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人說一個女人相當於五百隻鴨子,其實不管男人女人,人多了都一樣,就好比此時的報告廳,各國語言齊飛。
有敘舊的。
「哦,漢斯,好久不見……」
「哦,詹姆你也來了……」
有討論問題的。
「你們去年發的那篇文章中說的……」
還有雙手抱臂,一臉不耐等待主角登場。
「孟呢?那位孟怎麽還沒來?不會是知道騙不下去不敢來了吧?」
門外的鄧倩美等人也很焦急,孟同誌怎麽還沒有來?會議九點開始,眼下已經八點五十五了,不會是出什麽問題……呸呸呸,不會的,肯定不會!
鄧倩美攥緊了自己的手。
走廊上傳來一陣腳步聲,她抬頭看去,一行人走過來,走在前方的是一位大約二十多歲,年輕,但腳步十分堅定的女同誌。
鄧倩美一眼就認出來了,是孟同誌。
孟同誌來了!
兩個人打開報告廳的門,其他人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她,孟秋嘴角含笑,對他們點點頭,踏了進去。
報告廳的大門在側前方,有人進來,廳內的人一眼便能看見。
孟秋站在門口,一道道目光看過來,她環視一圈,不疾不徐,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
台上早已布置好了話筒,孟秋輕輕地拍了拍,發出「咚咚」兩聲,吸引了台下的注意力。
報告廳內各種聲音漸漸消失,隻剩下一道聲音從話筒中傳出。
「諸位,上午好,我是孟秋。」
「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基於多種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機製及方法』……」
大約是沒有想到她上來就直奔主題,下麵的人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嘆原來她就是那位孟同誌,就被她拉進了報告中。
他們也不想的,但她上來就放大招,就是想挑刺,也得聽聽看,才能挑的有理有據不是?
然而這一聽,眾人的表情從「切!」到「嗯?」,再到「嗯!」,不過短短時間。
「基於這種模型,可以得出……」
「以上是華國過去的幾場大地震數據,對比分析,震源變化……」
「通過地麵運動特徵分析……」
哈裏森教授表情認真,他的學生,打從進入華國就沒滿意過的西奧多放下了膀子。
哈裏森教授旁邊,來自m國另一所高校的羅伯特教授神情凝重。
一場報告做了三個小時,從九點到十二點。
「……以上便是我的報告內容。」
孟秋放下手裏的文件,咽了咽口水。
站在台下的會議組組長,拍了拍旁邊一個工作人員,對方會意,送上茶水。
孟秋接過茶杯,一口氣喝了半杯,緩解了喉嚨的幹澀。她放下茶杯,看向台下,接下來是提問時間。
一個人站了起來:「孟女士,請問您剛才提到的模型物理部分……」
「關於這點,我說過,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持,譬如……」
不待第一個人再問,又一個人站了起來:「孟女士,您剛才提到的能夠探測到地底17千米以下數據的探測儀是真的嗎?」
孟秋笑了笑:「當然。」
底下一片譁然,華國竟然有這樣的探測儀。
「孟女士,關於數據運算及模型建立……」
「孟女士……」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別以為大家是在進行學術交流,實際上挑刺的、找茬的、挖坑的、套話的,不計其數。
孟秋站在台上,舌戰群儒,好在她也不是沒有幫手,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不止國外的專家教授,也有國內的研究人員。
隨著孟秋的迴答,質疑聲漸漸減小。
她環視一圈:「還有問題嗎?」
第一排有人舉起了手。
「有。」哈裏森教授道。
孟秋看著他,她認識他。
在此之前,對於國外要派哪些人來,上麵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中的重要人物,上麵給她介紹過。
這位哈裏森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m國理工大學教授,m國科學院院士,在相關領域,地位崇高。
對於他的到來,連上麵都有些意外。
孟秋對上他的目光,她知?*? 道,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
哈裏森教授很多人都認識,他站出來,不少人在心中暗喜,如果孟的報告中有什麽問題,哈裏森教授一定能夠聽出來。
不少人等著哈裏森教授將孟問倒,然而他們等來的隻有兩人的一問一答、再問再答、三問三答……
一個小時後,看著站在台上,在一塊黑板麵前邊寫邊討論的孟和哈裏森教授,等著看笑話的人:「???」
有人心懷惡意,也有人是真的來進行學術交流的,座位距離台上太遠了,看不清黑板,有人幹脆走出座位,上前圍觀。
有第一個人就有第二個人,不知不覺,眾人將台上圍了一圈。
廳內的工作人員也有點懵,他們本來擔心孟同誌站太久,還特地準備了椅子,現在看這樣子,椅子好像完全派不上用場了。
負責會議組雜事的組長搖頭:「不用管,先這樣,一切以孟同誌為主。」
眼下顯然她需要的不是椅子,組長讓人悄悄準備了放了糖的水送到孟秋的手邊。
原定流程中,報告及提問時間一共三個小時,結果僅報告,孟秋便講了三個小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有敘舊的。
「哦,漢斯,好久不見……」
「哦,詹姆你也來了……」
有討論問題的。
「你們去年發的那篇文章中說的……」
還有雙手抱臂,一臉不耐等待主角登場。
「孟呢?那位孟怎麽還沒來?不會是知道騙不下去不敢來了吧?」
門外的鄧倩美等人也很焦急,孟同誌怎麽還沒有來?會議九點開始,眼下已經八點五十五了,不會是出什麽問題……呸呸呸,不會的,肯定不會!
鄧倩美攥緊了自己的手。
走廊上傳來一陣腳步聲,她抬頭看去,一行人走過來,走在前方的是一位大約二十多歲,年輕,但腳步十分堅定的女同誌。
鄧倩美一眼就認出來了,是孟同誌。
孟同誌來了!
兩個人打開報告廳的門,其他人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她,孟秋嘴角含笑,對他們點點頭,踏了進去。
報告廳的大門在側前方,有人進來,廳內的人一眼便能看見。
孟秋站在門口,一道道目光看過來,她環視一圈,不疾不徐,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
台上早已布置好了話筒,孟秋輕輕地拍了拍,發出「咚咚」兩聲,吸引了台下的注意力。
報告廳內各種聲音漸漸消失,隻剩下一道聲音從話筒中傳出。
「諸位,上午好,我是孟秋。」
「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基於多種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機製及方法』……」
大約是沒有想到她上來就直奔主題,下麵的人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嘆原來她就是那位孟同誌,就被她拉進了報告中。
他們也不想的,但她上來就放大招,就是想挑刺,也得聽聽看,才能挑的有理有據不是?
然而這一聽,眾人的表情從「切!」到「嗯?」,再到「嗯!」,不過短短時間。
「基於這種模型,可以得出……」
「以上是華國過去的幾場大地震數據,對比分析,震源變化……」
「通過地麵運動特徵分析……」
哈裏森教授表情認真,他的學生,打從進入華國就沒滿意過的西奧多放下了膀子。
哈裏森教授旁邊,來自m國另一所高校的羅伯特教授神情凝重。
一場報告做了三個小時,從九點到十二點。
「……以上便是我的報告內容。」
孟秋放下手裏的文件,咽了咽口水。
站在台下的會議組組長,拍了拍旁邊一個工作人員,對方會意,送上茶水。
孟秋接過茶杯,一口氣喝了半杯,緩解了喉嚨的幹澀。她放下茶杯,看向台下,接下來是提問時間。
一個人站了起來:「孟女士,請問您剛才提到的模型物理部分……」
「關於這點,我說過,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持,譬如……」
不待第一個人再問,又一個人站了起來:「孟女士,您剛才提到的能夠探測到地底17千米以下數據的探測儀是真的嗎?」
孟秋笑了笑:「當然。」
底下一片譁然,華國竟然有這樣的探測儀。
「孟女士,關於數據運算及模型建立……」
「孟女士……」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別以為大家是在進行學術交流,實際上挑刺的、找茬的、挖坑的、套話的,不計其數。
孟秋站在台上,舌戰群儒,好在她也不是沒有幫手,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不止國外的專家教授,也有國內的研究人員。
隨著孟秋的迴答,質疑聲漸漸減小。
她環視一圈:「還有問題嗎?」
第一排有人舉起了手。
「有。」哈裏森教授道。
孟秋看著他,她認識他。
在此之前,對於國外要派哪些人來,上麵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中的重要人物,上麵給她介紹過。
這位哈裏森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m國理工大學教授,m國科學院院士,在相關領域,地位崇高。
對於他的到來,連上麵都有些意外。
孟秋對上他的目光,她知?*? 道,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
哈裏森教授很多人都認識,他站出來,不少人在心中暗喜,如果孟的報告中有什麽問題,哈裏森教授一定能夠聽出來。
不少人等著哈裏森教授將孟問倒,然而他們等來的隻有兩人的一問一答、再問再答、三問三答……
一個小時後,看著站在台上,在一塊黑板麵前邊寫邊討論的孟和哈裏森教授,等著看笑話的人:「???」
有人心懷惡意,也有人是真的來進行學術交流的,座位距離台上太遠了,看不清黑板,有人幹脆走出座位,上前圍觀。
有第一個人就有第二個人,不知不覺,眾人將台上圍了一圈。
廳內的工作人員也有點懵,他們本來擔心孟同誌站太久,還特地準備了椅子,現在看這樣子,椅子好像完全派不上用場了。
負責會議組雜事的組長搖頭:「不用管,先這樣,一切以孟同誌為主。」
眼下顯然她需要的不是椅子,組長讓人悄悄準備了放了糖的水送到孟秋的手邊。
原定流程中,報告及提問時間一共三個小時,結果僅報告,孟秋便講了三個小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