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曾經向東夷島上的宣威司求救,請求在東海附近巡航的石頭艦隊幫忙,但是被拒絕了,表示他們現在很忙,沒辦法脫身,隻是一些小股倭寇,他們相信番邦國家能很快解決。
聽到這種答覆,讓他們快哭了,景朝以為誰都有他的能力,隨便一出手就是數萬將士,或者造出比海島還大的巨船,他們這些小國,別說大規模倭寇,即使中等規模的倭寇,也要國王動員國戰了。
所以大家此次來景朝,除了來朝貢,就是來訴苦和求饒的。
霍瑾瑜看到這麽多番邦使臣過來,而且每年都來,實在太煩人了。
老霍頭喜歡麵子,想重現古時候「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所以使用懷柔政策來維持與周邊番國的關係,朝貢就是一個手段,具體操作就是周邊國家、民族向朝廷朝貢一些土特產,價值可能在本國泛善可陳,但是朝廷給與豐厚賞賜,名副其實的「薄來厚往」。
這種結果,周圍番邦當然樂意年年薅羊毛。
可是前段時間,霍瑾瑜得知,所謂的「朝貢」,也隻是中原王朝的單方麵記載,對於周邊的番邦更多認為這是往中原王朝貿易的時候,無所謂臣服不臣服,但是能有很大利潤,他們這些小國也不講究什麽尊嚴,既然有便宜占,紛紛接受朝廷的冊封,成為名義上的朝貢國,然後一波一波來薅羊毛。
一些國家直接打起了朝貢貿易的主意,不僅增加訪問頻率、而且還加大規模,一些王國靠著朝貢居然渡過了財政危機,發展致富。
雖然霍瑾瑜上台後,逐漸改變了一些規定,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霍瑾瑜覺得隻要自己足夠強大,周圍這些番邦自然會敬畏臣服,至於朝貢這種,還是要健康一些,對雙方都有益處。
為此她宣來鴻臚寺卿,命他將這些番邦屬國的信息整理起來,然後根據親疏遠近,調解朝貢頻率,願意臣服、安分的就一年一次,平時陽奉陰違,喜歡薅羊毛的就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對朝廷不敬的,那就禁止朝貢。
九月底,鴻臚寺定下了各番邦和地區朝貢頻率。
對於臣服的真臘、舊港、滿刺加、呂宋、蘇門答臘……等國,允許一年一貢,琉球也是一年一貢,高麗原先也可以一年一貢的,但是他們太過頻繁和貪婪,年朝貢平均次數達到四次,而且又沒有實質性的好東西,所以就規定三年一貢,嚴格限製,如果胡攪蠻纏,不僅拒絕入關,朝貢年限將再往後推。
至於東夷,她也規定了三年一次,當然三年後隻要還在就行。
一些前來朝貢的番邦使臣滿懷期待地來,帶著忐忑和委屈的走,不僅沒讓景朝鬆口,而且還限製了朝貢頻率,這可是實打實的錢啊。
後來,高麗的使臣前腳剛迴到高麗,後腳就被高麗王將他連同全家老小坐著囚車一起送迴來請罪,以此想讓鴻臚寺卿將朝貢頻率改成一年一貢。
霍瑾瑜知道後,也是無語,高麗王難道以為是因為是因為使臣犯了錯,才造成這個結果的。
她直接駁迴了高麗王的請求,至於高麗使臣還有他的家人也送迴高麗了。
……
九月最後一天,宣州傳來消息,遼王感染天花病癒,雖然撐了過來,不僅麵容被毀,而且還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直接成為廢人,遼王妃、遼王世子、次子還有五個孫子、三個孫女也被感染了天花。
消息一出,城中局勢開始變亂,太醫院派去的太醫和民間大夫一時也穩不住局勢,目前隻能據守醫署,給民眾發藥和糧食。
目前宣州城內感染天花的軍民已經達到三千人,死亡有一千一百人,其中過半與遼王府有關。
超過三分之一的死亡率,還有遼王的情況,這一切讓宣州城變得越發不可控。
霍瑾瑜那邊已經找到感染牛痘的牛,但是研究和驗證需要時間,最起碼也要等一個月。
她決定,實在不行先上人痘法,就算人痘法再不穩妥,對於宣州城的百姓來說,感染天花有三成的死亡率,種人痘的風險性比天花要低許多。
第73章
牛痘的這個研究速度,基本就是霍瑾瑜手把手硬塞的結果。
她現在沒有時間讓太醫院的人按照正常順序研究,宣州城現在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若是傳染到其他衛所邊城,將會重創軍隊,進而更加不可控,京城這邊也會守不住。
所以現下,除了派更多的大夫、藥材,還要嚴守宣州城通往各地的要道,防止天花傳染到其他地方,因為天花汙染感染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所以現下通往宣州城的路,基本上隻進不出,東西也是一樣,不帶一針一線出來,宣州城周圍的水源也經常進行消毒。
太醫院那邊這段時間忙的腳不沾地,既要研究牛痘,又要研究接種人痘,天花乃是惡疫,傳染性極高,能夠接手研究的沒有幾個禦醫。
一開始宣州爆發天花時,太醫院這邊已經有心裏準備,知道接下來一段時間會很忙。
隻是……
他們沒想到,按理說這段時間主持太醫院的應該是鍾院使,可是卻換成了陛下。
一開始不管是鍾院使還是太醫院的人都要快嚇死了。
陛下對天花不免疫,即使陛下說他已經做了嚴格的防護,鍾院使還是聯合謝公、曾太傅他們將陛下給勸迴去了。
鍾院使覺得,陛下還是繼續「抄古籍」,他雖然一大把年紀,也是見多識廣,隻要於民有力,他不會打破沙窩問到底的,人生許多事本來就無法解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聽到這種答覆,讓他們快哭了,景朝以為誰都有他的能力,隨便一出手就是數萬將士,或者造出比海島還大的巨船,他們這些小國,別說大規模倭寇,即使中等規模的倭寇,也要國王動員國戰了。
所以大家此次來景朝,除了來朝貢,就是來訴苦和求饒的。
霍瑾瑜看到這麽多番邦使臣過來,而且每年都來,實在太煩人了。
老霍頭喜歡麵子,想重現古時候「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所以使用懷柔政策來維持與周邊番國的關係,朝貢就是一個手段,具體操作就是周邊國家、民族向朝廷朝貢一些土特產,價值可能在本國泛善可陳,但是朝廷給與豐厚賞賜,名副其實的「薄來厚往」。
這種結果,周圍番邦當然樂意年年薅羊毛。
可是前段時間,霍瑾瑜得知,所謂的「朝貢」,也隻是中原王朝的單方麵記載,對於周邊的番邦更多認為這是往中原王朝貿易的時候,無所謂臣服不臣服,但是能有很大利潤,他們這些小國也不講究什麽尊嚴,既然有便宜占,紛紛接受朝廷的冊封,成為名義上的朝貢國,然後一波一波來薅羊毛。
一些國家直接打起了朝貢貿易的主意,不僅增加訪問頻率、而且還加大規模,一些王國靠著朝貢居然渡過了財政危機,發展致富。
雖然霍瑾瑜上台後,逐漸改變了一些規定,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霍瑾瑜覺得隻要自己足夠強大,周圍這些番邦自然會敬畏臣服,至於朝貢這種,還是要健康一些,對雙方都有益處。
為此她宣來鴻臚寺卿,命他將這些番邦屬國的信息整理起來,然後根據親疏遠近,調解朝貢頻率,願意臣服、安分的就一年一次,平時陽奉陰違,喜歡薅羊毛的就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對朝廷不敬的,那就禁止朝貢。
九月底,鴻臚寺定下了各番邦和地區朝貢頻率。
對於臣服的真臘、舊港、滿刺加、呂宋、蘇門答臘……等國,允許一年一貢,琉球也是一年一貢,高麗原先也可以一年一貢的,但是他們太過頻繁和貪婪,年朝貢平均次數達到四次,而且又沒有實質性的好東西,所以就規定三年一貢,嚴格限製,如果胡攪蠻纏,不僅拒絕入關,朝貢年限將再往後推。
至於東夷,她也規定了三年一次,當然三年後隻要還在就行。
一些前來朝貢的番邦使臣滿懷期待地來,帶著忐忑和委屈的走,不僅沒讓景朝鬆口,而且還限製了朝貢頻率,這可是實打實的錢啊。
後來,高麗的使臣前腳剛迴到高麗,後腳就被高麗王將他連同全家老小坐著囚車一起送迴來請罪,以此想讓鴻臚寺卿將朝貢頻率改成一年一貢。
霍瑾瑜知道後,也是無語,高麗王難道以為是因為是因為使臣犯了錯,才造成這個結果的。
她直接駁迴了高麗王的請求,至於高麗使臣還有他的家人也送迴高麗了。
……
九月最後一天,宣州傳來消息,遼王感染天花病癒,雖然撐了過來,不僅麵容被毀,而且還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直接成為廢人,遼王妃、遼王世子、次子還有五個孫子、三個孫女也被感染了天花。
消息一出,城中局勢開始變亂,太醫院派去的太醫和民間大夫一時也穩不住局勢,目前隻能據守醫署,給民眾發藥和糧食。
目前宣州城內感染天花的軍民已經達到三千人,死亡有一千一百人,其中過半與遼王府有關。
超過三分之一的死亡率,還有遼王的情況,這一切讓宣州城變得越發不可控。
霍瑾瑜那邊已經找到感染牛痘的牛,但是研究和驗證需要時間,最起碼也要等一個月。
她決定,實在不行先上人痘法,就算人痘法再不穩妥,對於宣州城的百姓來說,感染天花有三成的死亡率,種人痘的風險性比天花要低許多。
第73章
牛痘的這個研究速度,基本就是霍瑾瑜手把手硬塞的結果。
她現在沒有時間讓太醫院的人按照正常順序研究,宣州城現在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若是傳染到其他衛所邊城,將會重創軍隊,進而更加不可控,京城這邊也會守不住。
所以現下,除了派更多的大夫、藥材,還要嚴守宣州城通往各地的要道,防止天花傳染到其他地方,因為天花汙染感染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所以現下通往宣州城的路,基本上隻進不出,東西也是一樣,不帶一針一線出來,宣州城周圍的水源也經常進行消毒。
太醫院那邊這段時間忙的腳不沾地,既要研究牛痘,又要研究接種人痘,天花乃是惡疫,傳染性極高,能夠接手研究的沒有幾個禦醫。
一開始宣州爆發天花時,太醫院這邊已經有心裏準備,知道接下來一段時間會很忙。
隻是……
他們沒想到,按理說這段時間主持太醫院的應該是鍾院使,可是卻換成了陛下。
一開始不管是鍾院使還是太醫院的人都要快嚇死了。
陛下對天花不免疫,即使陛下說他已經做了嚴格的防護,鍾院使還是聯合謝公、曾太傅他們將陛下給勸迴去了。
鍾院使覺得,陛下還是繼續「抄古籍」,他雖然一大把年紀,也是見多識廣,隻要於民有力,他不會打破沙窩問到底的,人生許多事本來就無法解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