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總師道:「運輸機,目前研究的是第二代運輸機。」
孟秋想到今天來時,乘坐的那架飛機,心動道:「我能跟著看看嗎?」
「當然可以。」葉總師笑道,「還等著你在材料上給我們一些意見呢。」
孟秋抿嘴笑:「我會盡力的!」
除了材料,她也想了解一下其他方麵。先把項目裏的事情搞清楚,才好找藉口把係統裏關於這方麵的資料透露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孟秋:知識的搬運工,沒錯,就是我!
第72章 運輸機(上)
「在這之前,六十年代期間,我們空中運輸部分用的還是從果軍手裏繳獲來的c-46、c-47,以及少量蘇國製造的裏-2。」
孟秋想多了解了解現在正在進行的運輸機這個項目,葉總師和袁主任手頭有事,便安排了人陪她四處看看。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袁主任的學生洪亮。
洪亮繼續介紹道:「c-46、c-47就不用說了,這倆還是四十年代生產的。二戰期間有過亮眼的表現,但缺點也很明顯,c-46還有個綽號,叫作『飛行棺材』。」
他說到這裏停了停,臉上寫著「問我,問我」。
孟秋便問道:「為什麽叫這個綽號?」
洪亮如願以償,更加興致勃勃地介紹。
「因為它的部分設計很不恰當,尤其是燃油係統,它的機翼不通風,燃油一旦泄露,很容易發生爆炸等事故。據統計,在二戰期間,c-46曾經發生過多起因爆炸、火災或其他缺陷導致的墜機事故……」
「至於裏-2,那也是個『老同誌』了,三十年代生產,四十年代服役,在蘇國國內,早在45年,這款運輸機就已經停產了。」
「這三種主力運輸機其實都已經是嚴重落後了,可咱們沒辦法,隻能先用著。」
孟秋問道:「咱們現在不是有了y-5運輸機了嗎?」
「是。」洪亮點頭,「y-5是六十年代後期,咱們自己研究生產的,也算是擺脫了空中運輸機隻能依賴進口的困境。」
「不過,y-5隻是一款輕型運輸機,運載能力相當有限,續航能力也不行。」
他們這款y-5實際上是仿蘇國的一款多用途運輸機生產的,蘇國的那一款多用途運輸機也不是為了軍用研究的,人家主要是用於農業上的。
所以,y-5能不能滿足空軍部隊的需求可想而知。
y-5的核定載重隻有1.5噸,能搭載的人數不過十幾個。
但同時期,國外的運輸機就不一樣了。
m國有一款c5運輸機,最大載重超過一百噸,足足是他們的十倍!
人家那運輸機才叫人眼饞呢,一架運輸機就能同時搭載士兵兩百多人,要是換成武器裝備,能同時運輸輕型車16輛,或者換成直升機,能裝6架,就是重型的主戰坦克,人家也能裝下2輛。
類似的運輸機,蘇國也有,最大航程能達到5000公裏。
這個航程是什麽概念呢?從蘇國的首都到他們國家的首都,直線距離也不過五千多公裏。
蘇國的那款運輸機還能搭載飛彈、飛彈運輸車、火箭發射車等等。差不多兩輛運輸機同時行動,就能部署一支機動部隊,還是帶飛彈的那種。
人家那個空中部隊才是真正地實現了機動作戰。
相較之下,他們國家的現狀和國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滿足空軍部隊的發展需求。
「……咱們國家現在的空中運輸機,正處於『後繼無人』的境況。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前麵吐槽c-46是飛行棺材,洪亮還是一種半開玩笑的語氣,說到這裏,他的表情也認真了起來。
「目前我們研究的y-6,目標很簡單,先翻一番,無論是載重,還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說「目標很簡單」,實際上一點兒都不簡單。
飛機上最重要的一個部位——發動機,y-5上用的還是活塞發動機,馬力才九百多。這個動力顯然是不夠的。
孟秋問道:「那y-6呢?沒有採用渦輪發動機嗎?」
運用在飛機上,活塞發動機都能稱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洪亮倒沒有意外孟同誌對發動機也有所了解,之前她發表的那篇說發動機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渦輪增壓發動機,隻不過說的是柴油機而已。
當時他們正在研究y-6使用的發動機,還從中得到了一定啟發呢。
洪亮答道:「用了。y-6就嚐試採用渦輪發動機,不過目前還沒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剛好走到一間實驗室門口,洪亮指著裏麵道:「這裏就是研究發動機的部門。」
孟秋隔著窗戶往裏看了看,葉總師和袁主任都在裏麵,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人,個個臉色都不太好看。
洪亮隻看了一眼,便帶著孟秋快速離開。
他嘆了一口氣:「進展估計不順利,咱們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以免打擾到裏麵的人。
孟秋點點頭,沿著走廊往前走,要拐彎的時候,迴頭看了一眼,那間實驗室的門牌上寫著「動力組」三個字。
發動機嗎?
她若有所思。
到基地的前幾天,除了材料上的事,其他時間,孟秋都跟著洪亮在各組轉,差不多把各組都跑了一遍,對運輸組項目也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孟秋想到今天來時,乘坐的那架飛機,心動道:「我能跟著看看嗎?」
「當然可以。」葉總師笑道,「還等著你在材料上給我們一些意見呢。」
孟秋抿嘴笑:「我會盡力的!」
除了材料,她也想了解一下其他方麵。先把項目裏的事情搞清楚,才好找藉口把係統裏關於這方麵的資料透露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孟秋:知識的搬運工,沒錯,就是我!
第72章 運輸機(上)
「在這之前,六十年代期間,我們空中運輸部分用的還是從果軍手裏繳獲來的c-46、c-47,以及少量蘇國製造的裏-2。」
孟秋想多了解了解現在正在進行的運輸機這個項目,葉總師和袁主任手頭有事,便安排了人陪她四處看看。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袁主任的學生洪亮。
洪亮繼續介紹道:「c-46、c-47就不用說了,這倆還是四十年代生產的。二戰期間有過亮眼的表現,但缺點也很明顯,c-46還有個綽號,叫作『飛行棺材』。」
他說到這裏停了停,臉上寫著「問我,問我」。
孟秋便問道:「為什麽叫這個綽號?」
洪亮如願以償,更加興致勃勃地介紹。
「因為它的部分設計很不恰當,尤其是燃油係統,它的機翼不通風,燃油一旦泄露,很容易發生爆炸等事故。據統計,在二戰期間,c-46曾經發生過多起因爆炸、火災或其他缺陷導致的墜機事故……」
「至於裏-2,那也是個『老同誌』了,三十年代生產,四十年代服役,在蘇國國內,早在45年,這款運輸機就已經停產了。」
「這三種主力運輸機其實都已經是嚴重落後了,可咱們沒辦法,隻能先用著。」
孟秋問道:「咱們現在不是有了y-5運輸機了嗎?」
「是。」洪亮點頭,「y-5是六十年代後期,咱們自己研究生產的,也算是擺脫了空中運輸機隻能依賴進口的困境。」
「不過,y-5隻是一款輕型運輸機,運載能力相當有限,續航能力也不行。」
他們這款y-5實際上是仿蘇國的一款多用途運輸機生產的,蘇國的那一款多用途運輸機也不是為了軍用研究的,人家主要是用於農業上的。
所以,y-5能不能滿足空軍部隊的需求可想而知。
y-5的核定載重隻有1.5噸,能搭載的人數不過十幾個。
但同時期,國外的運輸機就不一樣了。
m國有一款c5運輸機,最大載重超過一百噸,足足是他們的十倍!
人家那運輸機才叫人眼饞呢,一架運輸機就能同時搭載士兵兩百多人,要是換成武器裝備,能同時運輸輕型車16輛,或者換成直升機,能裝6架,就是重型的主戰坦克,人家也能裝下2輛。
類似的運輸機,蘇國也有,最大航程能達到5000公裏。
這個航程是什麽概念呢?從蘇國的首都到他們國家的首都,直線距離也不過五千多公裏。
蘇國的那款運輸機還能搭載飛彈、飛彈運輸車、火箭發射車等等。差不多兩輛運輸機同時行動,就能部署一支機動部隊,還是帶飛彈的那種。
人家那個空中部隊才是真正地實現了機動作戰。
相較之下,他們國家的現狀和國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滿足空軍部隊的發展需求。
「……咱們國家現在的空中運輸機,正處於『後繼無人』的境況。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前麵吐槽c-46是飛行棺材,洪亮還是一種半開玩笑的語氣,說到這裏,他的表情也認真了起來。
「目前我們研究的y-6,目標很簡單,先翻一番,無論是載重,還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說「目標很簡單」,實際上一點兒都不簡單。
飛機上最重要的一個部位——發動機,y-5上用的還是活塞發動機,馬力才九百多。這個動力顯然是不夠的。
孟秋問道:「那y-6呢?沒有採用渦輪發動機嗎?」
運用在飛機上,活塞發動機都能稱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洪亮倒沒有意外孟同誌對發動機也有所了解,之前她發表的那篇說發動機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渦輪增壓發動機,隻不過說的是柴油機而已。
當時他們正在研究y-6使用的發動機,還從中得到了一定啟發呢。
洪亮答道:「用了。y-6就嚐試採用渦輪發動機,不過目前還沒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剛好走到一間實驗室門口,洪亮指著裏麵道:「這裏就是研究發動機的部門。」
孟秋隔著窗戶往裏看了看,葉總師和袁主任都在裏麵,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人,個個臉色都不太好看。
洪亮隻看了一眼,便帶著孟秋快速離開。
他嘆了一口氣:「進展估計不順利,咱們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以免打擾到裏麵的人。
孟秋點點頭,沿著走廊往前走,要拐彎的時候,迴頭看了一眼,那間實驗室的門牌上寫著「動力組」三個字。
發動機嗎?
她若有所思。
到基地的前幾天,除了材料上的事,其他時間,孟秋都跟著洪亮在各組轉,差不多把各組都跑了一遍,對運輸組項目也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