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秋猶豫了一下,沒忍住:「……想。」
她的一大缺點——好奇心太重。
朱教授挺起胸膛:「不才,這些我都略知。」
孟秋眼睛亮了。
何教授看不下去他逗孩子,說:「差不多行了。」
朱教授哈哈笑,讓孟秋把上次關於渦輪發動機的報告再整理整理。
孟秋撓頭:「還要再整理嗎?」
朱教授沒說要幹什麽,隻說:「這次實驗中你提到的那些想法,也可以加進去嘛。」
一段時間後,內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發動機上的應用。作者隱去了一些技術上的關鍵信息,但隻提到的部分,就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而作者欄正是「孟秋」兩個字。
有人想起來這個名字似乎似曾相識,翻出以前的某份報紙,果然在某個版麵找到了同樣的名字,隻不過那篇寫的是數控工具機,而現在的這篇卻是關於發動機。
從數控工具機到發動機,這個跨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這兩個是一個人嗎?
有人說不是,證據就是所屬單位不一樣,一個是901所,另一個是101研究中心,可能就是恰好同名同姓。
也有人說是,從這兩篇文章的行文風格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兩種意見,各有支持者,少數知道真相的大概就是計算機所的同誌了,他們可是知道孟秋同誌被借調到了101研究中心參與項目!
計算機所的大佬們拿著報紙教育學生:「看看人家,微處理器、數控工具機、發動機,小小年紀就頻頻出成果!」
被拿來與別人家「孩子」對比的學生們:遠在天邊的孟秋同誌,你也太全麵了吧?還有什麽是你不會的嗎??
「阿嚏——」
孟秋揉了揉鼻子,旁邊的白教授關心道:「降溫了,還是要多穿幾件衣服。」
孟秋拉開衣角給她看,棉衣、馬甲、毛衣、毛衣、襯衣……她都快裹成球了。北方和南方的冬天真是相差太多了。
「還好我們的實驗完成得早,要不然我都操作不了了。」孟秋伸出手,白教授驚了一下:「你手怎麽凍成這樣?」
原本纖細的手指頭都成蘿蔔頭了,看著就讓人心疼。
孟秋撓了撓手上紅腫的部分:「太冷了……」
溫度太低,在屋裏忍不住抱著鹽水瓶,工作的時候不好戴手套,冷熱交替,就長凍瘡了。
白教授道:「買藥搽了嗎?」
「搽了。」
「別不當迴事,不治好,以後每年冬天都會長凍瘡。」
孟秋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等她迴了南方應該就不會了吧?紅腫都沒什麽,就是癢,真讓人受不了。
一行人陸陸續續到齊,何教授和朱教授從裏麵出來,何教授掃視了一圈,看人都在,道:「走吧。」
車子已經等在外麵了,他們今天是去進行實地試驗的。
京城軍區,郊外的某個大型訓練場今天戒嚴了。
人民日報的老記者翟婭帶著攝像申文博跟隨著部隊的人,一步一步走進來。
跟著翟婭的老搭檔受傷了,這才調了申文博,他專業水平高,但在日報還算是新人,第一次來這樣的場合。
申文博忍不住偷偷用眼角餘光左瞄右瞄,心裏暗暗吃驚,今天要採訪的究竟是什麽?這麽大陣仗?這起碼一個營都出來了吧?
實際上,明裏暗裏的人加起來還不止,今天這一片,沒有得到允許,一隻蒼蠅都飛不進來。
申文博偷看得太過專注,不知不覺到了一處場地,領路的戰士道:「到了。」
他一抬頭,叫出了聲。
翟婭瞪了他一眼,申文博把後半句驚唿聲吞了迴去,但實在太過激動,臉色憋得通紅。
翟婭問:「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它嗎?」
「是的。」
「它叫什麽名字?」
「按照咱們一直以來的命名習慣,你們可以稱唿它『073-自行火炮』,我們的研究人員也給它起了個小名,叫『新生』。」
「新生?」申文博不解,為什麽叫新生?
戰士笑了笑,申文博突然福至心靈,新生,讓敵人重獲新生?
真是……好霸氣的名字啊!
申文博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難以想像它在戰場上會是怎樣的風采。
翟婭讓申文博先去做好準備,他們最好能拍到射擊時的照片,這個隻能他們在試驗時抓拍,不可能讓部隊為了他們拍照,再試驗一次。
沒一會兒,翟婭就看見穿著軍裝的幾個人陪同一行人走過來,穿著軍裝的人裏,領頭的幾位正是部隊的首長。
看來部隊很重視這款自行火炮。
「何教授,請。」
「季首長,請。」
一行人到了試驗場,不由自主地,目光便被停在場地上的巨物吸引。
高達三米的龐然大物,粗大的炮管,黑洞般的炮口,堅不可摧的裝甲,人站在它麵前,顯得尤其渺小。
這是人類□□難以抵擋的戰爭機器。
幾位首長仰頭看著裝甲車,眼中流露出驚嘆。
「這比之前的可好多了!」
「是啊,那是f-2高射機槍吧,炮塔旁邊那是什麽?」
「看起來是不錯,就不知道性能如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的一大缺點——好奇心太重。
朱教授挺起胸膛:「不才,這些我都略知。」
孟秋眼睛亮了。
何教授看不下去他逗孩子,說:「差不多行了。」
朱教授哈哈笑,讓孟秋把上次關於渦輪發動機的報告再整理整理。
孟秋撓頭:「還要再整理嗎?」
朱教授沒說要幹什麽,隻說:「這次實驗中你提到的那些想法,也可以加進去嘛。」
一段時間後,內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發動機上的應用。作者隱去了一些技術上的關鍵信息,但隻提到的部分,就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而作者欄正是「孟秋」兩個字。
有人想起來這個名字似乎似曾相識,翻出以前的某份報紙,果然在某個版麵找到了同樣的名字,隻不過那篇寫的是數控工具機,而現在的這篇卻是關於發動機。
從數控工具機到發動機,這個跨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這兩個是一個人嗎?
有人說不是,證據就是所屬單位不一樣,一個是901所,另一個是101研究中心,可能就是恰好同名同姓。
也有人說是,從這兩篇文章的行文風格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兩種意見,各有支持者,少數知道真相的大概就是計算機所的同誌了,他們可是知道孟秋同誌被借調到了101研究中心參與項目!
計算機所的大佬們拿著報紙教育學生:「看看人家,微處理器、數控工具機、發動機,小小年紀就頻頻出成果!」
被拿來與別人家「孩子」對比的學生們:遠在天邊的孟秋同誌,你也太全麵了吧?還有什麽是你不會的嗎??
「阿嚏——」
孟秋揉了揉鼻子,旁邊的白教授關心道:「降溫了,還是要多穿幾件衣服。」
孟秋拉開衣角給她看,棉衣、馬甲、毛衣、毛衣、襯衣……她都快裹成球了。北方和南方的冬天真是相差太多了。
「還好我們的實驗完成得早,要不然我都操作不了了。」孟秋伸出手,白教授驚了一下:「你手怎麽凍成這樣?」
原本纖細的手指頭都成蘿蔔頭了,看著就讓人心疼。
孟秋撓了撓手上紅腫的部分:「太冷了……」
溫度太低,在屋裏忍不住抱著鹽水瓶,工作的時候不好戴手套,冷熱交替,就長凍瘡了。
白教授道:「買藥搽了嗎?」
「搽了。」
「別不當迴事,不治好,以後每年冬天都會長凍瘡。」
孟秋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等她迴了南方應該就不會了吧?紅腫都沒什麽,就是癢,真讓人受不了。
一行人陸陸續續到齊,何教授和朱教授從裏麵出來,何教授掃視了一圈,看人都在,道:「走吧。」
車子已經等在外麵了,他們今天是去進行實地試驗的。
京城軍區,郊外的某個大型訓練場今天戒嚴了。
人民日報的老記者翟婭帶著攝像申文博跟隨著部隊的人,一步一步走進來。
跟著翟婭的老搭檔受傷了,這才調了申文博,他專業水平高,但在日報還算是新人,第一次來這樣的場合。
申文博忍不住偷偷用眼角餘光左瞄右瞄,心裏暗暗吃驚,今天要採訪的究竟是什麽?這麽大陣仗?這起碼一個營都出來了吧?
實際上,明裏暗裏的人加起來還不止,今天這一片,沒有得到允許,一隻蒼蠅都飛不進來。
申文博偷看得太過專注,不知不覺到了一處場地,領路的戰士道:「到了。」
他一抬頭,叫出了聲。
翟婭瞪了他一眼,申文博把後半句驚唿聲吞了迴去,但實在太過激動,臉色憋得通紅。
翟婭問:「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它嗎?」
「是的。」
「它叫什麽名字?」
「按照咱們一直以來的命名習慣,你們可以稱唿它『073-自行火炮』,我們的研究人員也給它起了個小名,叫『新生』。」
「新生?」申文博不解,為什麽叫新生?
戰士笑了笑,申文博突然福至心靈,新生,讓敵人重獲新生?
真是……好霸氣的名字啊!
申文博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難以想像它在戰場上會是怎樣的風采。
翟婭讓申文博先去做好準備,他們最好能拍到射擊時的照片,這個隻能他們在試驗時抓拍,不可能讓部隊為了他們拍照,再試驗一次。
沒一會兒,翟婭就看見穿著軍裝的幾個人陪同一行人走過來,穿著軍裝的人裏,領頭的幾位正是部隊的首長。
看來部隊很重視這款自行火炮。
「何教授,請。」
「季首長,請。」
一行人到了試驗場,不由自主地,目光便被停在場地上的巨物吸引。
高達三米的龐然大物,粗大的炮管,黑洞般的炮口,堅不可摧的裝甲,人站在它麵前,顯得尤其渺小。
這是人類□□難以抵擋的戰爭機器。
幾位首長仰頭看著裝甲車,眼中流露出驚嘆。
「這比之前的可好多了!」
「是啊,那是f-2高射機槍吧,炮塔旁邊那是什麽?」
「看起來是不錯,就不知道性能如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