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解決了,但前提是這個微處理器能研製出來……」
「確實,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難度已經不簡單了,這還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看看這裏麵提到的,如果要研製,其難度都不是翻倍,至少是成指數增長……」
「那又如何?你仔細分析分析,按照這個設計思路,是不是可行的……」
大家議論紛紛,在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後,還是統一了意見。
「教授,咱們接下來要研究這個嗎?」
張教授老神在在:「你們認為呢?咱們要是做這個,能做嗎?」
「能!」
「我也贊同,這個微處理器太重要了,如果能研製出來,對咱們目前手裏這個探測器乃至國家很多項目都大有裨益!」
「沒錯,沒難度,咱們得上,有難度,咱更得上!」
張教授拍板道:「行,那咱們就先搞這個!」
大家都道:「好,行!」
有人就好奇:「老師,這個設想是誰提出來的啊?」
張教授賣關子:「作者就在咱們實驗室。」
「咱們實驗室?誰啊?誰啊?」
大家打量起身邊同事,嗯,長得濃眉大眼的,難道背著他們私下裏偷偷努力?
打量了一圈,有人靈光一閃,看向了孟秋,教授特地把她帶過來,還在她在場的時候,拿出這篇論文,不會是她提出來的吧?
張教授公布答案:「沒錯,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孟秋同誌。」
大家很是驚訝:「竟然真的是她?」
「她不是學物理的嗎?還知道半導體方麵的?」
「你們忘了,他們之前有個項目,不是還來找張教授借實驗室?研究的肯定跟半導體有關啊!」
「那不一樣啊!」
很多研究都涉及到他們這塊啊,可這篇論文提出的想法也太專業了吧?要是不說是她,還以為是他們領域的某個同誌提出的。
太令人意外了!
孟秋在大家的打量下,抿嘴笑笑。
張教授道:「接下來孟秋也會加入我們,跟我們一起研究,大家歡迎!」
「啪啪啪!」
眾人有驚訝的,有意外的,但沒人對孟秋一個學物理的要跟他們一起研究集成電路上的事產生懷疑。
這正是張教授想要的。
他故意沒先介紹孟秋,而是先讓大家看論文。等他們認可論文中的設想之後,再公布孟秋的身份。
要是順序顛倒過來,大家在看論文的時候,很可能就會帶著偏見。
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事還保密著呢,研究所裏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事跟孟秋他們有關,她在這方麵沒有成績,一開始很難讓人相信。
現在就不一樣了,作為提出設想的人,她加入項目理所當然。
這也算是他這個西北漢子特有的溫柔了,張教授心裏誇了自己一句。
微處理器項目組就正式成立了,成員除了孟秋,其他都是張教授他們原先組裏的人。
大家都是研究這方麵的,很快便上手。
微處理器和集成電路有相通之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微處理器是一種集成電路,但並不是所有的集成電路都可以被叫作微處理器。
這也是孟秋從計算器聯想到微處理器這個東西的原因,他們計算器裏就用到了集成電路。
不過,計算器裏涉及的集成電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還算不上是微處理器。相對來說,流星-055無人機裏麵的才是真正的微處理器。
但流星-055裏麵的技術難度太大,微處理器也太複雜,以他們當前的條件,很難做出來。孟秋在論文裏提到的這種隻是流星-055微處理器的簡化版本。
孟秋算過了,雖然是簡化版本,但對她真正想做的東西來說已經夠用了。
所以,眼下的項目很重要,必須得把微處理器搞出來。
孟秋從流星-055課程裏學到的,要想做一個微處理器,所涉及的技術大概分為四部分,指令集架構、處理器設計、製造工藝以及最後的封裝測試。
製造工藝和封裝測試是後麵的步驟,他們得先完成指令集架構和處理器設計工作。
有一幫靠譜的隊友就是好。
之前研究計算器時,集成電路相關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她來負責,林師兄他們也很願意幫忙,但可惜除了鄧哥,其他人都不是學這個的,想幫忙也幫不上。
在這個項目組就不一樣了。
她提出一個想法,他們就能想到無數種方法去實現。
孟秋自己知道,在半導體領域,她並不是張教授說的天才。她隻是運氣比他們好,有係統這個外掛,可以了解到更多先進的知識。
她偶爾提出的那些在他們看來或許是「奇思妙想」、「靈機一動」的好點子,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如果沒有他們來落地,就永遠隻是存在於紙麵上的設想。
因此,孟秋很謙虛,趁著這個機會,努力和項目組裏大家學習更多關於半導體的知識。
她得多學點,隻有她自己對這方麵了解,才能分辨出係統中那些紛雜的技術哪些對他們有用,哪些適合他們,才能將這些技術最大化地利用好。
孟秋的謙虛,讓項目組裏的其他人有些意外。
她這個年紀,能提出這樣的想法,說是天才也不為過。少年天才,恃才傲物,有什麽樣的脾氣都很正常。大家本來還想過她會不會不好相處,沒想到她不僅沒有脾氣,還這麽謙虛好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確實,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難度已經不簡單了,這還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看看這裏麵提到的,如果要研製,其難度都不是翻倍,至少是成指數增長……」
「那又如何?你仔細分析分析,按照這個設計思路,是不是可行的……」
大家議論紛紛,在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後,還是統一了意見。
「教授,咱們接下來要研究這個嗎?」
張教授老神在在:「你們認為呢?咱們要是做這個,能做嗎?」
「能!」
「我也贊同,這個微處理器太重要了,如果能研製出來,對咱們目前手裏這個探測器乃至國家很多項目都大有裨益!」
「沒錯,沒難度,咱們得上,有難度,咱更得上!」
張教授拍板道:「行,那咱們就先搞這個!」
大家都道:「好,行!」
有人就好奇:「老師,這個設想是誰提出來的啊?」
張教授賣關子:「作者就在咱們實驗室。」
「咱們實驗室?誰啊?誰啊?」
大家打量起身邊同事,嗯,長得濃眉大眼的,難道背著他們私下裏偷偷努力?
打量了一圈,有人靈光一閃,看向了孟秋,教授特地把她帶過來,還在她在場的時候,拿出這篇論文,不會是她提出來的吧?
張教授公布答案:「沒錯,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孟秋同誌。」
大家很是驚訝:「竟然真的是她?」
「她不是學物理的嗎?還知道半導體方麵的?」
「你們忘了,他們之前有個項目,不是還來找張教授借實驗室?研究的肯定跟半導體有關啊!」
「那不一樣啊!」
很多研究都涉及到他們這塊啊,可這篇論文提出的想法也太專業了吧?要是不說是她,還以為是他們領域的某個同誌提出的。
太令人意外了!
孟秋在大家的打量下,抿嘴笑笑。
張教授道:「接下來孟秋也會加入我們,跟我們一起研究,大家歡迎!」
「啪啪啪!」
眾人有驚訝的,有意外的,但沒人對孟秋一個學物理的要跟他們一起研究集成電路上的事產生懷疑。
這正是張教授想要的。
他故意沒先介紹孟秋,而是先讓大家看論文。等他們認可論文中的設想之後,再公布孟秋的身份。
要是順序顛倒過來,大家在看論文的時候,很可能就會帶著偏見。
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事還保密著呢,研究所裏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事跟孟秋他們有關,她在這方麵沒有成績,一開始很難讓人相信。
現在就不一樣了,作為提出設想的人,她加入項目理所當然。
這也算是他這個西北漢子特有的溫柔了,張教授心裏誇了自己一句。
微處理器項目組就正式成立了,成員除了孟秋,其他都是張教授他們原先組裏的人。
大家都是研究這方麵的,很快便上手。
微處理器和集成電路有相通之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微處理器是一種集成電路,但並不是所有的集成電路都可以被叫作微處理器。
這也是孟秋從計算器聯想到微處理器這個東西的原因,他們計算器裏就用到了集成電路。
不過,計算器裏涉及的集成電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還算不上是微處理器。相對來說,流星-055無人機裏麵的才是真正的微處理器。
但流星-055裏麵的技術難度太大,微處理器也太複雜,以他們當前的條件,很難做出來。孟秋在論文裏提到的這種隻是流星-055微處理器的簡化版本。
孟秋算過了,雖然是簡化版本,但對她真正想做的東西來說已經夠用了。
所以,眼下的項目很重要,必須得把微處理器搞出來。
孟秋從流星-055課程裏學到的,要想做一個微處理器,所涉及的技術大概分為四部分,指令集架構、處理器設計、製造工藝以及最後的封裝測試。
製造工藝和封裝測試是後麵的步驟,他們得先完成指令集架構和處理器設計工作。
有一幫靠譜的隊友就是好。
之前研究計算器時,集成電路相關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她來負責,林師兄他們也很願意幫忙,但可惜除了鄧哥,其他人都不是學這個的,想幫忙也幫不上。
在這個項目組就不一樣了。
她提出一個想法,他們就能想到無數種方法去實現。
孟秋自己知道,在半導體領域,她並不是張教授說的天才。她隻是運氣比他們好,有係統這個外掛,可以了解到更多先進的知識。
她偶爾提出的那些在他們看來或許是「奇思妙想」、「靈機一動」的好點子,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如果沒有他們來落地,就永遠隻是存在於紙麵上的設想。
因此,孟秋很謙虛,趁著這個機會,努力和項目組裏大家學習更多關於半導體的知識。
她得多學點,隻有她自己對這方麵了解,才能分辨出係統中那些紛雜的技術哪些對他們有用,哪些適合他們,才能將這些技術最大化地利用好。
孟秋的謙虛,讓項目組裏的其他人有些意外。
她這個年紀,能提出這樣的想法,說是天才也不為過。少年天才,恃才傲物,有什麽樣的脾氣都很正常。大家本來還想過她會不會不好相處,沒想到她不僅沒有脾氣,還這麽謙虛好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