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受到了激勵,他們可都是專業人士,都這麽努力了,她一個新人,更不能拖大家後腿!
不知不覺,實驗室裏就互相卷了起來。
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下,zero-02比他們預計的出來的還要快。
8位製微處理器,內含3萬多個電晶體,集成度較zero-01提高了約2倍,運算速度提高了近10倍,每秒可達到40萬條。
在孟秋那個時空,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誕生於1971年的m國,第一個8位製微處理器在1972年才出現。
而後是七十年代中期的16位製微處理器,八十年代的32位製,九十年代的64位製……一步快,步步快,在他們國家研製出第一塊微處理器時,m國已經早已進入資訊時代。
現在就未必啦。
孟秋看著眼前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零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雙月牙。
嘿嘿,不好意思啦,微處理器很好,現在是,我們的了!
握拳!
*
「噗——」
張副所一口水噴出來:「你說啥?你想要啥?」
孟秋往旁邊躲了躲,盡量避開他的「攻擊」範圍。
她重複了一遍:「工具機,數控工具機。」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霸道的小孟同誌:你的想法很好,現在我宣布,額滴啦,都是額滴!
備註:「zero」係列微處理器性能參考intel 4004及8008等數據。
第39章 數控工具機(小修
華國的數控工具機其實起步並不晚。
早在五十年代末,華國就試製出了第一台數控工具機,在國外對他們的絕對封鎖下,僅憑一張從蘇國帶迴來的蘇國數控工具機gg圖進行參考,歷時九個月。
研製速度遠超m國、y國、r國等國家。
然而在她的前世,後續的發展卻並沒有那麽順利,中間耽擱了近三十年,才再次起步。
070加農炮項目目前遇到的問題,孟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數控工具機。
她查了一下和數控工具機有關的少之又少的資料,他們國家現在有的數控工具機,和國外的技術相差甚遠,沒辦法用於生產。
想想也是,加農炮項目這麽重要,如果真的有,老師他們肯定早就申請使用了。
現有的不能有,孟秋就想到了改進。在現在的基礎上,改進出更先進的能生產出高精尖零部件的數控工具機。
而數控工具機的發展離不開一樣東西——微處理器。
這就是她為什麽先去找張教授的原因。
微處理器都沒有的話,提數控工具機,就像空中樓閣。
現在微處理器成功研製出來了,終於可以展望下一步了。
孟秋試圖向張副所說明數控工具機的重要性:「……有了數控工具機,成批量的、結構複雜的、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統統不是問題!」
「還有,咱們也能根據實際需求,隨時改變生產型號……」
他們現在的生產線,屬於那種從上到下係統性的,沒辦法輕易更改。
就好比他們現在研究的070加農炮,為什麽一開始口徑就定在了152mm,就是因為他們的炮彈生產線是從蘇國引進的,生產的就是152mm口徑的。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有其他想法,也做不了。不能因為這一款火炮去更改整條生產線啊!
如果有了數控工具機就不一樣了,隻要更改一下數控程序,想要生產什麽口徑,就能生產什麽口徑。
「……除此以外,老師他們正在進行的070加農炮項目也不需要再進行大範圍的調整。老師他們本來設計的就是當前來看最好的,一旦調整,勢必要犧牲部分性能。」
「如果有了數控工具機,這部分犧牲完全可以避免。能研製出更好的加農炮,就因為生產原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是太可惜了嗎?」
張副所在辦公室裏來迴走動,猶豫不定:「你說的那個微處理器,真的能讓數控工具機的技術提升?」
「真的!」孟秋用力點頭。
數控工具機,顧名思義,數字編程,程序控製,它的誕生從一開始就與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息息相關。
最開始在微處理器還沒有出現以前,使用的是電子管,這種工具機體積大,功耗大。後來到電晶體、集成電路,數控工具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逐漸發展。
直到微處理器被研製出來,微處理器被應用其中。至此,數控技術走向了更高層次的網絡化、數位化。
在她的前世,直到幾十年後,還有很多數控工具機採用的是微處理器。
孟秋整理了一下思路,刨除那些現在的她不該知道的東西,將剩下的盡量用外人能理解的方式說給他聽。
「微處理器就這麽說吧,它是計算機中的核心部分,就好比是人的大腦……」
「數控工具機實際上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製係統的自動化工具機,這個程序控製完全可以在微處理器中操作……」
「如果應用微處理器,隻至少能做到以下幾點,一,體積縮小;二,可靠性提高;三,數控裝置功能增加;四……」
張副所在她的敘述下,心頭一片火熱,終於做好了決定。
他停下腳步:「走,咱們去找你老師。」
孟秋:「……啊?」
她撓撓頭:「一定要找老師嗎?不找不行嗎?我本來是想等數控工具機成功後,給老師一個驚喜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知不覺,實驗室裏就互相卷了起來。
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下,zero-02比他們預計的出來的還要快。
8位製微處理器,內含3萬多個電晶體,集成度較zero-01提高了約2倍,運算速度提高了近10倍,每秒可達到40萬條。
在孟秋那個時空,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誕生於1971年的m國,第一個8位製微處理器在1972年才出現。
而後是七十年代中期的16位製微處理器,八十年代的32位製,九十年代的64位製……一步快,步步快,在他們國家研製出第一塊微處理器時,m國已經早已進入資訊時代。
現在就未必啦。
孟秋看著眼前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零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雙月牙。
嘿嘿,不好意思啦,微處理器很好,現在是,我們的了!
握拳!
*
「噗——」
張副所一口水噴出來:「你說啥?你想要啥?」
孟秋往旁邊躲了躲,盡量避開他的「攻擊」範圍。
她重複了一遍:「工具機,數控工具機。」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霸道的小孟同誌:你的想法很好,現在我宣布,額滴啦,都是額滴!
備註:「zero」係列微處理器性能參考intel 4004及8008等數據。
第39章 數控工具機(小修
華國的數控工具機其實起步並不晚。
早在五十年代末,華國就試製出了第一台數控工具機,在國外對他們的絕對封鎖下,僅憑一張從蘇國帶迴來的蘇國數控工具機gg圖進行參考,歷時九個月。
研製速度遠超m國、y國、r國等國家。
然而在她的前世,後續的發展卻並沒有那麽順利,中間耽擱了近三十年,才再次起步。
070加農炮項目目前遇到的問題,孟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數控工具機。
她查了一下和數控工具機有關的少之又少的資料,他們國家現在有的數控工具機,和國外的技術相差甚遠,沒辦法用於生產。
想想也是,加農炮項目這麽重要,如果真的有,老師他們肯定早就申請使用了。
現有的不能有,孟秋就想到了改進。在現在的基礎上,改進出更先進的能生產出高精尖零部件的數控工具機。
而數控工具機的發展離不開一樣東西——微處理器。
這就是她為什麽先去找張教授的原因。
微處理器都沒有的話,提數控工具機,就像空中樓閣。
現在微處理器成功研製出來了,終於可以展望下一步了。
孟秋試圖向張副所說明數控工具機的重要性:「……有了數控工具機,成批量的、結構複雜的、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統統不是問題!」
「還有,咱們也能根據實際需求,隨時改變生產型號……」
他們現在的生產線,屬於那種從上到下係統性的,沒辦法輕易更改。
就好比他們現在研究的070加農炮,為什麽一開始口徑就定在了152mm,就是因為他們的炮彈生產線是從蘇國引進的,生產的就是152mm口徑的。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有其他想法,也做不了。不能因為這一款火炮去更改整條生產線啊!
如果有了數控工具機就不一樣了,隻要更改一下數控程序,想要生產什麽口徑,就能生產什麽口徑。
「……除此以外,老師他們正在進行的070加農炮項目也不需要再進行大範圍的調整。老師他們本來設計的就是當前來看最好的,一旦調整,勢必要犧牲部分性能。」
「如果有了數控工具機,這部分犧牲完全可以避免。能研製出更好的加農炮,就因為生產原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是太可惜了嗎?」
張副所在辦公室裏來迴走動,猶豫不定:「你說的那個微處理器,真的能讓數控工具機的技術提升?」
「真的!」孟秋用力點頭。
數控工具機,顧名思義,數字編程,程序控製,它的誕生從一開始就與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息息相關。
最開始在微處理器還沒有出現以前,使用的是電子管,這種工具機體積大,功耗大。後來到電晶體、集成電路,數控工具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逐漸發展。
直到微處理器被研製出來,微處理器被應用其中。至此,數控技術走向了更高層次的網絡化、數位化。
在她的前世,直到幾十年後,還有很多數控工具機採用的是微處理器。
孟秋整理了一下思路,刨除那些現在的她不該知道的東西,將剩下的盡量用外人能理解的方式說給他聽。
「微處理器就這麽說吧,它是計算機中的核心部分,就好比是人的大腦……」
「數控工具機實際上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製係統的自動化工具機,這個程序控製完全可以在微處理器中操作……」
「如果應用微處理器,隻至少能做到以下幾點,一,體積縮小;二,可靠性提高;三,數控裝置功能增加;四……」
張副所在她的敘述下,心頭一片火熱,終於做好了決定。
他停下腳步:「走,咱們去找你老師。」
孟秋:「……啊?」
她撓撓頭:「一定要找老師嗎?不找不行嗎?我本來是想等數控工具機成功後,給老師一個驚喜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