的巡鹽禦史?我問過了,別說是大魏朝了,就是前朝滅亡之際,巡鹽禦史也沒有超過兩年,林如海為什麽能當六年?而且他是太上皇點的探花,並不能算是您的天子門生。」
皇帝猶豫了一下,微微皺了眉頭,左右一看,全公公招手帶著屋裏人出去了。
「真要說起來……林如海當巡鹽禦史的第一年,太子謀逆,前後牽連了許多人,朕也因此上位。你也知道,朕原先不是被當做太子培養的,別說太子了,太上皇都沒打算培養朕當個賢王。」
顧慶之一邊聽著,一邊點頭。
「朕初登大寶,心中忐忑,太上皇又說一年隻能辦一件大事,朕就先換了京城的防務。後來……」
皇帝思索著,「巡鹽禦史的確是一年一換,不過朕剛上位,連年號也換了,前頭的自然不算,加上林如海幹得挺好,朕就叫他又做了一年。」
這理由也算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後來太上皇的人要林如海迴京,朕自然是不能叫他迴來的,太上皇——」
皇帝突然頓住了,幾乎是跟顧慶之異口同聲道:「這裏頭有問題!」
皇帝語速突然變快了很多,「朕當年剛當皇帝,什麽都不知道,隻知道太上皇看不慣朕,所以他贊成的,朕就要反對,他反對的,朕必須贊成!」
「太上皇是故意的!他也想叫林如海當巡鹽禦史!」
說到這兒,顧慶之總算是鬆了口氣,他就覺得林如海死的蹊蹺,整個過程都透著詭異。
真要是重病,不會拖了一年之久,可若是病不重,又沒必要接女兒迴去託孤,除非他知道自己隻能死。
顧慶之又問:「陛下,若是……就算林如海真的先接了林姑娘迴去,再上摺子,最後把家產女兒全都託付給賈家,您真的就生氣不管了嗎?」
皇帝想了想,道:「生氣肯定是生氣的,前頭一兩年說不定會不聞不問,不過畢竟是朝臣,那麽多人看著呢,就算是為了江山社稷,等朕消了氣,自然會照付一二的。」
所以這裏頭究竟有什麽事?
一時間皇帝跟顧慶之都安靜了下來。
「我明日就啟程。」
「你明日就啟程。」
兩人相視一笑,皇帝又道:「你是衣錦還鄉,查訪林如海之事,朕許你便宜行事。」
「是!」
第35章 顧欽差
這個年代出門一次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去一趟江南,來迴路上就得兩個月,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
皇帝就又多說了兩句。
「大魏朝三大糧倉,兩湖、江南還有兩廣。江南是最繁華的,不僅產糧食,還有絲綢,是糧倉也是錢倉。都察院裏,負責收繳鹽稅、監察鹽商,查處私鹽的巡鹽禦史一共六人,林如海這個兩淮巡鹽禦史,手下督管的鹽稅是最多的。」
「不僅如此,太祖皇帝就是在金陵發跡的,那地方是龍興之地,雖然如今都城搬到了京城,可金陵一直沒落下。」
這點顧慶之也知道,「開國的四王八公多半都祖籍金陵。」
「那地方……最好不要出問題。」皇帝道:「朕再排些錦衣衛,你們明察暗訪的,相互有個照應。」
顧慶之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不如更聲張些。我記得前些日子陛下要削減後宮開支,放宮裏太監出來,這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不如趁機再安排些人去江南織造府,三方一起查,多少能看出些問題來。」
皇帝點頭應了,他是覺得後宮太監人過於多,不是覺得太監不好用,像太監和錦衣衛這些人,都是依託皇帝才能存在的,皇帝除非被忽悠拐了,否則不可能不倚重太監的。
就像前朝的幾個皇帝,被群臣忽悠著處理打壓了太監,然後就隻能依仗朝臣,然而朝臣結黨營私,跟太監相比,很難說哪個危害更大。
畢竟太監死了勢力就散了,可搞不出一個大家族來,也沒法侵占幾十萬畝的土地傳家。
這些東西,雖然皇帝當皇子的時候沒機會學,不過當了皇帝之後,也是了解到不少。
「既然如此,朕再給你個好東西。」皇帝笑道:「江南造船也是一絕,去年太上皇就下旨叫他們造了一艘樓船,他還想再去江南呢。」皇帝言語裏露出幾分不屑來,「太上皇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朕年幼時也跟著去過一次,真是——奢靡,看得人膽戰心驚。」
顧慶之臉上也有了笑容,他已經猜到皇帝要叫他幹什麽了,把太上皇的船開迴來。「臣一定好好照顧這船。」
這個解釋有點牽強,不過皇帝很給麵子,他語氣輕鬆,笑道:「你迴揚州,也算是衣錦還鄉了,雖然不能明說,不過朕不能叫人看不起你。」皇帝一頓,吩咐全公公,「去拿塊如朕親臨的牌子來,朕也給你漲漲威風。」
顧慶之放下心來,笑道:「多謝陛下。那祭台別撤了,香火別斷,至少能保證京城周邊半年風調雨順。」
皇帝笑著拍了拍顧慶之的肩膀,「多帶些人迴去。衛德惠,一路照顧好朕的安國公。」
話說到這兒就該走了,不過顧慶之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對他來說很重要的問題。
「陛下,您究竟為什麽要林如海當六年的巡鹽禦史?我問過了,別說是大魏朝了,就是前朝滅亡之際,巡鹽禦史也沒有超過兩年,林如海為什麽能當六年?而且他是太上皇點的探花,並不能算是您的天子門生。」
皇帝猶豫了一下,微微皺了眉頭,左右一看,全公公招手帶著屋裏人出去了。
「真要說起來……林如海當巡鹽禦史的第一年,太子謀逆,前後牽連了許多人,朕也因此上位。你也知道,朕原先不是被當做太子培養的,別說太子了,太上皇都沒打算培養朕當個賢王。」
顧慶之一邊聽著,一邊點頭。
「朕初登大寶,心中忐忑,太上皇又說一年隻能辦一件大事,朕就先換了京城的防務。後來……」
皇帝思索著,「巡鹽禦史的確是一年一換,不過朕剛上位,連年號也換了,前頭的自然不算,加上林如海幹得挺好,朕就叫他又做了一年。」
這理由也算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後來太上皇的人要林如海迴京,朕自然是不能叫他迴來的,太上皇——」
皇帝突然頓住了,幾乎是跟顧慶之異口同聲道:「這裏頭有問題!」
皇帝語速突然變快了很多,「朕當年剛當皇帝,什麽都不知道,隻知道太上皇看不慣朕,所以他贊成的,朕就要反對,他反對的,朕必須贊成!」
「太上皇是故意的!他也想叫林如海當巡鹽禦史!」
說到這兒,顧慶之總算是鬆了口氣,他就覺得林如海死的蹊蹺,整個過程都透著詭異。
真要是重病,不會拖了一年之久,可若是病不重,又沒必要接女兒迴去託孤,除非他知道自己隻能死。
顧慶之又問:「陛下,若是……就算林如海真的先接了林姑娘迴去,再上摺子,最後把家產女兒全都託付給賈家,您真的就生氣不管了嗎?」
皇帝想了想,道:「生氣肯定是生氣的,前頭一兩年說不定會不聞不問,不過畢竟是朝臣,那麽多人看著呢,就算是為了江山社稷,等朕消了氣,自然會照付一二的。」
所以這裏頭究竟有什麽事?
一時間皇帝跟顧慶之都安靜了下來。
「我明日就啟程。」
「你明日就啟程。」
兩人相視一笑,皇帝又道:「你是衣錦還鄉,查訪林如海之事,朕許你便宜行事。」
「是!」
第35章 顧欽差
這個年代出門一次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去一趟江南,來迴路上就得兩個月,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
皇帝就又多說了兩句。
「大魏朝三大糧倉,兩湖、江南還有兩廣。江南是最繁華的,不僅產糧食,還有絲綢,是糧倉也是錢倉。都察院裏,負責收繳鹽稅、監察鹽商,查處私鹽的巡鹽禦史一共六人,林如海這個兩淮巡鹽禦史,手下督管的鹽稅是最多的。」
「不僅如此,太祖皇帝就是在金陵發跡的,那地方是龍興之地,雖然如今都城搬到了京城,可金陵一直沒落下。」
這點顧慶之也知道,「開國的四王八公多半都祖籍金陵。」
「那地方……最好不要出問題。」皇帝道:「朕再排些錦衣衛,你們明察暗訪的,相互有個照應。」
顧慶之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不如更聲張些。我記得前些日子陛下要削減後宮開支,放宮裏太監出來,這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不如趁機再安排些人去江南織造府,三方一起查,多少能看出些問題來。」
皇帝點頭應了,他是覺得後宮太監人過於多,不是覺得太監不好用,像太監和錦衣衛這些人,都是依託皇帝才能存在的,皇帝除非被忽悠拐了,否則不可能不倚重太監的。
就像前朝的幾個皇帝,被群臣忽悠著處理打壓了太監,然後就隻能依仗朝臣,然而朝臣結黨營私,跟太監相比,很難說哪個危害更大。
畢竟太監死了勢力就散了,可搞不出一個大家族來,也沒法侵占幾十萬畝的土地傳家。
這些東西,雖然皇帝當皇子的時候沒機會學,不過當了皇帝之後,也是了解到不少。
「既然如此,朕再給你個好東西。」皇帝笑道:「江南造船也是一絕,去年太上皇就下旨叫他們造了一艘樓船,他還想再去江南呢。」皇帝言語裏露出幾分不屑來,「太上皇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朕年幼時也跟著去過一次,真是——奢靡,看得人膽戰心驚。」
顧慶之臉上也有了笑容,他已經猜到皇帝要叫他幹什麽了,把太上皇的船開迴來。「臣一定好好照顧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