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賀擎過去慣會在隅山村作威作福,在村裏麵的名聲極差。
以往村人畏懼他的身份,不敢輕易與他作對,如今賀擎遭難,多的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便是外頭不知曉內情的,也都不敢再到河神廟裏拜神上香了。
在江聿升看來,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可不正是將蕪河村廟市辦起來的最好時機。
「廟市的日子江叔決定就好,」阮祺考慮了下道,「您今日叫我過來,是還有什麽別的事情嗎?」
「哎,」被一語道破的江聿升絲毫也沒覺得尷尬,反而笑著道,「祺哥兒可是繼任廟祝,開廟市這麽大的事情自然要同你商量才行。」
阮祺:「……」
「是這樣,」江聿升正了正神色,認真開口道,「聽魏嬸子說,你和你大伯家今天早上去縣裏擺攤了是嗎。」
阮祺點點頭,等他接下來的話。
江聿升望了他一眼,十分不贊同道:「你這孩子,怎麽不早點說,咱們村口外就有擺攤的位置,你們一家子跑那麽遠去縣裏多麻煩。」
「這樣,位置我已經叫人給你們收拾妥當了,就在村外山腳下,那邊是去水神廟的必經路,來往的香客多,保管比你們在縣裏擺攤的生意好。」
阮祺先是疑惑,隨即在江聿升期盼的注視下逐漸恍然。
明白了,江裏正這是打定主意要把他當成水神廟的活招牌啊。
「……倒是也成。」
迴到家,聽聞阮祺的轉述,董念思考著頷首。
「下午在車裏時,我瞧見村口神廟外的確有不少人,若是在山腳下擺攤的話,估計生意也能不錯。」
要緊的是離家近,足夠方便,也省得早上來迴奔波勞累。
伯母都同意了,阮祺自然也沒什麽意見,隻是還有個疑問。
「那明日出攤還要賣甜豆糕嗎?」
「暫時不行,」董念幹脆搖頭,「兩文錢一塊的紅豆糕,也就在縣裏能賣得出去。」
和縣裏街市不同,早上趕來神廟敬香的,多半都是附近村子裏的人,沒人會花兩文錢買根本填不飽肚子的甜豆糕。
兩人湊頭商量了一陣,最終決定先不再做甜豆糕,而是改做加了雜麵的蒸籠炊餅,雖然樣式換了,先前借來的幾個蒸屜也依舊能派上用場。
隻是炊餅不加糖,也不加其他餡料,吃起來著實有些幹噎,所以還需要搭配著菜湯一起賣。
「這時節山上野菜多,也不值錢,到時可以買一些迴來,做野菜蛋花湯。」董念道。
董念做飯手藝好,用一個雞蛋就能打出整鍋的蛋花湯,放少許細鹽和麻油,春日早上喝一碗下去,從裏到外都能暖起來。
「那就定下是蒸籠炊餅和野菜蛋花湯了,」阮祺算了算需要的食材和用具,「雞蛋還有,野菜我記得村外便有賣的,就不知家裏的湯碗夠不夠用。」
「夠了,」一直插不上話的大伯終於應聲道,「先前為了給祺哥兒攢嫁妝,我買了不少碗碟,可惜沒能用上,都壓在櫥櫃裏了。」
阮祺和伯母一齊望過去。
董念反應過來,瞬間就火了,伸手將他揪住。
「攢嫁妝你買那麽多碗碟做什麽,你是不是又亂花錢了!」
阮成豐熟練縮肩:「不是,剛好店鋪賣得便宜,我瞧著樣式精緻,就多買了些。」
阮成豐過去是做獵戶的,賺得多,手也鬆,經常胡亂花錢,若不是有伯母管著,估計連家底都攢不住。
最終董念從櫥櫃底層翻出十幾隻湯碗來。
阮祺給大伯投去同情的目光,不敢再留,一溜煙兒跑沒了蹤影。
迴到舊宅裏,阮祺不忘將事情告訴清珞,叮囑他不要學大伯亂花錢。
剛睡飽午覺的清珞精神不錯,正靠坐在桌邊寫字。
衣袖挽到腕上,姿勢隨意鬆散,眉眼疏淡,不像讀書人,倒像是無聊把弄紙筆的富貴公子。
阮祺湊過去細看,隨後便樂了。
這寫的不是詩詞歌賦,也不是華美章句,而是……紅豆綠豆各一鬥共一百文,糯米粉一鬥七十文,白麵一鬥七十文。
後麵還有各類雜項支出,車馬費,攤位費,以及中間的意外損耗。
「你在記帳嗎?」阮祺問。
清珞沒答,而是反問道:「你識字?」
「會一點,」阮祺老實頷首,「我外公是縣裏的秀才,我娘小時教過我簡單的讀寫,就是時間太久,都忘得差不多了。」
阮祺說著眼眸垂下,目光裏帶了些許落寞。
他輕輕用手指扣住衣角……自從娘親改嫁離開,他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過那些人。
「嗯,說來,我好像連自己的名字都忘記怎麽寫了。」
名字是外公給阮祺取的,不過娘親改嫁之後,外公一家也從縣裏搬離,再後來他被阿爹遷怒趕出家門,若不是有大伯和伯母收留,恐怕根本活不到現在。
阮祺抿著唇,倒沒有特別難過,隻是心頭有些堵,他吸了吸鼻子,費力揚起笑臉。
「沒事,都過去十幾年了,我……哎!」阮祺沒留神,突然被人攬進懷裏。
清珞圈著他,利落在紙上寫下幾個字,溫聲問。
「看看,哪個是你的名字?」
阮祺分辨了一下,盡力忽視背後的氣息,指著中間的字:「應該是這個。」
以往村人畏懼他的身份,不敢輕易與他作對,如今賀擎遭難,多的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便是外頭不知曉內情的,也都不敢再到河神廟裏拜神上香了。
在江聿升看來,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可不正是將蕪河村廟市辦起來的最好時機。
「廟市的日子江叔決定就好,」阮祺考慮了下道,「您今日叫我過來,是還有什麽別的事情嗎?」
「哎,」被一語道破的江聿升絲毫也沒覺得尷尬,反而笑著道,「祺哥兒可是繼任廟祝,開廟市這麽大的事情自然要同你商量才行。」
阮祺:「……」
「是這樣,」江聿升正了正神色,認真開口道,「聽魏嬸子說,你和你大伯家今天早上去縣裏擺攤了是嗎。」
阮祺點點頭,等他接下來的話。
江聿升望了他一眼,十分不贊同道:「你這孩子,怎麽不早點說,咱們村口外就有擺攤的位置,你們一家子跑那麽遠去縣裏多麻煩。」
「這樣,位置我已經叫人給你們收拾妥當了,就在村外山腳下,那邊是去水神廟的必經路,來往的香客多,保管比你們在縣裏擺攤的生意好。」
阮祺先是疑惑,隨即在江聿升期盼的注視下逐漸恍然。
明白了,江裏正這是打定主意要把他當成水神廟的活招牌啊。
「……倒是也成。」
迴到家,聽聞阮祺的轉述,董念思考著頷首。
「下午在車裏時,我瞧見村口神廟外的確有不少人,若是在山腳下擺攤的話,估計生意也能不錯。」
要緊的是離家近,足夠方便,也省得早上來迴奔波勞累。
伯母都同意了,阮祺自然也沒什麽意見,隻是還有個疑問。
「那明日出攤還要賣甜豆糕嗎?」
「暫時不行,」董念幹脆搖頭,「兩文錢一塊的紅豆糕,也就在縣裏能賣得出去。」
和縣裏街市不同,早上趕來神廟敬香的,多半都是附近村子裏的人,沒人會花兩文錢買根本填不飽肚子的甜豆糕。
兩人湊頭商量了一陣,最終決定先不再做甜豆糕,而是改做加了雜麵的蒸籠炊餅,雖然樣式換了,先前借來的幾個蒸屜也依舊能派上用場。
隻是炊餅不加糖,也不加其他餡料,吃起來著實有些幹噎,所以還需要搭配著菜湯一起賣。
「這時節山上野菜多,也不值錢,到時可以買一些迴來,做野菜蛋花湯。」董念道。
董念做飯手藝好,用一個雞蛋就能打出整鍋的蛋花湯,放少許細鹽和麻油,春日早上喝一碗下去,從裏到外都能暖起來。
「那就定下是蒸籠炊餅和野菜蛋花湯了,」阮祺算了算需要的食材和用具,「雞蛋還有,野菜我記得村外便有賣的,就不知家裏的湯碗夠不夠用。」
「夠了,」一直插不上話的大伯終於應聲道,「先前為了給祺哥兒攢嫁妝,我買了不少碗碟,可惜沒能用上,都壓在櫥櫃裏了。」
阮祺和伯母一齊望過去。
董念反應過來,瞬間就火了,伸手將他揪住。
「攢嫁妝你買那麽多碗碟做什麽,你是不是又亂花錢了!」
阮成豐熟練縮肩:「不是,剛好店鋪賣得便宜,我瞧著樣式精緻,就多買了些。」
阮成豐過去是做獵戶的,賺得多,手也鬆,經常胡亂花錢,若不是有伯母管著,估計連家底都攢不住。
最終董念從櫥櫃底層翻出十幾隻湯碗來。
阮祺給大伯投去同情的目光,不敢再留,一溜煙兒跑沒了蹤影。
迴到舊宅裏,阮祺不忘將事情告訴清珞,叮囑他不要學大伯亂花錢。
剛睡飽午覺的清珞精神不錯,正靠坐在桌邊寫字。
衣袖挽到腕上,姿勢隨意鬆散,眉眼疏淡,不像讀書人,倒像是無聊把弄紙筆的富貴公子。
阮祺湊過去細看,隨後便樂了。
這寫的不是詩詞歌賦,也不是華美章句,而是……紅豆綠豆各一鬥共一百文,糯米粉一鬥七十文,白麵一鬥七十文。
後麵還有各類雜項支出,車馬費,攤位費,以及中間的意外損耗。
「你在記帳嗎?」阮祺問。
清珞沒答,而是反問道:「你識字?」
「會一點,」阮祺老實頷首,「我外公是縣裏的秀才,我娘小時教過我簡單的讀寫,就是時間太久,都忘得差不多了。」
阮祺說著眼眸垂下,目光裏帶了些許落寞。
他輕輕用手指扣住衣角……自從娘親改嫁離開,他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過那些人。
「嗯,說來,我好像連自己的名字都忘記怎麽寫了。」
名字是外公給阮祺取的,不過娘親改嫁之後,外公一家也從縣裏搬離,再後來他被阿爹遷怒趕出家門,若不是有大伯和伯母收留,恐怕根本活不到現在。
阮祺抿著唇,倒沒有特別難過,隻是心頭有些堵,他吸了吸鼻子,費力揚起笑臉。
「沒事,都過去十幾年了,我……哎!」阮祺沒留神,突然被人攬進懷裏。
清珞圈著他,利落在紙上寫下幾個字,溫聲問。
「看看,哪個是你的名字?」
阮祺分辨了一下,盡力忽視背後的氣息,指著中間的字:「應該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