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但是樓大舅一點也沒有被安慰到,樓二舅和樓三舅臉色也十分難看。
在他們眼裏,無論年齡大小,文序嫁給了梟王,他的輩分就是太子燁的叔夫,在自己府邸中說教一下也無大礙,可對方居然因此派出殺手,想置外甥於死地,這心胸未免過於狹隘!
「他們明家,就教出這種繼任者?」樓三舅氣得手抖,「大哥,要不換一個人吧!反正小序也沒有嫁給太子!」
這句話有點奇怪,文序突然間靈光一閃,模模糊糊間從這句話裏感知到了什麽。
他不由問道:「三舅舅,如果我當初沒有和文思敏換親,確實嫁給了太子呢?」
「當然是想盡辦法輔佐他,讓你成為齊君啊。」樓三舅不假思索道。「如果登不上皇位,以他太子的身份,註定不得善終,到時候身為太子正夫的你,還能落得了好?」
文序恍惚一瞬,忽然意識到,書中的第二世,太子順風順水地登基後,一舉滅了文家,是不是因為和樓家的交易?
如果那一世的「文序」在文家覆滅後不自盡,除了與太子燁無夫妻之實外,隻要樓家不倒,估計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齊君吧?
文序攥住衣擺的指尖泛白,忍不住問了一句:「那……如果我不願意嫁給太子燁,卻因此死了呢?」
「他」死在賜婚前的這一世,如果他沒有迴來,即使一切都會迴到起點,但是樓家應該會有其他舉動吧?
「你當舅舅為什麽不同意小稚和他心上人的事,又不明確拒絕?」樓大舅意味不明地說了一句,「如果你因此出事,就是明家那個太子不識好歹,就是文家軟弱護不住你,他們想要的權勢,我們樓家不想給,就不給。」
對於小兒子那個心上人的身份,樓家大爺是十分不贊同的,他們樓家避開朝廷數百年,不可能因為一個小輩的婚事陷入泥潭,他也不想讓小兒子因為明舒的身份,被迫捲入皇位鬥爭。
作為儲君的親兄弟,二皇子的存在對於太子來說,天然就是一個必須防備的競爭者。
但文序又是特殊的,他的母親是樓家兩三代以來唯一的女子,他是樓家血脈裏為數不多的哥兒,更是樓家這一代幾位舅舅都覺得有所虧欠的人。
樓家不涉足權利鬥爭,隻是為了保全家族,不惹一身腥,但不代表沒有能力攪動風雲,也不代表他們願意看著文序一個人被迫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護得了樓清稚,也護得了文序,隻看這兩個孩子最後的歸宿是誰罷了。
如果文序嫁給了太子,樓清稚和二皇子註定有緣無分,如果文序沒有按聖意嫁給太子,為了文序不被當權者針對,那樓大舅勢必會同意小兒子和二皇子的婚事,讓二皇子成為下一個當權者。
「怪不得……二皇子不在朝中,也有那麽多大臣支持。」文序有種混沌初開的清明,一切疑惑都得到了答案,「所以如果我出了事,樓家就是二皇子和太子競爭的底氣?」
在文人中地位極重的樓家,在涼州說話比聖旨還好使的樓家,在桃李滿天下的樓家,在十幾代積攢的底蘊下,有錢有聲望的樓家。
隻要他們想,確實能左右皇位人選,能顛覆一個朝代。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在他沒迴來,「文序」死在賜婚前的這一世,有樓家支持的二皇子,在和太子燁爭權奪位好幾年後,卻落敗了……
「所以你不必擔心皇家如何,想在大盛開什麽店,就開什麽店。」樓二舅得意洋洋道,「原本大哥是絕對不會同意小稚和明家二子的事情的,直到皇上聖旨賜婚,大哥態度才沒那麽堅決。」
他們不想外甥捲入權利的漩渦裏,所以寧願十幾年不出現,也不讓外人知道這是樓家外甥。
可是涼州離上京城太遠,賜婚聖旨一下,樓家別說出麵阻止,就連消息都收得不及時,尤其是知道聖旨要求三天後完婚的內容後,樓大舅生生砸了那對盤玩了七八年的核桃。
此時的樓大舅卻絕口不提當時的憤怒,隻淡淡說了一句:「在大盛,樓家能護得住你。」
文序心頭一軟,來自血脈親緣的觸動陌生又讓人愉悅,「……謝謝舅舅。」
可不是嘛,為了他能主動踏入權力漩渦,都打算扶持二皇子爭皇位了,看其他兩位舅舅的模樣,顯然也是贊同的,不愧是樓家話事人。
話說到這裏,就不再繼續下去,樓大舅關心了幾句外甥肚子裏孩子的情況,聽到小孩胎動很頻繁,十分高興地說了一句「不錯」,便悠哉悠哉去書房看信件去了。
樓二舅也要去對帳冊,樓家旁支的生意大部分都是他負責大頭,他每晚都要去盤個帳,再處理一下各家店鋪的問題。
文序一個王夫都想著留退路,樓家這個龐然大物又怎麽不會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呢?
最後也隻留下樓三舅,陪著文序夫夫兩慢慢散步迴清暉園。
「其實,明家長子打算起義之前,就來過樓家,想得到樓家的支持,也從大哥那裏知道了你的身份。」清暉園外,樓三舅吐出了另一個消息。
「隻不過他知道我們家對文蘊傑的想法,為了得到樓家的認可,得到大盛所有文人的支持,所以登基後一直不重用文蘊傑,也避免了身為他的兒子,你被人注意的可能。」
樓三舅舅嘆了口氣,帶著不甘開口:「當初得知你被賜婚,劉閣老傳信來,說聖上屬意你為太子妃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皇位換人了。」
在他們眼裏,無論年齡大小,文序嫁給了梟王,他的輩分就是太子燁的叔夫,在自己府邸中說教一下也無大礙,可對方居然因此派出殺手,想置外甥於死地,這心胸未免過於狹隘!
「他們明家,就教出這種繼任者?」樓三舅氣得手抖,「大哥,要不換一個人吧!反正小序也沒有嫁給太子!」
這句話有點奇怪,文序突然間靈光一閃,模模糊糊間從這句話裏感知到了什麽。
他不由問道:「三舅舅,如果我當初沒有和文思敏換親,確實嫁給了太子呢?」
「當然是想盡辦法輔佐他,讓你成為齊君啊。」樓三舅不假思索道。「如果登不上皇位,以他太子的身份,註定不得善終,到時候身為太子正夫的你,還能落得了好?」
文序恍惚一瞬,忽然意識到,書中的第二世,太子順風順水地登基後,一舉滅了文家,是不是因為和樓家的交易?
如果那一世的「文序」在文家覆滅後不自盡,除了與太子燁無夫妻之實外,隻要樓家不倒,估計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齊君吧?
文序攥住衣擺的指尖泛白,忍不住問了一句:「那……如果我不願意嫁給太子燁,卻因此死了呢?」
「他」死在賜婚前的這一世,如果他沒有迴來,即使一切都會迴到起點,但是樓家應該會有其他舉動吧?
「你當舅舅為什麽不同意小稚和他心上人的事,又不明確拒絕?」樓大舅意味不明地說了一句,「如果你因此出事,就是明家那個太子不識好歹,就是文家軟弱護不住你,他們想要的權勢,我們樓家不想給,就不給。」
對於小兒子那個心上人的身份,樓家大爺是十分不贊同的,他們樓家避開朝廷數百年,不可能因為一個小輩的婚事陷入泥潭,他也不想讓小兒子因為明舒的身份,被迫捲入皇位鬥爭。
作為儲君的親兄弟,二皇子的存在對於太子來說,天然就是一個必須防備的競爭者。
但文序又是特殊的,他的母親是樓家兩三代以來唯一的女子,他是樓家血脈裏為數不多的哥兒,更是樓家這一代幾位舅舅都覺得有所虧欠的人。
樓家不涉足權利鬥爭,隻是為了保全家族,不惹一身腥,但不代表沒有能力攪動風雲,也不代表他們願意看著文序一個人被迫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護得了樓清稚,也護得了文序,隻看這兩個孩子最後的歸宿是誰罷了。
如果文序嫁給了太子,樓清稚和二皇子註定有緣無分,如果文序沒有按聖意嫁給太子,為了文序不被當權者針對,那樓大舅勢必會同意小兒子和二皇子的婚事,讓二皇子成為下一個當權者。
「怪不得……二皇子不在朝中,也有那麽多大臣支持。」文序有種混沌初開的清明,一切疑惑都得到了答案,「所以如果我出了事,樓家就是二皇子和太子競爭的底氣?」
在文人中地位極重的樓家,在涼州說話比聖旨還好使的樓家,在桃李滿天下的樓家,在十幾代積攢的底蘊下,有錢有聲望的樓家。
隻要他們想,確實能左右皇位人選,能顛覆一個朝代。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在他沒迴來,「文序」死在賜婚前的這一世,有樓家支持的二皇子,在和太子燁爭權奪位好幾年後,卻落敗了……
「所以你不必擔心皇家如何,想在大盛開什麽店,就開什麽店。」樓二舅得意洋洋道,「原本大哥是絕對不會同意小稚和明家二子的事情的,直到皇上聖旨賜婚,大哥態度才沒那麽堅決。」
他們不想外甥捲入權利的漩渦裏,所以寧願十幾年不出現,也不讓外人知道這是樓家外甥。
可是涼州離上京城太遠,賜婚聖旨一下,樓家別說出麵阻止,就連消息都收得不及時,尤其是知道聖旨要求三天後完婚的內容後,樓大舅生生砸了那對盤玩了七八年的核桃。
此時的樓大舅卻絕口不提當時的憤怒,隻淡淡說了一句:「在大盛,樓家能護得住你。」
文序心頭一軟,來自血脈親緣的觸動陌生又讓人愉悅,「……謝謝舅舅。」
可不是嘛,為了他能主動踏入權力漩渦,都打算扶持二皇子爭皇位了,看其他兩位舅舅的模樣,顯然也是贊同的,不愧是樓家話事人。
話說到這裏,就不再繼續下去,樓大舅關心了幾句外甥肚子裏孩子的情況,聽到小孩胎動很頻繁,十分高興地說了一句「不錯」,便悠哉悠哉去書房看信件去了。
樓二舅也要去對帳冊,樓家旁支的生意大部分都是他負責大頭,他每晚都要去盤個帳,再處理一下各家店鋪的問題。
文序一個王夫都想著留退路,樓家這個龐然大物又怎麽不會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呢?
最後也隻留下樓三舅,陪著文序夫夫兩慢慢散步迴清暉園。
「其實,明家長子打算起義之前,就來過樓家,想得到樓家的支持,也從大哥那裏知道了你的身份。」清暉園外,樓三舅吐出了另一個消息。
「隻不過他知道我們家對文蘊傑的想法,為了得到樓家的認可,得到大盛所有文人的支持,所以登基後一直不重用文蘊傑,也避免了身為他的兒子,你被人注意的可能。」
樓三舅舅嘆了口氣,帶著不甘開口:「當初得知你被賜婚,劉閣老傳信來,說聖上屬意你為太子妃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皇位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