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自家哥哥與哥夫不知情,姚青雲愣道:「那人不是哥夫找來的?」
沈季青眉頭微皺,「不是。」
「也不是哥找的?」
姚沐兒搖頭。
小漢子徹底蒙了,「那是誰?」
「會不會是梁大哥跟林叔他們?」姚沐兒看向夫君。
沈季青說道:「不會是他們,如果是梁哥找來的人,定會提前知會一聲,免得幾個人重疊了位置。」
姚沐兒想了半晌,也沒想出是誰在暗中幫助,幹脆不想了,合力打掃好鋪子,便各自迴房歇息。
第二日姚記生意雖沒恢復如常,但相比昨日熱鬧多了,新推出的菜品一上午賣出十來份,一整天下來總算有了進帳,雖說隻有幾十文,但總算沒再像昨日一般,入不敷出。
酉時姚記打烊後,大傢夥瞧著桌上的幾百枚銅板,麵上漸漸有了笑意。
「太好了,再過幾日鋪子裏的生意,就能重新變得火紅起來。」沈秋激動道。
姚青雲點頭,「我在書院交了幾個朋友,等下次放旬假,請他們來店裏吃飯!」
姚沐兒聞言,笑著說:「好,到時哥給你們做芝麻芋頭酥吃。」
-
兄弟倆是混子,專靠坑蒙拐騙過活的消息,不出兩日便傳遍了嶺水鎮,如今就算沒吃過姚記吃食的百姓,也知道在西街有這麽一家鋪子在,大家提起姚記,便是老闆手藝好,飯菜便宜,還曾被混子訛去過四兩銀子。
消息仍在街坊中傳著,幾日過去大家慢慢淡忘此事,姚記生意也逐漸迴到正軌。
二月二十,逸雲書院放旬假,姚青雲邀請三個夥伴來家裏溫書,其中便有之前踏青,跟他一樣沒有報名的兩個同窗在。
三人分別是寧家村、趙家村與王家村來的,年歲都與姚青雲差不多,最小的一個十二歲,是寧家村人。
三人家中都不算富裕,寧遠更是通過族中長輩支持,才有機會來書院念書。
姚沐兒抽空往弟弟屋裏送了些吃食,見幾人正在認真討論夫子留下的功課,將吃食放在一旁後,放輕腳步退了出去。
「青雲,那件事你跟你哥說了沒?」寧遠放下書問。
另外兩位夥伴聽他說起這件事,心情忽地變得沉重起來。
「沒有,前些日子鋪子裏頭發生了些事情,我哥為了解決麻煩,好幾日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姚青雲頓了下,繼續說道,「反正我是不會給他們銀子的,大不了一直在外頭站著,就當鍛鍊身體了。」
「爹娘跟大哥為了送我去書院念書,已經花了不少銀錢,每季二兩銀子的束脩,我們家勉強負擔得起,再多隻能退學迴家,跟著我爹下地種田了。」王鵬說道。
他是四人中年歲最大的,今年十五歲,去年差一點考上童生,今年有很大希望,隻是書院不是他們這種窮人念得起的,今年若是再考不上,便隻能捲鋪蓋走人了。
趙誌為也為難道:「我爹說砸鍋賣鐵也要供我繼續念書,可我不想念了,我爹為了湊足二兩銀子的束脩,沒日沒夜幫人做工落了一身病,夜裏每每聽見他咳嗽,便難受地睡不著覺。」
寧遠有族中長輩支持,家中日子還算過得下去,隻是也不好再向長輩們開口要銀錢,於是也一同被山長隨意挑了個錯處,丟去了外頭聽講。
姚青雲捏緊毛筆,「若是四月份童生考試沒過,你們就不念了?」
三人沉默不語,捧著手裏的書,不甘心地紅了眼眶。
-
二月底天氣迴暖,百姓褪下夾襖,換上春衣。
西街某條巷子裏,一個身穿紅色齊腰襦裙的婦人,搖著扇子拐進巷口。
「到了到了。」
婦人似乎是有什麽喜事,笑得眉不見眼,嘴裏邊自語著,邊抬手叩響了木門。
屋裏頭錢三兒正準備喝點小酒,聽見叩門聲,手上一抖險些將酒壺摔碎在地。
「誰?」他警惕地問。
「是我,楊媒婆。三爺開開門兒,有喜事兒跟您說。」
還喜事,他差點要給自個兒辦喪事!
錢三兒抹了把腦門兒。
自從被那煞神嚇過一遭,已經快半月沒出過門了,今兒好不容易緩和過來,想喝點小酒壓壓驚,又被這沒眼色的死婆娘一嚇,心肝兒都差點嚇出毛病來。
「三爺開開門兒呀,真有喜事兒,您聽了一準兒高興。」
「嘖,老子倒要聽聽你能放出什麽好屁來。」錢三兒沒了喝酒性質,酒壺往桌上一擱,帶著一臉怒氣到院裏開了門。
院門一開,楊媒婆便搖著扇子跨進來,一身脂粉味香氣撲鼻,熏得錢三兒一連打了四五個噴嚏。
「離我遠點兒,有啥事兒站門口說就成!」他捏著鼻子,滿臉嫌棄。
一個媒婆整日打扮得跟窯子裏出來似的,瞧著就膈應。
「成,聽三爺的。」楊媒婆半點不生氣,打著扇子笑嗬嗬道,「三爺,大喜事兒啊,您不是讓我幫您留意八字硬的女子跟哥兒嗎,我給您找著了!」
「找著了?」
錢三兒一聽,也不嫌棄了,忙拉著人進屋細聊。
他給人倒了杯水,搓著手問:「對方是哪家姑娘?」
「王家村的,今年十九尚未婚嫁。不過不是女子,是哥兒。」
錢三兒道:「隻要八字硬不怕克,甭管姑娘還是哥兒,都成!」
沈季青眉頭微皺,「不是。」
「也不是哥找的?」
姚沐兒搖頭。
小漢子徹底蒙了,「那是誰?」
「會不會是梁大哥跟林叔他們?」姚沐兒看向夫君。
沈季青說道:「不會是他們,如果是梁哥找來的人,定會提前知會一聲,免得幾個人重疊了位置。」
姚沐兒想了半晌,也沒想出是誰在暗中幫助,幹脆不想了,合力打掃好鋪子,便各自迴房歇息。
第二日姚記生意雖沒恢復如常,但相比昨日熱鬧多了,新推出的菜品一上午賣出十來份,一整天下來總算有了進帳,雖說隻有幾十文,但總算沒再像昨日一般,入不敷出。
酉時姚記打烊後,大傢夥瞧著桌上的幾百枚銅板,麵上漸漸有了笑意。
「太好了,再過幾日鋪子裏的生意,就能重新變得火紅起來。」沈秋激動道。
姚青雲點頭,「我在書院交了幾個朋友,等下次放旬假,請他們來店裏吃飯!」
姚沐兒聞言,笑著說:「好,到時哥給你們做芝麻芋頭酥吃。」
-
兄弟倆是混子,專靠坑蒙拐騙過活的消息,不出兩日便傳遍了嶺水鎮,如今就算沒吃過姚記吃食的百姓,也知道在西街有這麽一家鋪子在,大家提起姚記,便是老闆手藝好,飯菜便宜,還曾被混子訛去過四兩銀子。
消息仍在街坊中傳著,幾日過去大家慢慢淡忘此事,姚記生意也逐漸迴到正軌。
二月二十,逸雲書院放旬假,姚青雲邀請三個夥伴來家裏溫書,其中便有之前踏青,跟他一樣沒有報名的兩個同窗在。
三人分別是寧家村、趙家村與王家村來的,年歲都與姚青雲差不多,最小的一個十二歲,是寧家村人。
三人家中都不算富裕,寧遠更是通過族中長輩支持,才有機會來書院念書。
姚沐兒抽空往弟弟屋裏送了些吃食,見幾人正在認真討論夫子留下的功課,將吃食放在一旁後,放輕腳步退了出去。
「青雲,那件事你跟你哥說了沒?」寧遠放下書問。
另外兩位夥伴聽他說起這件事,心情忽地變得沉重起來。
「沒有,前些日子鋪子裏頭發生了些事情,我哥為了解決麻煩,好幾日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姚青雲頓了下,繼續說道,「反正我是不會給他們銀子的,大不了一直在外頭站著,就當鍛鍊身體了。」
「爹娘跟大哥為了送我去書院念書,已經花了不少銀錢,每季二兩銀子的束脩,我們家勉強負擔得起,再多隻能退學迴家,跟著我爹下地種田了。」王鵬說道。
他是四人中年歲最大的,今年十五歲,去年差一點考上童生,今年有很大希望,隻是書院不是他們這種窮人念得起的,今年若是再考不上,便隻能捲鋪蓋走人了。
趙誌為也為難道:「我爹說砸鍋賣鐵也要供我繼續念書,可我不想念了,我爹為了湊足二兩銀子的束脩,沒日沒夜幫人做工落了一身病,夜裏每每聽見他咳嗽,便難受地睡不著覺。」
寧遠有族中長輩支持,家中日子還算過得下去,隻是也不好再向長輩們開口要銀錢,於是也一同被山長隨意挑了個錯處,丟去了外頭聽講。
姚青雲捏緊毛筆,「若是四月份童生考試沒過,你們就不念了?」
三人沉默不語,捧著手裏的書,不甘心地紅了眼眶。
-
二月底天氣迴暖,百姓褪下夾襖,換上春衣。
西街某條巷子裏,一個身穿紅色齊腰襦裙的婦人,搖著扇子拐進巷口。
「到了到了。」
婦人似乎是有什麽喜事,笑得眉不見眼,嘴裏邊自語著,邊抬手叩響了木門。
屋裏頭錢三兒正準備喝點小酒,聽見叩門聲,手上一抖險些將酒壺摔碎在地。
「誰?」他警惕地問。
「是我,楊媒婆。三爺開開門兒,有喜事兒跟您說。」
還喜事,他差點要給自個兒辦喪事!
錢三兒抹了把腦門兒。
自從被那煞神嚇過一遭,已經快半月沒出過門了,今兒好不容易緩和過來,想喝點小酒壓壓驚,又被這沒眼色的死婆娘一嚇,心肝兒都差點嚇出毛病來。
「三爺開開門兒呀,真有喜事兒,您聽了一準兒高興。」
「嘖,老子倒要聽聽你能放出什麽好屁來。」錢三兒沒了喝酒性質,酒壺往桌上一擱,帶著一臉怒氣到院裏開了門。
院門一開,楊媒婆便搖著扇子跨進來,一身脂粉味香氣撲鼻,熏得錢三兒一連打了四五個噴嚏。
「離我遠點兒,有啥事兒站門口說就成!」他捏著鼻子,滿臉嫌棄。
一個媒婆整日打扮得跟窯子裏出來似的,瞧著就膈應。
「成,聽三爺的。」楊媒婆半點不生氣,打著扇子笑嗬嗬道,「三爺,大喜事兒啊,您不是讓我幫您留意八字硬的女子跟哥兒嗎,我給您找著了!」
「找著了?」
錢三兒一聽,也不嫌棄了,忙拉著人進屋細聊。
他給人倒了杯水,搓著手問:「對方是哪家姑娘?」
「王家村的,今年十九尚未婚嫁。不過不是女子,是哥兒。」
錢三兒道:「隻要八字硬不怕克,甭管姑娘還是哥兒,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