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組裏的人對研究所來了新成員表示歡迎,但對林亦寒的話就不怎麽相信了。
她給的靈感?
她一個高中生,知道製退器的原理是什麽嗎?
自從搬到這個山旮瘩裏,研究所就沒進過新人。他們在這裏,環境閉塞,每天除了搞研究,也沒有其他休閑方式,突然來了個生麵孔,大家也挺好奇的。
孟秋進來沒兩天,他們就把她的情況打聽清楚了。
聽說是時教授把人招進來的,看林亦寒這走哪兒把人帶哪兒的樣子,應該是真的。
又聽說這人是駐地官兵的家屬,隻上過高中。
大家就滿腦袋疑問了。
他們901所可是重點機構,別說高中生,上過大學的都不一定能進來,她一個沒經過大學係統教育的人,知道製退器效率怎麽計算嗎?知道內部結構中製退室錐角與製退室長度之間的關係嗎?知道在加工過程中應該應用什麽製造工藝和材料嗎?
這些就不說了,這幾年的高中,有沒有實驗課都不一定,一下子把她弄到這麽重要的研究所來,她能跟上嗎?
有人就猜,孟秋是不是家學淵源,家裏有長輩是搞研究的。在學校沒學,從小在家裏耳濡目染也說得過去。結果也不是,沒有,家裏父母就是普通工人。
那就更令人費解了。
現在林亦寒還說之前改進位退器的靈感是她給的,這不是扯嗎?
大家就笑笑,覺得林亦寒就是照顧人,給她說好話,但說真的,是騾子還是馬,可不是靠嘴上說的。
林亦寒知道他們不相信,也沒有繼續解釋的意思,反而抱著一點看熱鬧的心思,道:「等著吧,你們以後就知道了。」遲早讓你們感受一下我當初受到的震驚。
他好像比孟秋自己還相信她一樣,孟秋不由臉紅。
大家都忙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打個招唿就各自忙去了。
孟秋跟在林亦寒身邊,他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給她介紹他們現在正在進行的項目,以及每個人的分工、大概的進展。
「像製退器、助退器、消焰器、消音器等等都歸屬於輔助裝置項目組,我們組就是輔助裝置組下麵一個小組,負責製退器的。」
「上次你提醒我了,後來我們重新調整了製退器的內部結構,目前能量效率能達到33%,衝量效率能達到28%,較之前,都有幾個點的提升。」
「不過這還不夠,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將這兩個效率至少提高到35%……」
孟秋跟了林亦寒幾天,發現他真是太謙虛了。
他當時還說他就是個普通人。
可是,這個小組就是他負責的,而且小組裏的成員們,每個人都很優秀。
他們經常會開組會,總結進展,調整方向,孟秋得以旁聽。
每次組會討論,就是一場頭腦風暴。他們從這個點討論到那個點,涉及多個學科知識。每個人的專業不一樣,但當別人說起自己專業上的內容時,他們並不會聽不懂,相反還能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見。
組會的充實程度是稍微走個神,就跟不上他們的節奏。
而且,製退器她在係統實驗室裏也製造過,她觀察過了,他們使用的設備器材遠不如係統實驗室裏的,但是他們用這樣的設備器材,卻做出了效率更高、性能更優的製退器。
顯然靠得是他們自己的能力。
和他們相比,即便她有更先進的設備、更優良的材料,也像一個草台班子。
孟秋受到了打擊,看林亦寒的眼神充滿懷疑。
還說是普通人,如果他們都是普通人,那她是什麽?
弱雞嗎?可惡!
研究所離家屬院有段距離,所裏有食堂,研究人員有夥食補貼,自從上班之後,孟秋中午一般都在食堂吃,隻有晚上才在家裏吃飯。
飯桌上,見她情緒低落,季嶼低聲問道:「最近工作怎麽樣?遇到困難了嗎?」
「挺好的。」孟秋迴道。
季嶼看她無精打采的樣子,心說,這還叫挺好的?
他給她夾了一筷子菜,佯裝落寞:「有了新朋友、新同事,所以有事都不和二哥說了嗎?」
她果然上當:「我不是,我沒有……」
季嶼繼續眼神受傷地看著她。
孟秋深沉地嘆了一口氣,「唉!二哥我不是不跟你說,就是……你知道坐井觀天嗎?井裏的青蛙隻有出來才知道外麵的天地有多大,我現在就像一隻剛從井裏蹦出來的青蛙一樣。」
她是不好意思說。
季嶼被她的比喻逗笑了,見她譴責地看過來,立馬整了整表情,一臉嚴肅正經。
「嗯?怎麽說?」
孟秋感慨道:「研究所裏遍地都是天才,天才之上,還有天才中的天才。而我呢,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新人。唉!二哥你知道嗎?研究員也分正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和實習研究員,我現在就是一個小小的實習研究員。」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總覺得自己能被時教授招進去,占了她是從後世來的便宜,還有她身懷係統這個大殺器的原因。
總之,她覺得自己就像「濫竽充數」故事裏的南郭先生,或者是那個表情包中,站在一群西裝革履的大人中間渾水摸魚的蠟筆小新。
身邊人都是大佬,除了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給的靈感?
她一個高中生,知道製退器的原理是什麽嗎?
自從搬到這個山旮瘩裏,研究所就沒進過新人。他們在這裏,環境閉塞,每天除了搞研究,也沒有其他休閑方式,突然來了個生麵孔,大家也挺好奇的。
孟秋進來沒兩天,他們就把她的情況打聽清楚了。
聽說是時教授把人招進來的,看林亦寒這走哪兒把人帶哪兒的樣子,應該是真的。
又聽說這人是駐地官兵的家屬,隻上過高中。
大家就滿腦袋疑問了。
他們901所可是重點機構,別說高中生,上過大學的都不一定能進來,她一個沒經過大學係統教育的人,知道製退器效率怎麽計算嗎?知道內部結構中製退室錐角與製退室長度之間的關係嗎?知道在加工過程中應該應用什麽製造工藝和材料嗎?
這些就不說了,這幾年的高中,有沒有實驗課都不一定,一下子把她弄到這麽重要的研究所來,她能跟上嗎?
有人就猜,孟秋是不是家學淵源,家裏有長輩是搞研究的。在學校沒學,從小在家裏耳濡目染也說得過去。結果也不是,沒有,家裏父母就是普通工人。
那就更令人費解了。
現在林亦寒還說之前改進位退器的靈感是她給的,這不是扯嗎?
大家就笑笑,覺得林亦寒就是照顧人,給她說好話,但說真的,是騾子還是馬,可不是靠嘴上說的。
林亦寒知道他們不相信,也沒有繼續解釋的意思,反而抱著一點看熱鬧的心思,道:「等著吧,你們以後就知道了。」遲早讓你們感受一下我當初受到的震驚。
他好像比孟秋自己還相信她一樣,孟秋不由臉紅。
大家都忙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打個招唿就各自忙去了。
孟秋跟在林亦寒身邊,他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給她介紹他們現在正在進行的項目,以及每個人的分工、大概的進展。
「像製退器、助退器、消焰器、消音器等等都歸屬於輔助裝置項目組,我們組就是輔助裝置組下麵一個小組,負責製退器的。」
「上次你提醒我了,後來我們重新調整了製退器的內部結構,目前能量效率能達到33%,衝量效率能達到28%,較之前,都有幾個點的提升。」
「不過這還不夠,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將這兩個效率至少提高到35%……」
孟秋跟了林亦寒幾天,發現他真是太謙虛了。
他當時還說他就是個普通人。
可是,這個小組就是他負責的,而且小組裏的成員們,每個人都很優秀。
他們經常會開組會,總結進展,調整方向,孟秋得以旁聽。
每次組會討論,就是一場頭腦風暴。他們從這個點討論到那個點,涉及多個學科知識。每個人的專業不一樣,但當別人說起自己專業上的內容時,他們並不會聽不懂,相反還能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見。
組會的充實程度是稍微走個神,就跟不上他們的節奏。
而且,製退器她在係統實驗室裏也製造過,她觀察過了,他們使用的設備器材遠不如係統實驗室裏的,但是他們用這樣的設備器材,卻做出了效率更高、性能更優的製退器。
顯然靠得是他們自己的能力。
和他們相比,即便她有更先進的設備、更優良的材料,也像一個草台班子。
孟秋受到了打擊,看林亦寒的眼神充滿懷疑。
還說是普通人,如果他們都是普通人,那她是什麽?
弱雞嗎?可惡!
研究所離家屬院有段距離,所裏有食堂,研究人員有夥食補貼,自從上班之後,孟秋中午一般都在食堂吃,隻有晚上才在家裏吃飯。
飯桌上,見她情緒低落,季嶼低聲問道:「最近工作怎麽樣?遇到困難了嗎?」
「挺好的。」孟秋迴道。
季嶼看她無精打采的樣子,心說,這還叫挺好的?
他給她夾了一筷子菜,佯裝落寞:「有了新朋友、新同事,所以有事都不和二哥說了嗎?」
她果然上當:「我不是,我沒有……」
季嶼繼續眼神受傷地看著她。
孟秋深沉地嘆了一口氣,「唉!二哥我不是不跟你說,就是……你知道坐井觀天嗎?井裏的青蛙隻有出來才知道外麵的天地有多大,我現在就像一隻剛從井裏蹦出來的青蛙一樣。」
她是不好意思說。
季嶼被她的比喻逗笑了,見她譴責地看過來,立馬整了整表情,一臉嚴肅正經。
「嗯?怎麽說?」
孟秋感慨道:「研究所裏遍地都是天才,天才之上,還有天才中的天才。而我呢,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新人。唉!二哥你知道嗎?研究員也分正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和實習研究員,我現在就是一個小小的實習研究員。」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總覺得自己能被時教授招進去,占了她是從後世來的便宜,還有她身懷係統這個大殺器的原因。
總之,她覺得自己就像「濫竽充數」故事裏的南郭先生,或者是那個表情包中,站在一群西裝革履的大人中間渾水摸魚的蠟筆小新。
身邊人都是大佬,除了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