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注意到還有個小孩,便隨手拿了兩個夾開的山核桃遞過去:「娃兒拿去嚐嚐,今年新打的核桃。」
墩墩夠不著,拍青石的動作更急了,青石謝過大娘,接過核桃開始摳核桃仁,給墩墩一半,自己吃一半,脆香的核桃仁帶著嚼在嘴裏十分爽,兩人吃得美滋滋的。
文序伸手在幾個布袋裏撈了一下,把下麵的山貨也撈上來看,確定品質不錯後,才開始問價格。
那個小姑娘一一報價:「黑木耳便宜些,二十文一斤,迴家拿水泡開能吃好久,榛蘑要三十五文一斤,山核桃和榛子貴些,一斤要六十文。」
這個價格對普通百姓來說確實貴,但是東西確實值這個價,文序點了點頭:「一共多少斤?我們都要了。」
「都,都要了?」小姑娘有些迴不過神,大娘卻眼疾手快開始稱東西。
「全部都要的話,給您抹去零頭,給個七十五兩就行了。」
馮淮默默算完也掏了銀子,青石幫忙把這些山貨裝烏榆身後的背簍裏,梁峰還要抱著墩墩,再背幾十斤的東西顯然不合適。
他們包圓的舉動引起了附近攤販的注意,那些人也不主動吆喝,隻是視線時不時掃過文序的臉,看到他身邊站著幾個男人後,又把視線轉到收了銀子的母女身上。
文序眼睫低垂,再抬起時平靜如常,繼續和那位大娘攀談起來:「大娘,你夫君今天沒來?」
一下把東西賣完,大娘很開心,文序跟她聊天,她爽快搭腔:「來了來了,剛才他和我兒子去買煤炭去了,待會給我們娘倆帶吃的迴來。」
「大叔常年都上山撿山貨嗎?」文序道,「我們家喜歡吃山貨,這東西也養人,想經常給孩子補補,不知道能不能提前訂貨?」
大娘有些懵:「訂貨?這些都是山裏找來的,不是家裏種的。」
從來都是家裏男人上山打了拿迴來,她帶著女兒在家把東西曬幹保存,攢到大集的時候再一併帶出來賣,有多少就賣多少,這怎麽訂?
文序解釋道:「以後你們存下一批山貨,就直接送到我家,也省了擺攤的事,我們每斤按比市價低一文錢的價格給,你看行不行?」
每斤低一文,攢的多的話那也有不少錢,可是租攤位也需要花錢,而且還不一定能全部賣完,大娘想了想,最終還是同意了。
「成,那郎君留個地址,一會我家那口子迴來了我和他說。」
馮淮立刻從懷中掏出一本巴掌大的小冊子,拿出一根炭筆寫下地址,撕下來後遞給大娘:「我們家就在五更街,順著門牌號過去就行了。」
五更街上多學子,在縣衙也是掛了號的地方,往常衙役巡街都會多走幾趟,那些暗中盯著文序的視線帶著不甘收了迴去。
文序又問道:「大娘,大叔是獵戶嗎?平時上山有沒有打一些野味啊?聽說入秋的野物挺肥,要是有的話也一併送來,我給家裏人貼貼秋膘。」
「不是獵戶,我們是農戶。」大娘擺了擺手,「都是平時閑著沒事才上山找點東西,野物的話但是有一些野兔山雞,不過那玩意兒不好抓,掉進陷阱都能逃。」
「郎君要是想吃,迴頭我跟我家那口子說,要是能抓到,一併送去給你們。」
正說著,一個背著虎背熊腰的大漢帶著個十七八歲的男子走了過來,大娘一看到他們就笑了:「我家那口子和兒子迴來了。」
看到文序一行人,大漢還有些不滿,以為他們是要找事的,大娘拉了他一下:「這位郎君把咱們的貨包圓了!」
文序朝大漢點了點頭,「大娘,剛才我說的事你跟大叔說一說,我們先去買其他東西了。」
墩墩也舉著核桃殼擺手:「大娘再見!」
大娘連連點頭:「哎,你們慢走啊!」
等文序一行人離開了,大漢才開口詢問怎麽迴事,大娘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末了感嘆道:「要是這樣我們還省事了,不用守著攤子呆一天,剛才去租攤子的時候,本地人的攤位都租完了,我隻能領了牌子來這邊。」
在大盛,每個地方的集市攤位都有說法的,本地人租的攤位被劃分到一起,外地人的攤位又另外劃分,這樣方便管理,收的攤位費也不一樣。
雖說外地人的攤位費會便宜些,但是這些人都沒個眼熟的,彼此生活習性不一樣,做買賣的話說錯話難免惹人不喜。
大娘還記得前年也是來得晚,分到了外地攤位,有人來買黑木耳的時候,她說了一句拿豬肉炒最香,旁邊的攤主就瞪了她一眼,要不是自家男人也在,看樣子對方都想過來找事了。
後來她才知道,有些地方的人壓根不吃豬肉,吃豬肉對於那些人來說,就跟道士吃牛肉,和尚吃葷腥一樣難受。
所以今天又分到外地攤位這邊,大娘很謹言慎行,碰到有人來問,也隻說價格,多的一句也不說。
還好今天運氣好,碰到個包圓的主顧,一會去退攤子,還能拿迴半天的租金。
「娘,他不會是騙你的吧?」
大娘笑罵道:「能騙我什麽?人家可住在五更街,讀書人住的地方,剛才那位郎君你看到沒?人家耳飾用的可是赤金!」
後麵這一句她聲音壓得很低,卻已經讓男子神情恍惚起來,。
剛才他一眼就注意到那個容貌殊麗的哥兒,自然不會錯過他耳上那枚十分惹眼的耳飾,大多數夫郎的耳飾最多不多一個指節的長度,那位夫郎的耳飾,流蘇都垂到衣領了。
墩墩夠不著,拍青石的動作更急了,青石謝過大娘,接過核桃開始摳核桃仁,給墩墩一半,自己吃一半,脆香的核桃仁帶著嚼在嘴裏十分爽,兩人吃得美滋滋的。
文序伸手在幾個布袋裏撈了一下,把下麵的山貨也撈上來看,確定品質不錯後,才開始問價格。
那個小姑娘一一報價:「黑木耳便宜些,二十文一斤,迴家拿水泡開能吃好久,榛蘑要三十五文一斤,山核桃和榛子貴些,一斤要六十文。」
這個價格對普通百姓來說確實貴,但是東西確實值這個價,文序點了點頭:「一共多少斤?我們都要了。」
「都,都要了?」小姑娘有些迴不過神,大娘卻眼疾手快開始稱東西。
「全部都要的話,給您抹去零頭,給個七十五兩就行了。」
馮淮默默算完也掏了銀子,青石幫忙把這些山貨裝烏榆身後的背簍裏,梁峰還要抱著墩墩,再背幾十斤的東西顯然不合適。
他們包圓的舉動引起了附近攤販的注意,那些人也不主動吆喝,隻是視線時不時掃過文序的臉,看到他身邊站著幾個男人後,又把視線轉到收了銀子的母女身上。
文序眼睫低垂,再抬起時平靜如常,繼續和那位大娘攀談起來:「大娘,你夫君今天沒來?」
一下把東西賣完,大娘很開心,文序跟她聊天,她爽快搭腔:「來了來了,剛才他和我兒子去買煤炭去了,待會給我們娘倆帶吃的迴來。」
「大叔常年都上山撿山貨嗎?」文序道,「我們家喜歡吃山貨,這東西也養人,想經常給孩子補補,不知道能不能提前訂貨?」
大娘有些懵:「訂貨?這些都是山裏找來的,不是家裏種的。」
從來都是家裏男人上山打了拿迴來,她帶著女兒在家把東西曬幹保存,攢到大集的時候再一併帶出來賣,有多少就賣多少,這怎麽訂?
文序解釋道:「以後你們存下一批山貨,就直接送到我家,也省了擺攤的事,我們每斤按比市價低一文錢的價格給,你看行不行?」
每斤低一文,攢的多的話那也有不少錢,可是租攤位也需要花錢,而且還不一定能全部賣完,大娘想了想,最終還是同意了。
「成,那郎君留個地址,一會我家那口子迴來了我和他說。」
馮淮立刻從懷中掏出一本巴掌大的小冊子,拿出一根炭筆寫下地址,撕下來後遞給大娘:「我們家就在五更街,順著門牌號過去就行了。」
五更街上多學子,在縣衙也是掛了號的地方,往常衙役巡街都會多走幾趟,那些暗中盯著文序的視線帶著不甘收了迴去。
文序又問道:「大娘,大叔是獵戶嗎?平時上山有沒有打一些野味啊?聽說入秋的野物挺肥,要是有的話也一併送來,我給家裏人貼貼秋膘。」
「不是獵戶,我們是農戶。」大娘擺了擺手,「都是平時閑著沒事才上山找點東西,野物的話但是有一些野兔山雞,不過那玩意兒不好抓,掉進陷阱都能逃。」
「郎君要是想吃,迴頭我跟我家那口子說,要是能抓到,一併送去給你們。」
正說著,一個背著虎背熊腰的大漢帶著個十七八歲的男子走了過來,大娘一看到他們就笑了:「我家那口子和兒子迴來了。」
看到文序一行人,大漢還有些不滿,以為他們是要找事的,大娘拉了他一下:「這位郎君把咱們的貨包圓了!」
文序朝大漢點了點頭,「大娘,剛才我說的事你跟大叔說一說,我們先去買其他東西了。」
墩墩也舉著核桃殼擺手:「大娘再見!」
大娘連連點頭:「哎,你們慢走啊!」
等文序一行人離開了,大漢才開口詢問怎麽迴事,大娘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末了感嘆道:「要是這樣我們還省事了,不用守著攤子呆一天,剛才去租攤子的時候,本地人的攤位都租完了,我隻能領了牌子來這邊。」
在大盛,每個地方的集市攤位都有說法的,本地人租的攤位被劃分到一起,外地人的攤位又另外劃分,這樣方便管理,收的攤位費也不一樣。
雖說外地人的攤位費會便宜些,但是這些人都沒個眼熟的,彼此生活習性不一樣,做買賣的話說錯話難免惹人不喜。
大娘還記得前年也是來得晚,分到了外地攤位,有人來買黑木耳的時候,她說了一句拿豬肉炒最香,旁邊的攤主就瞪了她一眼,要不是自家男人也在,看樣子對方都想過來找事了。
後來她才知道,有些地方的人壓根不吃豬肉,吃豬肉對於那些人來說,就跟道士吃牛肉,和尚吃葷腥一樣難受。
所以今天又分到外地攤位這邊,大娘很謹言慎行,碰到有人來問,也隻說價格,多的一句也不說。
還好今天運氣好,碰到個包圓的主顧,一會去退攤子,還能拿迴半天的租金。
「娘,他不會是騙你的吧?」
大娘笑罵道:「能騙我什麽?人家可住在五更街,讀書人住的地方,剛才那位郎君你看到沒?人家耳飾用的可是赤金!」
後麵這一句她聲音壓得很低,卻已經讓男子神情恍惚起來,。
剛才他一眼就注意到那個容貌殊麗的哥兒,自然不會錯過他耳上那枚十分惹眼的耳飾,大多數夫郎的耳飾最多不多一個指節的長度,那位夫郎的耳飾,流蘇都垂到衣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