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豬肉攤,買了兩斤豬肉,五斤豬骨,三人便拉著板車迴了家。
當天夜裏,沈家西屋又燃起油燈。
「今兒賣了四籠包子,再加上賣出去的竹筒,共三百零八文,買豬肉跟豬骨花了五十九文,剩二百四十九文,去掉本錢賺了一百三十五文!」
姚沐兒取出麻繩,與夫君一起串好銅板,將零散的三十一文留做家用。
算好帳收起錢箱,姚沐兒疲憊又高興地靠在自家夫君懷裏,小聲與漢子說著話,食指無意識地在漢子胸膛前劃拉著。
「剛開張那天手忙腳亂的,這才兩日就已經上手了,包子餡兒跟麵已經提前弄好,明兒可以多歇息半個時辰。」
沈季青抓住夫郎作亂的手指,捏著指尖說:「青雲年紀小,跟著跑了兩天,眼下已經有烏青了。」
「明兒就不讓他跟著去了,咱倆也能忙活開。」
「好。」
-
沈家沒啥親戚,除了沈老大與沈長壽家,沒什麽走親戚的必要,正因如此姚沐兒夫夫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開食攤上。
元旦是大元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上到文武百官,下至書生學子,皆有三日休假。
今日正月初二,也在休假時間之內,夫夫倆一早到了嶺水鎮,市集上已經有百姓到處閑逛。
「姚老闆可算來了。」
「沈老闆,你們生意這麽紅火不該早點來嗎,有銀錢都不賺,傻的嘞。」
有百姓抱怨他們來得晚,姚沐兒聽見笑著解釋:「誰不想多賺些銀錢呢,隻是我與夫君住得實在太遠,每日寅時就得起來忙活,若是再早,隻怕會吃不消累倒,到時豈不是一文都賺不上,還得搭百十文藥錢。」
「謔,寅時便起了!」
「姚老闆說得對,賺錢固然重要,但也得有命花不是。」
「鎮上有租鋪麵的,若是銀錢不夠,姚老闆與沈老闆可以先租間屋子,作為臨時落腳,到時六七天一迴,也比日日往返折騰強。」
「我與夫君也是這樣想的,隻是暫時還沒找到合適的。」
「年節當口幹啥都不方便,也就是吃食多,姚老闆你們多留意著點,說不準便能尋到合適的住處。」
「哎。」
「姚老闆,你弟弟今日咋沒來?」
「有些累到,在家歇著呢。」
「原來如此。這孩子真懂事,小小年紀就跟著一起吃苦,換做我家那小子,非得睡到日上三竿不可。」
「這話說的,若是有那條件,誰又願意讓孩子跟著吃苦受累呢。」
有那熱情的食客,邊等骨湯燒開,邊與姚沐兒夫夫搭話。
半刻鍾後骨湯好了,食客們不再多言,忙掏出銀錢與竹筒,爭先恐後擠上前。
嶺水鎮百姓一日吃三頓,包子最好賣的時辰便是食時、日中與晡時,姚記食攤雖隻擺了幾日,但已有了固定食客,再加上聞信兒趕來嚐個新鮮的,每日不到晡時便能全部賣光,偶爾晚個半炷香、一炷香的,再正常不過。
-
時值正月十一,姚記包子攤已經在鎮上擺了一十二天,包子每日倒是都賣淨了,隻是收攤時間卻一日比一日長。
「沐哥兒,季青小子,我先迴了。」
「好,阿婆您路上慢著點。」
「哎。」
目送陳阿婆拐出巷口,姚沐兒捶著肩頭,與自家夫君說道:「今兒倒是比昨日早收攤了兩刻鍾,不過跟剛開張那幾日比,晚了不少。」
「新鮮吃食剛開張,是會賣得好些。」沈季青拾掇著攤子說,「這幾日差不多都是這個時辰收攤,說明生意已經穩定下來了。」
姚沐兒點頭,歇了片刻便與夫君一起收拾好攤子,拉著板車往沈家村方向趕。
開春兒後下了場雨,路上泥濘不好走,兩人花了一個半時辰,帶著一腳爛泥進了院子。
「哥,哥夫,我燒了熱水,你們快進屋洗洗。」姚青雲幫著將東西搬下板車,說。
小漢子這些日子在家,除了上山砍柴便是溫習功課,每迴見他哥與哥夫攜著一身疲憊迴來,都想跟去幫忙,但是哥哥不許。
待兩人洗刷幹淨,小漢子再次湊上前。
「哥讓我去唄,我能幫上不少忙呢。」
「我跟你哥夫兩個人忙得過來。」姚沐兒手掌放在弟弟腦門上,將人往後推,「等過了上元節,鎮上書院便開課了,到時送你去書院念書。」
小漢子聞言,眸子咻地一亮。
「真的?」
「真的。」姚沐兒搓洗著衣裳,對弟弟說,「攤子的事不用你操心,多把心思放在念書上,若是念得好,興許明年便能考上童生了。」
「我會好好念書的!」姚青雲攥著拳頭,一臉激動。
他現在《三字經》倒背如流,前幾日哥給他買迴一本《千字文》,雖沒習過,但姚寶財過去為了向他炫耀,沒少在他麵前搖頭晃腦地誦讀,按著記憶也能對上個七七八八,就是不知道對不對。
他不敢瞎背,怕到時錯了不好糾正,隻有明確對得上號的地方,才敢熟讀背誦。
姚沐兒對弟弟還算放心,聞言笑著說道:「去幫你哥夫刷板車吧。」
「哎!」
小漢子一溜煙跑了。
姚沐兒擱下衣裳,抬起胳膊活動兩下。
這一幕正好被沈氏瞧見,心疼道:「沐哥兒可是累著了?」
當天夜裏,沈家西屋又燃起油燈。
「今兒賣了四籠包子,再加上賣出去的竹筒,共三百零八文,買豬肉跟豬骨花了五十九文,剩二百四十九文,去掉本錢賺了一百三十五文!」
姚沐兒取出麻繩,與夫君一起串好銅板,將零散的三十一文留做家用。
算好帳收起錢箱,姚沐兒疲憊又高興地靠在自家夫君懷裏,小聲與漢子說著話,食指無意識地在漢子胸膛前劃拉著。
「剛開張那天手忙腳亂的,這才兩日就已經上手了,包子餡兒跟麵已經提前弄好,明兒可以多歇息半個時辰。」
沈季青抓住夫郎作亂的手指,捏著指尖說:「青雲年紀小,跟著跑了兩天,眼下已經有烏青了。」
「明兒就不讓他跟著去了,咱倆也能忙活開。」
「好。」
-
沈家沒啥親戚,除了沈老大與沈長壽家,沒什麽走親戚的必要,正因如此姚沐兒夫夫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開食攤上。
元旦是大元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上到文武百官,下至書生學子,皆有三日休假。
今日正月初二,也在休假時間之內,夫夫倆一早到了嶺水鎮,市集上已經有百姓到處閑逛。
「姚老闆可算來了。」
「沈老闆,你們生意這麽紅火不該早點來嗎,有銀錢都不賺,傻的嘞。」
有百姓抱怨他們來得晚,姚沐兒聽見笑著解釋:「誰不想多賺些銀錢呢,隻是我與夫君住得實在太遠,每日寅時就得起來忙活,若是再早,隻怕會吃不消累倒,到時豈不是一文都賺不上,還得搭百十文藥錢。」
「謔,寅時便起了!」
「姚老闆說得對,賺錢固然重要,但也得有命花不是。」
「鎮上有租鋪麵的,若是銀錢不夠,姚老闆與沈老闆可以先租間屋子,作為臨時落腳,到時六七天一迴,也比日日往返折騰強。」
「我與夫君也是這樣想的,隻是暫時還沒找到合適的。」
「年節當口幹啥都不方便,也就是吃食多,姚老闆你們多留意著點,說不準便能尋到合適的住處。」
「哎。」
「姚老闆,你弟弟今日咋沒來?」
「有些累到,在家歇著呢。」
「原來如此。這孩子真懂事,小小年紀就跟著一起吃苦,換做我家那小子,非得睡到日上三竿不可。」
「這話說的,若是有那條件,誰又願意讓孩子跟著吃苦受累呢。」
有那熱情的食客,邊等骨湯燒開,邊與姚沐兒夫夫搭話。
半刻鍾後骨湯好了,食客們不再多言,忙掏出銀錢與竹筒,爭先恐後擠上前。
嶺水鎮百姓一日吃三頓,包子最好賣的時辰便是食時、日中與晡時,姚記食攤雖隻擺了幾日,但已有了固定食客,再加上聞信兒趕來嚐個新鮮的,每日不到晡時便能全部賣光,偶爾晚個半炷香、一炷香的,再正常不過。
-
時值正月十一,姚記包子攤已經在鎮上擺了一十二天,包子每日倒是都賣淨了,隻是收攤時間卻一日比一日長。
「沐哥兒,季青小子,我先迴了。」
「好,阿婆您路上慢著點。」
「哎。」
目送陳阿婆拐出巷口,姚沐兒捶著肩頭,與自家夫君說道:「今兒倒是比昨日早收攤了兩刻鍾,不過跟剛開張那幾日比,晚了不少。」
「新鮮吃食剛開張,是會賣得好些。」沈季青拾掇著攤子說,「這幾日差不多都是這個時辰收攤,說明生意已經穩定下來了。」
姚沐兒點頭,歇了片刻便與夫君一起收拾好攤子,拉著板車往沈家村方向趕。
開春兒後下了場雨,路上泥濘不好走,兩人花了一個半時辰,帶著一腳爛泥進了院子。
「哥,哥夫,我燒了熱水,你們快進屋洗洗。」姚青雲幫著將東西搬下板車,說。
小漢子這些日子在家,除了上山砍柴便是溫習功課,每迴見他哥與哥夫攜著一身疲憊迴來,都想跟去幫忙,但是哥哥不許。
待兩人洗刷幹淨,小漢子再次湊上前。
「哥讓我去唄,我能幫上不少忙呢。」
「我跟你哥夫兩個人忙得過來。」姚沐兒手掌放在弟弟腦門上,將人往後推,「等過了上元節,鎮上書院便開課了,到時送你去書院念書。」
小漢子聞言,眸子咻地一亮。
「真的?」
「真的。」姚沐兒搓洗著衣裳,對弟弟說,「攤子的事不用你操心,多把心思放在念書上,若是念得好,興許明年便能考上童生了。」
「我會好好念書的!」姚青雲攥著拳頭,一臉激動。
他現在《三字經》倒背如流,前幾日哥給他買迴一本《千字文》,雖沒習過,但姚寶財過去為了向他炫耀,沒少在他麵前搖頭晃腦地誦讀,按著記憶也能對上個七七八八,就是不知道對不對。
他不敢瞎背,怕到時錯了不好糾正,隻有明確對得上號的地方,才敢熟讀背誦。
姚沐兒對弟弟還算放心,聞言笑著說道:「去幫你哥夫刷板車吧。」
「哎!」
小漢子一溜煙跑了。
姚沐兒擱下衣裳,抬起胳膊活動兩下。
這一幕正好被沈氏瞧見,心疼道:「沐哥兒可是累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