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腳步匆匆,團長等人在後麵哈哈大笑。
迴到家,一個做飯,一個收拾帶迴來的東西。
孟秋問他複查的情況怎麽樣,季嶼道:「沒什麽問題,線已經拆了。」
孟秋想起來一件事:「那你有去中醫科拿祛疤的藥嗎?」
季嶼:「……沒。」
孟秋伸頭進廚房問:「為什麽?需要我陪你去嗎?這幾天我剛好在。」
季嶼閉了閉眼睛,很後悔當初問那一句:「不用。」
他問:「你會覺得難看嗎?」
「當然不會。」孟秋毫不猶豫道。
猙獰的傷疤,如果是出現在別人身上,可能還會有些害怕,但在自己家人身上,隻會心疼。
還有懊惱。
懊惱她沒有早點把防彈衣研製出來。
孟秋問道:「二哥,你們最近有任務嗎?」
「暫時沒有。」
「那你們要是有任務,在出任務之前,一定要先告訴我。」
防彈衣雖然已經研製出來了幾種,但還不夠便利,放在戰場上使用可以,要是出任務的話,太明晃晃了,不利於隱藏。
還得再繼續改進。
季嶼認真答應:「好。」
孟秋在駐地待了一段時間,總算把其中一種芳綸紙搞了出來,順帶把生產工藝開了個頭,剩下的先讓組裏的人繼續做,有事再聯繫她。
另外就是論文了,修改過後大家又拿給她看,到臨走前一天,還剩一小半沒看完,主要是看著看著,就深入探討起來,以至於效率不太高。
大家就道:「等下次吧,下次迴來再繼續。」
孟秋道:「先放我這兒吧,我晚上帶迴去看。」
今日事今日畢,下次說不定還有其他事呢。
第二天,組裏的人過來,就見他們的論文已經放在了桌上,紙上滿是批註的痕跡,空白處還附了紙條,寫得密密麻麻。
有的是對某些部分進行修改,有的是對他們的研究方向進一步延伸,還有的寫了後續研究的相關建議。
大家拿到自己的論文,不過幾頁紙,拿在手裏,卻覺得沉甸甸的。
批註得這麽細緻,組長她不會一晚上沒睡覺吧?
大家去找組長,卻得知她已經離開。
大家攥緊手裏的論文,看著駐地門口的方向,心裏滿是感動。
再次修改後,論文終於定稿,在「通訊作者」一欄,大家不謀而合,寫上了同一個名字。
最重要的內部刊物不是每篇文章都能上,但各個學科也有自己的科技期刊,有科學院創辦的,也有各個高校、研究單位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材料學領域的人就發現跟他們學科相關的期刊上陸陸續續刊登了不少文章。
這些文章有不少相似點,首先是都與一種新材料有關,其次,作者所屬單位都是901所,最後,通訊作者竟然都是同一個名字。
這也太巧合了吧?
與此同時,孟秋也已經迴到了空軍基地,她這次過來,得知了一個好消息,也給大家帶了一個好消息。
得知的好消息就是他們改進的發動機測試通過,達到了預期標準,甚至還超過了。
而她帶來的好消息則是又一種複合材料芳綸紙的出現。
「……艙門、尾翼、舵麵、整流罩、槳葉等部位,呈板狀的零部件大多都能使用這種複合材料。我們做過實驗,相較於現有的鋁合金板,使用芳綸紙蜂窩複合材料,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重量能夠降低到這個數。」
孟秋將實驗數據遞給眾人,又將帶來的實驗材料拿出來展示。
「這就是我們研製的芳綸紙。除了耐高溫,還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此外……」
一場會開完,機體設計組拉著孟秋走了,動力組在後麵喊:「發動機還沒看呢!」
機體設計組道:「你們都通過了,還看什麽看?我們這邊著急!」
機體設計組這邊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輕量化設計,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給飛機減重。
一般來說,有兩個辦法,一是採用特殊的材料,減輕機體重量,二則是優化結構,調整布局。
孟秋一開始被拉過去是協助材料方麵的事,結果忙著忙著另一隻腳就跨到了結構那邊,機體設計組的同誌們還沒發現不對,某天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晃晃腦袋,能者多勞嘛。
「孟秋同誌,你來看看這個……」
某天忙完,從機體設計組出來,孟秋發現大家看自己的眼神有點奇怪,心裏很疑惑。
她摸了摸自己的臉,墨水弄上去了?
去食堂前,孟秋特地去洗了把臉,可進了食堂,發現大家還是奇怪地看著她。
吃飯時,終於弄清楚是為什麽了。
洪亮和幾個小夥伴沒忍住坐到了孟秋的身邊,洪亮把事情說了一遍:「各個期刊上,十幾篇文章,通訊作者全是『孟秋』兩個字。孟同誌,那是你吧?一定是吧,作者單位可都是901所!」
洪亮臉上的表情興奮中夾雜著驚異,手舞足蹈:「我們所裏,研究材料的那些人都驚呆了!」
不止研究材料的,其他人也驚呆了,孟秋同誌也太厲害了吧!
那可是通訊作者!往往是課題的總負責人!
那些文章都掛著孟秋同誌的名字,就說明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孟秋同誌的指導下完成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迴到家,一個做飯,一個收拾帶迴來的東西。
孟秋問他複查的情況怎麽樣,季嶼道:「沒什麽問題,線已經拆了。」
孟秋想起來一件事:「那你有去中醫科拿祛疤的藥嗎?」
季嶼:「……沒。」
孟秋伸頭進廚房問:「為什麽?需要我陪你去嗎?這幾天我剛好在。」
季嶼閉了閉眼睛,很後悔當初問那一句:「不用。」
他問:「你會覺得難看嗎?」
「當然不會。」孟秋毫不猶豫道。
猙獰的傷疤,如果是出現在別人身上,可能還會有些害怕,但在自己家人身上,隻會心疼。
還有懊惱。
懊惱她沒有早點把防彈衣研製出來。
孟秋問道:「二哥,你們最近有任務嗎?」
「暫時沒有。」
「那你們要是有任務,在出任務之前,一定要先告訴我。」
防彈衣雖然已經研製出來了幾種,但還不夠便利,放在戰場上使用可以,要是出任務的話,太明晃晃了,不利於隱藏。
還得再繼續改進。
季嶼認真答應:「好。」
孟秋在駐地待了一段時間,總算把其中一種芳綸紙搞了出來,順帶把生產工藝開了個頭,剩下的先讓組裏的人繼續做,有事再聯繫她。
另外就是論文了,修改過後大家又拿給她看,到臨走前一天,還剩一小半沒看完,主要是看著看著,就深入探討起來,以至於效率不太高。
大家就道:「等下次吧,下次迴來再繼續。」
孟秋道:「先放我這兒吧,我晚上帶迴去看。」
今日事今日畢,下次說不定還有其他事呢。
第二天,組裏的人過來,就見他們的論文已經放在了桌上,紙上滿是批註的痕跡,空白處還附了紙條,寫得密密麻麻。
有的是對某些部分進行修改,有的是對他們的研究方向進一步延伸,還有的寫了後續研究的相關建議。
大家拿到自己的論文,不過幾頁紙,拿在手裏,卻覺得沉甸甸的。
批註得這麽細緻,組長她不會一晚上沒睡覺吧?
大家去找組長,卻得知她已經離開。
大家攥緊手裏的論文,看著駐地門口的方向,心裏滿是感動。
再次修改後,論文終於定稿,在「通訊作者」一欄,大家不謀而合,寫上了同一個名字。
最重要的內部刊物不是每篇文章都能上,但各個學科也有自己的科技期刊,有科學院創辦的,也有各個高校、研究單位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材料學領域的人就發現跟他們學科相關的期刊上陸陸續續刊登了不少文章。
這些文章有不少相似點,首先是都與一種新材料有關,其次,作者所屬單位都是901所,最後,通訊作者竟然都是同一個名字。
這也太巧合了吧?
與此同時,孟秋也已經迴到了空軍基地,她這次過來,得知了一個好消息,也給大家帶了一個好消息。
得知的好消息就是他們改進的發動機測試通過,達到了預期標準,甚至還超過了。
而她帶來的好消息則是又一種複合材料芳綸紙的出現。
「……艙門、尾翼、舵麵、整流罩、槳葉等部位,呈板狀的零部件大多都能使用這種複合材料。我們做過實驗,相較於現有的鋁合金板,使用芳綸紙蜂窩複合材料,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重量能夠降低到這個數。」
孟秋將實驗數據遞給眾人,又將帶來的實驗材料拿出來展示。
「這就是我們研製的芳綸紙。除了耐高溫,還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此外……」
一場會開完,機體設計組拉著孟秋走了,動力組在後麵喊:「發動機還沒看呢!」
機體設計組道:「你們都通過了,還看什麽看?我們這邊著急!」
機體設計組這邊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輕量化設計,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給飛機減重。
一般來說,有兩個辦法,一是採用特殊的材料,減輕機體重量,二則是優化結構,調整布局。
孟秋一開始被拉過去是協助材料方麵的事,結果忙著忙著另一隻腳就跨到了結構那邊,機體設計組的同誌們還沒發現不對,某天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晃晃腦袋,能者多勞嘛。
「孟秋同誌,你來看看這個……」
某天忙完,從機體設計組出來,孟秋發現大家看自己的眼神有點奇怪,心裏很疑惑。
她摸了摸自己的臉,墨水弄上去了?
去食堂前,孟秋特地去洗了把臉,可進了食堂,發現大家還是奇怪地看著她。
吃飯時,終於弄清楚是為什麽了。
洪亮和幾個小夥伴沒忍住坐到了孟秋的身邊,洪亮把事情說了一遍:「各個期刊上,十幾篇文章,通訊作者全是『孟秋』兩個字。孟同誌,那是你吧?一定是吧,作者單位可都是901所!」
洪亮臉上的表情興奮中夾雜著驚異,手舞足蹈:「我們所裏,研究材料的那些人都驚呆了!」
不止研究材料的,其他人也驚呆了,孟秋同誌也太厲害了吧!
那可是通訊作者!往往是課題的總負責人!
那些文章都掛著孟秋同誌的名字,就說明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孟秋同誌的指導下完成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