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形態攻擊力最高,防禦力最高,但生命力較低,破壞傘蓋核心部分後就會死亡。
伊庫琳取出一個新的透明瓶子,裏麵裝著一塊紅色寶石碎片似的東西。
「這就是它們的『核』。」她道,「核的顏色和狀態和那名芬格斯的進食狀態有關,但一般都比較脆弱,硬度和蟲族內骨骼差不多,常規的槍械武器就能將其擊得粉碎。」
在古代,芬格斯的核是一種貢品寶石,現代也有很多富豪喜歡收集核。
它們不算多漂亮,但本身附帶的血腥象徵意義就已經足夠讓智慧種趨之若鶩。
「在戰場上,我們通常看到最多的還是菌人態。」伊庫琳說,桑絲補充了個玩笑,「——畢竟你不能指望弱智的菌絲操控武器。」
至於芬格斯的第三種形態,就是和其餘宇宙種族相似的人形態了。
菌人形態的芬格斯沒有發聲器官,說不了話,所以當涉及到外交場合,它們就以人形態出現。芬格斯的人形態也挺好辨認的,它們的體表皮膚總是會有菌絲紋路。
芬格斯自稱這一形態智力最高最穩定,不過外族至今都不太清楚芬格斯的人形態解剖特徵是什麽樣,因為它們在被攻擊的瞬間就會轉化為其餘兩形態。
說來有趣,《星與》裏對芬格斯這一大反派種族,描繪得並不詳細,「工具人」屬性很足,連它們的三大形態都沒有介紹。
玩家們懷疑梵歌公司壓根就是邊寫邊編,不過戀愛遊戲嘛,能邏輯圓上就行了,劇情要求就不那麽高。
大家都戲稱芬格斯是菌子人,還叫囂著要抓來燉湯滋補。
令如律舉起玻璃瓶,轉動觀察:「感覺看起來和我們平時吃的蘑菇也沒太大差別。」
她承認,自己也對玩家們的玩笑有點好奇。
但現實裏,試圖服用芬格斯族的肢體絕對是一種作死行為。
「它可比我們吃的蘑菇危險多了。」
身為醫生的廖嫻發出不贊同的聲音,「幾乎每個芬格斯個體都有毒,毒素強勁極難拔除,有致幻效果。而且和普通毒蘑菇不同的是,如果吃進去的菌絲還有活性,哪怕隻有一個細胞,它也會瞬間在蟲族的體內繁殖起來,感染程度一旦超過60%,就連神仙也難救了。」
令如律放下瓶子,好奇地問道:「也就是說,不超過60%的話就還有救嘍?那這個過程需要多久?」
「目前最久的案例,病人撐了半個月。」廖嫻迴憶道,「那位病人的精神力有ss級,是個兵蟲。如果是普通蟲的話,感染到不可挽迴的地步平均時間大約是三天。」
令如律點點頭,又指了指瓶子上的標籤:「為什麽標籤紙說這是芬格斯,沒有標註具體小種類?」
她記得課本上說的:自然界的菌類外觀千姿百態,芬格斯也同樣。它們種族內部形態的差異甚至比翼獸族還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令如律前世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大約有4000多種,已知的真菌卻有十幾萬種。
然而和翼獸族不同的是,芬格斯相當團結。
它們的種族渾然一體,彼此親密無間,根本不會發生內鬥,甚至比蟲族還有集體意識。
「因為標註也並沒有意義。」客綠姝推了推眼鏡,「智慧種對敵人分類是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對付它們,可是芬格斯族卻並不會因為外觀不同而呈現不同特質。」
這一點曾經困擾了帝國很久,要知道,芬格斯個體之間的確存在毒素差異,可是大量的樣本資料表明,這種差異和它們的種族細分毫無關聯性。
後來她們才逐漸明白,芬格斯內部認為,自己的毒素來自於「賜福」。
這是一個宗教意味很濃的詞,要解釋賜福,就不得不先提芬格斯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芬格斯是一個一神教智慧種族。」
桑絲手指在空中畫了一個圓圓的圈,「祂的翻譯名字叫做『原始母親』,是芬格斯唯一的真神,一切生命的起點,也是賦予它們毒性的存在。」
芬格斯相當地神秘和封閉的種族,但蟲族好歹也與它們糾纏了幾千年,多少也對它們的文化和社會生態有了了解。
很詭異的是,這麽一個科學技術發達的宇宙種族,文明單一而原始。
——它們還停留在「政教合一」的階段,社會群落則是以部落為單位。
芬格斯被歸類為宇宙遊牧民族,各部落有的有首領,有的沒有,但集體都受教皇統治。教皇宣稱自己由原始母親任命,權力至高無上。
文化方麵,芬格斯內部的文字和語言難以解讀、難以捕捉,有不少專家甚至認為它們根本沒有統一的文字,所有的交流都在菌絲網絡中通過生物信號完成。
是的,意識。芬格斯也有和蟲族精神網相似的東西,菌絲網絡,隻不過蟲族的蟲網無形無質,芬格斯的菌絲網則要依託於現實存在的菌絲。
並且它們的網絡需要通過吞噬蟲族的精神力來搭建,光靠自己,隻能傳遞簡單的生物電信號。
「照這麽說,芬格斯的原始母親是真實存在的嘍?」令如律忍不住問,心說芬格斯的設定還挺克蘇魯。
「我們無法確定。」客綠姝斟酌用詞,「目前帝國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所謂的『賜福』是它們的教皇用某種特殊方式收集了毒素,再用原始母親的名義送給自己選中的個體,讓它為自己效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伊庫琳取出一個新的透明瓶子,裏麵裝著一塊紅色寶石碎片似的東西。
「這就是它們的『核』。」她道,「核的顏色和狀態和那名芬格斯的進食狀態有關,但一般都比較脆弱,硬度和蟲族內骨骼差不多,常規的槍械武器就能將其擊得粉碎。」
在古代,芬格斯的核是一種貢品寶石,現代也有很多富豪喜歡收集核。
它們不算多漂亮,但本身附帶的血腥象徵意義就已經足夠讓智慧種趨之若鶩。
「在戰場上,我們通常看到最多的還是菌人態。」伊庫琳說,桑絲補充了個玩笑,「——畢竟你不能指望弱智的菌絲操控武器。」
至於芬格斯的第三種形態,就是和其餘宇宙種族相似的人形態了。
菌人形態的芬格斯沒有發聲器官,說不了話,所以當涉及到外交場合,它們就以人形態出現。芬格斯的人形態也挺好辨認的,它們的體表皮膚總是會有菌絲紋路。
芬格斯自稱這一形態智力最高最穩定,不過外族至今都不太清楚芬格斯的人形態解剖特徵是什麽樣,因為它們在被攻擊的瞬間就會轉化為其餘兩形態。
說來有趣,《星與》裏對芬格斯這一大反派種族,描繪得並不詳細,「工具人」屬性很足,連它們的三大形態都沒有介紹。
玩家們懷疑梵歌公司壓根就是邊寫邊編,不過戀愛遊戲嘛,能邏輯圓上就行了,劇情要求就不那麽高。
大家都戲稱芬格斯是菌子人,還叫囂著要抓來燉湯滋補。
令如律舉起玻璃瓶,轉動觀察:「感覺看起來和我們平時吃的蘑菇也沒太大差別。」
她承認,自己也對玩家們的玩笑有點好奇。
但現實裏,試圖服用芬格斯族的肢體絕對是一種作死行為。
「它可比我們吃的蘑菇危險多了。」
身為醫生的廖嫻發出不贊同的聲音,「幾乎每個芬格斯個體都有毒,毒素強勁極難拔除,有致幻效果。而且和普通毒蘑菇不同的是,如果吃進去的菌絲還有活性,哪怕隻有一個細胞,它也會瞬間在蟲族的體內繁殖起來,感染程度一旦超過60%,就連神仙也難救了。」
令如律放下瓶子,好奇地問道:「也就是說,不超過60%的話就還有救嘍?那這個過程需要多久?」
「目前最久的案例,病人撐了半個月。」廖嫻迴憶道,「那位病人的精神力有ss級,是個兵蟲。如果是普通蟲的話,感染到不可挽迴的地步平均時間大約是三天。」
令如律點點頭,又指了指瓶子上的標籤:「為什麽標籤紙說這是芬格斯,沒有標註具體小種類?」
她記得課本上說的:自然界的菌類外觀千姿百態,芬格斯也同樣。它們種族內部形態的差異甚至比翼獸族還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令如律前世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大約有4000多種,已知的真菌卻有十幾萬種。
然而和翼獸族不同的是,芬格斯相當團結。
它們的種族渾然一體,彼此親密無間,根本不會發生內鬥,甚至比蟲族還有集體意識。
「因為標註也並沒有意義。」客綠姝推了推眼鏡,「智慧種對敵人分類是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對付它們,可是芬格斯族卻並不會因為外觀不同而呈現不同特質。」
這一點曾經困擾了帝國很久,要知道,芬格斯個體之間的確存在毒素差異,可是大量的樣本資料表明,這種差異和它們的種族細分毫無關聯性。
後來她們才逐漸明白,芬格斯內部認為,自己的毒素來自於「賜福」。
這是一個宗教意味很濃的詞,要解釋賜福,就不得不先提芬格斯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芬格斯是一個一神教智慧種族。」
桑絲手指在空中畫了一個圓圓的圈,「祂的翻譯名字叫做『原始母親』,是芬格斯唯一的真神,一切生命的起點,也是賦予它們毒性的存在。」
芬格斯相當地神秘和封閉的種族,但蟲族好歹也與它們糾纏了幾千年,多少也對它們的文化和社會生態有了了解。
很詭異的是,這麽一個科學技術發達的宇宙種族,文明單一而原始。
——它們還停留在「政教合一」的階段,社會群落則是以部落為單位。
芬格斯被歸類為宇宙遊牧民族,各部落有的有首領,有的沒有,但集體都受教皇統治。教皇宣稱自己由原始母親任命,權力至高無上。
文化方麵,芬格斯內部的文字和語言難以解讀、難以捕捉,有不少專家甚至認為它們根本沒有統一的文字,所有的交流都在菌絲網絡中通過生物信號完成。
是的,意識。芬格斯也有和蟲族精神網相似的東西,菌絲網絡,隻不過蟲族的蟲網無形無質,芬格斯的菌絲網則要依託於現實存在的菌絲。
並且它們的網絡需要通過吞噬蟲族的精神力來搭建,光靠自己,隻能傳遞簡單的生物電信號。
「照這麽說,芬格斯的原始母親是真實存在的嘍?」令如律忍不住問,心說芬格斯的設定還挺克蘇魯。
「我們無法確定。」客綠姝斟酌用詞,「目前帝國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所謂的『賜福』是它們的教皇用某種特殊方式收集了毒素,再用原始母親的名義送給自己選中的個體,讓它為自己效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