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很得她滿意罷,嫁進喻家,與他成親這許多年了,還放不下那個男人,提起他的時候,笑得那樣甜蜜,彎彎的眉眼裏俱是晶亮細碎的星點。
這樣的眼神,喻凜見過,家裏小妹迴迴想問他要什麽無比喜愛之物的時候,眼裏就是這樣的,盛滿了欣然愉悅,對於嘴邊提及之物或人,充滿了嚮往。
他原本不該生氣,方氏與他俱不熟悉,兩人雖說做了多年的夫妻,可到底沒有見過幾麵,而今尚且沒有圓房,說過的話更是寥寥無幾,他若是叫跟在身邊的千嶺,謄抄兩人說過的話,隻怕一張大些的宣紙都占不滿。
如此情況,方氏的心裏如何會有他呢?
再者說,閨閣女子未出嫁時,即便是不出門,到了適齡的年歲,總會有喜悅心儀之人,就連喻初也有過,那什麽如安,便是她喜悅的了罷。
或許方氏在蜀地之時便與此人接觸相處過,而他和方氏不過盲婚啞嫁,兩相比比,是沒有什麽可比的。
思此種種,他有什麽值得生氣?
喻凜層層分析想得明白,可說不出來為什麽,胸腔當中難以抑製的生氣,憤怒,失望也有些,種種難言,冗雜到了一處,叫他覺得十分不是滋味。
說來可笑,他自己自詡持重沉穩,歷來視男女情愛為浮雲無物,甚至有些排斥厭惡,今日貿然開口,是生了想與她親密近身的想法。
在等待她迴答的這一瞬間,耐心也不大夠了,甚至想要掀開被褥將她給拖過來,就此...
喻凜閉上眼睛,或許...是吃了酒的緣故罷。
就跟之前一樣,方氏是他的妻子,祝應潯頻繁提起她,誇她貌美賢惠,處世極好,不單沒有與有榮焉之感,反而不愉悅,這是男人身上會帶的占有欲,眼下方氏是他的妻子,若被人覬覦,到底會生氣。
故而,在她說起想要和離之時另嫁旁人之時,他心裏也不悅,甚至動了怒,想要用這樣荒謬的方式告知她,她是屬於誰,又是誰的妻子。
「......」
腦中思緒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不住遐想,喻凜迫使自己冷靜,可又沉不下心來。
總感覺自己分了神,一邊竭力保持理智,另一邊又忍不住窺探,想要知道她內心的想法,想要知道方氏口中念念不忘要嫁的「如安哥哥」到底是何人?
生的什麽模樣,做的什麽營生,有些個什麽過人之處,以至於她念念不忘。
又忍不住將自己與那個男人對比起來,有他好麽,生得是否比他俊,劍招耍得比他還要厲害?方氏從前在蜀地,是否也如同偷看他練劍那般,偷看過那個男人?駐足觀望的時辰是不是也很長?
喻凜雖說並不在乎盛譽美名,卻也知道他在瀛京的盛望,眾人皆說他少聰慧,美姿儀,年少中榜,是梁夏最年輕的狀元郎,第一次跟隨祖父遠征,便拿下了最難打的關隘,後來又打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勝仗,文武雙全,無人能比,天賦異稟又刻苦研學,堪為瀛京序首。
瀛京是整個梁夏最富裕之地,天家貴子聚集於此,他能奪冠已是不差,難不成那個男人還能勝過他去?
如此想想,又不免想到了身側沉默寡言,令人胸腔鬱結無比,躁意愈盛的妻子,她也不是生在瀛京,往常並不出名,從未聽人提及,可她的美貌無人能比,來到了瀛京之後,見過她的人都說方氏貌美傾城,可坐瀛京第一。
說不定,那個男人也是如此呢?
想到兩人登對,喻凜又覺得胸中氣焰盛了很多,他有些睡不下去了。
堵在胸腔嗓眼的那口氣,上不來下不去,噎在心口,叫他難受至極,惱怒難平的同時,又生出縷縷挫敗,臉色又沉得比今日在席間還要難看。
若是方幼眠側眼看去,必然窺見男人沉如鍋底黑的神色。
可惜她還沒有張口。
一句話而已,就這樣難以迴答麽?縱然不想迴答,好歹也要說些個什麽罷?
開口說幾句,不要求是什麽好聽的,至少能解釋...喻凜頓住,氣極反笑,他當真是昏頭了,解釋什麽?
他發覺了方氏稱病隱瞞跟人外出吃酒的事情,可沒有當場發作,去川福樓戳穿將她捉迴來,隻叫千嶺在後麵不動聲色的跟著,直到她迴了府上,確認了她的安危,也確認了她就是方氏,沒有看錯,認錯。
他在這裏生悶氣,可她卻不知曉,他已經知道了。
她還是不說話,在想些什麽?
女子月信,不過幾日,算一算日子,早便幹淨了,喻凜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問出這一句來。
也是的,方氏眼下「抱恙」,即便是身上方便了,他如何能夠折騰一個「病人」,與她有些什麽?
明知故問的答案,與其說是詢問,更像是一種要和她親近的邀請,今日所見的方氏,與他平日裏知之的方氏,相差甚遠,簡直就像是另外一個人,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家裏的人或許都沒有見過。
他覺得與她相知遙遠,所以想要親近。
這算是什麽?
不過就是一個女子而已,如前一般,相敬如賓就好了,縱然她有另一麵,心中放不下的人也好,隨她去就是了,大丈夫應當胸懷寬闊,不該戚戚於兒女情愛,他何必耿耿於懷。
本來兩人互不幹擾就是最好,不受家中管束,何不暢快,上月在官署當中辦案,多日不曾歸家,用膳閑暇之時,同僚閣老出口抱怨打趣,說喻凜家中妻子賢惠,也不派人來看看,亦或是放個人在他身邊盯著,又對比家中的妻子,說狹隘不能容人,總三番五次抱怨公事忙碌,不得陪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樣的眼神,喻凜見過,家裏小妹迴迴想問他要什麽無比喜愛之物的時候,眼裏就是這樣的,盛滿了欣然愉悅,對於嘴邊提及之物或人,充滿了嚮往。
他原本不該生氣,方氏與他俱不熟悉,兩人雖說做了多年的夫妻,可到底沒有見過幾麵,而今尚且沒有圓房,說過的話更是寥寥無幾,他若是叫跟在身邊的千嶺,謄抄兩人說過的話,隻怕一張大些的宣紙都占不滿。
如此情況,方氏的心裏如何會有他呢?
再者說,閨閣女子未出嫁時,即便是不出門,到了適齡的年歲,總會有喜悅心儀之人,就連喻初也有過,那什麽如安,便是她喜悅的了罷。
或許方氏在蜀地之時便與此人接觸相處過,而他和方氏不過盲婚啞嫁,兩相比比,是沒有什麽可比的。
思此種種,他有什麽值得生氣?
喻凜層層分析想得明白,可說不出來為什麽,胸腔當中難以抑製的生氣,憤怒,失望也有些,種種難言,冗雜到了一處,叫他覺得十分不是滋味。
說來可笑,他自己自詡持重沉穩,歷來視男女情愛為浮雲無物,甚至有些排斥厭惡,今日貿然開口,是生了想與她親密近身的想法。
在等待她迴答的這一瞬間,耐心也不大夠了,甚至想要掀開被褥將她給拖過來,就此...
喻凜閉上眼睛,或許...是吃了酒的緣故罷。
就跟之前一樣,方氏是他的妻子,祝應潯頻繁提起她,誇她貌美賢惠,處世極好,不單沒有與有榮焉之感,反而不愉悅,這是男人身上會帶的占有欲,眼下方氏是他的妻子,若被人覬覦,到底會生氣。
故而,在她說起想要和離之時另嫁旁人之時,他心裏也不悅,甚至動了怒,想要用這樣荒謬的方式告知她,她是屬於誰,又是誰的妻子。
「......」
腦中思緒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不住遐想,喻凜迫使自己冷靜,可又沉不下心來。
總感覺自己分了神,一邊竭力保持理智,另一邊又忍不住窺探,想要知道她內心的想法,想要知道方氏口中念念不忘要嫁的「如安哥哥」到底是何人?
生的什麽模樣,做的什麽營生,有些個什麽過人之處,以至於她念念不忘。
又忍不住將自己與那個男人對比起來,有他好麽,生得是否比他俊,劍招耍得比他還要厲害?方氏從前在蜀地,是否也如同偷看他練劍那般,偷看過那個男人?駐足觀望的時辰是不是也很長?
喻凜雖說並不在乎盛譽美名,卻也知道他在瀛京的盛望,眾人皆說他少聰慧,美姿儀,年少中榜,是梁夏最年輕的狀元郎,第一次跟隨祖父遠征,便拿下了最難打的關隘,後來又打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勝仗,文武雙全,無人能比,天賦異稟又刻苦研學,堪為瀛京序首。
瀛京是整個梁夏最富裕之地,天家貴子聚集於此,他能奪冠已是不差,難不成那個男人還能勝過他去?
如此想想,又不免想到了身側沉默寡言,令人胸腔鬱結無比,躁意愈盛的妻子,她也不是生在瀛京,往常並不出名,從未聽人提及,可她的美貌無人能比,來到了瀛京之後,見過她的人都說方氏貌美傾城,可坐瀛京第一。
說不定,那個男人也是如此呢?
想到兩人登對,喻凜又覺得胸中氣焰盛了很多,他有些睡不下去了。
堵在胸腔嗓眼的那口氣,上不來下不去,噎在心口,叫他難受至極,惱怒難平的同時,又生出縷縷挫敗,臉色又沉得比今日在席間還要難看。
若是方幼眠側眼看去,必然窺見男人沉如鍋底黑的神色。
可惜她還沒有張口。
一句話而已,就這樣難以迴答麽?縱然不想迴答,好歹也要說些個什麽罷?
開口說幾句,不要求是什麽好聽的,至少能解釋...喻凜頓住,氣極反笑,他當真是昏頭了,解釋什麽?
他發覺了方氏稱病隱瞞跟人外出吃酒的事情,可沒有當場發作,去川福樓戳穿將她捉迴來,隻叫千嶺在後麵不動聲色的跟著,直到她迴了府上,確認了她的安危,也確認了她就是方氏,沒有看錯,認錯。
他在這裏生悶氣,可她卻不知曉,他已經知道了。
她還是不說話,在想些什麽?
女子月信,不過幾日,算一算日子,早便幹淨了,喻凜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問出這一句來。
也是的,方氏眼下「抱恙」,即便是身上方便了,他如何能夠折騰一個「病人」,與她有些什麽?
明知故問的答案,與其說是詢問,更像是一種要和她親近的邀請,今日所見的方氏,與他平日裏知之的方氏,相差甚遠,簡直就像是另外一個人,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家裏的人或許都沒有見過。
他覺得與她相知遙遠,所以想要親近。
這算是什麽?
不過就是一個女子而已,如前一般,相敬如賓就好了,縱然她有另一麵,心中放不下的人也好,隨她去就是了,大丈夫應當胸懷寬闊,不該戚戚於兒女情愛,他何必耿耿於懷。
本來兩人互不幹擾就是最好,不受家中管束,何不暢快,上月在官署當中辦案,多日不曾歸家,用膳閑暇之時,同僚閣老出口抱怨打趣,說喻凜家中妻子賢惠,也不派人來看看,亦或是放個人在他身邊盯著,又對比家中的妻子,說狹隘不能容人,總三番五次抱怨公事忙碌,不得陪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