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人宿舍是廠子第一批建造的建築之一,就是為了能早早地用上。知青們扛著自己的鋪蓋捲入住,宿舍簡陋的條件,也沒有破壞他們的好心情。
他們結伴在還在建設中、比起工廠更像工地的廠子裏轉了一圈,興致勃勃地猜著這個建築可能是車間,那個建築估計是辦公樓……
以後,這裏就是他們的廠子啦!
下鄉多年,被現實打擊得對未來充滿迷茫的知青們內心重新湧出一股豪情。
抒發了一番激動的心情,迴到宿舍,大家排排坐,廠子似乎還沒完全建好,接下來他們該幹什麽?
接下來當然是培訓了。
退役戰士們和社會人士都住到宿舍裏,第二天培訓就開始了。
和考試一樣,針對他們的培訓也是分開的。前者的培訓以操作為主,後者則更深奧一點,涉及專業上的知識。
培訓人員不是別人,還是防彈衣項目組的人抽空來進行。
畢竟新材廠未來生產的幾種材料都是他們項目組研製的,相關的東西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
外號「竹竿」的馮良平被派了過來。
「大家好,」他站在前麵,自我介紹道,「我是你們化學這門課的老師馮良平。好,接下來,我們開始上課。」
在組裏稍顯跳脫的馮良平站在眾人麵前,穩重又成熟。
學生們心裏頗有些驚訝,這位馮老師看著年紀不比他們大多少,竟然是老師。
等到一堂課一上,他們就知道了,馮老師為什麽會是老師了,他也太厲害了!
那些複雜深奧的內容在馮老師眼裏,估計就跟小學題目沒什麽兩樣。
有結訓考試在前麵懸著,大家學得很認真,上課專心聽講,「唰唰」記筆記,下課之後也積極地提問。
不管他們問什麽,馮老師幾乎是掃一眼就知道答案了。
眾人由衷地佩服,老師就是老師啊!對馮老師也越發尊重了。
培訓內容除了文化課,還要上車間。
廠裏已經建好了兩個車間,現在正在安裝生產線,機會難得,這些學生正好過去跟著看一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樣才能快速成長起來,早日成為廠裏的中流砥柱。
廠裏麵對他們很重視,新材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調了一批管理人員過來,上麵還從全國各地調了一批技術人員,未來他們將和這一批精挑細選招進來的知青等人共同組成新材廠的技術部門。
雖然離得近,但新材廠以後不可能技術上遇到一點問題,就去找901所的人來解決,901所還有更重要的事做,他們隻能靠自己。
因為對他們寄予眾望,所以廠裏對他們的要求也很嚴格。
在結訓考試之前,還有階段考,差不多一周一次。
雖然廠裏沒說階段考的成績會算在結訓考試中,但是大家還是不敢放鬆。他們現在隻是進了廠裏,還沒分部門呢,說不定在階段考中表現得好,未來能進入更好的部門。
在這種想法下,大家學得更努力了。而越學,他們就發現馮老師的水平越高。
同樣是青年同誌,馮老師如此優秀,大家真是壓力山大。
在他們吭哧吭哧參加培訓時,廠裏的建築也越來越多了,首先是大門終於豎立起來了,還是很簡單,但門口掛上了牌子,寫著幾個大字——雲川省新材製造廠。
牌子掛上的當天,知青們還有退役戰士們都跑過來看,越看越覺得這幾個字真好看!
他們也有休息時間,休息時,先是退役戰士們自發去另一邊的工地上幫忙。在工地上幹活的基本上都是部隊的人,也算是他們的戰友,和他們一起幹活,退役戰士們十分自在。
知青等人見了,也自發過去幫忙。下鄉勞動這麽多年,他們早不是什麽文弱書生,大家舉起胳膊,亮了亮胳膊上的腱子肉。
幹活,他們也行!
知青們體力還是稍微差一些,不過他們用腦子彌補了差距,團結協作,藉助工具,效率並不輸退役戰士們。
大家一起幹活,不過幾天,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拉近了。知青們得知他們都是退役軍人,很是敬佩,戰士們見他們幹活賣力,也對他們很是讚賞。
雙方互相認可,相處融洽。
當然休息日,大家偶爾也會有自己的事,比如給家裏人報喜。
廠裏真是財大氣粗,從他們進廠的第一天開始,就給大家計算工資,這兩天都給大家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
除了報喜,有些人還想著把這錢給家裏人寄迴去。
王誌平是既報喜,又給家裏寄錢。
前段時間,他爸病了,家裏怕他擔心,都瞞著他,還是跟他一個地方來的劉長江迴家探親,知道了這件事,迴來告訴了他。
他爸的病需要用錢,可他在鄉下,就是按一天七八個工分算,一年到頭也分不到錢。本地的漢子也不能保證一天到頭每天都能掙七八個工分,更何況是他。
王誌平著急呀,又急又愁,他的腳就是因為在幹活的時候想多幹點,一不留神踩到石頭上崴了。
現在好了,他有工作了。雖然他們剛進廠,工資不高,可一個月也有十幾塊錢。他在廠裏花不了多少,每個月至少可以給家裏寄十塊錢。
王誌平剛才給他媽打電話,他媽喜極而泣,聲音都哽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們結伴在還在建設中、比起工廠更像工地的廠子裏轉了一圈,興致勃勃地猜著這個建築可能是車間,那個建築估計是辦公樓……
以後,這裏就是他們的廠子啦!
下鄉多年,被現實打擊得對未來充滿迷茫的知青們內心重新湧出一股豪情。
抒發了一番激動的心情,迴到宿舍,大家排排坐,廠子似乎還沒完全建好,接下來他們該幹什麽?
接下來當然是培訓了。
退役戰士們和社會人士都住到宿舍裏,第二天培訓就開始了。
和考試一樣,針對他們的培訓也是分開的。前者的培訓以操作為主,後者則更深奧一點,涉及專業上的知識。
培訓人員不是別人,還是防彈衣項目組的人抽空來進行。
畢竟新材廠未來生產的幾種材料都是他們項目組研製的,相關的東西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
外號「竹竿」的馮良平被派了過來。
「大家好,」他站在前麵,自我介紹道,「我是你們化學這門課的老師馮良平。好,接下來,我們開始上課。」
在組裏稍顯跳脫的馮良平站在眾人麵前,穩重又成熟。
學生們心裏頗有些驚訝,這位馮老師看著年紀不比他們大多少,竟然是老師。
等到一堂課一上,他們就知道了,馮老師為什麽會是老師了,他也太厲害了!
那些複雜深奧的內容在馮老師眼裏,估計就跟小學題目沒什麽兩樣。
有結訓考試在前麵懸著,大家學得很認真,上課專心聽講,「唰唰」記筆記,下課之後也積極地提問。
不管他們問什麽,馮老師幾乎是掃一眼就知道答案了。
眾人由衷地佩服,老師就是老師啊!對馮老師也越發尊重了。
培訓內容除了文化課,還要上車間。
廠裏已經建好了兩個車間,現在正在安裝生產線,機會難得,這些學生正好過去跟著看一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樣才能快速成長起來,早日成為廠裏的中流砥柱。
廠裏麵對他們很重視,新材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調了一批管理人員過來,上麵還從全國各地調了一批技術人員,未來他們將和這一批精挑細選招進來的知青等人共同組成新材廠的技術部門。
雖然離得近,但新材廠以後不可能技術上遇到一點問題,就去找901所的人來解決,901所還有更重要的事做,他們隻能靠自己。
因為對他們寄予眾望,所以廠裏對他們的要求也很嚴格。
在結訓考試之前,還有階段考,差不多一周一次。
雖然廠裏沒說階段考的成績會算在結訓考試中,但是大家還是不敢放鬆。他們現在隻是進了廠裏,還沒分部門呢,說不定在階段考中表現得好,未來能進入更好的部門。
在這種想法下,大家學得更努力了。而越學,他們就發現馮老師的水平越高。
同樣是青年同誌,馮老師如此優秀,大家真是壓力山大。
在他們吭哧吭哧參加培訓時,廠裏的建築也越來越多了,首先是大門終於豎立起來了,還是很簡單,但門口掛上了牌子,寫著幾個大字——雲川省新材製造廠。
牌子掛上的當天,知青們還有退役戰士們都跑過來看,越看越覺得這幾個字真好看!
他們也有休息時間,休息時,先是退役戰士們自發去另一邊的工地上幫忙。在工地上幹活的基本上都是部隊的人,也算是他們的戰友,和他們一起幹活,退役戰士們十分自在。
知青等人見了,也自發過去幫忙。下鄉勞動這麽多年,他們早不是什麽文弱書生,大家舉起胳膊,亮了亮胳膊上的腱子肉。
幹活,他們也行!
知青們體力還是稍微差一些,不過他們用腦子彌補了差距,團結協作,藉助工具,效率並不輸退役戰士們。
大家一起幹活,不過幾天,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拉近了。知青們得知他們都是退役軍人,很是敬佩,戰士們見他們幹活賣力,也對他們很是讚賞。
雙方互相認可,相處融洽。
當然休息日,大家偶爾也會有自己的事,比如給家裏人報喜。
廠裏真是財大氣粗,從他們進廠的第一天開始,就給大家計算工資,這兩天都給大家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
除了報喜,有些人還想著把這錢給家裏人寄迴去。
王誌平是既報喜,又給家裏寄錢。
前段時間,他爸病了,家裏怕他擔心,都瞞著他,還是跟他一個地方來的劉長江迴家探親,知道了這件事,迴來告訴了他。
他爸的病需要用錢,可他在鄉下,就是按一天七八個工分算,一年到頭也分不到錢。本地的漢子也不能保證一天到頭每天都能掙七八個工分,更何況是他。
王誌平著急呀,又急又愁,他的腳就是因為在幹活的時候想多幹點,一不留神踩到石頭上崴了。
現在好了,他有工作了。雖然他們剛進廠,工資不高,可一個月也有十幾塊錢。他在廠裏花不了多少,每個月至少可以給家裏寄十塊錢。
王誌平剛才給他媽打電話,他媽喜極而泣,聲音都哽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