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綜武俠] 漫捲紅袖 作者:豬圓魚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卷笑:「恐怕想救我們王太宰與梁太尉的,不隻是江湖人。我派六扇門幫你。」
蘇夢枕未置可否,隻領江湖人圍住整片法場,上下兩處,皆在觀眾嘈雜間陷入等待的沉默,直到鍾樓作響,時間已至,季卷足間一點,手拿喇叭,飄立至最高處,運氣凝神道:「關於梁師成、王黼二人蠹財害民,壞法敗國的公審公判大會,現在開始!」
第144章 送別
她辦這公審公判,當然借鑑了後世形式,非但有她念誦兩人禍亂朝政、賣官鬻爵的環節,更從民間收集了幾位受他們斂財之害的證人,等她說完,請這幾人連番上台,幾輪控訴之後,哪怕最事不關己,純粹為湊熱鬧而來的市井觀眾,也都為他們的故事共情,振臂大唿:「淩遲!——淩遲!」
王黼本就白淨的臉上這下更無血色。
季卷仍立高台,抱臂聽他們雜亂唿喝,其中更夾雜著些情緒激動者,奮力湧到前處,額冒青筋地對兩人怒罵。那間或響起的「淩遲」之聲越發統一,場外無數紛亂雜物扔向兩人頭頂,守衛其間的江湖人沒有抓到劫法場者,反先得拔劍挑開直衝兩人而來的銳器。
洶洶民意,對場中兩賊,是恨不能食肉寢皮的恨,倒轉過來,便是對能公允宣判二人的新朝廷的擁立。
——他日朝中有人作惡,這民意未嚐不是索命的利刃!
她眼見城中布衣群情激憤,一迴頭,便又見朝堂諸公臉色僵硬,未免有兔死狐悲之嘆,冷淡笑了笑,揚聲壓住場外所有雜音,一揮手,堅定道:「——行刑。」
血飛數丈之時,她已從高台隱跡。
她追著另一道依舊筆挺,卻已顯出桑榆暮景的身影往封丘門外去,不遠不近,始終綴在其後,直到那高大身影終於無奈駐足,道:「陛下還有何事?」
季卷笑道:「神侯離京,我怎能不來相送?」
高大身影迴頭,果然是鬚髮已然半白的諸葛正我。他已依約替蘇夢枕療過傷,由是元氣大傷,周身氣勢已遠不如昔,唯一雙眼仍看透事情波折,此時定定鎖在季卷身上,道:「老朽已打算追隨師兄懶殘大師,歸隱江湖,了此一生,必不會南下應天府襄助康王,更不會平生事端。陛下不必提防於我。」
季卷撓了撓臉,露出一抹被看透心事的赧然,仍能厚著臉皮道:「神侯一身文治武功,就這樣歸隱,未免可惜。」
諸葛正我閉目嘆道:「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
他輕吟王安石當初被神宗罷相後所寫怨苦之作,一晃眼,由王安石推舉踏入官場的意氣青年已至垂老,也到了要為君主守節之時。等他吟罷,又一嘆息,睜眼道:「見過陛下今日公審國賊之決心,我對國家前景已無憂慮。我把最得意的四個徒弟留給你,不要辜負他們。」
季卷笑問:「留他們在京城,是為了給我做臂助,還是擔憂有朝一日我被權勢腐蝕,還有他們可做製衡?」
諸葛正我微露慚色,隻道:「陛下如此通透,想必不會有這拔刀相向的一日。」
季卷正色道:「不,我也擔心會有這一日。我從沒掌握過這麽多的權利,也從沒管理過這麽大的攤子,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未免誇張,一時迷惘卻是事實。正因此,我才督促連雲盟在北地壯大,也將四位名捕留京,來日還要提拔提幹,為的就是若未來我行將踏錯,還有人可做我刺向頭頂的劍、脖間的刀。」
她說到此,又略略一笑,帶著點有事沒事都想秀一下的酸臭味補充道:「另外,難道金風細雨樓就是和我完全穿一條褲子的人?蘇夢枕的象牙塔可又要在天泉山上重建起來了,塔下那句反詩,也依舊鮮艷。他日我要成了趙佶第二,恐怕第一柄出鞘的刀就是來自枕邊人。」
「……」
諸葛正我強行把話題掰正道:「你有這樣準備,已足夠證明不會往歧路行去,往往有自知之明者,反倒不易踏錯,唯有對自己過於自信,才更容易被一時浮雲蒙蔽,做出千古憾事。有你這樣的君主,老朽或終於能卸下一身負累,遠離江湖之爭。」
「不到蓋棺定論,誰知道我會走怎樣一條路,或許我年老昏聵,就和唐玄宗一樣,要是四十歲以前暴亡,必可成唐朝千古名君,偏偏活到了安史之亂?」季卷笑:「把一國生民的希望寄托在聖君明主之上,本就是和求神拜佛一樣荒唐的事。真正穩定的政權,是要有持續百年不變的計劃,無論台上君主為誰,依舊不動搖不轉變。」
她故作遺憾道:「可惜神侯是看不到我改革的這一日了。」
諸葛正我啞然。
她又是一笑:「神侯要是覺得遺憾,大可以多教育些優秀子弟,輸送到官場江湖中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或許他日,內閣中會有自在門一席。」
諸葛正我聽出她語中深意,再三思索畢,俯身道:「臣明了。」
他俯身一拜,起身時鬍鬚沾染京中泥土。他將長須甩至肩後,忽灑然一笑,將那些棄婦詩拋諸腦後,披上蓑衣,往三江五湖,滄浪煙波而去。
季卷含笑目送他遠去,正要迴身,耳尖忽一動,臉上笑容便收了起來,嘆息道:「難道今日特別適合分別?」
「隻是看刺殺已息,京中權柄盡數移交你手,知道汴京之內,沒有什麽再能威脅到你,也就沒有什麽我的作用餘地了。」來人道。
蘇夢枕未置可否,隻領江湖人圍住整片法場,上下兩處,皆在觀眾嘈雜間陷入等待的沉默,直到鍾樓作響,時間已至,季卷足間一點,手拿喇叭,飄立至最高處,運氣凝神道:「關於梁師成、王黼二人蠹財害民,壞法敗國的公審公判大會,現在開始!」
第144章 送別
她辦這公審公判,當然借鑑了後世形式,非但有她念誦兩人禍亂朝政、賣官鬻爵的環節,更從民間收集了幾位受他們斂財之害的證人,等她說完,請這幾人連番上台,幾輪控訴之後,哪怕最事不關己,純粹為湊熱鬧而來的市井觀眾,也都為他們的故事共情,振臂大唿:「淩遲!——淩遲!」
王黼本就白淨的臉上這下更無血色。
季卷仍立高台,抱臂聽他們雜亂唿喝,其中更夾雜著些情緒激動者,奮力湧到前處,額冒青筋地對兩人怒罵。那間或響起的「淩遲」之聲越發統一,場外無數紛亂雜物扔向兩人頭頂,守衛其間的江湖人沒有抓到劫法場者,反先得拔劍挑開直衝兩人而來的銳器。
洶洶民意,對場中兩賊,是恨不能食肉寢皮的恨,倒轉過來,便是對能公允宣判二人的新朝廷的擁立。
——他日朝中有人作惡,這民意未嚐不是索命的利刃!
她眼見城中布衣群情激憤,一迴頭,便又見朝堂諸公臉色僵硬,未免有兔死狐悲之嘆,冷淡笑了笑,揚聲壓住場外所有雜音,一揮手,堅定道:「——行刑。」
血飛數丈之時,她已從高台隱跡。
她追著另一道依舊筆挺,卻已顯出桑榆暮景的身影往封丘門外去,不遠不近,始終綴在其後,直到那高大身影終於無奈駐足,道:「陛下還有何事?」
季卷笑道:「神侯離京,我怎能不來相送?」
高大身影迴頭,果然是鬚髮已然半白的諸葛正我。他已依約替蘇夢枕療過傷,由是元氣大傷,周身氣勢已遠不如昔,唯一雙眼仍看透事情波折,此時定定鎖在季卷身上,道:「老朽已打算追隨師兄懶殘大師,歸隱江湖,了此一生,必不會南下應天府襄助康王,更不會平生事端。陛下不必提防於我。」
季卷撓了撓臉,露出一抹被看透心事的赧然,仍能厚著臉皮道:「神侯一身文治武功,就這樣歸隱,未免可惜。」
諸葛正我閉目嘆道:「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
他輕吟王安石當初被神宗罷相後所寫怨苦之作,一晃眼,由王安石推舉踏入官場的意氣青年已至垂老,也到了要為君主守節之時。等他吟罷,又一嘆息,睜眼道:「見過陛下今日公審國賊之決心,我對國家前景已無憂慮。我把最得意的四個徒弟留給你,不要辜負他們。」
季卷笑問:「留他們在京城,是為了給我做臂助,還是擔憂有朝一日我被權勢腐蝕,還有他們可做製衡?」
諸葛正我微露慚色,隻道:「陛下如此通透,想必不會有這拔刀相向的一日。」
季卷正色道:「不,我也擔心會有這一日。我從沒掌握過這麽多的權利,也從沒管理過這麽大的攤子,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未免誇張,一時迷惘卻是事實。正因此,我才督促連雲盟在北地壯大,也將四位名捕留京,來日還要提拔提幹,為的就是若未來我行將踏錯,還有人可做我刺向頭頂的劍、脖間的刀。」
她說到此,又略略一笑,帶著點有事沒事都想秀一下的酸臭味補充道:「另外,難道金風細雨樓就是和我完全穿一條褲子的人?蘇夢枕的象牙塔可又要在天泉山上重建起來了,塔下那句反詩,也依舊鮮艷。他日我要成了趙佶第二,恐怕第一柄出鞘的刀就是來自枕邊人。」
「……」
諸葛正我強行把話題掰正道:「你有這樣準備,已足夠證明不會往歧路行去,往往有自知之明者,反倒不易踏錯,唯有對自己過於自信,才更容易被一時浮雲蒙蔽,做出千古憾事。有你這樣的君主,老朽或終於能卸下一身負累,遠離江湖之爭。」
「不到蓋棺定論,誰知道我會走怎樣一條路,或許我年老昏聵,就和唐玄宗一樣,要是四十歲以前暴亡,必可成唐朝千古名君,偏偏活到了安史之亂?」季卷笑:「把一國生民的希望寄托在聖君明主之上,本就是和求神拜佛一樣荒唐的事。真正穩定的政權,是要有持續百年不變的計劃,無論台上君主為誰,依舊不動搖不轉變。」
她故作遺憾道:「可惜神侯是看不到我改革的這一日了。」
諸葛正我啞然。
她又是一笑:「神侯要是覺得遺憾,大可以多教育些優秀子弟,輸送到官場江湖中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或許他日,內閣中會有自在門一席。」
諸葛正我聽出她語中深意,再三思索畢,俯身道:「臣明了。」
他俯身一拜,起身時鬍鬚沾染京中泥土。他將長須甩至肩後,忽灑然一笑,將那些棄婦詩拋諸腦後,披上蓑衣,往三江五湖,滄浪煙波而去。
季卷含笑目送他遠去,正要迴身,耳尖忽一動,臉上笑容便收了起來,嘆息道:「難道今日特別適合分別?」
「隻是看刺殺已息,京中權柄盡數移交你手,知道汴京之內,沒有什麽再能威脅到你,也就沒有什麽我的作用餘地了。」來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