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秋道:「咱們要求的功能,和計算機相比,那不是也簡單多了嗎?」
張教授不想搭理她。
小孟一迴來就把他們使喚得團團轉,偏偏他每次都拒絕不了小孟的誘惑。
比如這次,小孟就說:「手錶處理器要是成功了,未來是不是有可能將計算機上的大部分功能挪到一個更小的機器上。」
小孟找他聊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是不可能,話還沒出口,想到了計算器,為什麽不可能?計算器不就是把計算機的計算功能放進去了嗎?
計算器使用的隻是最簡單的微處理器,如果換成更加複雜的處理器,增加其他功能,是不是也能實現?
孟秋表示,沒錯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張教授就被她忽悠來幫忙搞智能手錶的處理器了。
想法很美好,真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張教授道:「首先,目前在同一個周期內,隻能執行一條指令,數據的交換速度方麵……」
孟秋一心多用,一邊翻看實驗記錄,一邊聽他說,一邊思考:「或許我們可以嚐試採用連續傳輸,指定起始地址和……」
「你是說……」
「是的,不用每次傳輸,都要重新發送地址,提高傳輸效率,減輕處理器的壓力……」
張教授的手有規律地拍在桌子上,這是他思考時習慣性的動作。他張口喊道:「老施,你過來一下。」
一個兩鬢斑白的男同誌走過來,張教授道:「老施,來,咱們一起聽聽。」
老施臉上沒什麽情緒,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在孟秋和張教授激烈討論時,他隻是默默地聽著,孟秋差點忘了還有一個人。
討論完,老施繼續迴去工作,全程未發一言。
孟秋小聲問張教授:「他是不是那位施同誌?」
「是。」張教授點點頭,「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在學校時,他是我們那一屆的風雲人物,能言善辯,鋒芒畢露。」
孟秋看著現在的他,完全想像不出來張教授口中的那個風雲人物是何等風采。
然而,有些人即便歷經風雨,天才依然是天才。
幾天之後,張教授讓人找她,說速度問題解決了,孟秋驚訝:「這麽快?」
她趕到張教授實驗室,解決這個問題的竟然就是這位施同誌。
看著麵前的運算結果,孟秋看施同誌的眼神放光,施同誌後退一步。孟秋問:「施同誌,關於相鄰存儲單元……」
「是,目前就是自動進行,不過……」
張教授看著和小孟聊起來的老施,心裏終於鬆了一口氣。自從過來,除了他找他,老施一天都說不了三句話,他是真擔心。
除了顯示器、處理器找了外援,智能手錶項目組還有兩個小組,一個負責傳感器,另一個研究次聲波武器。
除了心率監測,孟秋試圖在這次研究的智能手錶中增加更多的監測功能,比如運動、體溫、血壓,因此,需要的傳感器也更多。
說是一個小組,其實內部也分了幾個小隊研究。次聲波也一樣。
次聲波就是手錶攻擊使用的聲波。
這種聲波與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近,容易與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從而導致器官變形、移位,甚至破裂。
次聲波還能幹擾人的神經係統,使人噁心、頭暈、嘔吐乃至昏迷。
之前智能手錶中用的就是這種方式的次聲波。
老實說,將這種攻擊手段放在手錶中,確實有些大材小用。
所以,孟秋就決定了,削弱手錶中的攻擊威力,同時進一步研究其他專門的次聲波武器。
研究手錶中的次聲波武器的為一組,其他的又根據研究武器的不同分為一、二、三組。
如果不是人手不夠,其實後麵還可以有四、五的。
係統中利用了次聲波的武器有很多種,比如一種次聲波搶,手槍形狀,巴掌大小,威力大,穿透力強,能夠穿過掩體攻擊,她覺得這種完全可以作為特種部隊的備用武器。
還有一種體積較大,作用距離遠,完全可以作為一種秘密武器使用。
因為工作太忙,孟秋多了一個助理,正是她的其中一個學生燕同春。
燕同春有些疑惑。
次聲波武器組下屬三個實驗室,分別研究三種不同的武器,老師似乎對他們有不同的安排,一個隻給了總的研究方向,一個製定了具體的研究計劃,讓他們自己研究,還有一個親自參與,幾乎是手把手帶他們做。
是因為三種武器難度不一樣嗎?
不,是因為她在進行一個實驗。
孟秋想看看她參與到哪種程度能夠實現星幣最大化。
每一個項目都全程參與太慢了。
裝甲車項目組,她幾乎是全程參與,用時一年,獲得星幣總共不過十萬多。
運輸機項目,她隻參與了關鍵部分,獲得星幣約一千三百萬,假使當時那本書能得滿分,最終大概能獲得星幣兩千五百萬。
雖然多了近一倍,但從時間成本上來看,卻並不劃算。
運輸機項目,她實際上待了不到半年,如果真的從頭參與,至少要兩年時間。
兩年太久了,她沒有那麽多時間。
結合過往的經驗,和這次實驗的結果,孟秋得出了兩點結論,一,要選擇初始價值更高的書,換算成項目,大概就是難度更大的項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張教授不想搭理她。
小孟一迴來就把他們使喚得團團轉,偏偏他每次都拒絕不了小孟的誘惑。
比如這次,小孟就說:「手錶處理器要是成功了,未來是不是有可能將計算機上的大部分功能挪到一個更小的機器上。」
小孟找他聊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是不可能,話還沒出口,想到了計算器,為什麽不可能?計算器不就是把計算機的計算功能放進去了嗎?
計算器使用的隻是最簡單的微處理器,如果換成更加複雜的處理器,增加其他功能,是不是也能實現?
孟秋表示,沒錯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張教授就被她忽悠來幫忙搞智能手錶的處理器了。
想法很美好,真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張教授道:「首先,目前在同一個周期內,隻能執行一條指令,數據的交換速度方麵……」
孟秋一心多用,一邊翻看實驗記錄,一邊聽他說,一邊思考:「或許我們可以嚐試採用連續傳輸,指定起始地址和……」
「你是說……」
「是的,不用每次傳輸,都要重新發送地址,提高傳輸效率,減輕處理器的壓力……」
張教授的手有規律地拍在桌子上,這是他思考時習慣性的動作。他張口喊道:「老施,你過來一下。」
一個兩鬢斑白的男同誌走過來,張教授道:「老施,來,咱們一起聽聽。」
老施臉上沒什麽情緒,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在孟秋和張教授激烈討論時,他隻是默默地聽著,孟秋差點忘了還有一個人。
討論完,老施繼續迴去工作,全程未發一言。
孟秋小聲問張教授:「他是不是那位施同誌?」
「是。」張教授點點頭,「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在學校時,他是我們那一屆的風雲人物,能言善辯,鋒芒畢露。」
孟秋看著現在的他,完全想像不出來張教授口中的那個風雲人物是何等風采。
然而,有些人即便歷經風雨,天才依然是天才。
幾天之後,張教授讓人找她,說速度問題解決了,孟秋驚訝:「這麽快?」
她趕到張教授實驗室,解決這個問題的竟然就是這位施同誌。
看著麵前的運算結果,孟秋看施同誌的眼神放光,施同誌後退一步。孟秋問:「施同誌,關於相鄰存儲單元……」
「是,目前就是自動進行,不過……」
張教授看著和小孟聊起來的老施,心裏終於鬆了一口氣。自從過來,除了他找他,老施一天都說不了三句話,他是真擔心。
除了顯示器、處理器找了外援,智能手錶項目組還有兩個小組,一個負責傳感器,另一個研究次聲波武器。
除了心率監測,孟秋試圖在這次研究的智能手錶中增加更多的監測功能,比如運動、體溫、血壓,因此,需要的傳感器也更多。
說是一個小組,其實內部也分了幾個小隊研究。次聲波也一樣。
次聲波就是手錶攻擊使用的聲波。
這種聲波與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近,容易與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從而導致器官變形、移位,甚至破裂。
次聲波還能幹擾人的神經係統,使人噁心、頭暈、嘔吐乃至昏迷。
之前智能手錶中用的就是這種方式的次聲波。
老實說,將這種攻擊手段放在手錶中,確實有些大材小用。
所以,孟秋就決定了,削弱手錶中的攻擊威力,同時進一步研究其他專門的次聲波武器。
研究手錶中的次聲波武器的為一組,其他的又根據研究武器的不同分為一、二、三組。
如果不是人手不夠,其實後麵還可以有四、五的。
係統中利用了次聲波的武器有很多種,比如一種次聲波搶,手槍形狀,巴掌大小,威力大,穿透力強,能夠穿過掩體攻擊,她覺得這種完全可以作為特種部隊的備用武器。
還有一種體積較大,作用距離遠,完全可以作為一種秘密武器使用。
因為工作太忙,孟秋多了一個助理,正是她的其中一個學生燕同春。
燕同春有些疑惑。
次聲波武器組下屬三個實驗室,分別研究三種不同的武器,老師似乎對他們有不同的安排,一個隻給了總的研究方向,一個製定了具體的研究計劃,讓他們自己研究,還有一個親自參與,幾乎是手把手帶他們做。
是因為三種武器難度不一樣嗎?
不,是因為她在進行一個實驗。
孟秋想看看她參與到哪種程度能夠實現星幣最大化。
每一個項目都全程參與太慢了。
裝甲車項目組,她幾乎是全程參與,用時一年,獲得星幣總共不過十萬多。
運輸機項目,她隻參與了關鍵部分,獲得星幣約一千三百萬,假使當時那本書能得滿分,最終大概能獲得星幣兩千五百萬。
雖然多了近一倍,但從時間成本上來看,卻並不劃算。
運輸機項目,她實際上待了不到半年,如果真的從頭參與,至少要兩年時間。
兩年太久了,她沒有那麽多時間。
結合過往的經驗,和這次實驗的結果,孟秋得出了兩點結論,一,要選擇初始價值更高的書,換算成項目,大概就是難度更大的項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