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著幾個書童走了一段路,才開口道:「以後有人來買書,務必問清楚對方要的是什麽書,知不知道?」
今天這一遭多來幾次,他這把老骨頭實在受不住。這上京城的官兒多,他也見過不少,可是怎麽也沒想到,都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還能進一趟王府,見到活生生的王爺。
就是見的過程比較驚嚇,王府侍衛進來的那一刻,他還以為得罪了哪家大人物,被人找理由查封書齋來著。
聽到老闆的話,今天接待青石的書童又委屈又害怕,他往後看了一眼逐漸變小的王府大門,小心翼翼道:「那位少爺上來就要話本,也沒說清楚,小的就聽岔了。」
其他書童緩過勁兒來,也紛紛幫腔:「是啊老闆,這也不全是小劉的錯,那位小少爺看著都能議親的年紀了,誰知道家裏管這麽嚴?」
「對對對,這事放在我們身上也想不到,這個年紀的人,一開口要的又是話本,誰能想到是雜書啊。」
「不過這梟王夫管得也太嚴了吧?那個小少爺都這麽大了,還不讓碰這種事呢?」
書齋老闆也跟著嘆了口氣,不過到底不敢說貴人的不是,隻道:「據說其其他國家有這樣的規矩,家裏男娃成親之前不讓泄了元陽,怕於子嗣有礙。」
他開著上京城最大的書齋,自然是個喜歡看書的人,說一句博覽群書也不為過,所以這話一出,其他書童就信了。
「沒錯,據說梟王爺就是異國人,就是他能文善武,咱們皇上才能一舉推翻陳氏。」
其他人紛紛點頭,隻有一人忽然開口:「不對啊?梟王爺不是才成親一年多嗎?剛才那個小少爺都十五六歲了吧?」
王爺和王夫總不可能去管一個沒有關係的小孩吧,可是也沒聽說王爺在娶王夫之前,已經有孩子了啊?
其他書童突然迴過神來,麵麵相覷地咽了下口水,對啊,幾本房事畫本都能讓王夫興師動眾,那個小少爺到底什麽來頭?
書齋老闆也不敢順著這話細想,他小聲罵了一句:「妄議貴人,你們不要命我還要!」
好奇兩句八卦可以,但是這種猜測皇親國戚血脈的事,這幾個蠢貨是嫌九族人太多嗎!
不過任憑他們如何猜測,也不敢把今晚的事說出去,第二天有看到侍衛上門的其他店家過來問,書齋老闆也隻是擺了擺手,說書童粗心大意,拿錯了貴人要的書,所以人家傳他們去問話罷了。
一聽到貴人二字,其他店家也不敢再繼續追問,生怕問出點不能聽的,到時候惹禍上身。
而保住清白的青石也不敢再隨便買書了,決定以後買書一定要詳細描述想買的書,看過內容後再買單。不過還有幾天就是春闈,書齋裏人頭湧動,他也不想去人堆裏擠,每天都跟著文序去飲香樓聽八卦。
聽說安慶老王妃舉辦了個春日宴,邀請明氏宗親的適齡貴女公子赴宴,好不熱鬧。
又聽說老王妃在春日宴上說女子哥兒婚後應該安心在家裏相夫教子,而不是蛋都沒下一個,就天天往娘家跑,據說當時太子妃臉色都變了。
最後還聽說,春日宴結束後,少將軍的夫人,那位身懷六甲的異國公主嚷嚷著大盛看不起她,這種聚會居然不邀請她。
青石聽完八卦,迴頭看向自家神采奕奕的公子,好奇道:「公子,當時老王妃也給您送了帖子,您怎麽不去啊?」
否則他作為公子的小廝,就可以跟著去現場看熱鬧了。
「有什麽好去的?」文序掀起眼皮,似笑非笑道,「你沒聽到赴宴的都是明氏宗親?你家公子去了,指不定被含沙射影的就不是太子妃了。」
文思敏的夫君好歹還有明家血脈,他男人可隻有個結拜的名頭,出門在外,他的身份比安慶老王妃高,若是去赴了人家的宴,人家可就仗著年禮說教了,他是傻了才跑去摻和。
他叮囑道:「咱們聽聽八卦就好,不去摻和這些事。」
說一千道一萬,文序是真不想和樓星予推演出的事跡有太多沾染,他本身就是這個世界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命運的軌跡裏,明家主支雖然隻有盛天帝,但是明氏可不是什麽小宗族,所以置身事外最好不過。
青石是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說起了另一個話題:「公子,閆叔說關外匈奴吃不上飯了,想派人來求和,據說下個月就到上京城了,我還沒見過匈奴呢。」
文序無聊地看著窗外的江景,懶洋洋道:「怎麽沒見過?林老闆的夫君阿紮克就是,隻不過叫法不一樣而已。」
己方的人叫關外人,與己方為敵的叫匈奴罷了,長得都差不多。
青石還是覺得叫法不一樣,還是有區別的,不過他沒有糾結,反而點頭道:「這樣啊,馮叔檢查我功課的時候還說,今年春闈的考題怕是要臨時換一道了。」
科舉的考題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會有一些策論題,一般都是去年或者長久以來困擾朝堂的問題,比如民生,比如軍事等,需要學子們針對問題寫出見解以及解決辦法。
青石如今在家裏反省,雖然他不打算考科舉,但是馮淮依舊三不五時地在檢查他功課的時候,跟他針對性地說一些事情,一輩子那麽長,總不能隻認識字就行了。
文序對這些不感興趣,他這幾天想的都是開分店的事,在老管家的建議下,他沒有在大盛開太多分店,反而搞了個加盟模式,讓有想法的商人交一筆銀子學技術,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其他地方開店,那些店裏的營收他不插手,也不能掛飲香樓的牌子。
今天這一遭多來幾次,他這把老骨頭實在受不住。這上京城的官兒多,他也見過不少,可是怎麽也沒想到,都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還能進一趟王府,見到活生生的王爺。
就是見的過程比較驚嚇,王府侍衛進來的那一刻,他還以為得罪了哪家大人物,被人找理由查封書齋來著。
聽到老闆的話,今天接待青石的書童又委屈又害怕,他往後看了一眼逐漸變小的王府大門,小心翼翼道:「那位少爺上來就要話本,也沒說清楚,小的就聽岔了。」
其他書童緩過勁兒來,也紛紛幫腔:「是啊老闆,這也不全是小劉的錯,那位小少爺看著都能議親的年紀了,誰知道家裏管這麽嚴?」
「對對對,這事放在我們身上也想不到,這個年紀的人,一開口要的又是話本,誰能想到是雜書啊。」
「不過這梟王夫管得也太嚴了吧?那個小少爺都這麽大了,還不讓碰這種事呢?」
書齋老闆也跟著嘆了口氣,不過到底不敢說貴人的不是,隻道:「據說其其他國家有這樣的規矩,家裏男娃成親之前不讓泄了元陽,怕於子嗣有礙。」
他開著上京城最大的書齋,自然是個喜歡看書的人,說一句博覽群書也不為過,所以這話一出,其他書童就信了。
「沒錯,據說梟王爺就是異國人,就是他能文善武,咱們皇上才能一舉推翻陳氏。」
其他人紛紛點頭,隻有一人忽然開口:「不對啊?梟王爺不是才成親一年多嗎?剛才那個小少爺都十五六歲了吧?」
王爺和王夫總不可能去管一個沒有關係的小孩吧,可是也沒聽說王爺在娶王夫之前,已經有孩子了啊?
其他書童突然迴過神來,麵麵相覷地咽了下口水,對啊,幾本房事畫本都能讓王夫興師動眾,那個小少爺到底什麽來頭?
書齋老闆也不敢順著這話細想,他小聲罵了一句:「妄議貴人,你們不要命我還要!」
好奇兩句八卦可以,但是這種猜測皇親國戚血脈的事,這幾個蠢貨是嫌九族人太多嗎!
不過任憑他們如何猜測,也不敢把今晚的事說出去,第二天有看到侍衛上門的其他店家過來問,書齋老闆也隻是擺了擺手,說書童粗心大意,拿錯了貴人要的書,所以人家傳他們去問話罷了。
一聽到貴人二字,其他店家也不敢再繼續追問,生怕問出點不能聽的,到時候惹禍上身。
而保住清白的青石也不敢再隨便買書了,決定以後買書一定要詳細描述想買的書,看過內容後再買單。不過還有幾天就是春闈,書齋裏人頭湧動,他也不想去人堆裏擠,每天都跟著文序去飲香樓聽八卦。
聽說安慶老王妃舉辦了個春日宴,邀請明氏宗親的適齡貴女公子赴宴,好不熱鬧。
又聽說老王妃在春日宴上說女子哥兒婚後應該安心在家裏相夫教子,而不是蛋都沒下一個,就天天往娘家跑,據說當時太子妃臉色都變了。
最後還聽說,春日宴結束後,少將軍的夫人,那位身懷六甲的異國公主嚷嚷著大盛看不起她,這種聚會居然不邀請她。
青石聽完八卦,迴頭看向自家神采奕奕的公子,好奇道:「公子,當時老王妃也給您送了帖子,您怎麽不去啊?」
否則他作為公子的小廝,就可以跟著去現場看熱鬧了。
「有什麽好去的?」文序掀起眼皮,似笑非笑道,「你沒聽到赴宴的都是明氏宗親?你家公子去了,指不定被含沙射影的就不是太子妃了。」
文思敏的夫君好歹還有明家血脈,他男人可隻有個結拜的名頭,出門在外,他的身份比安慶老王妃高,若是去赴了人家的宴,人家可就仗著年禮說教了,他是傻了才跑去摻和。
他叮囑道:「咱們聽聽八卦就好,不去摻和這些事。」
說一千道一萬,文序是真不想和樓星予推演出的事跡有太多沾染,他本身就是這個世界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命運的軌跡裏,明家主支雖然隻有盛天帝,但是明氏可不是什麽小宗族,所以置身事外最好不過。
青石是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說起了另一個話題:「公子,閆叔說關外匈奴吃不上飯了,想派人來求和,據說下個月就到上京城了,我還沒見過匈奴呢。」
文序無聊地看著窗外的江景,懶洋洋道:「怎麽沒見過?林老闆的夫君阿紮克就是,隻不過叫法不一樣而已。」
己方的人叫關外人,與己方為敵的叫匈奴罷了,長得都差不多。
青石還是覺得叫法不一樣,還是有區別的,不過他沒有糾結,反而點頭道:「這樣啊,馮叔檢查我功課的時候還說,今年春闈的考題怕是要臨時換一道了。」
科舉的考題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會有一些策論題,一般都是去年或者長久以來困擾朝堂的問題,比如民生,比如軍事等,需要學子們針對問題寫出見解以及解決辦法。
青石如今在家裏反省,雖然他不打算考科舉,但是馮淮依舊三不五時地在檢查他功課的時候,跟他針對性地說一些事情,一輩子那麽長,總不能隻認識字就行了。
文序對這些不感興趣,他這幾天想的都是開分店的事,在老管家的建議下,他沒有在大盛開太多分店,反而搞了個加盟模式,讓有想法的商人交一筆銀子學技術,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其他地方開店,那些店裏的營收他不插手,也不能掛飲香樓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