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裴河宴望著他,低聲說:「我都知道。」
哪怕一開始他不知原由,可在過雲身邊二十多年,他早就猜到了是這個原因。
他剛還說覺悟是什麽樣的師父教出什麽樣的弟子,他與過雲不也一樣嗎?過雲以為自己能靠一己之力改變他的人生,他也以為退出了了的生活便可以更改她的軌跡。到最後才發現,都不過是螳螂擋車,不自量力罷了。
「是我令您失望了。」他語氣低沉,飽含歉意。
過雲嘴上雖然說著對他失望,可內心卻是極為讚賞他的。了了的事不算第一次了,真正的第一次是在南啻分別時。
他得知裴河宴將佛骨念珠送給了了時,便知道,了了對裴河宴而言是不一樣的。
了了第一次寄信來時,過雲就在裴河宴身側,他親眼看著他收到信像是從泥封的軀殼中甦醒,變得鮮活生動。即使知道這樣很掃興,他當時仍是點了一句:「不想承受的重量,拿起容易,卸下卻難。」
不過一封信,當時看了也就看了。
可他卻遲疑了。
要說喜歡,那時肯定還不是。可即便兩人天各一方,他僅是旁觀著她長大,卻還是在重新相見的那一刻,義無反顧地將兩人的人生重量都抱進了懷裏。
過雲嘆了口氣,既嘆命運造化,又嘆命運捉弄。
裴河宴不是佛門弟子,可他隻要蹚過這道大坎便能受戒成為他的親傳弟子。修行至大限,憑他累世的功德,成就佛身也是指日可待。
過雲不忍,也不舍,這才一直不願鬆口。
其實想要還俗,流程十分簡單。即便是佛門弟子要迴歸紅塵,隻要師父開口放人,即刻便能迴到俗世。
通常,師父同意弟子還俗後,會舉行還俗儀式。僧人做完懺悔,告別自己的僧侶生活後,去相關部門更改僧客的戶籍狀態,便算了結。
裴河宴本就是俗家弟子,他不願為僧,連最後一步更改戶籍都不用做。隻是他與過雲的淵源牽扯太深,縱然想要放棄修行也必須得等過雲鬆口。
所以他才在做下決定後,並非先找了了,而是在過雲這裏蹉跎至今,隻為求得過雲一個應允,先迴到紅塵。
可自古以來,難的從來都不是還俗,而是出家。
出家一看佛緣,二看發心,三驗其誌,需重重過關,並非可朝令夕改的。
裴河宴一旦墜入紅塵,累世的修行皆算破戒,化為湮滅。他再想重新開始,也絕無可能了。
「你每日都來我這,可日日不改心意,師父心中也是猜想,你一定有非她不可的理由,重要到願意捨棄累世修行的功德。我不欲阻攔你,隻是需要再告訴你一遍,這事落定便再無法更改。」
香篆已經打好,過雲放下香鏟,抬眸看著裴河宴,問了他最後一遍:「你可真的想好了?」
第七十七章
過雲會這麽問,是不放心。
誰都有血氣方剛的時候,感情濃烈時,恨不得以身獻祭,將自己完完整整,從心到身全部交託。生怕愛的不夠,給的也太少,難以表明心跡。
可一旦愛意衰減,往事皆為灰燼。紅塵種種,煙消雲散。若等到彼時才幡然醒悟,早就為時已晚。
也就隻有沒嚐過情愛的人,才最是渴望。
裴河宴沒有立刻迴答,他放下手中的茶具,端坐著與過雲對視道:「師父,您一定清楚在這件事情上我是不會和您開玩笑的。」
是,過雲很清楚,所以他才遲遲不願意正視。
任何事,一旦經手處理,就必須要有個結果。他拖了一日又一日,並不是故意耗著他,而是等一個轉機。但凡他有那麽一絲遲疑或不確定,這件事立刻免談。
可裴河宴沒有,他每一天來,每一天都是那一句「弟子今日主意未改,仍是不願為僧。」
裴河宴敬重他,不會故意違逆他的意思。若是過雲執意不鬆口,他自然也能繼續堅持,一年、兩年、三年,甚至五年,過雲相信他能做到。可是……又何必以虛耗他的時間作為這件事的代價呢?
見過雲的態度有所鬆動,裴河宴接著說道:「弟子迴梵音寺之前,在思過崖待了十天。」
思過崖是重迴島僧人犯錯反省之地,懸崖陡立在島上盡頭,與海上燈塔相鄰。不僅地勢險峻,還時常有狂風巨浪夜夜侵襲。
崖上的木屋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像是隨時能散架的木條框子,風聲一至便搖搖欲墜。
這恰恰是思過崖的特別之處,但凡有什麽事想不通的人在這木屋裏住上兩天,迫於生存壓力也能立刻想通。像裴河宴這樣,一住住了十天的,實在少見。
少見到僧堂裏負責看守思過崖的僧人害怕到每日早晚都要上山一趟,來瞧瞧情況。不過十天,這僧人就瘦了足足八斤。
裴河宴說這個,自然不是為了賣慘。
「我動心受罰時,了了怕耽誤我,與我劃清了界限。她可能以為,她果斷點,斷了彼此的念想,我就能當作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各歸各位。我修我的佛,她走她的路。」他輕哂,似在笑她天真,又似在嘲諷自己無法放下。
「她對我避而不見,好像和我多說一句都怕顯得不夠堅定。是我捨不得。」裴河宴頓了頓,輕聲重複:「是我捨不得。」
了了生活的很辛苦,她好像總是會把自己陷入沼澤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哪怕一開始他不知原由,可在過雲身邊二十多年,他早就猜到了是這個原因。
他剛還說覺悟是什麽樣的師父教出什麽樣的弟子,他與過雲不也一樣嗎?過雲以為自己能靠一己之力改變他的人生,他也以為退出了了的生活便可以更改她的軌跡。到最後才發現,都不過是螳螂擋車,不自量力罷了。
「是我令您失望了。」他語氣低沉,飽含歉意。
過雲嘴上雖然說著對他失望,可內心卻是極為讚賞他的。了了的事不算第一次了,真正的第一次是在南啻分別時。
他得知裴河宴將佛骨念珠送給了了時,便知道,了了對裴河宴而言是不一樣的。
了了第一次寄信來時,過雲就在裴河宴身側,他親眼看著他收到信像是從泥封的軀殼中甦醒,變得鮮活生動。即使知道這樣很掃興,他當時仍是點了一句:「不想承受的重量,拿起容易,卸下卻難。」
不過一封信,當時看了也就看了。
可他卻遲疑了。
要說喜歡,那時肯定還不是。可即便兩人天各一方,他僅是旁觀著她長大,卻還是在重新相見的那一刻,義無反顧地將兩人的人生重量都抱進了懷裏。
過雲嘆了口氣,既嘆命運造化,又嘆命運捉弄。
裴河宴不是佛門弟子,可他隻要蹚過這道大坎便能受戒成為他的親傳弟子。修行至大限,憑他累世的功德,成就佛身也是指日可待。
過雲不忍,也不舍,這才一直不願鬆口。
其實想要還俗,流程十分簡單。即便是佛門弟子要迴歸紅塵,隻要師父開口放人,即刻便能迴到俗世。
通常,師父同意弟子還俗後,會舉行還俗儀式。僧人做完懺悔,告別自己的僧侶生活後,去相關部門更改僧客的戶籍狀態,便算了結。
裴河宴本就是俗家弟子,他不願為僧,連最後一步更改戶籍都不用做。隻是他與過雲的淵源牽扯太深,縱然想要放棄修行也必須得等過雲鬆口。
所以他才在做下決定後,並非先找了了,而是在過雲這裏蹉跎至今,隻為求得過雲一個應允,先迴到紅塵。
可自古以來,難的從來都不是還俗,而是出家。
出家一看佛緣,二看發心,三驗其誌,需重重過關,並非可朝令夕改的。
裴河宴一旦墜入紅塵,累世的修行皆算破戒,化為湮滅。他再想重新開始,也絕無可能了。
「你每日都來我這,可日日不改心意,師父心中也是猜想,你一定有非她不可的理由,重要到願意捨棄累世修行的功德。我不欲阻攔你,隻是需要再告訴你一遍,這事落定便再無法更改。」
香篆已經打好,過雲放下香鏟,抬眸看著裴河宴,問了他最後一遍:「你可真的想好了?」
第七十七章
過雲會這麽問,是不放心。
誰都有血氣方剛的時候,感情濃烈時,恨不得以身獻祭,將自己完完整整,從心到身全部交託。生怕愛的不夠,給的也太少,難以表明心跡。
可一旦愛意衰減,往事皆為灰燼。紅塵種種,煙消雲散。若等到彼時才幡然醒悟,早就為時已晚。
也就隻有沒嚐過情愛的人,才最是渴望。
裴河宴沒有立刻迴答,他放下手中的茶具,端坐著與過雲對視道:「師父,您一定清楚在這件事情上我是不會和您開玩笑的。」
是,過雲很清楚,所以他才遲遲不願意正視。
任何事,一旦經手處理,就必須要有個結果。他拖了一日又一日,並不是故意耗著他,而是等一個轉機。但凡他有那麽一絲遲疑或不確定,這件事立刻免談。
可裴河宴沒有,他每一天來,每一天都是那一句「弟子今日主意未改,仍是不願為僧。」
裴河宴敬重他,不會故意違逆他的意思。若是過雲執意不鬆口,他自然也能繼續堅持,一年、兩年、三年,甚至五年,過雲相信他能做到。可是……又何必以虛耗他的時間作為這件事的代價呢?
見過雲的態度有所鬆動,裴河宴接著說道:「弟子迴梵音寺之前,在思過崖待了十天。」
思過崖是重迴島僧人犯錯反省之地,懸崖陡立在島上盡頭,與海上燈塔相鄰。不僅地勢險峻,還時常有狂風巨浪夜夜侵襲。
崖上的木屋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像是隨時能散架的木條框子,風聲一至便搖搖欲墜。
這恰恰是思過崖的特別之處,但凡有什麽事想不通的人在這木屋裏住上兩天,迫於生存壓力也能立刻想通。像裴河宴這樣,一住住了十天的,實在少見。
少見到僧堂裏負責看守思過崖的僧人害怕到每日早晚都要上山一趟,來瞧瞧情況。不過十天,這僧人就瘦了足足八斤。
裴河宴說這個,自然不是為了賣慘。
「我動心受罰時,了了怕耽誤我,與我劃清了界限。她可能以為,她果斷點,斷了彼此的念想,我就能當作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各歸各位。我修我的佛,她走她的路。」他輕哂,似在笑她天真,又似在嘲諷自己無法放下。
「她對我避而不見,好像和我多說一句都怕顯得不夠堅定。是我捨不得。」裴河宴頓了頓,輕聲重複:「是我捨不得。」
了了生活的很辛苦,她好像總是會把自己陷入沼澤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