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秋他們的實驗室之前做製退器還勉強可以,換成集成電路,跨度太大了,既沒材料也沒設備。
申請打到張副所那兒,他也不能同意。
大規模集成電路?知不知道咱們國家有個半導體所,裏麵的重點項目就有這個?那麽多專業的人都沒結果,你們幾個人的草台班子能研究出來?
這不是開玩笑嗎?
跟張副所打過交道的林亦寒肯定道:「張副所不會同意的。」
韓芸道:「知道張副所外號叫什麽嗎?鐵算盤。對外,一分都不能少我們所的,對裏,一厘都不能亂花。」
再看看他們需要的東西,個頂個的不便宜,尤其是設備,小孟也太敢想了,別說就他們這個小項目,就是有的大項目也不一定能申請下來。
孟秋手指在紙上劃拉了一下,不敢相信:「這些……也難得?」
她在列所需設備時,已經考慮到當前時代技術水平,再三放寬了要求。
連這都不行?
看來他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比她想像中還要艱難啊!
唉!
孟秋撓頭,難道他們的項目就要夭折在第一步?
關鍵時刻,鄧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申請不到,咱們可以借啊!」
研究所裏又不是沒有跟半導體相關的項目。
「好主意!那……誰去借?」
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向唯一一個出身半導體的鄧逸。
鄧逸:認識你們真是我的福氣。
在場外求助下,項目總算能夠繼續下去了。時教授幫他們申請到了部分材料,研究半導體的張教授的實驗室答應借他們用,當然,不能耽誤他們自己的實驗。
孟秋他們一口答應。
於是他們就開始了正常時間研究理論方案兼其他部分,中午等張教授他們項目組的人去吃飯,過去借用設備的生涯。
材料數量少,設備使用時間短暫,每一次實驗都至關重要。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始終沒有成功。
林亦寒他們都產生懷疑了,是不是這種方法做不到?
孟秋卻不相信,不可能啊,沒道理啊。
她反覆思考問題出現在哪兒,下班的時候腦子裏還在琢磨這件事,走著走著,停了下來。
「咳咳。」
「咳咳……」
沈遠山咳嗽了兩次,陷入沉思的人才發現他。
他看著麵前人臉上的心不在焉,瞭然:「遇到問題了?」
孟秋垂頭喪氣:「嗯……」
沈遠山拍拍路邊的石頭,兩人就在路邊坐下,他道:「要不要跟我說說?」
孟秋腦子裏有些亂,她整理了一下,慢慢說了起來:「……目前我們就卡在了這一步,實驗了好幾次,結果是對的,但是效果達不到我們想要的。」
他們現在就好像隔著一條河,對麵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勝利就在眼前,偏偏河上沒有船,也沒有橋,怎麽也過不去。
就是因為這樣,孟秋才忍不住急躁。
沈遠山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沈教授竟然還會講故事?孟秋起了好奇心。
「有一個人,你姑且稱他王老頭。」
「王老頭就是研究半導體領域的,咱們國家的第一塊集成電路就是他們團隊研製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們也曾和你們一樣遇到各種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當時我們國家連光刻機都沒有,而國外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這種高精尖設備根本不可能流進國內。」
「你猜,在那個時候,他們是怎麽攻克光刻這個難題的?」
「怎麽攻克的?」孟秋問。
沈遠山吐出兩個字:「自製!」
「自製?」
「王老頭用兩個顯微鏡,加一個紫外曝光燈,造了一個『土光刻機』,成功完成了光刻這一步!」
說完,沈遠山忍不住笑了起來。
孟秋先是一愣,反應了一下,也笑了起來。
前輩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比他們艱難得多,前輩們才是真正的一窮二白,卻還是憑藉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從無到有。
相比之下,現在的他們已經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遇到的這點困難算什麽呢?
孟秋重新振奮起來。
現實中的材料是有限的,不能無限次嚐試,係統實驗室裏卻可以。
一級實驗室100星幣一次,她還剩兩百多星幣,孟秋打起係統實驗室的主意。
詢問過係統這裏的「一次」是按項目來計算的,比如她要在係統實驗室裏研製大規模集成電路,成功研製出來後,「一次」才算結束。
孟秋購買了一次使用權。
為了早日研製出來,她直接請假,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係統實驗室裏。
一天、兩天、三天,一轉眼,一個星期都過去了,她還沒迴研究所。
小組裏的其他人不淡定了,小孟還從來沒請過這麽長時間的假,之前幾次去醫院複查,也隻請了一天甚至半天的假。
現在都這麽久了!
「小孟不會是病倒了吧?」韓芸擔心道。
林亦寒皺眉:「還真有可能,小孟的身體本來就不好。」
王建民道:「小孟真是太好強了。」
李江贊成道:「是啊,這個東西本來就不簡單,咱們又隻是半路出家,一時半會兒做不出來很正常,小孟急啥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申請打到張副所那兒,他也不能同意。
大規模集成電路?知不知道咱們國家有個半導體所,裏麵的重點項目就有這個?那麽多專業的人都沒結果,你們幾個人的草台班子能研究出來?
這不是開玩笑嗎?
跟張副所打過交道的林亦寒肯定道:「張副所不會同意的。」
韓芸道:「知道張副所外號叫什麽嗎?鐵算盤。對外,一分都不能少我們所的,對裏,一厘都不能亂花。」
再看看他們需要的東西,個頂個的不便宜,尤其是設備,小孟也太敢想了,別說就他們這個小項目,就是有的大項目也不一定能申請下來。
孟秋手指在紙上劃拉了一下,不敢相信:「這些……也難得?」
她在列所需設備時,已經考慮到當前時代技術水平,再三放寬了要求。
連這都不行?
看來他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比她想像中還要艱難啊!
唉!
孟秋撓頭,難道他們的項目就要夭折在第一步?
關鍵時刻,鄧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申請不到,咱們可以借啊!」
研究所裏又不是沒有跟半導體相關的項目。
「好主意!那……誰去借?」
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向唯一一個出身半導體的鄧逸。
鄧逸:認識你們真是我的福氣。
在場外求助下,項目總算能夠繼續下去了。時教授幫他們申請到了部分材料,研究半導體的張教授的實驗室答應借他們用,當然,不能耽誤他們自己的實驗。
孟秋他們一口答應。
於是他們就開始了正常時間研究理論方案兼其他部分,中午等張教授他們項目組的人去吃飯,過去借用設備的生涯。
材料數量少,設備使用時間短暫,每一次實驗都至關重要。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始終沒有成功。
林亦寒他們都產生懷疑了,是不是這種方法做不到?
孟秋卻不相信,不可能啊,沒道理啊。
她反覆思考問題出現在哪兒,下班的時候腦子裏還在琢磨這件事,走著走著,停了下來。
「咳咳。」
「咳咳……」
沈遠山咳嗽了兩次,陷入沉思的人才發現他。
他看著麵前人臉上的心不在焉,瞭然:「遇到問題了?」
孟秋垂頭喪氣:「嗯……」
沈遠山拍拍路邊的石頭,兩人就在路邊坐下,他道:「要不要跟我說說?」
孟秋腦子裏有些亂,她整理了一下,慢慢說了起來:「……目前我們就卡在了這一步,實驗了好幾次,結果是對的,但是效果達不到我們想要的。」
他們現在就好像隔著一條河,對麵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勝利就在眼前,偏偏河上沒有船,也沒有橋,怎麽也過不去。
就是因為這樣,孟秋才忍不住急躁。
沈遠山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沈教授竟然還會講故事?孟秋起了好奇心。
「有一個人,你姑且稱他王老頭。」
「王老頭就是研究半導體領域的,咱們國家的第一塊集成電路就是他們團隊研製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們也曾和你們一樣遇到各種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當時我們國家連光刻機都沒有,而國外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這種高精尖設備根本不可能流進國內。」
「你猜,在那個時候,他們是怎麽攻克光刻這個難題的?」
「怎麽攻克的?」孟秋問。
沈遠山吐出兩個字:「自製!」
「自製?」
「王老頭用兩個顯微鏡,加一個紫外曝光燈,造了一個『土光刻機』,成功完成了光刻這一步!」
說完,沈遠山忍不住笑了起來。
孟秋先是一愣,反應了一下,也笑了起來。
前輩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比他們艱難得多,前輩們才是真正的一窮二白,卻還是憑藉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從無到有。
相比之下,現在的他們已經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遇到的這點困難算什麽呢?
孟秋重新振奮起來。
現實中的材料是有限的,不能無限次嚐試,係統實驗室裏卻可以。
一級實驗室100星幣一次,她還剩兩百多星幣,孟秋打起係統實驗室的主意。
詢問過係統這裏的「一次」是按項目來計算的,比如她要在係統實驗室裏研製大規模集成電路,成功研製出來後,「一次」才算結束。
孟秋購買了一次使用權。
為了早日研製出來,她直接請假,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係統實驗室裏。
一天、兩天、三天,一轉眼,一個星期都過去了,她還沒迴研究所。
小組裏的其他人不淡定了,小孟還從來沒請過這麽長時間的假,之前幾次去醫院複查,也隻請了一天甚至半天的假。
現在都這麽久了!
「小孟不會是病倒了吧?」韓芸擔心道。
林亦寒皺眉:「還真有可能,小孟的身體本來就不好。」
王建民道:「小孟真是太好強了。」
李江贊成道:「是啊,這個東西本來就不簡單,咱們又隻是半路出家,一時半會兒做不出來很正常,小孟急啥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