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開始對於周王的處置,滿朝文武本來沒有多大分歧。
可是其中說著說著,武將和文臣之間弄出了摩擦,雙方開始站隊爭吵,到了後來武將這邊想殺、文臣那邊想保一下。
大殿內雙方吵得臉紅脖子粗,口沫橫飛,武將的嗓門雖然大,但是文臣那邊氣勢也不弱。
霍瑾瑜坐在上麵,看著下麵的動靜,一開始麵無表情,到了後麵,似乎看出興味,倚靠在龍椅上,單手支頤,唇角還帶著若有似無的笑。
這讓殿中保持中立的朝臣心頭有些發麻。
宋致站在前列,看著與武將吵上頭的同僚嘆氣。
這群人是不是以為自己有理有據?
他們難道忘了周王的身份是藩王,而且周王還差點將南寧侯弄死,陛下怎麽會放過他。
宋致微微抬頭,瞅了一眼霍瑾瑜,隻覺得陛下這笑越發滲人。
等到朝會快結束時,吵上頭的朝臣察覺不對勁,接連噤聲。
刑部尚書道:「陛下,周王確實十惡不赦,但是為了彰顯天恩,也為了遼王、肅王他們著想,周王不能殺。」
其他文臣點了點頭,他們不是要放過周王,而是對方現下身份特殊,誰讓他幸運成了內陸民間的最後一個異姓藩王。
興華伯抱拳出列:「陛下,天下誰不知道南寧侯是國舅,並且深受您信任,周王對南寧侯出手,除了過往的那點私怨,就是要對您出手!臣覺得應該將其斬殺。」
霍瑾瑜抬了抬手,興華伯、刑部尚書見狀,退身迴到隊列。
霍瑾瑜俯瞰眾人,淡淡道:「眾卿的建議朕已知曉,周王、和王所犯之事等宗人府、大理寺查清之後,自會按照依法實行。」
眾人:……
所以他們剛才吵得那麽上頭,隻是為了給陛下看戲?陛下這是在混稀泥,還是現下主意已定?
九月初,關於和王、周王的處置終於出來,周王斬立決,所有家眷貶為庶人流放臨安府,和王則是被貶為庶人,囚禁宗人府,也是宗人府建立以來,第一個被關押的被廢藩王。
至於和王的家眷,和王都成庶民了,他們自然也是,不過已經入燕都太學學習的人,允許其繼續上學,直至畢業。
和王的小兒子苗信隨都已經收拾好行禮,甚至這兩天還去揍了兩個死對頭,以後離開就報不了仇了。
誰知道他居然不用走了。
苗信隨:……
早知道他就不去揍人。
和王的王妃接到旨意後,向霍瑾瑜上了一封謝恩的摺子。
沒什麽可怨的,自家男人不爭氣,在京城都不安生,還能怎麽辦,比起周王他們不用被流放,已經好太多了,而且聽說苗信隨他們在太學也不是無所事事,一直在努力學習,若是有所成就,未來說不定也能翻身。
初七的時候,霍瑾瑜帶著群臣又去了太學,鼓勵了太學的學子,碰巧遇到苗信隨,霍瑾瑜也鼓勵他努力上進,未來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十四五歲的少年紅著眼,「陛下不討厭我?」
因為他爹的德性,即使他爹沒出事之前,在太學也有不少人貶低他們和王府的人。現下他爹貶為庶人關入宗人府,他這兩日在太學,覺得更加不自在。
霍瑾瑜:「不討厭,聰明有天賦的孩子總是讓人喜歡的,朕對你們做的大孔明燈印象深刻,期待你們能做出更好,若是遇到困難,不要怕,和夫子他們說一聲,他們會幫你的。」
苗信隨眼眶更紅了,聲音帶著些許哽咽和沙啞,「多謝陛下鼓勵,我一定不負陛下的期待。」
霍瑾瑜含笑點頭,目光落到周圍的其他學生身上,「朕讓大家來太學上學,是讓你們學有所成,對國家、對百姓有所建樹,不是讓你們換個地方為非作歹的,爾等可知曉?」
跟在她身旁的太學學子們連忙揖禮:「聽清楚了,請陛下放心。」
一些人餘光瞥了瞥苗信隨,嘴角耷拉著。
陛下這話明麵上是對他們說的,實際上就是為了給苗信隨撐腰。
等到霍瑾瑜帶著群臣離開,留下的學生們看到帝王的儀仗沒影了,才敢出聲。
……
「果然比不了,有人老子都成庶人了,還能有陛下撐腰。」
「我看和王府的其他人都要好好謝謝苗信隨,陛下明明是看在他的麵子上放過其他人了。」
「嗬……想多了,陛下寬仁,不過憐惜和王府的孩子,是不是啊,苗信隨——」
苗信隨麵無表情道:「隨你們怎麽說,是陛下允許我在太學繼續待著,你們羨慕也沒有那個福氣。」
其他人被這話直接氣笑了。
「苗信隨,雖說你現下有陛下罩著,陛下也是看重你的才能,但是你現在是庶人,以後和我等不是一路人了。」
「對對對,再說你折騰的那些玩意,我看簡單的很,等到太學其他人弄出更好的東西,陛下就不喜歡你了。」
「好了,好了,他現在也是可憐,你們別過分了,大家說不定以後過得不如他呢。」
太學都是宗藩子弟,陛下對待宗室的態度現下已經差不多明了,是眼裏容不得沙子,不喜歡養廢人,誰也不清楚什麽時候自家王府也像和王這樣塌了。
畢竟他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魏冰,有你這樣詛咒自己的嗎?什麽叫不如他,我自認天賦也不比他苗信隨低,未來他能留在太學,我自然也能,你嘛?確實要頭疼。肅王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幹淨,你肯定是頭疼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是其中說著說著,武將和文臣之間弄出了摩擦,雙方開始站隊爭吵,到了後來武將這邊想殺、文臣那邊想保一下。
大殿內雙方吵得臉紅脖子粗,口沫橫飛,武將的嗓門雖然大,但是文臣那邊氣勢也不弱。
霍瑾瑜坐在上麵,看著下麵的動靜,一開始麵無表情,到了後麵,似乎看出興味,倚靠在龍椅上,單手支頤,唇角還帶著若有似無的笑。
這讓殿中保持中立的朝臣心頭有些發麻。
宋致站在前列,看著與武將吵上頭的同僚嘆氣。
這群人是不是以為自己有理有據?
他們難道忘了周王的身份是藩王,而且周王還差點將南寧侯弄死,陛下怎麽會放過他。
宋致微微抬頭,瞅了一眼霍瑾瑜,隻覺得陛下這笑越發滲人。
等到朝會快結束時,吵上頭的朝臣察覺不對勁,接連噤聲。
刑部尚書道:「陛下,周王確實十惡不赦,但是為了彰顯天恩,也為了遼王、肅王他們著想,周王不能殺。」
其他文臣點了點頭,他們不是要放過周王,而是對方現下身份特殊,誰讓他幸運成了內陸民間的最後一個異姓藩王。
興華伯抱拳出列:「陛下,天下誰不知道南寧侯是國舅,並且深受您信任,周王對南寧侯出手,除了過往的那點私怨,就是要對您出手!臣覺得應該將其斬殺。」
霍瑾瑜抬了抬手,興華伯、刑部尚書見狀,退身迴到隊列。
霍瑾瑜俯瞰眾人,淡淡道:「眾卿的建議朕已知曉,周王、和王所犯之事等宗人府、大理寺查清之後,自會按照依法實行。」
眾人:……
所以他們剛才吵得那麽上頭,隻是為了給陛下看戲?陛下這是在混稀泥,還是現下主意已定?
九月初,關於和王、周王的處置終於出來,周王斬立決,所有家眷貶為庶人流放臨安府,和王則是被貶為庶人,囚禁宗人府,也是宗人府建立以來,第一個被關押的被廢藩王。
至於和王的家眷,和王都成庶民了,他們自然也是,不過已經入燕都太學學習的人,允許其繼續上學,直至畢業。
和王的小兒子苗信隨都已經收拾好行禮,甚至這兩天還去揍了兩個死對頭,以後離開就報不了仇了。
誰知道他居然不用走了。
苗信隨:……
早知道他就不去揍人。
和王的王妃接到旨意後,向霍瑾瑜上了一封謝恩的摺子。
沒什麽可怨的,自家男人不爭氣,在京城都不安生,還能怎麽辦,比起周王他們不用被流放,已經好太多了,而且聽說苗信隨他們在太學也不是無所事事,一直在努力學習,若是有所成就,未來說不定也能翻身。
初七的時候,霍瑾瑜帶著群臣又去了太學,鼓勵了太學的學子,碰巧遇到苗信隨,霍瑾瑜也鼓勵他努力上進,未來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十四五歲的少年紅著眼,「陛下不討厭我?」
因為他爹的德性,即使他爹沒出事之前,在太學也有不少人貶低他們和王府的人。現下他爹貶為庶人關入宗人府,他這兩日在太學,覺得更加不自在。
霍瑾瑜:「不討厭,聰明有天賦的孩子總是讓人喜歡的,朕對你們做的大孔明燈印象深刻,期待你們能做出更好,若是遇到困難,不要怕,和夫子他們說一聲,他們會幫你的。」
苗信隨眼眶更紅了,聲音帶著些許哽咽和沙啞,「多謝陛下鼓勵,我一定不負陛下的期待。」
霍瑾瑜含笑點頭,目光落到周圍的其他學生身上,「朕讓大家來太學上學,是讓你們學有所成,對國家、對百姓有所建樹,不是讓你們換個地方為非作歹的,爾等可知曉?」
跟在她身旁的太學學子們連忙揖禮:「聽清楚了,請陛下放心。」
一些人餘光瞥了瞥苗信隨,嘴角耷拉著。
陛下這話明麵上是對他們說的,實際上就是為了給苗信隨撐腰。
等到霍瑾瑜帶著群臣離開,留下的學生們看到帝王的儀仗沒影了,才敢出聲。
……
「果然比不了,有人老子都成庶人了,還能有陛下撐腰。」
「我看和王府的其他人都要好好謝謝苗信隨,陛下明明是看在他的麵子上放過其他人了。」
「嗬……想多了,陛下寬仁,不過憐惜和王府的孩子,是不是啊,苗信隨——」
苗信隨麵無表情道:「隨你們怎麽說,是陛下允許我在太學繼續待著,你們羨慕也沒有那個福氣。」
其他人被這話直接氣笑了。
「苗信隨,雖說你現下有陛下罩著,陛下也是看重你的才能,但是你現在是庶人,以後和我等不是一路人了。」
「對對對,再說你折騰的那些玩意,我看簡單的很,等到太學其他人弄出更好的東西,陛下就不喜歡你了。」
「好了,好了,他現在也是可憐,你們別過分了,大家說不定以後過得不如他呢。」
太學都是宗藩子弟,陛下對待宗室的態度現下已經差不多明了,是眼裏容不得沙子,不喜歡養廢人,誰也不清楚什麽時候自家王府也像和王這樣塌了。
畢竟他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魏冰,有你這樣詛咒自己的嗎?什麽叫不如他,我自認天賦也不比他苗信隨低,未來他能留在太學,我自然也能,你嘛?確實要頭疼。肅王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幹淨,你肯定是頭疼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