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恆:「我隻有三兩。」
幾個衙役見狀也將銀子掏出來,六個人湊了二十三兩半。
徐旺道:「大恆再跑一趟,看他們能湊出多少。」
在河道挖泥沙的百姓瞧見衙役騎著馬一趟又一趟,一副焦急模樣,紛紛議論開。
「這是發生啥事了,剛才還讓大傢夥脫衣裳查看身子,莫不是有人得了啥傳人的病?」
「要真有人得了那病,官差大人早把人抓起來了。」
「哎,你們隊知道官差大人一趟趟的,是在幹啥不?」有漢子問隔壁小隊的。
「那個騎馬的官差說了個病變啥的,俺也不曉得啥意思。」
眾人一頭霧水,左右不關自己事兒,轉頭又聊起哪家姑娘嬌俏,哪家小哥兒好生養。
這頭馬蹄聲漸近,大恆帶著一大包銀子下了馬。
「一共是五十兩,除了張永明跟劉勝子沒掏銀子,其他兄弟都掏了。」
張永明、劉勝子是一隊監工,兩人來得早,看不慣徐旺個後來的,在衙門裏混得比自個兒好,平日沒少找茬挑事兒,聽大恆說籌銀子的主意是徐旺提出來的,便當沒瞧見似的,把大恆晾在一旁,理都不理。
徐旺聽大恆說了,黑著臉道:「隨他倆去,到時出了岔子咱們可背不起這個鍋。」
他把銀子堆在一起,扭頭問沈季青:「沈老弟,你看這些銀子夠不?」
「能撐個三五日,但想根治遠遠不夠。我建議徐大哥不要拖太久,盡快將此事上報給薑縣令才好。」
沈季青見徐旺猶豫不決,給他出主意道:「讓大恆跟我去抓藥,徐大哥迴衙門稟報薑縣令,薑縣令是個好官,得知你們自掏腰包為百姓抓藥,定不會怪罪,說不定還能得到嘉獎。」
徐旺搓著雙手躊躇不定,糾結再三,拍著大腿,下定決心道:「那就這麽辦!大恆你跟沈老弟去抓藥,我迴衙門一趟,其餘人看好百姓,有腹瀉發熱的,通通給我揪上岸!」
「曉得了!」
縣裏抓藥貴,沈季青想都沒想,騎馬帶大恆直奔嶺水鎮。
「我眼花了?方才騎馬過去那個,瞅著像是沈老闆。」
「咋可能是沈老闆,沈老闆這會兒還在縣裏挖河道呢。」
「是官差,前頭那個穿著公服呢。」
「官差大人來咱嶺水鎮幹啥?也沒聽說哪家有人犯了事。」
「不曉得,瞅著往南街去了,馬蹄子都快甩飛了,估摸著應是出了大事兒。」
出來納涼的百姓紛紛探頭,直到馬屁股都瞧不見了,這才扭迴腦袋。
此時,迴春堂。
夥計剛把一位老者送出門,抬頭瞧見兩位官差騎著馬疾馳而來,一臉慌張地跑進屋。
「掌櫃的,廖大夫,有官差往咱醫館這頭來了!」
「慌啥。」徐掌櫃瞪夥計一眼,靠迴躺椅打算再小憩一會兒,「有廖大夫在呢,我再眯……你說誰,官差?!」
他猛地睜開眼,剛把鞋子穿上,便聽見鋪子裏有人喊:「掌櫃的可在?」
「在呢在呢!」徐掌櫃拎著衣擺跑進前廳,瞧見官差後頭站著的沈季青,詫異道,「季青小子?」
廖義平在後院翻曬草藥,聽到動靜進了屋。
「徐掌櫃,廖伯父。」
沈季青跟二人打過招唿,沒多作寒暄,說明來意後,徐掌櫃麵色沉重道:「老廖去開方子吧,藥錢給個成本價就成。」
大恆本以為半價抓到藥便不錯了,不想竟以成本價拿到了藥材,壓不住心底的高興,激動道:「徐掌櫃大義,我代表那些患病的百姓感謝您!」
「應該的,隻要河道能如期修好,造福的是咱們整個源陽縣的百姓。」
半刻鍾後,廖義平領夥計配好了藥,他將十大包藥材裝進竹筐,對二人道:「鋪子裏有味藥材存貨不夠,讓季青小子領官差大人去別的藥鋪問問,實在湊不齊,這些也能頂用,隻是藥效會慢些。」
大恆道:「多謝廖大夫,我們這就去旁的藥鋪問問。」
嶺水鎮共六個藥鋪,除了南街的迴春堂,跟東街的妙仁堂,其餘四個都是小藥鋪,兩人一路過去,問過三個小藥鋪,還沒將藥材湊齊,便將希望寄托在東街的妙仁堂與華壽堂。
兩人率先去了妙仁堂,秦掌櫃不在,隻曾有仁跟藥童守在鋪子裏。
大恆進了醫館,拿出藥方問:「曾大夫,這味藥材你們這有多少?」
曾有仁識得廖義平字跡,打眼一瞧便知這藥方是廖義平開的,心裏便有些不舒坦,連帶著臉色也不大好看。
「不多,隻能湊出半斤。」
大恆皺眉,旁的小藥鋪都能湊出一斤多,妙仁堂這麽大一個醫館隻能湊出半斤,擺明了不想配合。
曾有仁捋著鬍子,老神在在。
旁人畏懼衙役他可不怕,說得好聽點叫官差,難聽點就是狗腿子,在這嶺水鎮地主鄉紳都得給他幾分薄麵,咋可能懼怕個,連正經官身都沒有的小衙役?
「我們是在替薑縣令辦事,還請曾大夫行個方便。」
路上沈季青便把妙仁堂的情況跟大恆說了,他也不敢把人得罪了,隻好搬出薑縣令。
曾有仁道:「可有公文?」
衙門徵收藥材都會下發公文,這位若是有,方才進醫館便亮出來了。
公文自是沒有,可藥材還差兩斤多,就這麽走了實在可惜。
幾個衙役見狀也將銀子掏出來,六個人湊了二十三兩半。
徐旺道:「大恆再跑一趟,看他們能湊出多少。」
在河道挖泥沙的百姓瞧見衙役騎著馬一趟又一趟,一副焦急模樣,紛紛議論開。
「這是發生啥事了,剛才還讓大傢夥脫衣裳查看身子,莫不是有人得了啥傳人的病?」
「要真有人得了那病,官差大人早把人抓起來了。」
「哎,你們隊知道官差大人一趟趟的,是在幹啥不?」有漢子問隔壁小隊的。
「那個騎馬的官差說了個病變啥的,俺也不曉得啥意思。」
眾人一頭霧水,左右不關自己事兒,轉頭又聊起哪家姑娘嬌俏,哪家小哥兒好生養。
這頭馬蹄聲漸近,大恆帶著一大包銀子下了馬。
「一共是五十兩,除了張永明跟劉勝子沒掏銀子,其他兄弟都掏了。」
張永明、劉勝子是一隊監工,兩人來得早,看不慣徐旺個後來的,在衙門裏混得比自個兒好,平日沒少找茬挑事兒,聽大恆說籌銀子的主意是徐旺提出來的,便當沒瞧見似的,把大恆晾在一旁,理都不理。
徐旺聽大恆說了,黑著臉道:「隨他倆去,到時出了岔子咱們可背不起這個鍋。」
他把銀子堆在一起,扭頭問沈季青:「沈老弟,你看這些銀子夠不?」
「能撐個三五日,但想根治遠遠不夠。我建議徐大哥不要拖太久,盡快將此事上報給薑縣令才好。」
沈季青見徐旺猶豫不決,給他出主意道:「讓大恆跟我去抓藥,徐大哥迴衙門稟報薑縣令,薑縣令是個好官,得知你們自掏腰包為百姓抓藥,定不會怪罪,說不定還能得到嘉獎。」
徐旺搓著雙手躊躇不定,糾結再三,拍著大腿,下定決心道:「那就這麽辦!大恆你跟沈老弟去抓藥,我迴衙門一趟,其餘人看好百姓,有腹瀉發熱的,通通給我揪上岸!」
「曉得了!」
縣裏抓藥貴,沈季青想都沒想,騎馬帶大恆直奔嶺水鎮。
「我眼花了?方才騎馬過去那個,瞅著像是沈老闆。」
「咋可能是沈老闆,沈老闆這會兒還在縣裏挖河道呢。」
「是官差,前頭那個穿著公服呢。」
「官差大人來咱嶺水鎮幹啥?也沒聽說哪家有人犯了事。」
「不曉得,瞅著往南街去了,馬蹄子都快甩飛了,估摸著應是出了大事兒。」
出來納涼的百姓紛紛探頭,直到馬屁股都瞧不見了,這才扭迴腦袋。
此時,迴春堂。
夥計剛把一位老者送出門,抬頭瞧見兩位官差騎著馬疾馳而來,一臉慌張地跑進屋。
「掌櫃的,廖大夫,有官差往咱醫館這頭來了!」
「慌啥。」徐掌櫃瞪夥計一眼,靠迴躺椅打算再小憩一會兒,「有廖大夫在呢,我再眯……你說誰,官差?!」
他猛地睜開眼,剛把鞋子穿上,便聽見鋪子裏有人喊:「掌櫃的可在?」
「在呢在呢!」徐掌櫃拎著衣擺跑進前廳,瞧見官差後頭站著的沈季青,詫異道,「季青小子?」
廖義平在後院翻曬草藥,聽到動靜進了屋。
「徐掌櫃,廖伯父。」
沈季青跟二人打過招唿,沒多作寒暄,說明來意後,徐掌櫃麵色沉重道:「老廖去開方子吧,藥錢給個成本價就成。」
大恆本以為半價抓到藥便不錯了,不想竟以成本價拿到了藥材,壓不住心底的高興,激動道:「徐掌櫃大義,我代表那些患病的百姓感謝您!」
「應該的,隻要河道能如期修好,造福的是咱們整個源陽縣的百姓。」
半刻鍾後,廖義平領夥計配好了藥,他將十大包藥材裝進竹筐,對二人道:「鋪子裏有味藥材存貨不夠,讓季青小子領官差大人去別的藥鋪問問,實在湊不齊,這些也能頂用,隻是藥效會慢些。」
大恆道:「多謝廖大夫,我們這就去旁的藥鋪問問。」
嶺水鎮共六個藥鋪,除了南街的迴春堂,跟東街的妙仁堂,其餘四個都是小藥鋪,兩人一路過去,問過三個小藥鋪,還沒將藥材湊齊,便將希望寄托在東街的妙仁堂與華壽堂。
兩人率先去了妙仁堂,秦掌櫃不在,隻曾有仁跟藥童守在鋪子裏。
大恆進了醫館,拿出藥方問:「曾大夫,這味藥材你們這有多少?」
曾有仁識得廖義平字跡,打眼一瞧便知這藥方是廖義平開的,心裏便有些不舒坦,連帶著臉色也不大好看。
「不多,隻能湊出半斤。」
大恆皺眉,旁的小藥鋪都能湊出一斤多,妙仁堂這麽大一個醫館隻能湊出半斤,擺明了不想配合。
曾有仁捋著鬍子,老神在在。
旁人畏懼衙役他可不怕,說得好聽點叫官差,難聽點就是狗腿子,在這嶺水鎮地主鄉紳都得給他幾分薄麵,咋可能懼怕個,連正經官身都沒有的小衙役?
「我們是在替薑縣令辦事,還請曾大夫行個方便。」
路上沈季青便把妙仁堂的情況跟大恆說了,他也不敢把人得罪了,隻好搬出薑縣令。
曾有仁道:「可有公文?」
衙門徵收藥材都會下發公文,這位若是有,方才進醫館便亮出來了。
公文自是沒有,可藥材還差兩斤多,就這麽走了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