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了竊竊私語不絕於耳,立於群臣之首的太子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眼睛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身側的位置,那是從不上朝的二皇子的位置。
第39章 抵達府城
中州,江城,巡撫府。
盧大人從官衙迴來有一陣了,往日都會在家裏的夫人卻不見蹤影,盧大人以為自家夫人出門巡視陪嫁鋪子,也不在意。
直到用晚餐的時候還不見人影,連口信都沒一個,他才覺得不對勁。
「夫人呢?」
「夫人今兒接到一封信,看完之後有些生氣,帶著丫鬟匆匆出門了。」
盧大人眉頭一皺:「可知是何事?」
是嶽家出了事,還是遠嫁西南的女兒出了事?
「夫人說要去城中書齋採購墨錠。」下人仔細迴想,「看信的時候夫人先怒後喜,還說可不能如了那些王八蛋的意。」
自家夫人罵人了?
盧大人沉默片刻,坐到餐桌前:「傳膳。」
下人立刻去傳菜,菜剛剛上完,張夫人便迴來了。
盧大人看了一眼她的臉色,不像是生氣的模樣,「夫人今天是怎麽了?為夫聽下人說有人惹你不快?」
張夫人喝了口茶潤潤嗓,也才笑道:「哪兒呢,我可太開心了,這件事運作得當,保不齊夫君的政績再添一筆。」
盧大人心念一動:「還請夫人細說一二。」
「此事還得從我那個義子說起,夫君可還記得他前不久迴了北地?」張夫人把一張摁滿手印的紙拿了出來,遞給自家夫君。
「喏,你自己看看吧。」
盧大人瞥見上麵零星幾句話,臉上的表情就沉了下來,接過這張紙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到末尾署名的學子時,氣得用力拍了下餐桌。
「豈有此理!堂堂巡撫居然任由北地商人控製物價,小小一塊潮州墨錠都能賣出十兩的高價!簡直枉讀聖賢書!」
「他怎麽敢啊!就不怕天下學子唾罵嗎!」
作為南方的文官,盧大人向來認為手中大事不過三樣:為民做主,為官清廉,為大盛培養人才。
不僅是他,大部分官員剛剛任職時都是這種想法,甚至還立下族訓勉勵一代又一代後人,所以他怎麽也想不到,會有當官的親手斷了當地學子出頭之路的。
張夫人知曉他的脾氣,也不多勸,隻道:「你的同僚、遼風府巡撫對此事坐視不理,你參他一本可行?」
「這有何難?!」盧大人咬牙道,「此事不急,秋闈在即,先想辦法給北地那邊的學子送些墨錠過去。」
「知你心繫百姓,不過這件事你出麵不好,我今天出門就是去辦這件事的。」張夫人給夫君盛了碗湯順順氣,安撫道,「我已經讓張家的書齋開了庫房,能用上的都交由義子的人送過去了。」
自家夫君好歹也是一州巡撫,眼巴巴拿物資給其他同僚送去算什麽迴事?還是經本地商人的手比較好,免得到時候貼著中州官府封條的東西被遼風府扣下。
說起這個張夫人還有些好笑:「那孩子還讓人帶來五百兩銀票,說由他替學子墊付,真是個傻孩子。」
一套最便宜的筆墨紙硯都得二三十兩,五百兩能幹什麽?
既然要幫,隻帶墨錠怎麽行?學子們被摻雜沙子的雜墨弄炸毛的毛筆不得換一換?不在宣紙上寫個幾天,怎麽找迴以往的手感?
這件事她不用想都知道,北地羅家兩年前丟了皇商的名號,這是在借題發揮,讓小商人不敢與南地互通有無,為的不就是拉著其他大商人一起搞壟斷麽?
那些學子一忍就是這麽久,若不是今年是三年一度的秋闈,又遇上義子這麽個心軟的孩子,估計這件事還有得瞞。
「你再看看這個。」張夫人把文序寫給他的信拿出來,「我看咱們那個義子猜得不錯,遼風府巡撫估計也是推手之一,你寫摺子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
盧大人接過來一看,嚇得眼皮直跳:「這……是不是說得太嚴重了?」
阻斷寒門學子為國效力,讓家族子弟與富商後代一同科舉,藉此讓家族子弟走出北地,運氣好就能在來年春闈上有一席之地,長此以往,朝廷官員還不是大換血?
這……這是要欺君?!
「以往科舉放榜,人人都說北地苦寒,榜上有名的學子不如咱們南方的多。」張夫人諷刺笑道,「按遼風府巡撫的做法,雖然北地學子不能出人頭地,但起碼他家族子弟都能為官做宰了。」
盧大人沉默片刻,起身往書房走去:「夫人慢用,我先去寫個摺子。」
張夫人無奈搖頭,讓下人多做一份飯菜溫好,自己先吃了起來。
自家夫君來中州已經兩年,再過一年就要調任了,富庶之地不易出政績,好在有這一遭,否則她都要擔心自家夫君被平調,從這裏去到苦寒之地了。
是夜,一艘張家的貨船從碼頭離開,帶著一船的東西,向著遼風府駛去。
*
文序一行人到遼風府城的時候,依舊入住官府驛站,作為府城,住在遼風府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往來商人,所以對拉著幾大車貨物的商隊看都不看一眼。
其中一輛車朝驛站駛去的時候,不知道是路不平還是捆貨物的人不上心,最邊上的一隻小箱子滾落下來,鎖扣一鬆,半箱子綾羅綢緞的樣布就這麽灑了出來,一下就吸引了路人的眼光。
第39章 抵達府城
中州,江城,巡撫府。
盧大人從官衙迴來有一陣了,往日都會在家裏的夫人卻不見蹤影,盧大人以為自家夫人出門巡視陪嫁鋪子,也不在意。
直到用晚餐的時候還不見人影,連口信都沒一個,他才覺得不對勁。
「夫人呢?」
「夫人今兒接到一封信,看完之後有些生氣,帶著丫鬟匆匆出門了。」
盧大人眉頭一皺:「可知是何事?」
是嶽家出了事,還是遠嫁西南的女兒出了事?
「夫人說要去城中書齋採購墨錠。」下人仔細迴想,「看信的時候夫人先怒後喜,還說可不能如了那些王八蛋的意。」
自家夫人罵人了?
盧大人沉默片刻,坐到餐桌前:「傳膳。」
下人立刻去傳菜,菜剛剛上完,張夫人便迴來了。
盧大人看了一眼她的臉色,不像是生氣的模樣,「夫人今天是怎麽了?為夫聽下人說有人惹你不快?」
張夫人喝了口茶潤潤嗓,也才笑道:「哪兒呢,我可太開心了,這件事運作得當,保不齊夫君的政績再添一筆。」
盧大人心念一動:「還請夫人細說一二。」
「此事還得從我那個義子說起,夫君可還記得他前不久迴了北地?」張夫人把一張摁滿手印的紙拿了出來,遞給自家夫君。
「喏,你自己看看吧。」
盧大人瞥見上麵零星幾句話,臉上的表情就沉了下來,接過這張紙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到末尾署名的學子時,氣得用力拍了下餐桌。
「豈有此理!堂堂巡撫居然任由北地商人控製物價,小小一塊潮州墨錠都能賣出十兩的高價!簡直枉讀聖賢書!」
「他怎麽敢啊!就不怕天下學子唾罵嗎!」
作為南方的文官,盧大人向來認為手中大事不過三樣:為民做主,為官清廉,為大盛培養人才。
不僅是他,大部分官員剛剛任職時都是這種想法,甚至還立下族訓勉勵一代又一代後人,所以他怎麽也想不到,會有當官的親手斷了當地學子出頭之路的。
張夫人知曉他的脾氣,也不多勸,隻道:「你的同僚、遼風府巡撫對此事坐視不理,你參他一本可行?」
「這有何難?!」盧大人咬牙道,「此事不急,秋闈在即,先想辦法給北地那邊的學子送些墨錠過去。」
「知你心繫百姓,不過這件事你出麵不好,我今天出門就是去辦這件事的。」張夫人給夫君盛了碗湯順順氣,安撫道,「我已經讓張家的書齋開了庫房,能用上的都交由義子的人送過去了。」
自家夫君好歹也是一州巡撫,眼巴巴拿物資給其他同僚送去算什麽迴事?還是經本地商人的手比較好,免得到時候貼著中州官府封條的東西被遼風府扣下。
說起這個張夫人還有些好笑:「那孩子還讓人帶來五百兩銀票,說由他替學子墊付,真是個傻孩子。」
一套最便宜的筆墨紙硯都得二三十兩,五百兩能幹什麽?
既然要幫,隻帶墨錠怎麽行?學子們被摻雜沙子的雜墨弄炸毛的毛筆不得換一換?不在宣紙上寫個幾天,怎麽找迴以往的手感?
這件事她不用想都知道,北地羅家兩年前丟了皇商的名號,這是在借題發揮,讓小商人不敢與南地互通有無,為的不就是拉著其他大商人一起搞壟斷麽?
那些學子一忍就是這麽久,若不是今年是三年一度的秋闈,又遇上義子這麽個心軟的孩子,估計這件事還有得瞞。
「你再看看這個。」張夫人把文序寫給他的信拿出來,「我看咱們那個義子猜得不錯,遼風府巡撫估計也是推手之一,你寫摺子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
盧大人接過來一看,嚇得眼皮直跳:「這……是不是說得太嚴重了?」
阻斷寒門學子為國效力,讓家族子弟與富商後代一同科舉,藉此讓家族子弟走出北地,運氣好就能在來年春闈上有一席之地,長此以往,朝廷官員還不是大換血?
這……這是要欺君?!
「以往科舉放榜,人人都說北地苦寒,榜上有名的學子不如咱們南方的多。」張夫人諷刺笑道,「按遼風府巡撫的做法,雖然北地學子不能出人頭地,但起碼他家族子弟都能為官做宰了。」
盧大人沉默片刻,起身往書房走去:「夫人慢用,我先去寫個摺子。」
張夫人無奈搖頭,讓下人多做一份飯菜溫好,自己先吃了起來。
自家夫君來中州已經兩年,再過一年就要調任了,富庶之地不易出政績,好在有這一遭,否則她都要擔心自家夫君被平調,從這裏去到苦寒之地了。
是夜,一艘張家的貨船從碼頭離開,帶著一船的東西,向著遼風府駛去。
*
文序一行人到遼風府城的時候,依舊入住官府驛站,作為府城,住在遼風府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往來商人,所以對拉著幾大車貨物的商隊看都不看一眼。
其中一輛車朝驛站駛去的時候,不知道是路不平還是捆貨物的人不上心,最邊上的一隻小箱子滾落下來,鎖扣一鬆,半箱子綾羅綢緞的樣布就這麽灑了出來,一下就吸引了路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